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及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1:03: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的前悬装置及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工程中很多工程车辆的前悬设有多个车桥,例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泵车、吊车等。并且当工程车辆行驶在坑洼的路面上时,工程车辆的行驶会有颠簸,而车轴因为工程车辆的颠簸,有的车轴会有可能会悬空,致使工程车辆的行驶不平稳,因此工程车辆会设置有前悬装置改善工程车辆可以行驶平稳。但是在安装前悬装置时,安装的部件面积较大,容易受到车架上其他部件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及工程车辆,解决了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容易受到其他部件干扰的问题。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包括:前悬车桥,所述前悬车桥包括第一桥,所述第一桥位于靠近所述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桥分布所述工程车辆的一侧,所述第一桥包括第一联动臂;以及第一板簧后支架,所述第一板簧后支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板簧后支架通过所述多个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簧后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沿垂直向下的方向逐渐递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联动臂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板簧后支架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阈值。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悬车桥包括第二桥,所述第二桥位于远离所述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且所述第二桥与所述第一桥分布所述工程车辆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桥包括第二联动臂。
6.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桥连接,所述第一板簧远离所述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臂的第二端连接。
7.在一实施例中,前悬车桥还包括第一平衡拉杆,所述第一平衡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臂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拉杆两端为第一球铰接头结构,所述第一联动臂的第三端包括容纳所述第一球铰接头结构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联动臂的第一端包括容纳所述第一球铰接头结构的第二腔室。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悬车桥包括第三桥,所述第三桥位于靠近所述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且所述第三桥设置在所述工程车辆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桥包括第三联动臂。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悬车桥包括第四桥,所述第四桥位于靠近所述第三桥的位置且远离所述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所述第四桥包括第四联动臂,所述第四桥分布在所
述工程车辆的另一侧。
10.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二平衡拉杆,所述第二平衡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联动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联动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拉杆两端为第二球铰接头结构,所述第三联动臂的第一端包括容纳所述第二球铰接头结构的第三腔室,所述第四联动臂的第一端包括容纳所述第二球铰接头结构的第四腔室。
11.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一板簧前支架,所述第一板簧前支架包括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板簧靠近所述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一端通过第一板簧销与所述第一板簧前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板簧前支架通过所述多个第二固定孔与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簧前支架与所述第一板簧后支架间隔设置。
12.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二板簧,所述第二板簧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桥连接,所述第二板簧的一端通过第二联动销和第二单吊耳与所述第二联动臂的第二端连接。
13.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二板簧前支架,所述第二板簧前支架包括多个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板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板簧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簧前支架通过所述多个第三固定孔与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
14.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二板簧后支架,所述第二板簧后支架包括多个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二板簧后支架通过所述多个第四固定孔与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簧后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主体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沿垂直向下的方向逐渐递增,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联动臂的第三端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板簧后支架与所述第二板簧前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簧后支架与所述第二板簧前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簧前支架、所述第一板簧后支架、所述第二板簧前支架以及所述第二板簧后支架沿远离工程车辆的车头的方向依次设置。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车体;以及车架,所述车架用于支撑所述车体;其中,所述车架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
16.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下翼面。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多个球头螺栓紧固工艺孔,所述多个球头螺栓紧固工艺孔分别靠近所述工程车辆的第四桥的吊耳支架和所述工程车辆的第二桥的吊耳支架。
1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衡拉杆的前端固定点位于所述车架的下翼面;和/或所述第一平衡拉杆的后端固定点位于所述车架的上翼面。
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及工程车辆,包括:前悬车桥以及第一板簧后支架,前悬车桥包括第一桥,第一桥位于靠近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且第一桥分布工程车辆的一侧,第一桥包括第一联动臂,第一板簧后支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孔,第一板簧后支架通过多个第一固定孔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一板簧后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沿垂直向下的方向逐渐递增,第一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联动臂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一板簧后支架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阈值。将第一板簧后支架设置成固定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且第一板簧后支架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阈值,以减小第一板簧后支架占用车架的面积,从而也避开了其他部件的干扰。另外,第一板簧后支架通过多个第一固定孔固定在车架上,从
而提升了安装强度。
附图说明
20.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21.图1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俯视图。
26.图6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俯视图。
27.图7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俯视图。
28.图8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前悬车桥11、第一桥111、第二桥112、第一联动臂1111、第二联动臂1121、第一板簧后支架12、第一固定孔121、第一板簧13、第一单吊耳131、第一联动销132、第一平衡拉杆14、第三桥113、第三联动臂1131、第四桥114、第四联动臂1141、第二平衡拉杆15、第一板簧前支架16、第二固定孔161、第一板簧销17、第二板簧18、第二联动销181、第二单吊耳182、第二板簧前支架19、第三固定孔191、第二板簧后支架20、第四固定孔201。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34.图1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包括:前悬车桥11以及第一板簧后支架12,前悬车桥11包括第一桥111,第一桥111位于靠近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且第一桥111分布工程车辆的一侧,第一桥111包括第一联动臂1111,第一板簧后支架12包括多个第一固定孔121,第一板簧后支架12通过多个第一固定孔121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一板簧后支架1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沿垂直向下的方向逐渐递增,第一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联动臂 1111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一板簧后支架12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阈值。
35.第一板簧后支架12通过多个第一固定孔121固定在工程车辆的车架上,例如可以为4个固定孔。另外,因为第一固定孔121越多,第一板簧后支架12与工程车辆的车架的固定性能越强,因此第一板簧后支架12 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21也提升了安装的强度。也可
设定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阈值,因为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的长度越长,容易被其他部件干扰,如果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的长度越短,也会导致第一板簧后支架12的固定性能以及安装强度降低,因此需要保证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在合适的长度,从而避开其他部件的干扰并且提升了安装强度。其中,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为垂直向下,第一主体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连接部的长度。第一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联动臂1111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架,且通过第二板簧销将第一联动臂111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架连接。
3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包括:前悬车桥以及第一板簧后支架,前悬车桥包括第一桥,第一桥位于靠近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且第一桥分布工程车辆的一侧,第一桥包括第一联动臂,第一板簧后支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孔,第一板簧后支架通过多个第一固定孔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一板簧后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沿垂直向下的方向逐渐递增,第一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联动臂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一板簧后支架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阈值。将第一板簧后支架设置成固定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且第一板簧后支架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阈值,以减小第一板簧后支架占用车架的面积,从而也避开了其他部件的干扰。另外,第一板簧后支架通过多个第一固定孔固定在车架上,从而提升了安装强度。
37.图2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前悬车桥11包括第二桥112,第二桥112位于远离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且第二桥112与第一桥111分布工程车辆的同一侧,第二桥112包括第二联动臂1121。
38.图3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板簧13,第一板簧13的中心位置与第一桥111连接,第一板簧13远离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一端与第一联动臂1111的第二端连接。
39.第一板簧13结构简单,当工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起到摩擦减震的作用。第一板簧13的中心位置与第一桥111连接,当第一桥111与车架相互靠近时,第一板簧13所承受的处置载荷为正向且因承受载荷而受力变形,当第一桥111与车架相互远离时,第一板簧13所受的正向垂直载荷和变形便逐渐减小。其中,第一板簧13把车架与第一桥111用悬挂的形式连接在一起,裸露在车架与第一桥11之间,第一板簧13承受车轮对车架的载荷冲击,消减车身的剧烈振动,保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对不同路况的适应性。第一板簧13远离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一端通过第一单吊耳131以及第一联动销132与第一联动臂1111的第二端连接
40.图4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平衡拉杆 14,第一平衡拉杆14的一端与第一联动臂1111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平衡拉杆14的另一端与第二联动臂112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平衡拉杆14 两端为第一球铰接头结构,第一联动臂1111的第三端包括容纳第一球铰接头结构的第一腔室,第二联动臂1121的第一端包括容纳第一球铰接头结构的第二腔室。
41.工程车辆的前悬车桥11包括第一桥111和第二桥112,且第一桥111 包括第一联动臂1111,第二桥112包括第二联动臂1121。当工程车辆在坑洼的路面行驶过程中,工程车辆可能存在颠簸而导致车轴可能会存在悬空情况,而不及时调整车桥的高度,可能会导致前悬车桥所承受的轴荷不均衡,相应的轮胎的磨损不均衡,为了保证工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
可以平稳行驶,通过第一平衡拉杆12分别连接第一联动臂1111和第二联动臂1121,然后调整第一平衡拉杆12的高度,第一联动臂1111和第二联动臂1121因为第一平衡拉杆12的带动而运动,从而使第一桥111 和第二桥112的高度相当,保证了工程车辆行驶的平稳。将第一平衡拉杆的两端设计为球铰接头结构,以使在第一腔室的球铰接头可以在第一腔室内自由转动,以及在第二腔室的球铰接头可以在第二腔室内自由转动,防止平衡拉杆转动不顺畅而导致调整第一桥和第二桥的高度不顺畅以及调整的时间过长,从而保证工程车辆平稳行驶。
42.图5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前悬车桥11包括第三桥113,第三桥113位于靠近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且第三桥113设置在工程车辆的另一侧,第三桥113 包括第三联动臂1131。
43.第一板簧后支架包括板簧后吊耳支座,其中该板簧后吊耳支座与第三桥的第三板簧前支架分体设计结构更简单,维修更方便。同时为了保证板簧后吊耳支架与车架翼面联接强度,翼面采用4孔定位方式。即车架腹面与板簧吊耳支架才用4孔连接,拆装方便。
44.图6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前悬车桥11包括第四桥114,第四桥114位于靠近第三桥113的位置且远离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位置,第四桥114包括第四联动臂1141。第四桥114分布在工程车辆的另一侧。
45.图7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二平衡拉杆15,第二平衡拉杆15的一端与第三联动臂11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平衡拉杆 15的另一端与第四联动臂114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平衡拉杆15两端为第二球铰接头结构,第三联动臂1131的第一端包括容纳第二球铰接头结构的第三腔室,第四联动臂1141的第一端包括容纳第二球铰接头结构的第四腔室。
46.当工程车辆在坑洼的路面行驶过程中,工程车辆可能存在颠簸而导致车轴可能会存在悬空情况,而不及时调整车桥的高度,可能会导致前悬车桥所承受的轴荷不均衡,相应的轮胎的磨损不均衡,为了保证工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平稳行驶,通过第二平衡拉杆15分别连接第三联动臂1131和第四联动臂1141,然后调整第二平衡拉杆15的高度,第三联动臂1131和第四联动臂1141因为第二平衡拉杆15的带动而运动,从而使第三桥113和第四桥114的高度相当,保证了工程车辆行驶的平稳。
47.图8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一板簧前支架16,第一板簧前支架16包括多个第二固定孔161,第一板簧13靠近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一端通过第一板簧销17与第一板簧前支架16连接,第一板簧前支架16通过多个第二固定孔161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一板簧前支架16与第一板簧后支架12间隔设置。
48.图9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二板簧18,第二板簧18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桥112连接,第二板簧18的一端通过第二联动销181和第二单吊耳182与第二联动臂1121的第二端连接。
49.第二板簧18结构简单,当工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起到摩擦减震的作用。第二板簧18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桥112连接,当第二桥112与车架相互靠近时,第二板簧18所承受的处置载荷为正向且因承受载荷而受力变形,当第二桥112与车架相互远离时,第二板簧18所受的正向垂直载荷和变形便逐渐减小。其中,第二板簧18把车架与第二桥用悬挂的形式
连接在一起,裸露在车架与第二桥之间,第二板簧18承受车轮对车架的载荷冲击,消减车身的剧烈振动,保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对不同路况的适应性。
50.图10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二板簧前支架19,第二板簧前支架19包括多个第三固定孔191,第二板簧18的另一端与第二板簧前支架19固定连接,第二板簧前支架19通过多个第三固定孔191 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
51.第二板簧1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板簧销与第二板簧前支架19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板簧前支架19与第二板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减轻整体车辆的重量,并且因为第二板簧18不再与第一板簧后支架12连接,而是与第二板簧前支架19连接,更有利于维修和拆卸。
52.图11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二板簧后支架20,第二板簧后支架20包括多个第四固定孔201,第二板簧后支架20通过多个第四固定孔201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二板簧后支架2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主体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厚度沿垂直向下的方向逐渐递增,第二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二联动臂1121的第三端连接的第二支架,第二板簧后支架20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长度阈值,第二板簧后支架20与第二板簧前支架19间隔设置,第二板簧后支架20 与第二板簧前支架19间隔设置,第一板簧前支架16、第一板簧后支架 12、第二板簧前支架19以及第二板簧后支架20沿远离工程车辆的车头的方向依次设置。
53.第二主体和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为垂直向下,第二主体的长度可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5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二联动臂1121的第三端连接的第二支架,其中,通过第四板簧销将第二联动臂1121的第三端与第二支架连接。
55.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三板簧后支架,第三板簧后支架包括多个第五固定孔,第三板簧后支架通过多个第五固定孔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三板簧后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三主体和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沿垂直向下的方向逐渐递增,第三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三联动臂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三支架,第三板簧后支架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长度阈值。
56.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五板簧销将第三联动臂的第二段与第三支架连接。
57.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三板簧,第三板簧的中心位置与第三桥连接,第三板簧远离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一端通过第三单吊耳以及第三联动销与第三联动臂的第三端连接。
58.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三板簧前支架,第三板簧前支架包括多个第六固定孔,第三板簧靠近工程车辆的车头的一端通过第六板簧销与第三板簧前支架连接,第三板簧前支架通过多个第六固定孔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三板簧前支架与第三板簧后支架间隔设置。
59.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四板簧,第四板簧的中心位置与第四桥连接,第四板簧的一端通过第四联动销和第四单吊耳与第四联动臂的第二端连接。
60.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四板簧前支架,第四板簧前支架包括多个第七固定孔,第四板簧的另一端与第四板簧前支架固定连接,第四板簧前支架通过
多个第七固定孔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
61.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板簧的另一端通过第七板簧销与第四板簧前支架固定连接。
62.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还包括第四板簧后支架,第四板簧后支架包括多个第八固定孔,第四板簧后支架通过多个第八固定孔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四板簧后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四主体和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的厚度研垂直向下的方向逐渐递增,第四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第四联动臂的第三端连接的第四支架,第四板簧后支架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长度阈值,第四板簧后支架与第四板簧前支架间隔设置,第三板簧前支架、第三板簧后支架、第四板簧前支架以及第四板簧后支架沿远离工程车辆的车头的方向依次设置。
63.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八板簧销将第四联动臂的第三端与第四支架连接。
64.上述任一通过板簧销和联动销的连接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让其部件活动。
65.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包括:车体以及车架,车架用于支撑车体,其中,车架包括如上述的工程车辆的前悬装置。
66.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将第一板簧后支架设置成固定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且第一板簧后支架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长度阈值,以减小第一板簧后支架占用车架的面积,从而也避开了其他部件的干扰。另外,第一板簧后支架通过多个第一固定孔固定在车架上,从而提升了安装强度。
67.在一实施例中,工程车辆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车架的下翼面。
68.其中,第一联动臂、第二联动臂、第三联动臂以及第四联动臂均通过限位块进行限位。
69.在一实施例中,车架包括多个球头螺栓紧固工艺孔,多个球头螺栓紧固工艺孔分别靠近工程车辆的第四桥的吊耳支架和工程车辆的第二桥的吊耳支架。
70.多个球头螺栓紧固工艺孔包括第一球头螺栓紧固工艺孔和第二球头螺栓紧固工艺孔,在第四桥板簧后吊耳支架左上方预留第二平衡拉杆的第一球头紧固工艺孔(第一球头螺栓紧固工艺孔),便于拉杆球头拆装便于拉杆球头拆装。在第二桥板簧后吊耳支架左上方预留第一平衡拉杆的第二球头紧固工艺孔(第二球头螺栓紧固工艺孔),便于拉杆球头拆装。
7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衡拉杆的前端固定点位于车架的下翼面,和/ 或第一平衡拉杆的后端固定点位于车架的上翼面。
72.通过第一平衡拉杆的前端固定点位于车架的下翼面以及第一平衡拉杆的后端固定点位于车架的上翼面,从而有效避开二桥工字梁,有效防止悬架上下跳动时车桥工字梁与平衡拉杆干涉。另外,第二平衡拉杆的前端固定点位于车架的下翼面,和/或第二平衡拉杆的后端固定点位于车架的上翼面。
73.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技术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