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1:15: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垫片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垫片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机械密封,通常用以防止两个物体之间受到压力、腐蚀、和管路自然地热胀冷缩泄漏。由于机械加工表面不可能完美,使用垫片即可填补不规则性。垫片通常由片状材料制成,如垫纸,橡胶,硅橡胶,金属,软木,毛毡,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玻璃纤维或塑料聚合物。
3.立体垂直薄垫片的厚度为0.5mm,通过采用硫化工艺生产。立体垂直薄垫片的精度高,目前,由于缺乏立体垂直薄垫片专用硫化模具,立体垂直薄垫片硫化效果不佳,良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以解决薄垫片硫化效果差、良品率低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通过轴孔结构插装配合,所述下模上设有用于放置胶料的第一成型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成型槽一侧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插装有楔形的成型块,所述成型块朝向所述第一成型槽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胶料的第二成型槽,所述成型块的斜面位于所述成型块远离所述第二成型槽的一侧,所述上模具有压紧所述成型块上端面的第一压紧面、压紧所述第一成型槽的第二压紧面以及压紧所述第二成型槽的第三压紧面。
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包括第一矩形体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矩形体部一侧上半部的第二矩形体部,所述第二矩形体部的下侧面构成所述第一压紧面,所述第一矩形体部的下侧面构成所述第二压紧面,所述第一矩形体部与所述第二矩形体部之间的台阶面构成所述第三压紧面。
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矩形体部与所述第一成型槽对应的位置上插装有第一型芯,所述第一型芯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一矩形体部的下端面下侧。
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型芯包括一个第一芯轴、四个第二芯轴以及两个芯块,四个所述第二芯轴呈矩形布置,所述第一芯轴位于四个所述第二芯轴的中心位置,两个所述芯块呈弧面矩形结构,所述芯块的弧面与所述第一芯轴贴紧。
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二成型槽对应的位置上插装有第二型芯,所述第二型芯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成型槽内。
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型芯包括一个第三芯轴以及四个第四芯轴,所述第三芯轴位于所述第二成型槽的中心位置,四个所述第四芯轴呈矩形布置在所述第三芯轴外侧。
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成型槽外侧的第一流胶槽,所述成型块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成型槽外侧的第二流胶槽。
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上模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定位柱一一配合的定位孔。
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有流胶孔。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使用时,将成型块插装到下模的容纳槽内,在下模的第一成型槽和成型块的第二成型槽内放上硫化毛坯胶料,将上模安装在下模上,实现上模与下模合模,在硫化机床上进行模压。硫化模压后,直接形成立体垂直薄垫片。开模时,将上模从下模上取下,并将成型块从下模上取出,更容易取出立体垂直薄垫片。相比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立体薄垫片硫化效果更好、良品率更高。
17.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中,通过在上模上设置第一流胶槽,并在成型块上设置第二流胶槽,有助于多余的硫化胶料从第一流胶槽和第二流胶槽流出。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中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中的下模与成型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中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中的成型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第一矩形体部;2、第二矩形体部;3、上模;4、定位孔;5、第一芯轴;6、第二芯轴;7、芯块;8、下模;9、定位柱;10、容纳槽;11、流胶孔;12、第一成型槽;13、第一流胶槽;14、成型块;15、第二成型槽;16、第三芯轴;17、第四芯轴;18、第二流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4.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上模3以及下模8。
25.本实施例中,下模8呈矩形块状结构,下模8的上侧面的其中三个角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柱9,定位柱9呈圆柱状结构。下模8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胶料的第一成型槽12以及位于第一成型槽12一侧的容纳槽10,容纳槽10呈上大下小的楔形槽。容纳槽10内插装有楔形的成型块14,成型块14朝向第一成型槽12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胶料的第二成型槽15,成型块14的斜面位于成型块14远离第二成型槽15的一侧,上模3具有压紧成型块14上端面的第一压紧面、压紧第一成型槽12的第二压紧面以及压紧第二成型槽15的第三压紧面。
26.本实施例中,上模3包括第一矩形体部1以及位于第一矩形体部1一侧上半部的第二矩形体部2,优选的,第一矩形体部1与第二矩形体部2为一体式结构。第二矩形体部2的下侧面构成第一压紧面,第一矩形体部1的下侧面构成第二压紧面,第一矩形体部1与第二矩形体部2之间的台阶面构成第三压紧面。
27.本实施例中,第一矩形体部1与第一成型槽12对应的位置上插装有第一型芯,第一
型芯的下端面位于第一矩形体部1的下端面下侧。
28.本实施例中,第一型芯包括一个第一芯轴5、四个第二芯轴6以及两个芯块7,四个第二芯轴6呈矩形布置,第一芯轴5位于四个第二芯轴6的中心位置,两个芯块7呈弧面矩形结构,芯块7的弧面与第一芯轴5贴紧。
29.本实施例中,成型块14的斜面与第二成型槽15对应的位置上插装有第二型芯,第二型芯的端部伸入第二成型槽15内。
30.本实施例中,第二型芯包括一个第三芯轴16以及四个第四芯轴17,第三芯轴16位于第二成型槽15的中心位置,四个第四芯轴17呈矩形布置在第三芯轴16外侧。
31.本实施例中,上模3上设有位于第一成型槽12外侧的第一流胶槽13,第一流胶槽13具有三条,三条第一流胶槽13布置在第一成型槽12的外侧,且三条第一流胶槽13相连通。位于第一成型槽12两侧的第一流胶槽13平行布置,且均与容纳槽10连通。成型块14上设有位于第二成型槽15外侧的第二流胶槽18,第二流胶槽18具有四条,四条第二流胶槽18分别布置在第二成型槽15的外侧。位于第二成型槽15上下两侧的第二流胶槽18平行布置,位于第二成型槽15左右两侧的第二流胶槽18平行布置。四条第二流胶槽18相连通,每条流胶槽均延伸至成型槽的端部。
32.本实施例中,上模3上设有若干个与定位柱9一一配合的定位孔4,具体的,定位孔4具有三个,其中两个定位孔4位于第一矩形体部1远离第二矩形体部2一端的两个角处,另一个定位孔4位于第二矩形体部2远离第一矩形体部1一端的角处。上模3与下模8合模时,下模8上的定位柱9能够插入至上模3的定位孔4内。
33.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0的底部设有流胶孔11,流胶孔11为圆孔,流胶孔11贯穿至下模8的下端面上,多余的胶料可以通过流胶孔11流出。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35.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使用时,将成型块插装到下模的容纳槽内,在下模8的第一成型槽12和成型块14的第二成型槽15内放上硫化毛坯胶料,将上模3安装在下模8上,实现上模3与下模8合模,在硫化机床上进行模压。硫化模压后,直接形成立体垂直薄垫片。开模时,将上模3从下模8上取下,并将成型块14从下模8上取出,更容易取出立体垂直薄垫片。相比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立体薄垫片硫化效果更好、良品率更高。
36.本实用新型的薄垫片硫化成型模具中,通过在上模3上设置第一流胶槽13,并在成型块14上设置第二流胶槽18,有助于多余的硫化胶料从第一流胶槽13和第二流胶槽18流出。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