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6 07:21: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零件组装工艺中,通常需要在零组件表面点胶后再放置在待组装产品的特定位置上,再依靠压力压合使零组件与待组装产品紧密粘结。然而,对于需粘结多个零组件的产品,例如四个零组件需粘结到待组装产品上,如果逐一点胶再逐一放置粘结则会导致组装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其能够同时夹持和松开多个零组件产品,从而提升组装效率。
4.一种夹持装置,包括:
5.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6.多个夹持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每一个夹持模块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活动块、以及夹持组件,所述活动块开设有容置所述夹持组件的容纳槽,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将产品夹紧在所述活动块上或松开产品;
7.按压板,可解锁地卡持在所述第二表面上;以及
8.多个顶针,固定并凸设在所述按压板上,所述盖板对应每一个顶针开设有一个通孔,每一个顶针部分容置在对应的通孔中,每一个通孔的位置对准一个夹持组件;
9.当使所述按压板卡持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时,所述顶针穿过所述通孔抵持并推动所述夹持组件移动,从而使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活动块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空间;当使所述按压板脱离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卡持时,所述顶针回缩脱离所述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将产品夹紧在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活动块之间。
10.上述夹持装置通过夹持模块与所述按压板上的顶针相互配合可轻松实现多个零组件产品同时夹紧或松开,夹紧时可对多个零组件产品进行点胶然后可同时转移粘结到待组装的产品上,从而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示意图。
1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爆炸图。
1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夹持模块的爆炸图。
1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夹持模块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1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松开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1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松开状态的另一局部剖面图。
1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夹紧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1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夹紧状态的另一局部剖面图。
1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按压板的按钮的剖面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0022][0023]
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实现,而并不应解释为仅局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为全面和完整的公开,并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范围。为了清晰可见,在图中,层和区域的尺寸被放大了。
[0025]
除非另外定义,这里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应当理解,比如在通用的辞典中所定义的那些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环境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过度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含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定义。
[0026]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装置500,包括夹持装置100和支撑装置600。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100用以夹持和松开待点胶的零组件产品200,所述支撑装置600用以装载待组装的产品(图未示)。当所述夹持装置100上的零组件产品200点胶完成后,所述夹持装置100被放置在装载有待组装的产品的所述支撑装置600上,完成点胶的零组件产品200转移粘结到所述待组装的产品上,从而实现产品的粘结组装。
[0027]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100包括盖板10、设置在所述盖板10上的多个夹持模块30和按压板50、以及固定凸设在所述按压板50上的多个顶针70。
[0028]
如图2所示,所述盖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3。所述多个夹持模块30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01,所述按压板50为可拆卸/可解锁地卡持在所述第二表面103上。
[0029]
如图3所示,每一个夹持模块3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01的固定块31、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31的活动块33、以及夹持组件20。所述活动块33开设有容纳槽330用以容置所述夹持组件20和零组件产品200,每一个夹持组件20用于将零组件产品200夹紧在所述活动块33上或松开产品。如图5所示,所述盖板10对应每一个顶针70开设有一个通孔105,每一个通孔105的位置对准一个夹持组件20,每一个顶针70部分容置在所述通孔105中。
[0030]
如图5所示,当使所述按压板50卡持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103时,所述顶针70穿过所述通孔105抵持并推动所述夹持组件20移动,从而使所述夹持组件20与所述活动块3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空间/缝隙;如图7所示,当使所述按压板50脱离与所述第二表面103的卡持时,所述顶针70回缩脱离所述夹持组件20,所述夹持组件20将产品夹紧在所述夹持组件20与所述活动块33之间。
[003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100包括四个夹持模块30,可同时实现四个零组件产品200的夹持和松开。所述盖板10的第一表面101对应每一个夹持模块30开设有一个装配槽107。所述四个装配槽107相互间隔设置,每一个装配槽107用以部分容纳一个对应的夹持模块30。可以理解的,夹持模块3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
[0032]
每一个夹持模块30夹持零组件产品200的原理相同且结构基本相同,下面以其中一个夹持模块3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夹持模块30的固定块31为大致为一矩形的框架,其可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图未示)锁紧在所述盖板10的装配槽107中。所述固定块31的中间开设有一个贯通孔310,所述活动块33的部分伸入所述贯通孔310中。
[0033]
所述活动块33与所述固定块31通过多个限位柱32实现所述活动块33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31。本实施例中,限位柱32的数量为四个。每一个限位柱32贯穿所述固定块31和所述活动块33,每一个限位柱32上套设有弹性件34,所述弹性件34位于所述固定块31和所述活动块33之间。所述活动块33可沿所述限位柱32上下移动但无法脱离所述限位柱32。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块33上对应每一个限位柱32开设有限位孔332,所述限位柱32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限位孔332中。所述活动块33可在弹性件34的弹力作用下朝远离所述盖板10的方向进行移动,带动零组件产品200压合。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4为弹簧。所述活动块33和所述固定块31的结构相配合,使所述活动块33装设在所述固定块31上时无法进行平行所述第一表面101的水平移动,仅能沿所述限位柱32相对所述固定块31做上下位移。
[0034]
如图3和图4的夹持模块30对应零组件产品200包括呈l型连接的两个侧部210以及连接所述两个侧部210同一侧的底部230。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一个侧部210为矩形,所述底
部230为三角形。所述底部230的一表面为涂胶面2311。当所述零组件产品200放置在所述夹持模块30中时,所述底部230的涂胶面2311相对所述活动块33露出;所述夹持组件20用以夹持所述侧部210。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应每一个侧部210均设置有一个夹持组件20。即,夹持模块30包括两个夹持组件20分别用于夹紧和松开零组件产品200的一个侧部210。可以理解的,夹持组件20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可根据零组件产品200的结构特征进行调整和设计。
[0035]
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一个夹持组件20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330中的斜楔块21、导向块23、夹紧块25以及弹性件27。所述导向块23固定在所述活动块33上。所述斜楔块21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槽330中,所述夹紧块25与所述斜楔块21紧密连接配合且所述夹紧块2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块23上;当所述斜楔块21在所述容纳槽330中上下移动时,所述斜楔块21将推动所述夹紧块25在所述导向块23上滑动。所述弹性件27设置于所述活动块33与所述斜楔块21之间。每一个斜楔块21对应设置有与其配合的顶针70。所述通孔105和所述顶针70的位置正对所述斜楔块21,所述顶针70可穿过所述通孔105抵持并推动所述斜楔块21朝远离所述盖板10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夹紧块25在所述导向块23上滑动从而使所述夹紧块25与所述活动块3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零组件产品200的空间/缝隙;此时所述弹性件27被压缩在所述斜楔块21和所述活动块33之间,且所述斜楔块21远离所述盖板10的表面与所述夹紧块25远离所述盖板10的表面为平齐的。所述弹性件27用以提供促使所述斜楔块21朝靠近所述盖板10的方向移动的回弹力。当所述顶针70脱离所述斜楔块21,所述被压缩的弹性件27的弹力将推动所述斜楔块21移动,从而推动所述夹紧块25移动夹紧所述零组件产品200,此时所述斜楔块21远离所述盖板10的表面与所述夹紧块25远离所述盖板10的表面不再平齐。
[0036]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块23为平板状。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块23固定在所述活动块33朝向所述盖板10的表面,且所述导向块23位于所述盖板10与所述活动块33之间;所述导向块23背离所述盖板10的表面为平面,且所述平面相对所述活动块33局部露出,所述夹紧块25在所述平面的局部露出的区域滑动。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块23设置所述夹紧块25的表面对应每一个夹紧块25还设置有一对限位块233,该对限位块233位于所述夹紧块25的相对两侧,用以限定所述夹紧块25在所述导向块23上的移动路径。
[0037]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斜楔块21包括连接部21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211一侧的主体部213,所述连接部211的高度小于所述主体部213的高度;所述主体部213位于所述连接部211和所述夹紧块25之间且与所述夹紧块25相互配合。所述主体部213背离所述连接部211的表面形成为斜面212,所述夹紧块25朝向所述主体部213开设有斜楔槽251,所述斜楔槽251的槽底壁为一斜面以与所述主体部213的斜面212相配合,所述主体部213可滑动地沿所述斜楔槽251滑动从而带动所述夹紧块25在所述导向块23上滑动。所述弹性件27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11远离所述盖板10的一侧与所述活动块33之间,且所述活动块33开设有容置所述弹性件27的容置孔331。所述弹性件27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容置孔331中。所述弹性件27和所述顶针70位于所述连接部211的相对的两侧。
[0038]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块33的容纳槽330用以容纳零组件产品200以及两个夹持组件20的导向块23、斜楔块21以及夹紧块25。所述活动块33的容纳槽330的形状和大小的设计与所述夹持组件20相配合,保证所述斜楔块21和所述夹紧块25限位在所述容纳槽330中无法脱离所述活动块33。如图4所示,所述容纳槽330具有一底壁334,所述导向块23固定设置
在所述底壁334上,例如可通过螺丝锁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活动块33的底壁334上。所述容纳槽330设置所述斜楔块21和所述夹紧块25的区域为贯穿所述活动块33的,如图3所示,具体为贯穿所述活动块33相对的两个表面(朝向所述盖板10的表面和远离所述盖板10的表面)。
[0039]
如图2所示,所述按压板50朝向所述盖板10的表面凸设有自锁块51,所述自锁块51的端部具有大致由中间向两端延伸逐渐变细的结构特征。结合参阅图6和图8,所述盖板10上设置有与所述自锁块51相配合的卡槽102,所述卡槽102的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出的球形柱塞104,所述自锁块51伸入所述卡槽102中并越过所述两个球形柱塞104,从而通过所述两个球形柱塞104对所述自锁块51的抵持挤压使所述自锁块51卡持在所述卡槽102中,进而使所述按压板50固定在所述盖板10的第二表面103。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板50的相对的两边分别设置有一个自锁块51,两个自锁块51相对设置,对应所述盖板10上的卡槽102也为两个。
[0040]
如图2所示,所述盖板10中开设有贯穿所述盖板10的按键孔106,所述按键孔106中设置有一个按键40,所述按键40用以解锁所述按压板50与所述盖板10之间的卡持固定。
[0041]
结合参阅图9,所述按键40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板50,所述按键40用于被按压从而推动所述按压板50移动脱离与所述盖板10的卡持。如图9所示,所述按键40包括按键部41和连接所述按键部41一侧的延伸部43,所述按键部41比所述延伸部43更粗,对应所述按键孔106的形状与所述按键部41相配合。所述按键部41包括开口较大的第一孔部1061和连通所述第一孔部1061且开口较小的第二孔部1062,所述第一孔部1061用以容置所述按键部41。所述第二孔部1062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按键部41的尺寸,可防止所述按键40从所述第二孔部1062的一侧滑出所述盖板10,所述延伸部43穿过所述第二孔部1062并连接所述按压板50。当所述按压板50卡持固定在所述盖板10的第二表面103时,所述按键40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01凸起,即按键部41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01凸起且悬在所述第一孔部1061中;当按压所述按键部41使其抵持所述第一孔部1061的壁时,所述按键部41将推动所述按压板50朝远离所述盖板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自锁块51移出卡槽102;即,使所述按压板50脱离与所述盖板10的卡持。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40与所述按压板50的固定连接可通过螺丝贯穿所述按压板50并锁紧在所述延伸部43的方式实现。
[0042]
如图1所示,所述按压板50与所述盖板10还对应设置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贯穿所述按压板50与所述盖板10的导向轴53及套设在导向轴53上的直线轴承55,所述直线轴承55位于所述按压板50远离所述盖板10的一侧。所述按压板50可沿导向轴53相对所述盖板10做上下移动,从而限制所述按压板50的移动方向。
[0043]
采用所述夹持装置100组装产品时,将所述按压板50朝所述盖板10方向按压,使所述按压板50沿所述导向轴53移动带动所述顶针70移动,进而所述自锁块51卡持在所述盖板10的卡槽102中,而所述顶针70抵持推动所述斜楔块21朝远离所述盖板10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斜楔块21带动所述夹紧块25在所述导向块23上滑动,所述夹紧块25与所述活动块33之间形成空间/缝隙;然后将待涂胶的零组件产品200放置在所述活动块33与所述夹紧块25之间的形成的空间/缝隙中;之后按压所述按键40,使所述按压板50朝远离所述盖板10的方向移动,自锁块51脱离所述盖板10的卡槽102,从而带动所述顶针70回缩至所述通孔105中不再抵持所述斜楔块21,所述弹性件27的弹力释放推动所述斜楔块21朝所述盖板10的方向移
动,从而所述斜楔块21带动所述夹紧块25在所述导向块23上滑动,所述夹紧块25将零组件产品200夹紧在所述活动块33与所述夹紧块25之间;此时零组件产品200被固定在夹持模块30中,可对其进行点胶处理;点胶完成后,将夹持装置100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600上的待组装的产品上,需将零组件产品200的涂胶面正对所述支撑装置600上的待组装的产品,此时所述夹持装置100的盖板10的第一表面101朝向所述支撑装置600,所述盖板10设置由按压板50的第二表面103朝上;接着对产品进行粘合,烘烤使胶固化;最后将所述按压板50朝所述盖板10方向按压,使所述按压板50和所述顶针70移动,进而所述自锁块51卡持在所述盖板10的卡槽102中,而所述顶针70抵持推动所述斜楔块21朝远离所述盖板10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斜楔块21带动所述夹紧块25在所述导向块23上滑动,所述夹紧块25与所述活动块33之间形成空间/缝隙,此时再将所述夹持装置100从所述支撑装置600上移走,而零组件产品200则粘合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600的产品上。
[0044]
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装置100可实现多个零组件产品200同时夹紧点胶然后可同时转移粘结到待组装的产品上,从而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组装效率。
[0045]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图示中出现的上、下、左及右方向仅为了方便理解,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