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海洋检测用声纳投放无人船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4: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洋检测用声纳投放无人船。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监测中心以发展监测与评价技术为基础,以监测业务化为核心,以满足国家海洋环境管理需求为导向,形成了海洋生态一海域使用一环境综合监测的能力,海洋检测都是在海域中投放声纳对海洋进行检测,声纳的投放需要协助无人船来实现,无人船是一种可以无需遥控,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设备。
3.申请公布号为cn213543555u,申请公布日为2021.06.25公开了一种海洋测绘无人船用的探头装载装置,包括无人船本体,所述无人船本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无人船本体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无人船本体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升降块,所述无人船本体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通过对探头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探头在进行海洋测绘时,带来便捷的使用需求,有效地避免了海浪较大时海水乱流对检测探头的影响,以及通过对探头进行收纳,以便于对探头进行保护,有效避免了探头在不使用时,减少腐蚀损耗,继而提高探头装载装置使用时的实用性。
4.目前,投放无人船携带声纳在海面上航行时,只能沿着笔直路线进行航行,并不能进行改变航行轨迹,使得投放无人船到达投放点难度增加,投放精度下降,间接地导致海洋检测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海洋检测用声纳投放无人船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检测用声纳投放无人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只能沿着笔直路线进行航行,并不能进行改变航行轨迹,使得投放无人船到达投放点难度增加,投放精度下降,间接地导致海洋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洋检测用声纳投放无人船,包括浮船主体和声纳设备,所述浮船主体上设置有置物槽,所述浮船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操控箱,所述浮船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格栅框,所述格栅框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桨,且螺旋桨与浮船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操控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螺旋桨的一端均设置有驱动轮,且驱动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螺旋桨的一端均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置物槽的内部设置有闸板,闸板设置有两个,且闸板与浮船主体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闸板的一端榫接为一体结构。
7.优选的,所述浮船主体上设置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齿,所述浮船主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与浮船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齿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驱动齿的两侧均设置有从动齿,且从动齿与驱动齿啮
合连接,所述浮船主体的下方设置有转向桨叶,转向桨叶设置有两个,且转向桨叶与从动齿连接为一体结构。
8.优选的,所述置物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收纳腔,且收纳腔设置在浮船主体上,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设置有推拉架,且推拉架与闸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推拉架与浮船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浮船主体的上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置物槽的两侧,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浮船主体和推拉架通过螺钉连接。
9.优选的,所述浮船主体的上方设置有gps定位器,且gps定位器与浮船主体通过螺钉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浮船主体的下方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设置有两个,且配重块与浮船主体通过螺钉连接,两个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浮船主体下方的两侧。
11.优选的,所述浮船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撞条,且防撞条与浮船主体通过螺钉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第二电机和螺旋桨的设置,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间接的带动螺旋桨旋转,旋转的螺旋桨搅动水体,利用搅动水体的阻力来推动船体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无人驾驶,将无人船放置在海洋不同区域进行投放。解决了无人船难以在海洋中移动的问题。
14.2.该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第一电机和转向桨叶的设置,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间接的带动转向桨叶转动,随着转向桨叶的转动可以改变转向桨叶两侧的水体流向,从而实现无人船转向调节。解决了无人船难以调节行驶方向的问题。
15.3.该实用新型装置通过gps定位器、电动伸缩杆和闸板的设置,借助gps定位器可以对海洋中的无人船具体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将声纳精准投放,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间接的带动闸板滑动,从而将声纳投放到水里。解决了难以精准地将声纳投放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机与转向桨叶的连接关系图。
20.图中:1、浮船主体;2、操控箱;3、格栅框;4、配重块;5、电动伸缩杆;6、防撞条;7、第一电机;8、转向桨叶;9、置物槽;10、闸板;11、声纳设备;12、收纳腔;13、推拉架;14、第二电机;15、螺旋桨;16、驱动轮;17、皮带;18、转动腔;19、驱动齿;20、从动齿;21、轴承;22、gps定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海洋检测用声纳投放无人船,包括浮船主体1和声纳设备11,浮船主体1上设置有置物槽9,浮船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操控
箱2,浮船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格栅框3,且操控箱2和格栅框3均与浮船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格栅框3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桨15,且螺旋桨15与浮船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操控箱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和螺旋桨15的一端均设置有驱动轮16,且驱动轮16与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和螺旋桨15的一端均连接为一体结构,驱动轮16之间设置有皮带17,且皮带17与驱动轮16传动连接,第二电机14带动驱动轮16旋转并借助皮带17带动螺旋桨15旋转搅动水体,利用搅动水体产生的阻力推动无人船航行,置物槽9的内部设置有闸板10,闸板10设置有两个,且闸板10与浮船主体1滑动连接,两个闸板10的一端榫接为一体结构。
23.进一步,浮船主体1上设置有转动腔18,转动腔18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齿19,浮船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7,且第一电机7与浮船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与驱动齿19连接为一体结构,驱动齿19的两侧均设置有从动齿20,且从动齿20与驱动齿19啮合连接,浮船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转向桨叶8,转向桨叶8设置有两个,且转向桨叶8与从动齿20连接为一体结构,两个转向桨叶8与浮船主体1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轴承21。通过第一电机7带动驱动齿19旋转,随着驱动齿19的旋转间接的带动转向桨叶8转动,转动的转向桨叶8会调节两侧水流挤压力,从而使得无人船的航行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无人船转弯航行。
24.进一步,置物槽9的两侧均设置有收纳腔12,且收纳腔12设置在浮船主体1上,收纳腔12的内部设置有推拉架13,且推拉架13与闸板10通过螺钉连接,推拉架13与浮船主体1滑动连接,浮船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5,电动伸缩杆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电动伸缩杆5设置在置物槽9的两侧,电动伸缩杆5与浮船主体1和推拉架13通过螺钉连接。通过电动伸缩杆5带动推拉架13移动,随着推拉架13的移动带动闸板10滑动,将闸板10分开即可将置物槽9中的声纳设备11投放到海洋中进行检测。
25.进一步,浮船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gps定位器22,且gps定位器22与浮船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通过gps定位器22可以对无人船的位置进行定位,确保了声纳投放精度。
26.进一步,浮船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配重块4,配重块4设置有两个,且配重块4与浮船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两个配重块4设置在浮船主体1下方的两侧。通过配重块4可以在无人船的两侧进行配重,从而平衡无人船航行时受力,从而确保了无人船航行平稳。
27.进一步,浮船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撞条6,且防撞条6与浮船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防撞条6可以在撞击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将撞击力分解释放,从而提高了无人船的稳定性。
28.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声纳设备11放在置物槽9中,将无人船放入海洋中,驱动第二电机14间接的带动螺旋桨15旋转,旋转的螺旋桨15搅动水体,利用搅动的阻力推动无人船在海洋上航行,航行过程中开启第一电机7带动驱动齿19旋转,旋转的驱动齿19带动从动齿20转动,从而带动转向桨叶8转动,随着转向桨叶8的转动可以调节无人船两侧水体的挤压力,从而使得无人船航行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无人船转弯航行。借助gps定位器22对无人船的具体位置进行定位,在无人船移动到投放区域时,驱动电动伸缩杆5拉动闸板10,将置物槽9中的声纳设备11投放到水域中即可进行检测。
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