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7:3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反应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背景技术:

2.微反应器即微通道反应器,利用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通道当量直径在10到300微米之间的微型反应器,微反应器有着极好的传热和传质能力,可以实现物料的瞬间均匀混合和高效的传热,因此许多在常规反应器中无法实现的反应都可以微反应器中实现。
3.在现有技术中的微通道反应器,由于反应器本体需要实现对物料的瞬间高效传热作用,使得难以在微通道反应器工作前有效实现对其良好的预热作用,导致降低整体的工作效果以及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外置框,所述外置框的内侧设有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侧边设有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包括接触框,所述接触框位于反应器本体的内侧,且接触框的一端与反应器本体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框的内侧设有两组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接触框两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两组连接杆的外壁均设有加热圈,所述接触框的内侧填充有内置气体。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加热圈本体加热以及内置气体与接触框的导热作用,实现对反应器本体的预热工作。
8.进一步的,所述预热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预热机构均位于外置框的内侧,且两组预热机构在反应器本体的两侧呈对称设置。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设两组呈对称分布的预热机构,起到对反应器本体的高效预热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框呈棱柱形中空盒体结构,且接触框本体为金属质体材料,所述接触框的一端与反应器本体的侧壁相贴合,所述内置气体在接触框的内侧呈相对饱和状态,且内置气体填充为氢气。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接触框的材质以及内置气体类型的限定,得以实现有效导热作用。
12.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有金属垫片,所述金属垫片的下方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开设于外置框底端的内壁,且嵌入槽的内侧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顶部与金属垫片的底部相接触但不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下方设有散热翅,所述散热翅的顶部与外置框的底部固定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金属垫片、半导体制冷片以及散热翅的设置,能够使得反应器本体使用后,对其进行有效散热工作。
14.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本体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定位块,四组所述定位块均呈“l”形块体结构,且四组定位块的底部均与外置框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位于嵌入槽顶部的侧边。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的设置,起到对反应器本体的良好限位作用。
16.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本体顶部的中心设有顶片,所述顶片位于外置框的内侧,且顶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与外置框顶端的内腔相螺接。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片以及限位螺栓的设置,能够配合定位块作用下,起到对反应器本体的良好定位效果。
18.进一步的,所述外置框呈棱柱形中空腔体结构,且外置框的两端呈镂空状,所述外置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板,两组所述支板分别位于散热翅的两侧边。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板的设置,起到对整体结构的良好支撑作用。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1.通过设置的两组预热机构,能够利用其内部所设的接触框,便于对反应器本体的侧壁有效贴合的同时,起到对其内部所设结构的良好承接效果,并利用其内部所设的连接杆以及加热圈,能够使得加热圈有效散热的同时,利用接触框内部所填充的内置气体,并结合接触框本体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的导热作用,起到对反应器本体在工作前良好的预热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的外置框内侧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的预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26.图中标号说明:
27.1、外置框;2、反应器本体;3、预热机构;4、接触框;5、连接杆;6、加热圈;7、内置气体;8、金属垫片;9、嵌入槽;10、半导体制冷片;11、散热翅;12、定位块;13、顶片;14、限位螺栓;15、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
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微通道反应器,请参阅图1和图2、3,包括外置框1,外置框1的内侧设有反应器本体2,反应器本体2的侧边设有预热机构3,预热机构3包括接触框4,接触框4位于反应器本体2的内侧,且接触框4的一端与反应器本体2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接触框4呈棱柱形中空盒体结构,且接触框4本体为金属质体材料,接触框4的一端与反应器本体2的侧壁相贴合,接触框4的内侧设有两组连接杆5,两组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与接触框4两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两组连接杆5的外壁均设有加热圈6,接触框4的内侧填充有内置气体7,内置气体7在接触框4的内侧呈相对饱和状态,且内置气体7填充为氢气,预热机构3设有两组,两组预热机构3均位于外置框1的内侧,且两组预热机构3在反应器本体2的两侧呈对称设置,通过设置的两组预热机构3,能够利用其内部所包含接触框4、连接杆5、加热圈6以及内置气体7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起到对反应器本体2在工作前良好的预热效果,从而提高其本体工作过程中对介质的瞬间传热效果,且通过对接触框4本体为金属材质的限定,此处金属材质最佳为铜金属,并结合对内置气体7填充为氢气气体的限定,有利于使得铜金属以及氢气为良好固体以及气体导热材料的效果下,提高对加热圈6所散发热量良好导热性能,使得间接实现对反应器本体2最佳的传导预热作用,提高整体的良好实用性能。
34.请参阅图4,反应器本体2的底部设有金属垫片8,金属垫片8的下方设有嵌入槽9,嵌入槽9开设于外置框1底端的内壁,且嵌入槽9的内侧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0,半导体制冷片10的顶部与金属垫片8的底部相接触但不连接,半导体制冷片10的下方设有散热翅11,散热翅11的顶部与外置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金属垫片8、嵌入槽9、半导体制冷片10以及散热翅11的共同配合作用下,能够当反应器本体2工作完成后,对其本体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起到有效传导的同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10本体peltier效应所产生的制冷效果,起到对反应器本体2良好的快速散热工作。
35.请参阅图1和图2、4,反应器本体2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定位块12,四组定位块12均呈“l”形块体结构,且四组定位块12的底部均与外置框1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定位块12位于嵌入槽9顶部的侧边,反应器本体2顶部的中心设有顶片13,顶片13位于外置框1的内侧,且顶片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栓14,限位螺栓14与外置框1顶端的内腔相螺接,通过在反应器本体2底部四角处所设的定位块12,能够对其底端有效限位同时,配合所设的顶片13以及限位螺栓14,起到对反应器本体2在外置框1内侧的良好定位效果,且能够当后期需要对反应器本体2取出时,只需拧动限位螺栓14使得顶片13与反应器本体2顶部相分离后,向上提拉反应器本体2的同时,即可完成对其水平取出工作,外置框1呈棱柱形中空腔体结构,且外置框1的两端呈镂空状,外置框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板15,两组支板15分别位于散热翅11的两侧边。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微通道反应器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过程中,反应器本体2置于外置框1内部的同时,使得其处于定位安置状态,在反应器本体2工作前,启动两组预热机构
3内部所设的加热圈6,使得加热圈6本体散热的同时,利用内置气体7以及接触框4的导热作用,间接对反应器本体2本体进行预热工作,预热完毕后加热圈6停止工作,且使得反应器本体2对进入到其内部的介质进行反应工作即可,当反应器本体2工作完成后,其本体产生的热量通过其底部所设金属垫片8进行导热,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10的制冷以及散热翅11的散热作用,使得对反应器本体2进行散热工作。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