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气过滤器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06 09:1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安装有空气净化过滤器的空气过滤器以及具有空气过滤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2.以往,公知一种空气过滤器,其设置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内部,通过吸附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等来净化空气。作为这样的空气过滤器,还公知有一种空气过滤器,其安装有通过吸附被吸入的空气所含的花粉等细微的颗粒来进一步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过滤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供空气净化过滤器安装的安装框,具有形成有切口的安装框的空气过滤器。由此,专利文献1提供一种通过减小安装框的刚性,使其容易弯曲,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空气净化过滤器的装卸作业的空气过滤器。另外,专利文献1公开的空气过滤器在安装于室内机时,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安装部设置于朝向室内机的内部的背面,另一方面,用户用于安装空气过滤器的把手具有向朝向室内的表面突出的部分。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7808号公报
4.然而,专利文献1的空气过滤器不具有面整体平坦的面。因此,专利文献1的空气过滤器在捆包时难以层叠,导致体积大。因此,捆包的效率降低,输送所需的费用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提供提高捆包的效率,减少输送的费用的空气过滤器。
6.本发明的空气过滤器具备:框部,其具有构成外壳并形成有开口的框体亦即外框、和设置于外框并将外框的开口划分为格子状的内框;和过滤器部,其在框部设置为覆盖由外框和内框包围的部分,并吸附灰尘,框部的一面是整体平坦的面。
7.根据本发明,空气过滤器的一面是整体平坦的面。因此,在空气过滤器的一面不设置在捆包时与其他空气过滤器干涉的突出的部分,而能够以平坦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层叠。即,空气过滤器容易层叠,在捆包时所需的空间少。因此能够提高捆包的效率,并减少输送所需的费用。
附图说明
8.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1的回路图。
9.图2是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2的立体图。
10.图3是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2的立体图。
11.图4是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2的内部构成图。
12.图5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的主视图。
13.图6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的后视图。
14.图7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的侧视图。
15.图8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的侧视图。
16.图9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主视图。
17.图10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侧视图。
18.图11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主视图。
19.图12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后视图。
20.图13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侧视图。
21.图14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侧视图。
22.图15是比较例的空气过滤器108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方式1.
24.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的回路图。如图1所示,空调机1具有室外机3、室内机2以及制冷剂配管4。另外,虽然在图1中例示出1台室内机2,但室内机2的台数也可以为2台以上。
25.(室外机3、室内机2、制冷剂配管4)
26.室外机3具有压缩机12、流路切换装置13、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送风机15以及膨胀部16。室内机2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0以及室内送风机11。制冷剂配管4将压缩机12、流路切换装置13、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部16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0连接,并且在内部供制冷剂流动,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5。
27.(压缩机12、流路切换装置13、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送风机15、膨胀部16)
28.压缩机12吸入低温且低压的状态的制冷剂,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而成为高温且高压的状态的制冷剂并排出。流路切换装置13在制冷剂回路5中切换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例如是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14在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例如是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14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外送风机15是向室外热交换器14输送室外空气的设备。膨胀部16是对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的减压阀或膨胀阀。
29.(室内热交换器10、室内送风机11)
30.室内热交换器10在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10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内送风机11是向室内热交换器10输送室内空气的设备,例如是横流风扇。
31.(制冷运转)
32.在此,对空调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在制冷运转中,吸入到压缩机12的制冷剂由压缩机12压缩而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12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13,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14。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送风机15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并液化。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6,被减压以及膨胀,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0。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10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送风机11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气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冷却而实施室内的制冷。之后,蒸发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
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13,被吸入压缩机12。
33.(制热运转)
34.接下来,对制热运转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中,被吸入到压缩机12的制冷剂由压缩机12压缩而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12排出后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13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0。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0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送风机11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并液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加热,而实施室内的制热。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6,被减压以及膨胀,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14。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送风机15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气化。之后,蒸发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13,被吸入压缩机12。
35.图2是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2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2的立体图。而且,图4是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2的内部构成图。如图2~图4所示,室内机2具有壳体6、室内热交换器10、室内送风机11、风向板7、空气过滤器8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9。
36.(壳体6)
37.壳体6构成室内机2的外壳,例如为树脂制。壳体6由正面上面板21、正面下面板22、外壳面板23、背面面板24以及下表面面板25构成。另外,在壳体6形成有吸入口26以及吹出口27。正面上面板21是构成壳体6的正面的上部的部件。正面下面板22是构成壳体6的正面的下部的部件。外壳面板23是构成壳体6的两个侧面以及上表面的部件。下表面面板25是构成室内机2的下表面的部件。
38.吸入口26是将室内机2的周围的空气吸入室内机2的内部的开口。吸入口26由上表面吸入口28以及正面吸入口29构成。上表面吸入口28形成于外壳面板23的上表面。正面吸入口29形成于正面上面板21与正面下面板22之间。另外,吸入口26也可以由上表面吸入口28以及正面吸入口29的任一方构成。吹出口27是将吸入到室内机2内部的空气向空调对象空间吹出的开口。吹出口27形成于下表面面板25。
39.(室内热交换器10、室内送风机11)
40.室内热交换器10在壳体6的内部从壳体6的正面以朝向上表面的后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室内送风机11在壳体6的内部遍布壳体6的大致整个宽度设置。
41.(风向板7)
42.风向板7为板状的部件,设置于壳体6的下部。风向板7具有上下风向板31以及左右风向板32。上下风向板31在空调机1停止运转时,覆盖吹出口27。另外,上下风向板31在室内机2运转时,能够通过马达(未图示)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并通过维持或改变开度,来调整从吹出口27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的上下。另外,上下风向板31的个数也可以是2个以上,在空调机1的运转停止时,在上下风向板31关闭时,通过所有的上下风向板31覆盖吹出口的一部分。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覆盖整个吹出口27。
43.左右风向板32为板状的部件,且在壳体6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各个左右风向板32能够通过马达(未图示)而在左右方向上摆动,并通过维持或改变角度,来调整从室内机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的左右。
44.(空气过滤器8)
45.图5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的主视图。另外,图6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的后视图。空气过滤器8是以覆盖室内热交换器10的方式设置于壳体6,并通过吸附灰尘而从由吸入口26吸入的空气中去除灰尘的部件。如图5以及图6所示,空气过滤器8具有框部41、集尘部42、插入部43、把手44以及安装部45。空气过滤器8在安装于室内机2时,朝向室内侧的面为表面47,位于被吸入室内机2的空气的上游侧。另外,在安装于室内机2时,朝向室内机2的内部的面为背面48,位于被吸入室内机2的空气的下游侧。另外,进而在空气过滤器8的各部件中,表面47以及背面48所朝向的方向的长度表示为厚度。
46.(框部41)
47.框部41由外框51以及内框52构成。外框51是构成空气过滤器8的外壳且在中央形成有开口49的框体。外框51由纵外框53以及横外框54构成。纵外框53是沿上下方向延伸,构成外框51的左右的外壳的部件。此外,纵外框53由右外框53a以及左外框53b构成。右外框53a是在空气过滤器8的表面47处位于右侧的部件。另外,左外框53b是在空气过滤器8的表面47处位于左侧的部件。横外框54是沿左右方向延伸,构成外框51的上下的外壳的部件。此外,横外框54由上外框54a以及下外框54b构成。上外框54a是位于空气过滤器8的上侧的部件。另外,下外框54b是位于空气过滤器8的下侧的部件。
48.内框52是由多个纵内框55以及多个横内框56构成,将外框51的开口49划分为格子状的部件。纵内框55是沿上下方向延伸,将外框51的开口49左右分割的部件。横内框56是沿左右方向延伸,将外框51的开口49上下分割的部件。纵外框53和各个纵内框55平行地延伸。另外,横外框54和各个横内框56平行地延伸。
49.(集尘部42)
50.集尘部42是以覆盖由外框51和内框52包围的部分的方式设置,并吸附灰尘的过滤器。集尘部42以不挠曲地伸展的状态热熔敷于外框51以及内框52的背面48。
51.(插入部43)
52.插入部43是从下外框54b向下方突出的部件。插入部43被插入到设置于外壳面板23的正面的被插入部(未图示)。由此,空气过滤器8被固定安装于壳体6。
53.(把手44)
54.把手44是在下外框54b处从空气过滤器8的表面47突出的部件。把手44用于通过用户勾住手指来进行的框部41的装卸。由此,提高空气过滤器8的装卸的操作性。
55.(安装部45)
56.图7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的侧视图。另外,图8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的侧视图。安装部45是供空气净化过滤器9安装的部件。如图7以及图8所示,安装部45具有在空气过滤器8的表面47处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突出的突出部61。突出部61在右外框53a以及左外框53b分别各设置两个。另外,突出部61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突出部61的厚度形成为把手44的厚度以下的厚度。此外,在外框51处,多个突出部61之间形成有成为比突出部61相对较薄的形状的安装槽46。
57.突出部61具有上方突出部62以及下方突出部63。上方突出部62位于多个突出部61中的最上方的位置。上方突出部62由上垂面64以及上斜面65构成。上垂面64是从表面47垂直地延伸的面。上斜面65是以使纵外框53从上垂面64的前端朝向上方变薄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并与表面47连接的面。下方突出部63位于多个突出部61中的最下方的位置。下方突出部
63由下垂面66以及下斜面67构成。下垂面66是从表面47垂直地形成的面。下斜面67是以使纵外框53从下垂面66的前端朝向下方变薄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并与表面47连接的面。
58.在空气过滤器8的背面48不设置把手44或从安装部45等的背面48突出的部件。即,空气过滤器8具有整体平坦的面。
59.(空气净化过滤器9)
60.图9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主视图。另外,图10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侧视图。空气净化过滤器9是安装于空气过滤器8的背面48并通过吸附比花粉等灰尘细微的颗粒,从由吸入口26吸入的空气中去除比灰尘细微的颗粒的部件。另外,在将灰尘视为粒状时,颗粒的平均粒径比灰尘小。空气净化过滤器9具有固定部71、支承部72、爪部73以及空气净化部74。另外,空气净化过滤器9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不设置。空气净化过滤器9在安装于空气过滤器8时朝向室内侧的面为表面82,且位于被吸入室内机2的空气的上游侧。另外,在安装于空气过滤器8时朝向室内机2的内部的面为背面83,且位于被吸入室内机2的空气的下游侧。另外,与空气过滤器8同样,在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各部件中,表面82以及背面83所朝向的方向的长度表示为厚度。
61.(固定部71、支承部72、爪部73)
62.固定部71是构成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外壳的部件,且是在中央形成有开口81并沿左右延伸的框体。固定部71在安装于空气过滤器8时,与框部41大致平行。在左右两侧隔着空气净化部74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有空气孔76。另外,空气孔76也可以不是左右对称,空气孔76的数量不做限定。另外,固定部71具有多个净化部固定爪75。净化部固定爪75是朝向固定部71的开口81突出的部件,供空气净化部74卡止。
63.支承部72是与固定部71连接且朝向表面侧延伸的部件。即,支承部72朝向空气过滤器8的背面48延伸。爪部73是与支承部72连接,沿固定部71延伸的部件。爪部73收纳于安装槽46,与固定部71一起夹持空气过滤器8的框部41。另外,爪部73也可以设置多个。在将形成于爪部73与固定部71之间的空间的厚度设为α,将外框51的厚度设为β时,β 0.3mm≤α≤β 1.0mm。
64.(空气净化部74)
65.空气净化部74是以覆盖固定部71的开口81的方式设置于固定部71,并吸附比花粉等灰尘细微的颗粒的过滤器。空气净化部74由净化部固定爪75卡止。由此,例如即使空气净化部74是柔软的材质的材料,也难以脱落并且能够固定。
66.图11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主视图。图12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后视图。图13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侧视图。而且,图14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过滤器8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侧视图。在此,使用图11~图14,对将空气净化过滤器9安装于空气过滤器8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空气过滤器8在横向上轻微地挠曲。接下来,空气过滤器8的右外框53a以及左外框53b以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爪部73收纳于空气过滤器8的安装槽46的方式对位,分别被插入到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固定部71与爪部73之间的空间。
67.而且,通过消除空气过滤器8的挠曲,而将空气过滤器8的右外框53a以及左外框53b固定在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固定部71与爪部73之间的空间。此时,空气净化过滤器9由突出部61限制上下方向的移动。另外,空气净化过滤器9由支承部72限制左右方向的移动。此
外,空气净化过滤器9由固定部71以及爪部73限制空气过滤器8的表面47以及背面48所朝向的方向的移动。即,抑制空气净化过滤器9相对于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表面47以及背面48所朝向的方向的任一方向,从安装的位置偏移。
68.另外,空气净化过滤器9即使爪部73被安装于未形成安装槽46的部分,通过沿着上斜面65或下斜面67使固定部71以及爪部73滑动,也能够收纳于安装槽46。这样,空气净化过滤器9以各种方法安装于空气过滤器8。
69.在此,对将空气过滤器8安装于室内机2的方法以及从室内机2取下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外壳面板23设置有从正面侧向上表面的后方侧连续弯曲的导轨(未图示)。首先,空气过滤器8通过从把手44推出,使右外框53a以及左外框53b分别沿导轨滑动,上外框54a向外壳面板23的上表面的后方侧插入。接下来,空气过滤器8的插入部43被插入到设置于外壳面板23的前表面部的被插入部。由此,空气过滤器8能够容易地向壳体6安装。另一方面,在取下时,首先,将插入到外壳面板23的前表面部的被插入部的插入部43拉出。接下来,空气过滤器8通过拉出把手44,而沿外壳面板23的导轨将空气过滤器8从外壳面板23拔出。由此,空气过滤器8能够容易地从壳体6取下。
70.另外,在此对室内机2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室内的空气被从由上表面吸入口28和正面吸入口29构成的吸入口26吸入。此时,从吸入口26吸入的空气由空气过滤器8去除灰尘而被净化。进而,被空气过滤器8去除灰尘后的空气通过安装于空气过滤器8的空气净化过滤器9去除空气中所含的花粉等颗粒,进一步被净化。接着,净化后的空气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时,在通过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并由送风风扇向吹出口27输送。然后,输送到吹出口27的空气通过上下风向板31以及左右风向板32调节风向并向室内吹出。
71.根据本实施方式1,空气过滤器8的一面是整体平坦的面。因此,在空气过滤器8的一面不设置在捆包时与其他空气过滤器干涉的突出的部分,而能够以平坦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层叠。即,空气过滤器8容易层叠,在捆包时所需的空间少。因此,能够提高捆包的效率,减少输送所需的费用。
7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安装部45的厚度为把手44的厚度以下的厚度。因此,在空气过滤器8中设置有把手44的部分成为最厚的部位。一般来说,把手用于框部的处理,因而勾住手指需要足够的大小。因此,在把手44为必要且足够的厚度时,通过使安装部45为把手44的厚度以下的厚度,空气过滤器8能够在空气过滤器8整体上具有必要且足够的厚度。即,在层叠空气过滤器8而进行捆包时,由于只有具有最低限度的厚度的把手44体积大,因此能够使捆包的效率最大化,能够抑制输送所需的费用。
7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空气净化过滤器9具有固定部71、支承部72以及爪部73。因此,对于空气净化过滤器9而言,爪部73收容于空气过滤器8的安装槽46,抑制该空气净化过滤器9从安装的位置相对于任一个方向偏移。因此,空气净化过滤器9可靠地安装于空气过滤器8。
7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安装部45具有上方突出部62以及下方突出部63,上方突出部62具有上垂面64以及上斜面65,并且上方突出部62具有下垂面66以及下斜面67。因此,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爪部73在空气过滤器8的外框51中,即使安装于未形成安装槽46的部分,通过使爪部73沿着上斜面65或下斜面67滑动而收纳于安装槽46。因此,安装部45能够提高空气过滤器8的使用性。
75.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固定部71设置有空气孔76。因此在空气净化过滤器9中,能够减少未设置空气净化部74的部分的空气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消耗电力的降低。另外,如上述那样,在空气孔76在固定部71中隔着空气净化部74左右对称地形成的情况下,空气净化过滤器9能够抑制左右方向上的通风阻力的偏差。
76.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将形成于爪部73与固定部71之间的空间的厚度设为α,将外框51的厚度设为β时,β 0.3mm≤α≤β 1.0mm。因此,空气净化过滤器9与空气过滤器8几乎无间隙地固定。因此,即使在空调机1设定的风量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位置偏移、振动。此外,在相对于壳体6装卸空气过滤器8时,即使在空气过滤器8安装有空气净化过滤器9,也会确保0.3mm~1.0mm的间隙。因此,空气过滤器8利用所确保的间隙柔软地弯曲,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向壳体6的装卸。
77.图15是比较例的空气过滤器108的主视图。如图15所示,在比较例的空气过滤器108设置有与横内框56连接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梁156。另外,安装部45不设置于外框51,而是设置于纵梁156。一般来说,空气净化过滤器主要用于高级机型。另一方面,以抑制生产成本为目的,即使对于标准下不搭载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廉价机型,也将高级机型用的空气过滤器发展为通用部件。另外,在廉价机型中,有时也将空气净化过滤器设定为单卖的部件。这样,安装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安装部在各种机型中都需要。在此,设置有安装空气净化过滤器9的安装部45的纵梁156在未搭载空气净化过滤器9时成为通风时的空气阻力。因此,具有设置有安装部45的纵梁156的比较例的空气过滤器108导致消耗电力的增大、空调能力的降低,因此难以应用于各种机型。
78.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1的安装部45设置于外框51的另一面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这样,空气过滤器8在未搭载空气净化过滤器9时,不具有成为通风时的空气阻力的纵梁。因此,能够抑制消耗电力的增大以及空调能力的降低。此外,空气过滤器8由于不需要用于设置纵梁的树脂,因此能够降低费用。
79.附图标记说明
80.1...空调机;2...室内机;3...室外机;4...制冷剂配管;5...制冷剂回路;6...壳体;7...风向板;8...空气过滤器;9...空气净化过滤器;10...室内热交换器;11...室内送风机;12...压缩机;13...流路切换装置;14...室外热交换器;15...室外送风机;16...膨胀部;21...正面上面板;22...正面下面板;23...外壳面板;24...背面面板;25...下表面面板;26...吸入口;27...吹出口;28...上表面吸入口;29...正面吸入口;31...上下风向板;32...左右风向板;41...框部;42...集尘部;43...插入部;44...把手;45...安装部;46...安装槽;47...表面;48...背面;49...开口;51...外框;52...内框;53...纵外框;53a...右外框;53b...左外框;54...横外框;54a...上外框;54b...下外框;55...纵内框;56...横内框;61...突出部;62...上方突出部;63...下方突出部;64...上垂面;65...上斜面;66...下垂面;67...下斜面;71...固定部;72...支承部;73...爪部;74...空气净化部;75...净化部固定爪;76...空气孔;81...开口;82...表面;83...背面;108...空气过滤器;156...纵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