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平流式沉淀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8:29: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平流式沉淀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2.平流式沉淀气浮装置利用废水与溶气罐产生的溶气相结合并形成微小细泡,使得微气泡与污水中的悬浮物结合,使得悬浮物比重小于水,并逐渐浮到水面形成浮渣,然后通过水面刮板系统将浮渣刮入污泥池,比重大的颗粒物沉入污泥斗,定期排放,清水从下部经溢流槽排出去。
3.现有的平流式沉淀气浮装置的刮板系统结构简单,在进行浮渣刮取过程中只能刮取水面上的浮渣,而位于浮渣下方并位于水中的杂质则无法清理掉,造成水面浮渣局部的长期堆积,使得浮渣的刮取效果不尽人意;同时,比重较大的颗粒物质在沉入污泥斗的时候,进入气浮装置中的水流会推动颗粒物移动,从而使得颗粒物无法及时沉入污泥斗,容易使得颗粒物随着清水一起排出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流式沉淀气浮装置,具有防止浮渣堆积和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流式沉淀气浮装置,包括气浮池和电机,所述气浮池的底部开设有污泥槽、清水槽和浮渣槽,所述气浮池内壁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移动带,所述移动带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移动板、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所述移动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移动槽的开口处设置有一号密封片和二号密封片,所述气浮池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缓冲板,所述污泥槽的底部设置有阀门;
6.本装置在工作时,污水沿进水管进入气浮池的内腔并迅速充满污泥槽和清水槽,由于电机和移动带传动连接,溶气罐产生的溶气与污水结合产生微小细泡,被分离的悬浮物漂浮在水面,启动电机并带动移动带转动,带动固定块和刮板转动,移动中的刮板与水面接触并将浮渣刮取送入浮渣槽中,由于刮板的斜面设计,使得刮板在水中移动受到的阻力为倾斜方向,从而带动刮板和移动板沿导向柱的轴向移动,使得一号弹簧被拉伸,二号弹簧被压缩,在刮板离开水面时阻力消失,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迅速复位并带动导向柱移动,从而形成小型震动,将残留在刮板表面的浮渣抖下去进入浮渣槽;然后,在污泥槽中:向右流动的水流将带动缓冲板绕着固定柱的轴向转动,一方面减小水流速度,减缓下沉的颗粒物杂质向右移动,同时,转动的缓冲板也能避免降低污水流动时的动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分别位于移动板的前后两端且均与移动板弹性连接;
8.通过设置有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分别与移动板的前后端弹性连接,使得被带动进
入水面的刮板利用其斜面的设计使得水中的阻力带动刮板和移动板沿着导向柱的轴向移动并拉伸一号弹簧和压缩二号弹簧,使得离开水面的刮板在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移动并利用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产生的冲击力产生纵向震动,将残留在刮板表面的浮渣抖下去进入浮渣槽,从而避免浮渣的长期堆积。
9.一号密封片和二号密封片均与移动板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且均与移动槽的开口密封连接;一号密封片和二号密封片负责维持移动板开口处的密封环境,其具有很大的柔韧性,不会影响移动板和刮板的正常移动。
10.刮板为斜面设计,所述刮板的斜面还呈现对角线斜面设计;刮板的双斜面设计能够使得作用在其表面的力大小不一,从而使得刮板可以带动移动板沿着导向柱的轴线移动。
11.刮板为橡胶块,所述刮板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刮板可以与浮渣槽的内壁接触,从而利用接触限位的方式将浮渣输送进入浮渣槽的底部。
12.移动板适配卡接于移动槽,所述移动板的长度值小于移动槽的深度值;移动板可以沿着移动槽的内壁稳定地做轴向移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分别与移动板的前后端弹性连接,使得被带动进入水面的刮板利用其斜面的设计使得水中的阻力带动刮板和移动板沿着导向柱的轴向移动并拉伸一号弹簧和压缩二号弹簧,使得离开水面的刮板在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移动并利用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产生的冲击力产生纵向震动,将残留在刮板表面的浮渣抖下去进入浮渣槽,从而避免浮渣的长期堆积。
15.2、向右流动的水流将带动缓冲板绕着固定柱的轴向转动,一方面减小水流速度,减缓下沉的颗粒物杂质向右移动,同时,转动的缓冲板也能避免降低污水流动时的动能,使得比重大于水的颗粒物可以在污泥槽的有效区域及时下沉并沉淀,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固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移动带、固定块、移动板、刮板、一号密封片和二号密封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导向柱、移动板、刮板、一号密封片、二号密封片、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的分离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移动板、刮板、一号密封片和二号密封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气浮池;2、污泥槽;3、清水槽;4、浮渣槽;5、固定柱;6、缓冲板;7、阀门;8、电机;9、移动带;10、固定块;11、移动槽;12、导向柱;13、移动板;14、刮板;15、一号密封片;16、二号密封片;17、一号弹簧;18、二号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平流式沉淀气浮装置,包括气浮池1和电机8,气浮池1的底部开设有污泥槽2、清水槽3和浮渣槽4,气浮池1内壁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移动带9,移动带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11,移动槽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柱12,导向柱12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移动板13、一号弹簧17和二号弹簧18,移动板1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刮板14,移动槽11的开口处设置有一号密封片15和二号密封片16,气浮池1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5,固定柱5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缓冲板6,污泥槽2的底部设置有阀门7;
24.本装置在工作时,如图1所示,污水沿进水管进入气浮池1的内腔并迅速充满污泥槽2和清水槽3,由于电机8和移动带9传动连接,溶气罐产生的溶气与污水结合产生微小细泡,被分离的悬浮物漂浮在水面,启动电机8并带动移动带9转动,带动固定块10和刮板14转动,移动中的刮板14与水面接触并将浮渣刮取送入浮渣槽4中,由于刮板14的斜面设计,使得刮板14在水中移动受到的阻力为倾斜方向,从而带动刮板14和移动板13沿导向柱12的轴向移动,使得一号弹簧17被拉伸,二号弹簧18被压缩,在刮板14离开水面时阻力消失,一号弹簧17和二号弹簧18迅速复位并带动导向柱12移动,从而形成小型震动,将残留在刮板14表面的浮渣抖下去进入浮渣槽4;然后,在污泥槽2中:向右流动的水流将带动缓冲板6绕着固定柱5的轴向转动,一方面减小水流速度,减缓下沉的颗粒物杂质向右移动,同时,转动的缓冲板6也能避免降低污水流动时的动能。
25.其中,一号弹簧17和二号弹簧18分别位于移动板13的前后两端且均与移动板13弹性连接;
26.通过设置有一号弹簧17和二号弹簧18分别与移动板13的前后端弹性连接,使得被带动进入水面的刮板14利用其斜面的设计使得水中的阻力带动刮板14和移动板13沿着导向柱12的轴向移动并拉伸一号弹簧17和压缩二号弹簧18,使得离开水面的刮板14在一号弹簧17和二号弹簧18的复位作用下移动并利用一号弹簧17和二号弹簧18产生的冲击力产生纵向震动,将残留在刮板14表面的浮渣抖下去进入浮渣槽4,从而避免浮渣的长期堆积。
27.其中,一号密封片15和二号密封片16均与移动板13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且均与移动槽11的开口密封连接;一号密封片15和二号密封片16负责维持移动板13开口处的密封环境,其具有很大的柔韧性,不会影响移动板13和刮板14的正常移动。
28.其中,刮板14为斜面设计,刮板14的斜面还呈现对角线斜面设计;刮板14的双斜面设计能够使得作用在其表面的力大小不一,从而使得刮板14可以带动移动板13沿着导向柱12的轴线移动。
29.其中,刮板14为橡胶块,刮板14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刮板14可以与浮渣槽4的内壁接触,从而利用接触限位的方式将浮渣输送进入浮渣槽4的底部。
30.其中,移动板13适配卡接于移动槽11,移动板13的长度值小于移动槽11的深度值;移动板13可以沿着移动槽11的内壁稳定地做轴向移动。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32.本装置在工作时,如图1所示,污水沿进水管进入气浮池1的内腔并迅速充满污泥槽2和清水槽3,由于电机8和移动带9传动连接,溶气罐产生的溶气与污水结合产生微小细
泡,被分离的悬浮物漂浮在水面,启动电机8并带动移动带9转动,带动固定块10和刮板14转动,移动中的刮板14与水面接触并将浮渣刮取送入浮渣槽4中,由于刮板14的斜面设计,使得刮板14在水中移动受到的阻力为倾斜方向,从而带动刮板14和移动板13沿导向柱12的轴向移动,使得一号弹簧17被拉伸,二号弹簧18被压缩,在刮板14离开水面时阻力消失,一号弹簧17和二号弹簧18迅速复位并带动导向柱12移动,从而形成小型震动,将残留在刮板14表面的浮渣抖下去进入浮渣槽4,然后,在污泥槽2中:向右流动的水流将带动缓冲板6绕着固定柱5的轴向转动,一方面减小水流速度,减缓下沉的颗粒物杂质向右移动,同时,转动的缓冲板6也能避免降低污水流动时的动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