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雨水收集和滴灌系统的绿植屋顶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1:11: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雨水收集和滴灌系统的绿植屋顶。


背景技术:

2.楼宇建筑屋顶隔热最绿色环保的方法就是对屋顶进行植被覆盖,最好的隔热是做一个空中花园,即找些土铺在屋顶上,种上植物。
3.绿植屋顶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人们日趋恶化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来说有着重大意义,但现有的绿植屋顶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现有的绿植屋顶通常采用人工浇灌,浇灌之前为了确保绿植的长势茂盛还要在浇灌的水里混入植物营养液,同时还无法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充分利用,浪费大量人力的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雨水资源,因而设置一种节省人力和节约雨水资源的绿植屋顶结构就很有必要。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雨水收集和滴灌系统的绿植屋顶,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对雨水稳定收集以及实现对绿植便捷灌溉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雨水收集和滴灌系统的绿植屋顶,包括屋面板,所述屋面板上设有绿植区,位于绿植区上方的所述屋面板上设有滴灌部,所述屋面板上还设有雨水收集部,所述雨水收集部与滴灌部之间设有送水结构,所述送水结构将雨水收集部内的雨水周期送入至滴灌部内,所述送水结构上设有将营养液周期送入送水结构内的投放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面板实现对结构整体的支撑,设置的绿植区实现对屋面板整体隔热性能的增强,在投放部的作用下,实现对送水结构内周期投放营养液,在送水结构送水的过程中实现水与营养液的充分混合,在雨水收集部的作用下,实现对降水的稳定收集,在送水结构的作用下将雨水收集部内的雨水取出并送至滴灌部内,在滴灌部的作用下,实现对绿植区的稳定滴灌,确保绿植区植物生长过程的稳定。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投放部的投放周期小于送水结构的送水周期且送水结构内设有阻碍营养液单独送至滴灌部内的阻隔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阻隔件的作用下实现对投放部投放营养液的封堵,避免营养液浓度过高影响到绿植区植物的生长,当送水结构内送入大量的雨水时,可实现水与营养液的混合,此时阻隔件打开将水与营养液混合的液体送入到滴灌部内,在滴灌部的作用下实现对植物的滴灌作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水结构包括与滴灌部连通且长度方向竖向设置的送水管,所述阻隔件转动连接在送水管的内管壁内且阻隔件的重心设置在其旋转轴线的
正下方。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送水管内积水量达到时,在积水重力的作用下,推动阻隔件绕其旋转点进行翻转,使得送水管打开,进而使得水和营养液均可朝向滴灌部内流动,确保滴灌部滴灌功能的实现,积水消失时,在阻隔件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阻隔件实现对送水管的封堵,避免营养液单独流入滴灌部内,确保营养液与水混合程度的稳定。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收集部包括顶部开口的收集箱和收集斗,所述收集斗上固定连接有与收集箱固定连接的若干支撑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斗增大雨水收集部整体承接雨水的面积,确保雨水收集部整体收集雨水功能的稳定,支撑杆的作用实现对收集斗的稳定支撑,确保收集斗收集功能的稳定,收集箱的设置实现对收集雨水的暂时存储,进而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充分利用。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水结构还包括穿至收集箱内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弹性吸水块,每组所述弹性吸水块周向设置,所述收集箱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内部中空且与送水管连通的挤压块,每组所述挤压块之间形成有供弹性吸水块穿入的挤压空间,所述挤压空间与挤压块的内部连通,所述收集箱上固定连接有带动转动架转动的电机。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架转动,转动架转动带动其上方的若干弹性吸水块依次经过收集箱和挤压空间,当弹性吸水块落入到收集箱内时,在弹性吸水块的作用下自收集箱内取水并将水送至挤压空间内,在挤压空间挤压的作用下,使得弹性吸水块内的水流入至挤压块内,在送水管的作用下将挤压块内的水送出,进而进入到滴灌部内实现对绿植区的滴灌过程。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投放部包括顶部开口的投放斗,所述投放斗的下方连通有滴壶,所述滴壶的下方连通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套设有开关夹,所述挤压块的顶面开设有供输液管穿入的导流槽,沿所述导流槽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倒v形,所述导流槽的内底面上开设有与挤压块内部连通的渗水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投放斗的设置用于暂时存放营养液,开关夹的设置实现对输液管内营养液流速的调节,进而拓宽结构整体的适用范围,自输液管流出的营养液流入到导流槽内,在导流槽内斜面的作用下,使得营养液进一步发散并在渗水槽的作用下自不同的位置落入到挤压块内,使得营养液与水的混合过程更加充分。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阻隔件下方的所述送水管设置为螺旋段。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段的设置可以延长营养液与水在送水管内的流动时间,使得水与营养液的混合更加充分,同时在螺旋段导流的作用下,使得水和营养液进行旋转,进一步提高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程度。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滴灌部包括与送水管连通的环形输水管,所述环形输水管的内侧连通有阵列分布的若干滴灌管,所述滴灌管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滴灌孔,所述滴灌孔处固定连接有纤维片。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输水管将自送水管送来的水和营养液送至绿植区的各处,在滴灌管的作用下将环形输水管内的水进一步分散,滴灌管内的水自滴灌孔流出,进而实现对纤维片的浸湿,在纤维片的作用下使得水可以更好地送至绿植区的顶面上,进而
可以改善水滴飞溅的现象,提高对水的利用程度。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屋面板实现对结构整体的支撑,设置的绿植区实现对屋面板整体隔热性能的增强,在投放部的作用下,实现对送水结构内周期投放营养液,在送水结构送水的过程中实现水与营养液的充分混合,在雨水收集部的作用下,实现对降水的稳定收集,在送水结构的作用下将雨水收集部内的雨水取出并送至滴灌部内,在滴灌部的作用下,实现对绿植区的稳定滴灌,确保绿植区植物生长过程的稳定。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27.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30.图7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31.图中:1、屋面板;2、绿植区;3、阻隔件;4、送水管;5、收集箱;6、收集斗;7、支撑杆;8、转动架;9、弹性吸水块;10、挤压块;11、挤压空间;12、电机;13、投放斗;14、滴壶;15、输液管;16、开关夹;17、导流槽;18、渗水槽;19、环形输水管;20、滴灌管;21、滴灌孔;22、纤维片。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3.一种带雨水收集和滴灌系统的绿植屋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屋面板1,屋面板1上设有绿植区2,设置的绿植区2实现对屋面板1整体隔热性能的增强,位于绿植区2上方的屋面板1上设有滴灌部,屋面板1上还设有雨水收集部,雨水收集部与滴灌部之间设有送水结构,送水结构将雨水收集部内的雨水周期送入至滴灌部内,送水结构上设有将营养液周期送入送水结构内的投放部,雨水收集部实现对降水稳定的收集和存储作用,在送水结构的作用下,使得雨水收集部内的水流入到滴灌部内,在滴灌部的作用下实现对绿植区2的稳定滴灌,在投放部的作用下使得营养液周期向送水结构内投放营养液,同时在送水结构周期送水的作用下,使得水与营业液可以实现充分混合。
34.如图3和图4所示,投放部的投放周期小于送水结构的送水周期且送水结构内设有阻碍营养液单独送至滴灌部内的阻隔件3,在阻隔件3的作用下,用于确保营养液可以与水分混合后再送入到滴灌部内,确保水与营养液之间可以实现稳定的混合,送水结构包括与滴灌部连通的且长度方向竖直向下的送水管4,阻隔件3转动连接在送水管4的内管壁内且阻隔件3的重心设置在其旋转轴线的正下方,阻隔件3设置为圆饼状结构,阻隔件3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轴,通过转动轴与送水管4管壁的转动连接使得阻隔件3的重心会向下偏移,当营养液单独流至阻隔件3时,阻隔件3处在封堵送水管4的状态,当水流至阻隔件3时,水与营养液之间进行初步的混合,在水和营养液的重力的作用下推动阻隔件3发生偏转,使得阻隔件3和送水管4之间产生供水和营养液流经的孔隙,使得水和营养液
可以向下流动。
35.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位于阻隔件3下方的送水管4设置为螺旋段,当水和营养液流至螺旋段时,在螺旋段导流的作用下,使得水和营养液发生旋转,进一步提高水和营养液之间的混合程度,当水和营养液流尽时,在阻隔件3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得阻隔件3发生自动复位,实现对送水管4的封堵,进而可以避免营养液单独流入到滴灌部内,避免滴灌部内营养液的浓度过高影响到绿植区2内植物的生长。
36.如图1和图2所示,雨水收集部包括顶部开口的收集箱5和收集斗6,设置的收集斗6增大了雨水收集部整体用于承接雨水的面积,确保雨水收集部整体收集雨水功能的稳定,设置的收集箱5实现对雨水收集部整体收集雨水的暂时存储,进而可以实现对雨水稳定地收集和利用,收集斗6上固定连接有与收集箱5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杆7,在支撑杆7具有的强度作用下,实现对收集斗6的稳定支撑,确保收集斗6与收集箱5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确保雨水收集部整体收集雨水功能的稳定。
37.如图2-图5所示,送水结构还包括穿至收集箱5内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架8,转动架8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弹性吸水块9,弹性吸水块9设置为球状的结构,弹性吸水块9的材质设置为海绵,利用海绵材质具有的水性好的特点来确保弹性吸水块9吸水效果的稳定,每组弹性吸水块9周向设置,收集箱5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内部中空且与送水管4连通的挤压块10,每组挤压块10之间形成有供弹性吸水块9穿入的挤压空间11,挤压空间11与挤压块10内部连通,挤压空间11处的挤压块10上开设有若干与挤压块10内部连通的进水孔,挤压空间11供弹性吸水块9滑过的尺寸小于弹性吸水块9的直径,在弹性吸水块9经过挤压空间11的时候在挤压空间11两侧的挤压块10与弹性吸水块9相抵的作用下,实现对弹性吸水块9的挤压变形,在弹性吸水块9形变的过程中,弹性吸水块9内的水自弹性吸水块9内流出并通过开设的进水孔进入到挤压块10内,收集箱5上固定连接有带动转动架8转动的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动架8转动,转动架8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弹性吸水块9依次经过收集箱5和挤压空间11,在弹性吸水块9经过收集箱5的时候会自收集箱5内吸取水分并将水分输送至挤压空间11处。
38.如图2-图5所示,投放部包括顶部开口的投放斗13,设置的投放斗13实现对营养液的初步存储,投放斗13的下方连通有滴壶14,在滴壶14的作用下,使得营养液越过滴壶14的时候向下滴落,确保投放部投放营养液的过程更加平稳顺畅,滴壶14的下方连通有输液管15,输液管15的材质设置为弹性塑料,输液管15上套设有开关夹16,通过对开关夹16的调节,使得开关夹16改变其对输液管15的挤压程度,实现对输液管15内径形变程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对输液管15内液体流速的调节,使得结构整体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挤压块10的顶面开设有供输液管15穿入的导流槽17,沿导流槽17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倒v形,在导流槽17内斜面的作用下,使得营养液可以更好地沿导流槽17进行扩散,导流槽17的内底面上开设有与挤压块10内部连通的渗水槽18,导流槽17内的水在渗水槽18的作用下进入到挤压块10内的空腔内,使得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程度更好。
39.如图4-图7所示,滴灌部包括与送水管4连通的环形输水管19,环形输水管19用于将送水管4输送过来的水运送至绿植区2的各个位置,环形输水管19的内侧连通有阵列分布的若干滴灌管20,滴灌管20作用将环形输水管19内的水进一步输送至绿植区2的各个位置,确保滴灌部滴灌效果的稳定,滴灌管20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滴灌孔21,环形输水管19和滴灌
管20内的水均自滴灌口流出确保结构整体滴灌功能的实现,滴灌孔21处固定连接有纤维片22,自滴灌孔21内流出的水实现对纤维片22的打湿,使得水在纤维片22内流动并自纤维片22的底部落到绿植区2上,可以减小滴灌过程中水滴下落的距离,减小水滴飞溅的程度,实现对水的充分利用。
40.工作原理:在收集斗6的作用下实现对降水的收集并送入到收集箱5内进行暂时的存储,将营养液投入到投放斗13内,调节开关夹16实现对输液管15内液体流速的调节,营养液自输液管15流入到导流槽17内并通过渗水槽18流入到挤压块10的内部,驱动电机12,电机12转动带动转动架8转动,转动架8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弹性吸水块9依次经过收集箱5内收集的雨水和挤压块10间形成的挤压空间11内,在挤压块10挤压的作用下,使得弹性吸水块9内的水流出并自进水孔流入到挤压块10的内部,实现水和营养液的初步混合,水和营养液流入到送水管4内,在水和营养液重力的作用下推动阻隔件3翻转,使得水和营养液可以继续向下流动,在水和营养液流入到螺旋段的时候,水和营养液会实现旋转混合,使得水和营养液充分混合并流入到环形输水管19内,环形输水管19内的水流入到滴灌管20内,滴灌管20水自滴灌孔21流入到纤维片22上,在纤维片22导流的作用下使得水和营养液落入到绿植区2上,实现对绿植区2的稳定浇灌,上述便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