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疗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5-08 05:37: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智能服务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智能机器是一种智能机器人,指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的机器,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肢体动起来。
3.现有的医疗服务大多数都是人工进行,由于病房和患者太多,很多时候一个护工会照顾一个病房里的多个患者,难以完全照顾的过来,而且现有的智能医护机器人,体型固定,不能适用于各种身高体型的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智能服务机器人,通过升降组件的设置,能有效的调节机器人本体的高度,从而使得本装置适合各种高度的病床和病人的使用,以解决现有的智能医护机器人体型固定,不能适用于各种身高体型的患者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底座和本体,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底座顶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底座和本体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
6.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活动块,所述底座底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活动块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于第一滑动槽内部且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槽内腔底部设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顶部设有缓冲组件,所述活动块与活动套通过缓冲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套内腔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7.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连接块且与连接块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螺纹相反。
8.优选的,所述底座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杆外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复位弹簧,所述活动套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固定杆外侧且一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两端与滑动块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活动块与活动套中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设于固定轴外侧且与固定台活动铰接。
12.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块,所述底座顶部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本体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卡块设于第三滑动槽内部且与本体滑动连接,所述卡块设于
卡槽内部且与卡槽相契合。
13.优选的,所述第三滑动槽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卡块且与卡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外侧两端螺纹相反。
14.优选的,所述本体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
15.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发明通过第一螺纹杆与连接块之间的螺纹连接,能有效的调节活动块以及活动套的升降,从而调节机器人本体的高度进而使得本装置适合各种高度的病床和病人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医护机器人体型固定,不能适用于各种身高体型的患者的问题;
17.2、本发明通过第卡块与卡槽之间的活动卡接,以及第二螺纹杆外侧两端螺纹相反的设置,第二螺纹杆与卡块之间的螺纹连接,能有效的带动卡块做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从而便于机器人本体和底座之间的拆装;
18.3、本发明通过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活动块和滑动块之间的活动铰接,以及滑动块在第二滑动槽内部的移动,复位弹簧提供的弹力,能有效的对活动块顶部以及机器人本体顶部收到的压力进行缓冲,从而避免机器人本体顶部收到冲击力而导致机器人的损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0.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组件结构剖视图;
2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缓冲组件结构剖视图;
2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结构剖视图。
26.图中:1、底座;2、本体;3、升降组件;4、连接组件;5、缓冲组件;301、活动块;302、第一滑动槽;303、连接块;304、活动套;305、万向轮;306、第一螺纹杆;307、转动杆;308、第一电机;309、第一锥齿轮;3010、第二锥齿轮;401、卡块;402、卡槽;403、第三滑动槽;404、第二螺纹杆;405、第二电机;501、复位弹簧;502、滑动块;503、第二滑动槽;504、固定块;505、固定台;50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参照附图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疗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底座1和本体2,底座1底部设有升降组件3,底座1顶部设有连接组件4,底座1和本体2通过连接组件4固定连接;
29.升降组件3包括活动块301,底座1底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302,活动块301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3,连接块303设于第一滑动槽302内部且与底座1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槽302内腔底部设有活动套304,活动套304顶部设有缓冲组件5,活动块301与活动套304通过缓冲组件5固定连接,活动套304内腔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305;
30.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第一螺纹杆306与连接块303之间的螺纹连接,能有效的调节活动块301以及活动套304的升降,从而调节机器人本体2的高度进而使得本装置适合各种高度的病床和病人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医护机器人体型固定,不能适用于各种身高体型的患者的问题;
31.其中,为了实现调节机器人本体2高度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滑动槽302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06,第一螺纹杆306贯穿连接块303且与连接块303螺纹连接,两个第一螺纹杆306外侧螺纹相反;
32.底座1一侧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07,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08,第一电机308输出端与转动杆307一端固定连接;
33.第一螺纹杆306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09,转动杆307外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010,第二锥齿轮3010与第一锥齿轮309啮合连接;
34.由于两个第一螺纹杆306通过第一锥齿轮309与第二锥齿轮3010之间的啮合连接进行转动,所以两个第一螺纹杆306外侧的螺纹相反,通过两个第一螺纹杆306外侧螺纹相反的设置,能有效的带动活动块301的升降,通过控制第一电机308启动,从而带动转动杆30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309与第二锥齿轮3010之间的啮合连接,进而带动第一螺纹杆306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306与连接块303之间的螺纹连接带动活动块301下降,从而调节机器人本体2的高度,然后通过万向轮305控制本装置的移动;
35.其中,为了实现机器人本体2和底座1之间的拆装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连接组件4包括卡块401,底座1顶部两侧开设有卡槽402,本体2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动槽403,卡块401设于第三滑动槽403内部且与本体2滑动连接,卡块401设于卡槽402内部且与卡槽402相契合;
36.第三滑动槽403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404,第二螺纹杆404贯穿卡块401且与卡块401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404外侧两端螺纹相反;
37.本体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05,第二电机405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404一端固定连接;
38.通过第二螺纹杆404外侧两端螺纹相反的设置,能有效的带动两侧的卡块401做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通过第二电机405带动第二螺纹杆404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404与卡块401之间的螺纹连接,以及第二螺纹杆404外侧两端螺纹相反的设置,带动两个卡块401做相向运动,从而使得卡块401与卡槽402相契合,进而将底座1与本体2相连;
39.其中,为了实现对机器人本体2顶部进行缓冲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
现的:缓冲组件5包括复位弹簧501,活动套304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503,第二滑动槽50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502,第二滑动槽503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复位弹簧501设于固定杆外侧且一端与滑动块502固定连接;
40.活动块301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04,固定块504两端与滑动块502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台505,固定台505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活动块301与活动套304中部设有连接杆506,连接杆506两端均设于固定轴外侧且与固定台505活动铰接;
41.当机器人本体2顶部受到冲击时,活动块301上受到的冲击,通过连接杆506两端与活动块301和滑动块502之间的活动铰接将冲击力传动到滑动块502上,然后通过复位弹簧501提供的弹力对冲击力进行缓冲。
42.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发明时,使用者将本体2放置在底座1顶部,此时本体2底部的卡块401设于卡槽402内部,然后使用者通过第二电机405带动第二螺纹杆404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404与卡块401之间的螺纹连接,以及第二螺纹杆404外侧两端螺纹相反的设置,带动两个卡块401做相向运动,从而使得卡块401与卡槽402相契合,进而将底座1与本体2相连;
43.固定好底座1和本体2后,使用者需要使用到本装置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308启动,从而带动转动杆30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309与第二锥齿轮3010之间的啮合连接,进而带动第一螺纹杆306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306与连接块303之间的螺纹连接带动活动块301下降,从而调节机器人本体2的高度,然后通过万向轮305控制本装置的移动;
44.当机器人本体2顶部受到冲击时,活动块301上受到的冲击,通过连接杆506两端与活动块301和滑动块502之间的活动铰接将冲击力传动到滑动块502上,然后通过复位弹簧501提供的弹力对冲击力进行缓冲。
45.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