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16:18: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逐渐步入大众视野,生活垃圾在锅炉内焚烧释放热能的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烟气,由于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烟气颗粒,在锅炉排烟温度低于烟气的露点温度时,烟气中的烟气颗粒会强力附着在锅炉的热交换面上,影响锅炉的使用效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气颗粒会完全覆盖锅炉的热交换面,致使锅炉无法运行,进而导致锅炉的排烟温度较高。
3.申请号为 201320331493.8 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锅炉热回收系统,其包括燃烧机、锅炉、热空气回收装置和热水箱,燃烧机用于给锅炉加热;燃烧机产生的热废气中的热量由热空气回收装置回收;热空气回收装置产生的热水进入热水箱储存;热空气回收装置包括热气管、外壳、冷水入口管和热水出口管,热气管有若干根,热气管设置于外壳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设计的锅炉热回收系统,锅炉排出的烟气在热空气回收装置中的热气管进行热交换,烟气在流经热气管进行余热回收的过程中,由于烟气中的烟气颗粒附着或者是由于烟气在热气管中停留的时间过短等诸多因素,最终排放至外界空气中的烟气温度可能依然较高,影响锅炉排烟余热的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锅炉排烟余热的回收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包括出气管、两根通水管以及用于驱动两所述通水管运动的调节机构;所述出气管与锅炉的排烟口连接;两所述通水管分别靠近所述出气管的相对两侧设置;所述通水管包括多个热交换段和多个用于连接相邻两所述热交换段的连接段;所述热交换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出气管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热交换段穿过的滑动孔,所述热交换段与所述出气管滑动连接,且所述热交换段可将所述出气管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出气管连接,且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连接段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气管的进气端与锅炉的排烟口连接,锅炉排出的烟气在出气管内运动,最终从出气管的出气端排放至外界环境中,在出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温度检测设备检测出气管出气端的烟气温度,并根据检测的烟气温度调整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带动连接段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连接段带动热交换段沿滑动孔的孔壁滑动,使得热交换段伸入出气管内的长度变化,进而导致烟气在出气管内的运动路径长度发生变化,延长或缩短烟气在出气管内的停留时间,同时,在热交换段运动的同时,热交换段的外侧壁与出
气管刮蹭,将附着在热交换段上的烟气颗粒刮落,最终被烟气携带从出气管的出气端排放至外界;将冷水通入连接段内,冷水在流经热交换段时,出气管内的烟气将热量传递给热交换段,热交换段将热量传递给在热交换段内流动的冷水;设计的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通过出气管便于接入锅炉排出的烟气;通过连接段便于连接多个热交换段,通过热交换段便于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进而将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通水管内的冷水,通过调节机构便于驱动连接段运动,进而调节热交换段伸入出气管内的长度,改变烟气在出气管内的运动路径长度,改变烟气在出气管内的停留时间,同时,可以与出气管配合刮落附着在热交换段表面的烟气颗粒,提高锅炉排烟余热的回收效率。
7.可选的,所述出气管包括内层壳、外层壳以及多个支撑杆;所述内层壳和所述外层壳之间设置有暖气腔,且所述暖气腔与所述滑动孔的内腔分隔设置,所述暖气腔的出气端与锅炉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暖气腔中,且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内层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层壳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通入锅炉内的室温空气先通入暖气腔中,出气管内的烟气将热量传递给内层壳,内层壳将热量传递给暖气腔内的室温空气,然后将吸收了烟气热量的室温空气通入锅炉内助燃;设计的出气管,通过支撑杆便于固定内层壳和外层壳,通过内层壳和外层壳便于形成暖气腔,进而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通入锅炉内的室温空气,提高锅炉排烟余热的热回收效率。
9.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双向螺杆和两组连接组件;两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位于所述出气管相对两侧的连接段连接;所述双向螺杆用于驱动两所述连接组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双向螺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热交换段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双向螺杆与所述出气管转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双向螺杆施力,双向螺杆带动两组连接组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两组连接组件带动各自连接的连接段运动,连接段带动热交换段运动,进而调节热交换段插入出气管内的长度;设计的调节机构,通过双向螺杆便于驱动两组连接组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通过连接组件便于通过连接段带动热交换段运动,进而调节烟气在出气管内的停留时间,并且能够与出气管配合刮落附着在热交换段表面的烟气颗粒刮落,提高烟气的热回收效率。
11.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多根移动杆;多根所述移动杆沿所述出气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移动杆与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移动杆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出气管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双向螺杆贯穿所述连接杆设置,且所述双向螺杆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双向螺杆施力,双向螺杆转动带动两组连接组件中的连接杆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连接杆带动各自连接的多根移动杆运动,移动杆带动连接段运动,连接段带动热交换段运动,进而实现烟气在出气管内运动路径长度的调节和热交换段表面附着烟气颗粒的刮落;设计的连接组件,通过连接杆便于带动移动杆运动,通过移动杆便于带动连接段运动。
13.可选的,还包括集水机构,所述集水机构包括封堵盖、总管以及多根分管;
多根所述分管沿所述出气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分管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总管与所述分管远离所述出气管一侧连接;所述封堵盖与所述总管出水口连接,且所述封堵盖用于封堵所述总管出水口。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气在出气管内腔中由靠近锅炉排烟口一侧至靠近出气管出气端一侧运动,烟气将热量传递给热交换段的同时,烟气自身温度降低,烟气中的水分冷凝后流入分管内,然后经由分管流入总管中,待集满一定重量的冷凝水后,打开封堵阀将总管中储存的冷凝水排出使用即可;设计的集水机构,通过分管便于供烟气冷凝的水流入,通过总管便于汇聚和暂存烟气中的冷凝水,通过封堵盖便于封堵和释放总管中汇聚的冷凝水,同时,通过集水机构,便于回收烟气中的水汽,进而节约水资源。
15.可选的,所述分管内设置有若干筛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筛网,可以将烟气颗粒沿分管进入总管中,进而影响冷凝水的水质。
17.可选的,所述分管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排出所述筛网过滤的烟气颗粒的排污口,且所述分管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污口的堵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堵板,将筛网过滤的烟气颗粒经由排污口取出,然后再使用堵板将排污口封堵;设计的排污口,便于将筛网过滤的烟气颗粒排出,避免烟气颗粒堆积过多将分管堵塞,通过堵板便于封堵排污口。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内部中空设置,且所述支撑杆的内部空腔与所述内层壳的内腔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中空设置的支撑杆,可以进一步提高烟气与室温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速度。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设计的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通过出气管便于接入锅炉排出的烟气;通过连接段便于连接多个热交换段,通过热交换段便于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进而将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通水管内的冷水,通过调节机构便于驱动连接段运动,进而调节热交换段伸入出气管内的长度,改变烟气在出气管内的运动路径长度,改变烟气在出气管内的停留时间,同时,可以与出气管配合刮落附着在热交换段表面的烟气颗粒,提高锅炉排烟余热的回收效率;2.设计的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通过支撑杆便于固定内层壳和外层壳,通过内层壳和外层壳便于形成暖气腔,进而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通入锅炉内的室温空气,提高锅炉排烟余热的热回收效率;3.设计的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通过双向螺杆便于驱动两组连接组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通过连接组件便于通过连接段带动热交换段运动,进而调节烟气在出气管内的停留时间,并且能够与出气管配合刮落附着在热交换段表面的烟气颗粒刮落,提高烟气的热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意在
示意通水管的结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意在示意出气管的结构;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意在示意集水机构的结构。
23.附图标记:1、出气管;11、滑动孔;12、内层壳;13、外层壳;14、支撑杆;15、暖气腔;2、通水管;21、热交换段;22、连接段;3、调节机构;31、双向螺杆;32、连接组件;321、连接杆;322、移动杆;4、集水机构;41、封堵盖;42、总管;43、分管;431、排污口;5、筛网;6、堵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
26.参照图1,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包括出气管1、两根通水管2、用于驱动两根通水管2运动的调节机构3以及用于收集出气管1内冷凝水的集水机构4;出气管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且出气管1与锅炉的排烟口螺栓连接。
27.参照图2,两根通水管2分别靠近出气管1的相对两侧设置,且两根通水管2靠近出气管1底壁的相邻两侧设置,通水管2包括多个热交换段21和多个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热交换段21的连接段22,热交换段21与连接段22焊接,本实施例中每根通水管2包括四个热交换段21和五个连接段22,且两根通水管2上插入出气管1中的热交换段21错开设置。
28.参照图3,出气管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热交换段21穿过的滑动孔11,且热交换段21与出气管1滑动连接,每一个热交换段21均可以将出气管1分隔为两个腔室;本实施例中,热交换段21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段22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连接段22的长度方向与出气管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滑动孔11的数量为八个。
29.参照图2和图3,出气管1包括内层壳12、外层壳13以及多个支撑杆14;外层壳13套设于内层壳12外侧,且内层壳12和外层壳13之间设置有用于供通入锅炉内的空气通过的暖气腔15,暖气腔15与滑动孔11的内腔分隔设置,且暖气腔15的出气端与锅炉的进气口螺栓连接;外层壳13的底壁上焊接有四个用于支撑外层壳13的支脚。
30.参照图3,支撑杆14位于暖气腔15的内腔中,支撑杆14与热交换段21错开设置,且支撑杆14一端与外层壳13焊接,支撑杆14远离外层壳13的一端与内层壳12焊接,且支撑杆14内部中空设置,支撑杆14的内部空腔与内层壳12的内腔连通;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4的数量为二十一根,二十一根支撑杆14均分为三组,一组位于内层壳12的顶壁与外层壳13的顶壁之间,另外两组分别位于第一组的相邻两侧,且每组中的七根支撑杆14沿出气管1的长度方向分布。
31.参照图1,调节机构3与外层壳13连接,且连接机构与连接段22连接;调节机构3包括双向螺杆31和两组连接组件32,两组连接组件32分别与位于出气管1相对两侧的连接段22连接;双向螺杆31的轴线方向与出气管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双向螺杆31的轴线方向水平设置,外层壳13顶壁上焊接有支撑架,双向螺杆31穿过支撑架设置,且双向螺杆31与支撑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轴承外圈与支撑架卡接,轴承内圈与双向螺杆31卡接;为了便于驱
动双向螺杆31转动,双向螺杆31的一端同轴焊接有驱动手轮。
32.参照图1,连接组件32包括连接杆321和多根移动杆322,多根移动杆322沿出气管1的长度方向分布,移动杆322一端与连接段22顶壁焊接,另一端与连接杆321螺栓连接,连接杆321的长度方向与出气管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双向螺杆31贯穿两组连接组件32中的连接杆321设置,且双向螺杆31与连接杆321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每组连接组件32中移动杆322的数量为六根。
33.参照图1和图5,集水机构4包括封堵盖41、总管42以及多根分管43,多根分管43沿出气管1的长度方向分布,分管43穿过外层壳13和内层壳12的底壁设置,且分管43的内腔与内层壳12的内腔连通,分管43与内层壳12焊接,且分管43与外层壳13焊接;分管43远离外层壳13一端与总管42焊接,且分管43的内腔与总管42的内腔连通,总管42的长度方向与出气管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封堵盖41用于封堵总管42的出水口,且封堵盖41与总管42螺纹连接。
34.参照图5,为了将烟气颗粒与冷凝水分离,分管43内设置有若干块筛网5,筛网5将分管43的内腔分隔为两个区间,筛网5与分管43的内腔壁焊接;为了便于排出筛网5过滤的烟气颗粒,分管43上开设有若干排污口431,且分管43上卡接有用于封堵排污口431的堵板6;本实施例中,分管43数量为五根,每根分管43由靠近内层壳12进气端一侧至靠近内层壳12出气端一侧由高至低倾斜设置,且堵板6靠近外层壳13设置;每根分管43内筛网5的数量为一块,每根分管43上排污口431的数量为一个。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将内层壳12的进气端与锅炉的排烟口连接,使得锅炉排出的烟气在内层壳12的内腔中由靠近锅炉排烟口一侧至靠近内层壳12出气端一侧运动,最终从内层壳12的出气管1排放至外界环境中;烟气在内层壳12中流动的过程中,将冷水从靠近内层壳12出气端一侧的进水口通入连接段22内,冷水在流经热交换段21时,内层壳12内腔内的烟气将热量传递给热交换段21,热交换段21将热量传递给在热交换段21内流动的冷水,冷水升温后从靠近内层壳12进气端排出使用;同时,锅炉燃烧需要通入新鲜空气,将室温空气通入暖气腔15中,烟气将热量传递给内层壳12和支撑柱14,内层壳12和支撑柱14将热量传递给暖气腔15中的室温空气,室温空气升温后从锅炉进气口通入锅炉内助燃;在内层壳12的出气端通过温度检测设备检测内层壳12出气端的烟气温度,并根据检测的烟气温度向驱动手轮施力,驱动手轮带动双向螺杆31转动,双向螺杆31转动带动两根连接杆3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连接杆321带动各自连接的四根移动杆3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移动杆322带动连接段22运动,连接段22带动热交换段21运动,使得热交换段21伸入出气管1内腔的长度变长或变短,进而实现烟气在出气管1内运动路径长度的调节,最终延长或缩短烟气在出气管1内的停留时间,达到控制排放至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温度,进而提高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热回收效率的目的;同时,连接段22带动热交换段21沿滑动孔11的孔壁滑动的过程中,热交换段21表面与内层壳12发生刮蹭,热交换上附着的烟气颗粒被刮落至内层壳12中,部分烟气颗粒落入分管43中,被筛网5过滤,其余部分的烟气颗粒最终被烟气携带从内层壳12的出气端排放至外界;
在烟气释放热量的过程中,烟气中的水汽冷凝后流入分管43中,最终从分管43中汇集到总管42内,打开封堵盖41即可将总管42内汇集的冷凝水取出;打开堵板6,将筛网5过滤的烟气颗粒经由排污口431取出即可。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