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华北地区刺梨快速繁育的方法

2022-05-06 09:13: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华北地区刺梨快速繁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属于蔷薇科散生灌木,已被广泛用作在亚洲国家的食用和药用资源。由于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和独特的风味,可用于生产各种饮料,果酱,罐头食品。果实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例如有机酸、类黄酮、多糖和三萜,果汁在民间被当作一种美味的饮料和凉茶消费,具有补脾,治腹泻和清暑的功能。适合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食欲不振的人;此外《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刺梨根汤可治疗人畜的腹泻,胃痛,慢性胃炎和急性肠炎;叶可以被用来制作中国茶,并有效地治疗消化不良。
3.刺梨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陕西、甘肃、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也见于日本。在我国尤其以贵州、四川、云南、陕西、湖北、湖南分布面积大,产量多。敖芹等对贵州刺梨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观测试样点,得出刺梨最适生区为区域热量条件好及湿度条件较好,海拔在800-1600m之间,5-8月均温为18.0-21.0℃,7月均温为19.5-23.5℃,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夏季气候温暖;在适生区区域容易发生早旱,刺梨果实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在次适生区,热量不足、降水偏少、温度过高不利于刺梨生长发育。可见,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刺梨生长的主要原因。刺梨生长速度缓慢,特别是在降水少,气候较为寒冷的华北,因此通过扦插育苗的方式对刺梨进行繁育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刺梨苗木。但在华北地区使用传统刺梨扦插方式易导致刺梨死苗、根腐等现象,成活率较低,阻碍刺梨无性繁殖的进行。因此,提供一种刺梨扦插方法,以克服华北地区不利气候条件等限制因子,是保证刺梨扦插生根率、扦插苗安全越冬的重要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华北地区刺梨快速繁育的方法,通过冷驯化、生根液处理、发根农杆菌接种及扦插管理,提升华北地区刺梨扦插苗越冬成活率达到95%以上。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华北地区刺梨快速繁育的方法,自黄淮线以南进行刺梨引种,移栽至华北地区进行抗寒驯化后连续越冬,筛选出抗寒性强、能在华北地区越冬的抗寒刺梨;在所述抗寒刺梨休眠之前选择插穗,浸泡生根粉溶液,侵染发根农杆菌后进行扦插管理。
7.优选的是,所述抗寒驯化为在春季将刺梨植株移栽至华北地区后,利用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度10℃以下的天气对刺梨植株进行冷驯化,筛选能连续越冬的植株作为抗寒刺梨植株。
8.优选的是,所述插穗为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或嫩枝枝条。
9.优选的是,所述插穗为2-6cm短枝,形态学上端靠近芽点部位平剪,形态学下端靠
近芽点部位斜剪。
10.优选的是,所述浸泡生根粉溶液为将所述插穗基部浸泡在生根粉溶液中2-4h。
11.更优选的是,所述生根粉溶液为浓度0.08-0.12g/l的abt生根粉溶液。
12.优选的是,所述发根农杆菌为发根农杆菌k599。
13.优选的是,所述插穗扦插基质为粗沙或等体积混合的珍珠岩、蛭石和营养土。
14.优选的是,所述插穗扦插深度为1-2cm,芽点裸露在外。
15.优选的是,所述扦插管理为扦插插穗覆盖透明盖子,置于温度15-25℃、空气湿度35-55%的环境中进行培养,保持扦插基质含水量30-60%。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华北地区刺梨快速繁育的方法,通过引种驯化,经过连续越冬筛选抗寒植株,提升刺梨扦插母株的抗寒能力;抗寒刺梨休眠之前选择插穗,枝条发育充实的同时生根抑制物质较少,进一步利用生根粉溶液和发根农杆菌处理插穗,可在华北地区快速获得刺梨幼苗,大大增加了刺梨扦插成活率、缩短刺梨插条发根时间,并且扦插苗移栽至华北地区室外后可以很好存活,成活率超过95%。
附图说明
18.图1:本发明基本流程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华北地区刺梨快速繁育的方法,自黄淮线以南进行刺梨引种,移栽至华北地区进行抗寒驯化后连续越冬,筛选出抗寒性强、能在华北地区越冬的抗寒刺梨;在所述抗寒刺梨休眠之前选择插穗,浸泡生根粉溶液,侵染发根农杆菌后进行扦插管理。休眠枝枝条发育充实,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利于产生不定根,但其同样含有大量的生根抑制物质,内源生长素含量少。本发明选择抗寒刺梨休眠之前选择插穗,并通过生根液处理及发根农杆菌侵染,增加了刺梨扦插成活率,缩短刺梨插条发根时间。
20.本发明抗寒驯化为在春季将刺梨植株移栽至华北地区后,利用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度10℃以下的天气对刺梨植株进行冷驯化,筛选能连续越冬的植株作为抗寒刺梨植株。本发明对移栽后的栽培管理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即可。华北地区(如北京昌平区等)降水少,气候较为寒冷,限制刺梨生长发育,本发明通过引种驯化,经过连续越冬筛选抗寒植株,提升刺梨扦插母株的抗寒能力,利于插穗在华北地区扦插成活,提升扦插苗移栽越冬成活率。
21.本发明优选插穗为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或嫩枝枝条;进一步优选生长状态优良的母株,选取母株上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进行剪枝,取得插穗;更优选剪下的枝条为带2-4片叶枝条或不带叶枝条。插穗的木质化程度是影响刺梨扦插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本发明以刺梨抗寒母株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或嫩枝枝条剪取插穗,保证刺梨在华北地区扦插成活率。
22.本发明优选插穗为2-6cm短枝,形态学上端靠近芽点部位平剪,形态学下端靠近芽点部位斜剪;进一步优选插穗长度为5cm。
23.本发明优选浸泡生根粉溶液为将所述插穗基部浸泡在生根粉溶液中2-4h;进一步
优选浸泡3h。本发明优选生根粉溶液为浓度0.08-0.12g/l的abt生根粉溶液;进一步优选浓度为0.10g/l。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abt生根粉溶液的有效成分包括30%吲哚乙酸和20%萘乙酸。
24.本发明优选侵染发根农杆菌的菌种为发根农杆菌k599。进一步优选侵染方式包括: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活化的发根农杆菌k599菌液创伤侵染插条基部。本发明更优选发根农杆菌k599通过以下方式活化:发根农杆菌保存于-80℃冰箱中,通过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所述液体培养基为:1g蛋白胨、1g酵母提取物和0.5g氯化钠倒入100ml水后高温121℃灭菌15min,再向其中加入添加5-10mg卡那霉素(kanamycin)、5-10mg利福平(rifampicin);从冰箱中取出发根农杆菌解冻后,吸取200ul菌液加入20ml液体培养基中,并在28℃、150r的摇床培养24小时。发根农杆菌是根瘤菌科农杆菌属的一种革兰氏阴性好氧土壤细菌,外形呈杆状,具鞭毛,能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及个别裸子植物,发根农杆菌k599侵染刺梨插穗后,能够促进插穗产生生长迅速的不定根。
25.本发明优选插穗扦插基质为粗沙或等体积混合的珍珠岩、蛭石和营养土;进一步优选在扦插前混好上述扦插基质,并向托盘中加水,使扦插基质自然吸水润湿至含水量30-60%;更优选含水量为45%。
26.本发明优选处理后的短枝插穗扦插深度为1-2cm,芽点裸露在外。
27.本发明优选扦插后轻微按压插穗周围基质,在插穗上方覆盖透明盖子,置于温度15-25℃、空气湿度35-55%的环境中进行培养,保持扦插基质含水量30-60%。进一步优选扦插温度为20℃、空气湿度45%,基质含水量为4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持续监测基质含水量,及时向基质加水以满足插穗水分需求。
28.本发明还包括插穗新根生长到3-5cm可以进行移栽;进一步优选新根长至4cm时移栽。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30.实施例1
31.一种华北地区刺梨快速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1)自黄淮线以南进行刺梨引种,移栽至华北地区进行抗寒驯化后连续越冬,筛选出抗寒性强、能在华北地区越冬的植株;抗寒驯化为在春季将刺梨植株移栽至华北地区后,利用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度10℃以下的天气对刺梨植株进行冷驯化,筛选能连续越冬的植株作为抗寒刺梨植株;
33.(2)种于华北地区的抗寒刺梨冬季休眠之前,选择生长状态优良的母株,选取母株上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进行剪枝,剪下的小枝带3片叶;
34.(3)母株上剪取每段5cm的短枝,在短枝形态学上端靠近芽点部位平剪;形态学下端靠近芽点部位斜剪;
35.(4)活化发根农杆菌k599;发根农杆菌保存于-80℃冰箱中,通过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所述液体培养基为:1g蛋白胨、1g酵母提取物和0.5g氯化钠倒入100ml水后高温121℃灭菌15min,再向其中加入添加8mg卡那霉素(kanamycin)、8mg利福平(rifampicin);从冰箱中取出发根农杆菌解冻后,吸取200ul菌液加入20ml液体培养基中,并在28℃、150r的摇床培养24小时;
36.(5)将待扦插的短枝基部浸泡在abt生根粉溶液中3h;
37.(6)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活化的发根农杆菌k599菌液创伤侵染插条基部;
38.(7)在扦插前准备好扦插基质粗沙,并向基质中加水,使扦插基质自然吸水润湿至含水量45%;
39.(8)处理后的短枝插入盆中,使短枝下部插入基质中1.5cm,芽点裸露在外;
40.(9)扦插后轻微按压插穗周围基质,然后将透明盖子盖在盆上,并存放于空气温度20℃、空气湿度45%的环境中进行培养,保持扦插基质含水量45%;
41.(10)插穗新根生长到4cm可以进行移栽。
42.实施例2
43.一种华北地区刺梨快速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1)自黄淮线以南进行刺梨引种,移栽至华北地区进行抗寒驯化后连续越冬,筛选出抗寒性强、能在华北地区越冬的植株;抗寒驯化为在春季将刺梨植株移栽至华北地区后,利用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度10℃以下的天气对刺梨植株进行冷驯化,筛选能连续越冬的植株作为抗寒刺梨植株;
45.(2)种于华北地区的抗寒刺梨冬季休眠之前,选择生长状态优良的母株,选取母株上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进行剪枝,剪下的小枝不带叶;
46.(3)母株上剪取每段2cm的短枝,在短枝形态学上端靠近芽点部位平剪;形态学下端靠近芽点部位斜剪;
47.(4)活化发根农杆菌k599;发根农杆菌保存于-80℃冰箱中,通过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所述液体培养基为:1g蛋白胨、1g酵母提取物和0.5g氯化钠倒入100ml水后高温121℃灭菌15min,再向其中加入添加5mg卡那霉素(kanamycin)、5mg利福平(rifampicin);从冰箱中取出发根农杆菌解冻后,吸取200ul菌液加入20ml液体培养基中,并在28℃、150r的摇床培养24小时;
48.(5)将待扦插的短枝基部浸泡在abt生根粉溶液中2h;
49.(6)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活化的发根农杆菌k599菌液创伤侵染插条基部;
50.(7)在扦插前准备好扦插基质,等体积混合的珍珠岩、蛭石和营养土,并向基质中加水,使扦插基质自然吸水润湿至含水量30%;
51.(8)处理后的短枝插入盆中,使短枝下部插入基质中1cm,芽点裸露在外;
52.(9)扦插后轻微按压插穗周围基质,然后将透明盖子盖在盆上,并存放于空气温度15℃、空气湿度35%的环境中进行培养,保持扦插基质含水量30%;
53.(10)插穗新根生长到3cm可以进行移栽。
54.实施例3
55.一种华北地区刺梨快速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6.(1)自黄淮线以南进行刺梨引种,移栽至华北地区进行抗寒驯化后连续越冬,筛选出抗寒性强、能在华北地区越冬的植株;抗寒驯化为在春季将刺梨植株移栽至华北地区后,利用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度10℃以下的天气对刺梨植株进行冷驯化,筛选能连续越冬的植株作为抗寒刺梨植株;
57.(2)种于华北地区的抗寒刺梨冬季休眠之前,选择生长状态优良的母株,选取母株上生长健壮的、嫩枝枝条进行剪枝,剪下的小枝带4片叶;
58.(3)母株上剪取每段6cm的短枝,在短枝形态学上端靠近芽点部位平剪;形态学下端靠近芽点部位斜剪;
59.(4)活化发根农杆菌k599;发根农杆菌保存于-80℃冰箱中,通过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所述液体培养基为:1g蛋白胨、1g酵母提取物和0.5g氯化钠倒入100ml水后高温121℃灭菌15min,再向其中加入添加10mg卡那霉素(kanamycin)、10mg利福平(rifampicin);从冰箱中取出发根农杆菌解冻后,吸取200ul菌液加入20ml液体培养基中,并在28℃、150r的摇床培养24小时;
60.(5)将待扦插的短枝基部浸泡在abt生根粉溶液中4h;
61.(6)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活化的发根农杆菌k599菌液创伤侵染插条基部;
62.(7)在扦插前准备好扦插基质粗沙,并向基质中加水,使扦插基质自然吸水润湿至含水量60%;
63.(8)处理后的短枝插入盆中,使短枝下部插入基质中2cm,芽点裸露在外;
64.(9)扦插后轻微按压插穗周围基质,然后将透明盖子盖在盆上,并存放于空气温度25℃、空气湿度55%的环境中进行培养,保持扦插基质含水量60%;
65.(10)插穗新根生长到5cm可以进行移栽。
66.实施例4
67.抗寒驯化对刺梨扦插苗越冬成活率的影响
68.选取经过抗寒驯化和未经抗寒驯化且长势相近的刺梨植株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其进行扦插,观察抗寒驯化对刺梨植株生根率及越冬成活率的影响。
69.结果表明,未经抗寒驯化的刺梨植株进行扦插后的生根率和经过抗寒驯化的刺梨植株无异,但是其扦插苗越冬成活率仅为10%,而经过抗寒驯化的刺梨扦插苗越冬成活率为95%。
70.实施例5
71.分别选择带叶、不带叶,发育程度为半木质化枝条及嫩枝,并设置等比例混合基质和粗沙作为扦插基质,按实施例1扦插方法进行扦插对照试验,统计生根率,比较不同条件对刺梨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72.表1不同插条及基质对刺梨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0073][0074]
根据表1可以看出,刺梨扦插生根率受枝条是否带叶、基质成分及枝条发育程度影
响,且表现为:带叶>不带叶,等比例混合基质>粗沙,半木质化枝条>嫩枝,其中,枝条带叶、以等比例混合基质且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91%,显著优于其他扦插处理。
[007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