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05-08 07:1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2.传统的oled器件通过蒸镀方法制作,但由于材料成本高昂,逐渐被喷墨打印方法代替,喷墨打印主要是将溶液喷吐在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后续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形成薄膜。
3.但是由于打印精度及打印头稳定性的限制,一些oled器件在打印过程中容易因液体溢流导致混色等现象,进而导致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以改善当前oled器件容易存在混色导致显示异常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7.衬底;
8.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有多个开口;以及
9.发光层,包括设置于多个所述开口内的多个发光单元;
10.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像素堤坝,至少部分所述像素堤坝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11.以及,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形成台阶,且所述第一部对应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对应的开口尺寸。
12.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包括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
13.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高度逐渐减小。
14.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红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为绿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为蓝色发光单元。
15.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一像素堤坝、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二像素堤坝及位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三像素堤坝;
16.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像素堤坝和所述第三像素堤坝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像素堤坝的高度。
17.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像素堤坝和所述第三像素堤坝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三部;
18.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三部远离所述第一部的表面高度大
于所述第二部远离所述第一部的表面高度;
19.以及,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第一部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第二部形成第二台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二台阶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台阶的高度不同。
20.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部具有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部具有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二表面;
21.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像素堤坝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像素堤坝的第二表面齐平;以及,所述第二像素堤坝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像素堤坝的第一表面齐平。
22.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部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部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衬底平行设置。
23.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衬底呈夹角设置,以及,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部的侧面的夹角小于90
°

24.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堤坝与所述发光单元接触的开口侧面呈倾斜设置;
25.其中,所述开口侧面的倾斜角度为50度至55度。
26.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27.有益效果:
28.本技术通过将像素定义层内的至少部分像素堤坝设置为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并且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形成的开口尺寸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减小,从而使所述像素堤坝形成台阶结构,在oled器件打印过程中溶液发生溢流时,该台阶结构可以与溢流溶液进行二次接触形成陇桥,从而阻止溶液进一步溢流,降低混色风险。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是本技术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图1中所述像素堤坝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所述像素堤坝的作用原理图;
33.图4是本技术所述发光单元的层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所述发光层的多个发光单元的排列示意图;
35.图6是本技术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技术所述像素堤坝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本技术所述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的位置示意图;
38.图9是本技术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高度比较示意图;
39.图10是本技术所述像素堤坝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衬底100、像素定义层200、第一部201、第二部202、第三部203、开口204、第一台阶205、第二台阶206、第一表面207、第二表面208、第一像素堤坝210、第二像素堤坝220、第三像素堤坝230、发光层300、第一发光单元310、第二发光单元320、第三发光单元330、阳极层301、空穴注入层302、空穴传输层303、有机发光层304、电子传输层305、电子注入层306、阴极层307。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43.传统的oled器件通过蒸镀方法制作,但由于材料成本高昂,逐渐被喷墨打印方法代替。喷墨打印主要是将溶液喷吐在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后续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形成薄膜。
44.但是由于打印精度及打印头稳定性的限制,一些oled器件在打印过程中容易因液体溢流导致混色等现象,进而导致显示异常。本技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45.请参阅图1至图10,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0、设置在所述衬底100上的像素定义层200和发光层300,所述像素定义层200设置有多个开口204。发光层300包括设置于多个所述开口204内的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像素定义层200包括多个像素堤坝,至少部分所述像素堤坝包括第一部201和第二部202,所述第二部202设置在所述第一部201远离所述衬底100的一侧。所述第一部201与所述第二部202形成台阶,且所述第一部201对应的开口204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202对应的开口204尺寸。
46.本技术通过将像素定义层200内的至少部分像素堤坝设置为包括第一部201和第二部202,并且所述第一部201与所述第二部202形成的开口204尺寸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减小,从而使所述像素堤坝形成台阶结构,在oled器件打印过程中溶液发生溢流时,溢流溶液可以与该台阶结构进行二次接触形成陇桥(如图3所示),从而阻止溶液进一步溢流,降低混色风险。
47.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100可以为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可以包括柔性/刚性的聚酰亚胺基板及设置于所述聚酰亚胺基板上的阵列驱动层(图中未示出),所述阵列驱动层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单元进行发光。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200可以由不透明的电介质材料制备,如氮化硅、二氧化硅材料等。所述像素定义层200的多个像素堤坝可以连续设置,多个连续设置的所述像素堤坝围合形成多个所述开口204,所述发光单元通过喷墨打印工艺制作在所述开口204内。
50.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述像素堤坝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像素堤坝的所述第一部201与所述第二部202可以一体成型。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周侧的所述像素堤坝的第一部201对应的开口204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202对应的开口204尺寸。即,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每一所述发光单元所在的开口204呈“上宽下窄”的状态,其中,“上”表示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下”表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201与所述第二部202可以由疏水材料制作,或者所述第一部201与所述第二部202的表面可以涂覆疏水涂层,从而提高喷墨溶液在所述像素堤坝表面的表面张力,降低喷墨溶液越过台阶表面而发生溢流的风险。
52.在本实施例中,除了所述台阶表面,所述第一部201、所述第二部202与所述喷墨溶液接触的其他接触面上也可以不设置疏水涂层或者设置亲水涂层,以使所述喷墨溶液能够更好地进入所述开口204内,并使所述喷墨溶液在开口204内的膜面平整,实现均匀成膜,改善发光均匀性。
53.请参阅图1,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堤坝与所述发光单元接触的开口204侧面呈倾斜设置,其中,所述开口204侧面的倾斜角度为50度至55度。也就是说,所述像素堤坝的所述第一部201、所述第二部202与所述发光单元的接触角θ大小为50度至55度,以使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更高、均匀性更好。
54.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所述发光单元的层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每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100上的阳极层301、设置于所述阳极层301上的空穴注入层302、设置于所述空穴注入层302上的空穴传输层303、设置于所述空穴传输层303上的有机发光层304、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304上的电子传输层305、设置于所述电子传输层305上的电子注入层306及设置于所述电子注入层306上的阴极层307。其中,所述空穴注入层302、所述空穴传输层303、所述有机发光层304、所述电子注入层306、所述电子传输层305可以统称为有机功能层。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可以包括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单元310、第二发光单元320和第三发光单元330。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可以为红色发光单元(r),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可以为绿色发光单元(g),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可以为蓝色发光单元(b)。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也可以包括第四发光单元,所述第四发光单元可以为白色发光单元(w)。
56.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的排列顺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brgbr、rgbrgb/grbgrb、单色器件rrr/ggg/bbb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57.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所述发光层300的多个发光单元的排列示意图,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的高度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红色发光单元(r)的膜厚(体积)最大,所述绿色发光单元(g)的膜厚(体积)次之,所述蓝色发光单元(b)的膜厚(体积)最小。
58.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光的能量可知,在红光、绿光和蓝光中,蓝光的能量最高,对应所需的激发能也最大;红光的能量次之,对应所需的激发能也比蓝光所需的激发能小;绿光
的能量最低,对应所需的激发能也最小。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蓝色发光单元(b)所需的激发能最大,所述绿色发光单元(g)所需的激发能次之,所述红色发光单元(r)所需的激发能最小。
59.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红色发光单元(r)的厚度(体积)设置为最大,蓝色发光单元(b)的厚度(体积)设置为最小,一方面可以避免蓝色发光单元(b)太厚导致器件电压变得过高,从而维持oled器件发光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匹配所述发光单元内的各层能级需要,并综合考虑所述发光单元内的总腔长等因素,保证载流子平衡,从而达到目标光色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
60.请参阅图5,所述像素定义层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之间的第一像素堤坝210、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之间的第二像素堤坝220及位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之间的第三像素堤坝230。
61.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和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像素堤坝220的高度,以使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和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能够高于所述厚度较大的第一发光单元310,起到更加稳定的阻挡溢流作用。
6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二像素堤坝220与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的高度不同,即所述衬底100上的多个所述像素堤坝呈现高低起伏状态,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所述衬底100的弯折性能,从而提升oled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
63.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技术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像素堤坝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和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201远离所述衬底100一侧的第三部203。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三部203远离所述第一部201的表面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部202远离所述第一部201的表面高度,以使所述第三部203可以凸出于所述第一部201和所述第二部202,进而在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第三像素堤坝230的相对两侧形成两个台阶,以便更好地为相邻两个发光单元起到阻挡溢流的效果。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203与所述第一部201形成第一台阶205,所述第三部203与所述第二部202形成第二台阶206,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二台阶206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台阶205的高度不同。
65.请参阅图8,图8是本技术所述第一台阶205、第二台阶206的位置示意图。
66.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中,所述第一台阶205位于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靠近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的一侧,所述第二台阶206位于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的一侧。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205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台阶206的高度,以使所述第一台阶205的高度可以稍高于高度较低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使所述第二台阶206的高度可以稍高于高度较高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从而为相邻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同时起到良好的阻挡溢流作用。
67.与此同理地,请参阅图8,在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中,所述第一台阶205位于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的一侧,所述第二台阶206位于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靠近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的一侧。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
205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台阶206的高度,以使所述第一台阶205的高度可以稍高于高度较高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使所述第二台阶206的高度可以稍高于高度较低的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从而为相邻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同时起到良好的阻挡溢流作用。
68.请参阅图8,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部201具有远离所述衬底100一侧的第一表面207,所述第二部202具有远离所述衬底100一侧的第二表面20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207可以为所述第一台阶205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208可以为所述第二台阶206的表面。
69.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的第一表面207可以与所述第二像素堤坝220的第二表面208齐平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周侧的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所述第二像素堤坝220在靠近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的一侧具有高度齐平的台阶表面,以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的边缘高度相同,改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的出光均匀性。
70.与此同理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二像素堤坝220的第一表面207与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的第一表面207齐平。也就是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周侧的所述第二像素堤坝220、所述三像素堤坝在靠近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的一侧具有高度齐平的台阶表面,以使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的边缘高度相同,改善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30的出光均匀性。
71.与此同理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的第二表面208与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的第二表面208齐平。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周侧的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在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的一侧具有高度齐平的台阶表面,以使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的边缘高度相同,改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的出光均匀性。
72.请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所述第一表面207、第二表面208的高度比较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的第二表面208的高度h1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像素堤坝220的第二表面208的高度h2,所述第二像素堤坝220的第二表面208的高度h2可以大于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的第一表面207的高度h3。具体地,所述第一像素堤坝210的第二表面208的高度h1可以为0.9微米至1.3微米,所述第二像素堤坝220的第二表面208的高度h2可以为0.6微米至0.8微米,所述第三像素堤坝230的第一表面207的高度h3可以为0.4微米至0.6微米。
73.请参阅图8,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部201的所述第一表面207和/或所述第二部202的所述第二表面208可以与所述衬底100平行设置。此时,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207和/或所述第二表面208垂直,即所述第一部201的第一表面207和/或所述第二部202的第二表面208保持与所述衬底100的“相对水平”状态,所述第一部201与所述第二部202可以形成台阶平台,既起到良好的阻挡溢流效果,其制程难度也相对较低。
74.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技术所述像素堤坝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207和/或所述第二表面208也可以与所述衬底100呈夹角设置,此时,所述第一表面207和/或所述第二表面208相对于所述衬底100“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所述第一表面207和所述第二表面208可以为倾斜平面,也可以为倾斜曲面,本技术实施例对此
不作具体限制。
7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207和/或所述第二表面208与所述第三部203的侧面的夹角可以小于90
°
,即所述第一表面207和/或所述第二表面208与所述第三部203之间形成有下凹空间,喷墨溶液在超过所述第一表面207/第二表面208的最高点之后可以溢流至所述下凹空间内,下凹空间可以进一步降低喷墨溶液的溢流风险。
7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电脑(包括台式、笔记本、平板等)、电视、手表等。
7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像素定义层200内的至少部分像素堤坝设置为包括第一部201和第二部202,并且所述第一部201与所述第二部202形成的开口204尺寸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减小,从而使所述像素堤坝形成台阶结构,在oled器件打印过程中溶液发生溢流时,溢流溶液可以与该台阶结构进行二次接触形成陇桥,从而阻止溶液进一步溢流,降低混色风险。
7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