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5:33: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距离传感器的平衡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平衡车通常包括固定件和摆动件,通过陀螺仪检测摆动件的摆动角度来给控制器信号,控制器根据摆动件的摆动角度来控制平衡车的行使,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平衡车上设置操作杆,使得平衡车的结构更加紧凑。陀螺仪对摆动件摆动角度的检测依赖于重力,受到重力的约束,平衡车处于斜坡上和平地上的操控不同,不利于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对平衡车行使速度的把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平衡车,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平衡车摆动角度检测受重力约束的缺陷。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平衡车,包括控制器和相对于基准位摆动的摆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车上设有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摆动件联动设置以检测与基准位的距离。通过距离传感器来检测摆动件的摆动角度,从而控制平衡车的行使,避免了使用陀螺仪的传感来控制平衡车的行使,避免摆动件摆动角度的检测受到重力影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6.优选的,所述平衡车包括一体的机体,所述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车轮,所述摆动件包括相对于所述机体摆动设置的两个踩踏件,所述基准位处于所述机体上,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踩踏件联动。当踩踏件相对机体摆动时,踩踏件会带动距离传感器活动,从而改变距离传感器与基准位的距离,使得控制器根据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与基准位的距离来判断摆动件的摆动角度,控制器根据摆动件的摆动角度来控制车轮的功率,从而实现平衡车的加速、减速和转弯。将基准位设置在机体上,不会受到底面高低变化的影响,车速控制较为稳定。
7.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可上下滑动的安装件,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踩踏件和所述安装件联动设置。这样踩踏件的摆动会转换成安装件的上下移动,这样距离传感器就不会随着摆动件摆动,而是随安装件上下移动,从而避免改变距离传感器信号发射的方向,保证距离传感器和基准位相对位置的稳定性,提高距离检测的精准性,便于摆动件摆动角度与车轮的功率进行匹配,便于用户更加精准控制平衡车。
8.优选的,所述安装件和所述机体之间设置弹性件以使所述安装件向上移动。这样安装件对应的踩踏件位置上移时,安装件就可以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减少安装件和踩踏件之间的相互约束,提高踩踏件摆动的灵活性。在其他可选的方案中,也可以在安装件和踩踏件之间设置铰接件,铰接件的两端分别和安装件与踩踏件铰接,以实现安装件与
踩踏件的联动。
9.优选的,所述平衡车对应于所述踩踏件的前端和后端都设有距离传感器。这样便于平衡车向前行驶或向后行驶的转换控制,当平衡车向前行驶,对应踩踏件后端的距离传感器可以脱离与踩踏件的联动,由对应踩踏件前端的距离传感器与踩踏件的联动来控制平衡车前行,反之亦然。在其他可选的方案中,可以一个踩踏件可以对应一个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始终与踩踏件联动。
10.优选的,所述平衡车包括一体的机体,所述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车轮,所述摆动件包括相对于所述机体摆动设置的两个踩踏件,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踩踏件上,所述基准位处于所述机体上。
11.优选的,所述平衡车包括一体的机体,所述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车轮,所述摆动件包括相对于所述机体摆动设置的两个踩踏件,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基准位处于所述踩踏件上。
12.优选的,所述平衡车包括相对转动设置的第一车身和第二车身,所述第一车身和所述第二车身分别设有车轮,所述第一车身和所述第二车身上设有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基准位为地面。在上坡路段,即使第一车身和第二车身保持水平状态,也可以使得平衡车向上形式,减少脚部倾斜压力,提高行使控制的舒适性,在下坡时,可以给控制器一个下坡控制信号,使得控制器调用下坡控制程序,便于第一车身和第二车身保持水平状态也可以控制平衡车下坡行使。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车身和所述第二车身上设有向下贯穿的安装孔,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处。这样距离传感器可以从安装孔向下向地面发送信号。
14.优先的,所述距离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平衡车,通过距离传感器来检测摆动件的摆动角度,从而控制平衡车的行使,避免了使用陀螺仪的传感来控制平衡车的行使,避免摆动件摆动角度的检测受到重力影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具有一体机体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具有一体机体平衡车的第一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具有一体机体平衡车的第二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具有相对转动车身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具有相对转动车身平衡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注说明:100、机体;200、踩踏件;300、距离传感器;400、安装件;410、弹性件;510、第一车身;520、第二车身;530、安装孔;60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如图1-3所示,包括控制器和相对于基准位摆动的摆
动件,所述平衡车上设有距离传感器300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300与所述摆动件联动设置以检测与基准位的距离。通过距离传感器300来检测摆动件的摆动角度,从而控制平衡车的行使,避免了使用陀螺仪的传感来控制平衡车的行使,避免摆动件摆动角度的检测受到重力影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述距离传感器300为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24.如图1-3所示,所述平衡车包括一体的机体100,所述机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车轮600,所述摆动件包括相对于所述机体100摆动设置的两个踩踏件200,所述基准位处于所述机体100上,所述距离传感器300和所述踩踏件200联动。当踩踏件200相对机体100摆动时,踩踏件200会带动距离传感器300活动,从而改变距离传感器300与基准位的距离,使得控制器根据距离传感器300检测到的与基准位的距离来判断摆动件的摆动角度,控制器根据摆动件的摆动角度来控制车轮600的功率,从而实现平衡车的加速、减速和转弯。将基准位设置在机体100上,不会受到底面高低变化的影响,车速控制较为稳定。
25.如图2-3所示,所述机体100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可上下滑动的安装件400,所述距离传感器300设置在所述安装件400上,所述踩踏件200和所述安装件400联动设置。这样踩踏件200的摆动会转换成安装件400的上下移动,这样距离传感器300就不会随着摆动件摆动,而是随安装件400上下移动,从而避免改变距离传感器300信号发射的方向,保证距离传感器300和基准位相对位置的稳定性,提高距离检测的精准性,便于摆动件摆动角度与车轮600的功率进行匹配,便于用户更加精准控制平衡车。
26.如图2-3所示,所述安装件400和所述机体100之间设置弹性件410以使所述安装件400向上移动。这样安装件400对应的踩踏件200位置上移时,安装件400就可以在弹性件41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减少安装件400和踩踏件200之间的相互约束,提高踩踏件200摆动的灵活性。在其他可选的方案中,也可以在安装件400和踩踏件200之间设置铰接件,铰接件的两端分别和安装件400与踩踏件200铰接,以实现安装件400与踩踏件200的联动。
27.如图2-3所示,所述平衡车对应于所述踩踏件200的前端和后端都设有距离传感器300。这样便于平衡车向前行驶或向后行驶的转换控制,当平衡车向前行驶,对应踩踏件200后端的距离传感器300可以脱离与踩踏件200的联动,由对应踩踏件200前端的距离传感器300与踩踏件200的联动来控制平衡车前行,反之亦然。在其他可选的方案中,可以一个踩踏件200可以对应一个距离传感器300,距离传感器300始终与踩踏件200联动。
28.如图2所示,踩踏件200处于水平状态,对应的车轮600功率为零,如图3所示,以图3的右端为平衡车的前端,踩踏件200的前端向下摆动,摆动件的前端推动安装件400向下移动,距离传感器300检测到与基准位的距离减小,并将距离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距离信号控制对应车轮600转动,距离越小,踩踏件200倾斜角度越大,车轮600转速越大。
29.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传感器300也可以安装在所述踩踏件200上,所述基准位处于所述机体100上。或者,所述距离传感器300安装在所述机体100上,所述基准位处于所述踩踏件200上。
30.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平衡车也可以是两个车身相对转动的平衡车。具体来说,所述平衡车包括相对转动设置的第一车身510和第二车身520,所述第一车身510和所述第二车身520分别设有车轮600,所述第一车身510和所述第二车身520上设有所述距离传感器300,所述基准位为地面。在上坡路段,即使第一车身510和第二车身520保持
水平状态,也可以使得平衡车向上形式,减少脚部倾斜压力,提高行使控制的舒适性,在下坡时,可以给控制器一个下坡控制信号,使得控制器调用下坡控制程序,便于第一车身510和第二车身520保持水平状态也可以控制平衡车下坡行使。所述第一车身510和所述第二车身520上设有向下贯穿的安装孔530,所述距离传感器300设置在所述安装孔530处。这样距离传感器300可以从安装孔530向下向地面发送信号。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