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轨开合机构及导轨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8: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火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轨开合结构及导轨,以避免车间大门的关闭时产生干涉。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输送线的导轨在实际使用中需要穿越各车间的大门,由于防火、防盗等安全的需要,各车间的大门在特定时期需要关闭以应对各种风险,如果关门就会遇到输送线导轨的阻碍,因此急需研发出一种当车间大门关闭前,输送线导轨能够打开避让即将关闭的大门。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8207219899”公开了“一种输送线的防火应急装置”,输送线包括输送导轨、连接导轨、旋转摆动机构,输送导轨末端设有旋转摆动机构,旋转摆动机构包括能够大致水平摆动的摆头,输送导轨与连接导轨之间为车间防火门所在区域,旋转摆动机构可以通过摆头的摆动穿越该区域实现输送导轨与连接导轨之间的连接。当需要关闭防火门时,摆头与连接导轨分离,以避让防火门。摆头的一端与输送导轨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搭接在连接导轨上,重力分别由输送导轨和连接导轨的端部来承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开合机构,连接导轨的两端都能稳定受力,承重能力更强。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开合机构,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缺口处,包括连接导轨以及驱动所述连接导轨旋转的旋转机构,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连接导轨的两端设置有相应的搭接部;当所述连接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所述缺口封合,所述搭接部与所述限位部接合,当所述连接导轨的两端不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连接,所述缺口打开。
6.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导轨与旋转机构连接,通过旋转机构使得连接导轨的两端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分离或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导轨的两端通过搭接部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限位部连接,连接导轨的端部和中部都能承受重力,承重能力更强。
7.为了在保证承重能力的同时,连接导轨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能够迅速搭接到位,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凸块这样的配合结构实现快速准确搭接,具体地,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端部的限位座,该限位座上具有限位槽,所述搭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导轨端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具有与限位槽匹配的限位凸块,封合时,所述限位凸块插入所述限位槽。
8.为方便限位块进入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块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为斜面,限位块一开始进入限位槽时的阻力小。
9.为控制连接导轨的旋转角度,本实用新型在与所述限位槽开口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螺栓,或者设置有检测限位块的检测装置,当限位凸块碰到限位螺栓,或者检测装置
检测到限位凸块时,连接导轨旋转到所控制的角度。
10.为方便调整旋转角度,所述限位螺栓伸入所述限位槽的距离可以调整,根据需要调整限位螺栓。
11.除了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上设置限位座,在连接导轨上设置限位块这种方式外,还可以直接调整第一导轨、第二导轨、连接导轨的形状来形成限位部和搭接部,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端部开设限位槽作为限位部,在所述连接导轨端部向外延伸的限位凸块作为搭接部。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用于避让车间大门的第二缺口;所述旋转机构安装在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的下方。
13.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为可正反转的电机。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连接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斜面,侧斜面相当于导轨端部的斜切口,端部的斜切口拼合后,第一导轨、连接导轨、第二导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之间设置有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缺口处。
16.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导轨中间与旋转机构连接,通过旋转机构促使连接导轨的两端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分离或连接,结构简单。而且旋转机构安装在横梁上,连接导轨的两端通过由限位部与搭接部组成的限位机构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连接,端部和中部都能承受重力,承重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状态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间大门关闭时的状态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导轨;2-第二导轨;3-连接导轨;4-旋转机构;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限位座;7.1-限位槽;8-限位块;8.1-限位凸块;8.2-上斜面;8.3-下斜面;9-限位螺栓;10-车间大门。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包括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和连接导轨3,连接导轨3设置在第一导轨1与第二导轨2之间。连接导轨3中间设置有旋转机构4,连接导轨3可绕中心旋转使连接导轨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的端部可分离的连接。旋转机构4为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座与连接导轨3的中部连接。
25.第一导轨1的顶端通过吊杆与第一横梁5连接,第二导轨2的顶端通过吊杆与第二横梁6连接。第一横梁5与第二横梁6之间具有缺口,该缺口与车间大门的位置相匹配。第一
横梁5或第二横梁6的端部延伸至第一导轨1与第二导轨2之间缺口的中间位置,旋转机构4安装在第一横梁5或第二横梁6的底端。本实施例的旋转机构4安装在第二横梁6的底端。
26.第一导轨1和第二导轨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座7,连接导轨3的两端设有限位块8,限位座7与限位块8相匹配。限位座7设有面向一侧开口的限位槽7.1。限位块8上设有与限位槽7.1相匹配的限位凸块8.1,该限位凸块8.1与限位槽7.1开口方向相对一侧设有上斜面8.2和/或下斜面8.3。限位槽7.1与开口相反一侧的侧壁上设有限位螺栓9,调节限位螺栓9伸入限位槽7.1的深度来达到调节连接导轨旋转到位的角度。限位螺栓9可以替换成检测装置,检测连接导轨是否旋转到位,检测装置检测到限位凸块,则旋转到位。可以预见的是,可以直接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上分别开一个限位槽,在连接导轨的端部制作一个限位凸块,而不必像图4那样专门设置限位座和限位块。
27.第一导轨1和第二导轨2的端部及连接导轨3的端部设置有侧斜面。连接导轨3两端的侧斜面分别与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端部的侧斜面相匹配,当连接导轨旋转到位,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对接时,端部的侧斜面实现吻合拼接,拼合后,第一导轨、连接导轨、第二导轨位于一条直线上,设置侧斜面可以更好地确保三者拼成一条直线。
28.车间大门10需要关闭时,旋转机构驱使连接导轨转动至避让开车间大门开合通道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导轨开合机构,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缺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导轨以及驱动所述连接导轨旋转的旋转机构,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连接导轨的两端设置有相应的搭接部;当所述连接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所述缺口封合,所述搭接部与所述限位部接合,当所述连接导轨的两端不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连接,所述缺口打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端部的限位座,该限位座上具有限位槽,所述搭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导轨端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具有与限位槽匹配的限位凸块,封合时,所述限位凸块插入所述限位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为斜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限位槽开口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螺栓,或者设置有检测限位块的检测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栓伸入所述限位槽的距离可以调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端部开设的限位槽,所述搭接部为所述连接导轨端部向外延伸的限位凸块。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导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用于避让车间大门的第二缺口;所述旋转机构安装在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的下方。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导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为可正反转的电机。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导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连接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斜面。10.一种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之间设置有缺口,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导轨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缺口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开合机构及导轨,导轨开合机构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缺口处,包括连接导轨以及驱动所述连接导轨旋转的旋转机构,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连接导轨的两端设置有相应的搭接部;当所述连接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所述缺口封合,所述搭接部与所述限位部接合,当所述连接导轨的两端不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端部连接,所述缺口打开。本实用连接导轨的两端都能稳定受力,承重能力更强。承重能力更强。承重能力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雷强 韩博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瑞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5
技术公布日:2022/5/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