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8:0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移动硬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电脑已进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千家万户,与电脑配合使用的移动硬盘因具有下载拷贝容量大、携带方便的优点,广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移动硬盘一般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部的元器件集成电路板,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硬盘由于摔落、磕碰等原因,会对元器件集成电路板造成震动受损,导致存储数据的丢失,给使用者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移动硬盘由于摔落、磕碰等原因,对元器件集成电路板造成震动受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结构。
5.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结构,包括一端敞口的下壳体、固接在下壳体内部且用于安装元器件集成电路板的安装柱、套设在安装柱上的缓冲套以及盖合在下壳体敞口端的上壳体;所述安装柱包括固接在下壳体内部的柱体、位于柱体一端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限位板以及柱体侧面伸出的与限位板配合形成卡槽的支撑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元器件集成电路板卡接固定在安装柱上支撑板和限位板的卡槽中,元器件集成电路板悬空架设在壳体内部,有效减少了元器件集成电路板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触面积,当移动硬盘受到震动时,震动只能由安装柱传给元器件集成电路板;在安装柱上套设缓冲套,大大减少了由于移动硬盘的摔落、磕碰而传递到元器件集成电路板上的震动。且外壳组装结构简单有效,安装方便,提高了移动硬盘的组装生产效率。
8.可选的,所述限位板相对元器件集成电路板安装进卡槽的方向设置有倾斜过渡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设置有倾斜过渡面,在安装元器件集成电路板的时候起到导向作用,更容易将元器件集成电路板嵌入限位板和支撑板的卡槽中,从而方便快捷的完成组装。
10.可选的,所述上壳体内部设置有凸出的定位柱,所述安装柱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孔,安装时定位柱伸入到定位孔中对上壳体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上壳体安装到下壳体开口端时,只需先将定位柱和定位孔对应插入,即可实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安装定位,确定上壳体正确的安装位置,加快了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的效率。
12.可选的,所述定位孔设置在限位板的倾斜过渡面上,所述定位柱穿过定位孔后抵压在元器件集成电路板一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壳体内部的定位柱穿过安装柱上定位孔且抵接在元
器件集成电路板上,方便上壳体定位安装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元器件集成电路板的固定。
14.可选的,所述定位柱一端面设置有倒角,所述定位孔插入定位柱的一侧孔口处设置为锥形沉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上的倒角和定位孔处的锥形沉头都对两者的插入配合起到良好的安装导向作用,使操作者可以快速的实现上壳体的安装定位,进行组装。
16.可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沿内侧表面贴合有吸震层。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侧都贴合吸震层,在移动硬盘受到震动时,吸震层对硬盘外壳上的震动能量起到部分缓冲吸收的作用,减少了传递到元器件集成电路板上的震动强度,从而降低移动硬盘震动受损的程度。
18.可选的,所述下壳体敞口端向内侧设置有承接部,所述上壳体插合到承接部外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部与上壳体承插安装,上壳体端面抵触在下壳体的敞口端面上,承插部外侧端面与上壳体的内侧面贴合,有效避免了灰尘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触缝隙中进入壳体内部,同时也加强了连接处的结构稳固性。
20.可选的,所述下壳体外侧面设置有贯通的散热网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硬盘工作产生的热量及时从散热网孔散逸到壳体外部,增强了移动硬盘的散热性能,使移动硬盘可以在正常的温度下进行运作,延长了移动硬盘的使用寿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在移动硬盘下壳体中设置安装柱,在安装柱上设置限位板和支撑板形成卡槽,元器件集成电路板嵌入卡槽中进行安装固定,元器件集成电路板悬空架设在壳体内部,且安装柱上套设缓冲套,大大减少了由于移动硬盘的摔落、磕碰而震动传递到元器件集成电路板上造成受损的情况;整个外壳组装结构简单有效,安装方便,提高了移动硬盘的组装生产效率;
24.2.通过在上壳体设置定位柱,安装柱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孔,且定位柱一端面设置有倒角,定位孔插入定位柱的一侧孔口处设置为锥形沉头,在组装下壳体和上壳体时,操作者可以快速的将定位柱对应插入到定位孔中,实现壳体的安装定位,安装方便快捷;
25.3.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侧都贴合吸震层,在移动硬盘受到震动时,吸震层对硬盘外壳上的震动能量起到部分缓冲吸收的作用,从而减轻元器件集成电路板的震动受损程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结构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结构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下壳体;11、承接部;12、散热网孔;2、上壳体;21、定位柱;3、安装柱;31、柱体;32、限位板;321、定位孔;33、支撑板;34、卡槽;4、元器件集成电路板;5、缓冲套;6、螺钉;7、吸震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结构,参照图1和图2,移动硬盘外壳组装结构包括下壳体1和上壳体2,下壳体1一端敞口,内部固接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安装柱3,若干个安装柱3之间卡接固定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上壳体2盖合安装在下壳体1敞口端。
31.安装柱3的数量可根据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的大小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选用四组安装柱3进行展示说明。
32.安装柱3包括柱体31、限位板32以及支撑板33,安装柱3的柱体31一端固接在下壳体1的内部,另一端与限位板32连接,限位板32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可在外力作用下略微形变,柱体31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板32同方向伸出的支撑板33,支撑板33和限位板32之间形成卡槽34,安装柱3上套设有适配的缓冲套5,缓冲套5选用具有避震性能的eva材料制成。四组安装柱3对称分布,卡槽34相对布置,且卡槽34间距与元器件电路板的尺寸对应设置,使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的边缘嵌入四组安装柱3上支撑板33和限位板32之间的卡槽34后被挤压固定。限位板32相对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安装进卡槽34的方向设置有倾斜过渡面,方便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的内嵌安装。
33.上壳体2内部设置有凸出的定位柱21,限位板32的倾斜过渡面上对应设置有竖直方向贯通的定位孔321,在安装上壳体2时,上壳体2的定位柱21伸入限位板32的定位孔321上进行安装定位;上壳体2的定位柱21端面设置有倒角,限位板32的定位孔321插入端设置为锥形沉头,方便安装时定位柱21插入定位孔321中;定位柱21穿过定位孔321后抵压在卡槽34中的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上,加强对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的固定限位。
34.下壳体1敞口端向内侧设置有承接部11,上壳体2插合在下壳体1敞口端,下壳体1的承接部11外侧贴合上壳体2内侧面,防止灰尘从上壳体2和下壳体1的接触缝隙中进入壳体内部;上壳体2的四个边角设置有通孔,下壳体1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并穿设螺钉6对上壳体2和下壳体1进行固定锁紧。上壳体2和下壳体1的内侧表面贴合有吸震层7,吸震层7对传递到外壳上的震动起到一定的缓冲吸纳作用。
35.下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贯通的散热网孔12,方便移动硬盘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逸到壳体外部,使移动硬盘处于正常的温度下运作。
36.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移动硬盘外壳组装时,将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卡接固定在安装柱3上支撑板33和限位板32的卡槽34中,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悬空架设在壳体内部,且在安装柱3上套设缓冲套5,大大减少了由于移动硬盘的摔落、磕碰而传递到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上的震动;且在上壳体2和下壳体1内侧贴合吸震层7,也有效减轻了移动硬盘的震动受损。上壳体2内部的定位柱21穿过安装柱3上定位孔321且抵压在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上,方便上壳体2定位安装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元器件集成电路板4的固定,最后将上壳体2插入到下壳体1的承接部11上,上壳体2和下壳体1端面抵接并使用螺钉6固定锁紧。结构简单有效,安装方便,提高了移动硬盘的组装生产效率。
3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