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29 10:04: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尤其涉及在密闭容器内收纳了压缩机构和驱动压缩机构的电动机部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

背景技术

作为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之一,已知有在密闭容器内收纳了压缩机构和驱动压缩机构的电动机部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另外,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之中,有在压缩机构的上部配置电动机部并在压缩机构的下部设置用于贮存润滑油的贮存部的构成。润滑油润滑轴承或压缩机构,在与制冷剂一起穿过电动机部的转子之后,经由形成在电动机部的定子与密闭容器之间的间隙,返回贮存部。在此,在电动机部的转子的下端部周边的空间中,通过电动机部的转子旋转,产生制冷剂的旋回流。由此,存在着因自重而在压缩机构与电动机部的转子之间的空间下落的润滑油在返回贮存部之前由该旋回流卷扬的可能性。因而,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尝试了在消声器与电动机部的转子之间设置板状的分隔构件,抑制因转子导致的旋回流的影响。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492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压缩机中,从消声器的排出孔排出的制冷剂与分隔构件碰撞,消声器与分隔构件之间的空间的气流变紊乱。其结果,存在着因自重而下落的润滑油被紊乱的气流卷扬而向贮存部的返回受阻这样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内部循环的润滑油向贮存部的返回受阻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位于贮存润滑油的贮存部的上部,并压缩制冷剂;电动机部,该电动机部位于压缩机构的上部,并具有定子、位于定子的内侧的转子以及与转子一起旋转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驱动轴;上部消声器,该上部消声器覆盖排放制冷剂的排放口,并设有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孔,上述排放口设在上述压缩机构的上侧;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位于上述转子以及上述上部消声器之间,并设有与上述上部消声器接触并且当从与上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包围上述驱动轴的部分即接触部,上述分隔构件是从上述接触部朝上述定子的内侧的面扩展的构件,上述分隔构件的上述定子侧的端部相比上述定子的下端位于上部,在上述接触部在与上述排出孔重叠的位置设有供从上述排出孔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的连通孔;以及容器,该容器收纳上述压缩机构、上述电动机部、上部消声器以及分隔构件,且是设有上述贮存部的容器,在上述容器与定子之间设有间隙。

发明的效果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中,能抑制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内部循环的润滑油向贮存部的返回受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内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工作时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制冷剂以及润滑油的流动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工作时的分离构件周边的制冷剂以及润滑油的流动的图。

图5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工作时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制冷剂以及润滑油的流动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简化绘制出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上部消声器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部件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分隔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的内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的上部消声器36周边的部件的俯视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使上部消声器与分隔构件接触的部分即接触部50t的位置变明确,由虚线示出接触部50t。

如图1所示那样,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具备:设有贮存润滑油的贮存部1a的容器1;电动机部2;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3;上部消声器36;下部消声器37;供油管40;分隔构件50;以及分离构件80。

在容器1中,如图1所示那样,收纳有电动机部2、压缩机构3、上部消声器36、下部消声器37、分隔构件50以及分离构件80。另外,在容器1的底部设有贮存润滑油的贮存部1a。进而,容器1具有:圆筒形状的中央容器11;闭塞中央容器11的上部的上容器12;以及闭塞中央容器11的下部的下容器13。在中央容器11连接有安装了吸气消声器5的吸入管6。在上容器12连接有排放管7。吸入管6是用于将经由吸气消声器5流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向压缩机构3内送入的连接管。排放管7是用于将由压缩机构3压缩的容器1内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向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的外部排出的连接管。

电动机部2如图1所示那样位于压缩机构3的上部,固定于中央容器11。另外,电动机部2具有定子21、以及位于定子21的内侧且设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22a的转子22。进而,电动机部2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驱动轴23。驱动轴23由后述的上部轴承34以及下部轴承35旋转自如地支撑,与转子22一起旋转,对压缩机构3进行驱动。另外,驱动轴23的一部分是中空的,在驱动轴23设有作为将驱动轴23内部的空间与驱动轴23的外部的空间相连的孔的上部供油口23c以及下部供油口23d。另外,上部供油口23c设在驱动轴23中的被上部轴承34包围的部分,下部供油口23d设在驱动轴23中的被下部轴承35包围的部分。

压缩机构3如图1所示那样位于贮存部1a的上部,固定于中央容器11。另外,压缩机构3例如是旋转方式的压缩机构,对从吸入管6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具有圆筒形状的缸体31、活塞32、未图示的叶片、上部轴承34以及下部轴承35。

缸体31呈现圆筒形状,其中心轴处在与驱动轴23的中心轴相同的轴线上。另外,在缸体31,设有连接有吸入管6的吸入口38。进而,在缸体31,设有将设于上部轴承34的排放口34a与缸体31的内侧的空间连通的槽、以及将设于下部轴承35的排放口35a与缸体31的内侧的空间连通的槽。此外,在缸体31,设有用于使在缸体31的上部分离的润滑油向贮存部1a返油的贯通孔31a。并且,在缸体31中,滑动自如地收纳有叶片。

活塞32相对于驱动轴23的旋转轴的中心偏心地安装。另外,若驱动轴23旋转,则活塞32与驱动轴23一起旋转。并且,通过活塞32在缸体31的内侧的空间旋转,从吸入口38流入到缸体31的内侧的制冷剂被压缩,从设于上部轴承34的排放口34a以及设于下部轴承35的排放口35a排放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另外,上部轴承34以及下部轴承35不仅旋转自如地支撑驱动轴23,而且上部轴承34闭塞缸体31的上表面,下部轴承35闭塞缸体31的下表面。

上部消声器36是用于将从压缩机构3发生的工作声消除的构件,如图1所示那样,位于压缩机构3的上侧。另外,上部消声器36覆盖上部轴承34的排放口34a、也就是设于压缩机构3的上侧的排放制冷剂的排放口34a。进而,在上部消声器36,设有供驱动轴23以及上部轴承34贯通的孔,在其周围形成有平面部36t。平面部36t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上部。并且,在平面部36t,设有将从排放口34a以及排放口35a排放的制冷剂排出的多个排出孔36a。从降低排放脉冲的观点出发,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排出孔36a形成在从排放口34a离开的位置。另外,排出孔36a相比设于转子22的贯通孔22a的下端部中的相距驱动轴23的中心轴最远的部分即最远部22m而位于驱动轴侧。

下部消声器37是用于将从压缩机构3产生的工作声消除的构件,位于压缩机构3的下侧。另外,下部消声器37覆盖下部轴承35的排放口35a、也就是设于压缩机构3的下侧的排放制冷剂的排放口35a。进而,在下部消声器37,设有由供油管40贯通的孔。

供油管40是管状的构件,其一端位于贮存部1a内。另外,供油管40的另一端与驱动轴23空开地间隙地固定于下部消声器37。因此,即使驱动轴23旋转,供油管40也不旋转。在此,若驱动轴23内的离心泵23b与驱动轴23一起旋转,则润滑油被吸引到供油管40内,从设在驱动轴23的下端的油吸入孔23a经过驱动轴23内的空间,向上方被吸起。被吸起的润滑油从上部供油口23c流入到上部轴承34与驱动轴23之间,并且流入到上部轴承34与活塞32的上表面之间。另外,从油吸入孔23a被吸起的润滑油从下部供油口23d流入到下部轴承35与驱动轴23之间,并且流入到下部轴承35与活塞32的下表面之间。通过该润滑油的供给,驱动轴23和活塞32顺畅地旋转。另外,供油管40的直径被调整成在电动机部2高速旋转时可进行最佳的供油。

分离构件80如图1所示那样是安装于驱动轴23的上端的构件,是用于促进穿过转子22而到达电动机部2的上部的空间即上部空间B的制冷剂和润滑油的分离的构件。分离构件80具有:从安装于驱动轴23的部分起在与驱动轴2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圆盘状的平板部80a;以及从平板部80a的外缘起在驱动轴23的轴向延伸的外缘部80b。分离构件80由于固定于驱动轴23的上端,所以,若驱动轴23旋转,则与驱动轴23一起旋转。

分隔构件50如图1所示那样位于转子22以及上部消声器36之间,是由氟树脂等绝缘材料且非磁性体构成的平板状的构件。另外,在分隔构件50,设有与上部消声器36接触的接触部50t,分隔构件50是从该接触部50t朝定子21的内侧的面扩展的构件。进而,分隔构件50的定子侧的端部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上部。另外,分隔构件50的接触部50t如图2所示那样,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接触部50t呈现隔着上部轴承34而包围驱动轴23的圆环状。因此,接触部50t是分隔构件50中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包围驱动轴23的部分。并且,在接触部50t,在与上部消声器36的排出孔36a重叠的位置,设有供从排出孔36a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的连通孔50a。另外,连通孔50a的面积大于排出孔36a的面积。

接着,对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工作时的上部消声器36周边的制冷剂以及润滑油的流动的图。图4是示出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工作时的分离构件80周边的制冷剂以及润滑油的流动的图。在图3以及图4中,空白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涂黑箭头表示润滑油的流动。

若通过电动机部2的驱动而使驱动轴23旋转,则缸体31内的活塞32也与驱动轴23一起旋转。通过该活塞32的旋转,被收纳于缸体31的叶片往复运动。此时,制冷剂经由吸入管6而从压缩机构3的吸入口38进入到由缸体31的内壁、活塞32以及叶片包围的压缩室内。并且,伴随活塞32的旋转,压缩室的容积变小,随之压缩室内的制冷剂被压缩。此时,流入到缸体31内的润滑油也与制冷剂一起被压缩,成为混合于制冷剂的状态。

润滑油以及制冷剂经过与缸体31内连通的槽,从分别设于上部轴承34和下部轴承35的排放口34a、35a向上部消声器36以及下部消声器37的内部空间流入。流入到下部消声器37的内部空间的润滑油以及制冷剂经过贯通下部轴承35、缸体31以及上部轴承34的贯通孔而被导向上部消声器36的内部空间。并且,从下部消声器37流入到上部消声器36的润滑油以及制冷剂如图3所示那样与上部消声器36内的润滑油以及制冷剂一起从排出孔36a排出。

此时,从排出孔36a排出的润滑油以及制冷剂经过设于分隔构件50的连通孔50a,向由分隔构件50、定子21以及转子22包围的空间即转子侧空间A1流入。之后,润滑油以及制冷剂如图3的箭头X1所示那样,经过设于转子22的贯通孔22a以及定子21与转子22之间的气隙25而流向容器1内的上部。另外,关于一部分的润滑油,在转子侧空间A1中与制冷剂分离,如图3的箭头Y1所示那样,从分隔构件50向下部下落。

如图4所示那样,流入到作为容器1内的空间且电动机部2的上部的空间的上部空间B中的润滑油以及制冷剂与设于转子22上部的分离构件80的平板部80a的下表面碰撞。此时,如箭头Y2所示那样,一部分的润滑油凝集,逆着制冷剂的流动地因重力朝下方下落而分离。

另外,在上部空间B中,通过转子22的旋转而产生旋回流,与平板部80a的下表面碰撞的润滑油以及制冷剂一边被旋回流吸引,一边朝与驱动轴2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流动。在此,制冷剂从排放管7朝容器1之外排放,但在密度比制冷剂大的润滑油的油滴上作用比制冷剂大的离心力。因而,润滑油如箭头Y3所示那样追踪比制冷剂大的旋回半径的运动轨迹,与容器1的内周面等碰撞而从制冷剂分离。另外,小粒径的油滴与制冷剂一起流向排放管7侧,但其一部分与分离构件80的外缘部80b碰撞,凝集成大粒径的油滴,如上述那样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分离。因此,外缘部80b抑制油滴向排放管7直接侵入,促进制冷剂和润滑油的离心分离。

之后,在上部空间B分离的润滑油经过设在容器1与定子21之间的间隙(箭头Y4),如图3所示那样,朝向作为电动机部2与压缩机构3之间的空间且由分隔构件50、定子21以及转子22包围的空间以外的空间的压缩机侧空间A2,最终返回贮存部1a。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的效果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200工作时的上部消声器36周边的制冷剂以及润滑油的流动的图。在图5中,空白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涂黑箭头表示润滑油的流动。另外,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200在以下方面与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不同:上部消声器36的平面部36t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下部,作为结果,平面部36t与分隔构件50不接触;以及在分隔构件50未设置连通孔50a。

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的分隔构件50位于转子22以及上部消声器36之间。另外,在分隔构件50,设有与上部消声器36接触的部分即接触部50t,接触部50t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包围驱动轴23。进而,分隔构件50是从该接触部50t朝向定子21的内侧的面扩展的构件。并且,分隔构件50的定子21侧的端部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上部。由此,电动机部2与压缩机构3之间的空间被分成由定子21、转子22以及分隔构件50包围的转子侧空间A1和除此以外的空间即压缩机侧空间A2。其结果,可抑制因转子22的旋转导致的制冷剂的旋回流所带来的影响波及压缩机侧空间A2。在此,如图5所示那样,在分隔构件50与上部消声器36分离开的场合,虽然能抑制因转子22的旋转导致的制冷剂的旋回流对分隔构件50的下部空间带来的影响,但从上部消声器36的排出孔36a排出的制冷剂与分隔构件50碰撞,压缩机构3与分隔构件50之间的空间的气流变紊乱。其结果,因自重而下落的润滑油在通过制冷剂与分隔构件50碰撞而变紊乱的气流X3的作用下与制冷剂一起被卷扬,向贮存部1a的返回受阻。但是,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在接触部50t,在与排出孔36a重叠的位置,设有供从上部消声器36的排出孔36a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的连通孔50a。由此,从上部消声器36的排出孔36a排出的制冷剂不与分隔构件50碰撞,而是经过设于转子22的贯通孔22a以及定子21与转子22之间的气隙25流向容器1内的上部。因此,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从上部消声器36的排出孔36a排出的制冷剂不会与分隔构件50碰撞,不会扰乱由分隔构件50、定子21以及转子22包围的空间以外的空间即压缩机侧空间A2的气流。其结果,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在上部空间B分离并经过设在容器1与定子21之间的间隙而到达分隔构件50的下部的空间即压缩机侧空间A2的润滑油,能保持原样地返回贮存部1a。根据以上构成,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能抑制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内部循环的润滑油向贮存部的返回受阻。

另外,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分隔构件50由绝缘材料构成。由此,能使分隔构件50接近电动机部2或者与之接触。因此,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能减小分隔构件50与定子21的间隙。其结果,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能进一步抑制因转子22的旋转导致的制冷剂的旋回流对压缩机侧空间A2的影响。

进而,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的分隔构件50由非磁性体构成。由此,分隔构件50由于不妨碍由电动机部2产生的磁通,所以,能使分隔构件50接近电动机部2或者与之接触。因此,能减小分隔构件50与定子21的间隙。其结果,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能进一步抑制因转子22的旋转导致的制冷剂的旋回流对压缩机侧空间A2的影响。

实施方式2.

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剖视图。图7是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部件的俯视图。作为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与作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的不同点在于上部消声器的形状以及分隔构件的形状。因此,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部消声器的附图标记设为39,将分隔构件的附图标记设为51。另外,在图7中,为了使上部消声器与分隔构件接触的部分即接触部51t的位置变明确,由虚线示出接触部51t。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部消声器39如图6所示那样,与分隔构件51接触的平面部39t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下部。因此,上部消声器39的上下方向的高度比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消声器36低。该点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部消声器39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消声器36的不同点。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隔构件51如图6所示那样位于转子22与上部消声器39之间。另外,分隔构件51具有:包括上部消声器39与分隔构件51接触的部分即接触部51t在内的底板部51b;以及从底板部51b朝上部延伸的筒状的侧壁部51s。

底板部51b如图7所示那样呈现从接触部51t朝其周围扩展的圆环状。另外,底板部51b的接触部51t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夹着上部轴承34地包围驱动轴23。因此,接触部51t是分隔构件51中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包围驱动轴23的部分。进而,沿着设于上部消声器39的多个排出孔39a,也就是在与排出孔39a重叠的位置,设有供从排出孔39a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圆弧状的连通孔51a。

侧壁部51s如图7所示那样呈现包围驱动轴23的圆筒状。另外,如图6所示那样,侧壁部51s的上端、也就是分隔构件51的定子侧的端部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上部。进而,在侧壁部51s,如图6所示那样,设有将侧壁部51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侧的空间与侧壁部51s所形成的圆筒的外侧的空间相连的返油孔51c。该返油孔51c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下部。进而,侧壁部51s通过朝向上部延伸,覆盖定子21的内侧的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底板部51b呈现从接触部51t朝其周围扩展的圆环状,侧壁部51s呈现朝上部延伸的筒状,由此,具有底板部51b以及侧壁部51s的分隔构件51成为从接触部51t朝定子21的内侧的面扩展的构件。另外,侧壁部51s所形成的圆筒的中心轴与驱动轴23的中心轴一致。另外,所谓侧壁部51s所形成的圆筒的中心轴与驱动轴23的中心轴一致,是指在压缩机的制造中现实可行的范围的一致,并非是指严格的一致。

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即便在上部消声器39中的与分隔构件51接触的平面部39t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下部的场合,也能抑制因转子22的旋转造成的制冷剂的旋回流对压缩机侧空间A2的影响。具体来讲,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隔构件51位于转子22与上部消声器39之间。另外,分隔构件51是从接触部51t朝定子21的内侧的面扩展的构件,具有包括接触部51t在内的底板部51b以及从底板部51b朝上部延伸的侧壁部51s。另外,接触部51t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夹着上部轴承34地包围驱动轴23。进而,侧壁部51s的上端、也就是分隔构件51的定子侧的端部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上部。通过具有这样的构成,尤其是通过具有朝上部延伸的侧壁部51s,即便在上部消声器39中的与分隔构件51接触的平面部39t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下部的场合,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也能将电动机部2与压缩机构3之间的空间分成由定子21、转子22以及分隔构件51包围的转子侧空间A1和作为除其以外的空间的压缩机侧空间A2。其结果,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即便在上部消声器39中的与分隔构件51接触的平面部39t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下部的场合,也能抑制因转子22的旋转造成的制冷剂的旋回流对压缩机侧空间A2的影响。

另外,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在接触部51t在与排出孔39a重叠的位置设有供从排出孔39a排出的制冷剂流通的连通孔51a。由此,从上部消声器39的排出孔39a排出的制冷剂不与分隔构件51碰撞,而是经过设于转子22的贯通孔22a以及定子21与转子22之间的气隙25而流向容器1内的上部。因此,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从上部消声器39的排出孔39a排出的制冷剂不会与分隔构件51碰撞,不会扰乱由分隔构件51、定子21以及转子22包围的空间以外的空间即压缩机侧空间A2的气流。其结果,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在上部空间B中分离并经过设在容器1与定子21之间的间隙而到达压缩机侧空间A2的润滑油能保持原样地返回贮存部1a。根据以上构成,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能抑制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内部循环的润滑油向贮存部的返回受阻。

进而,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在分隔构件51的侧壁部51s,设有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下部并将侧壁部51s的内侧的空间与侧壁部51s的外侧的空间相连的返油孔51c。由此,与未设置返油孔51c的场合比较,未与制冷剂一起穿过转子22的润滑油容易向侧壁部51s的外侧的空间也就是压缩机侧空间A2掉落。因此,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与未设置返油孔51c的场合比较,容易使润滑油返回贮存部1a。

作为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的其他构成与作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同样。因此,作为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的其他构成、效果如作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说明的那样。

实施方式3.

图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剖视图。图9是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部件的俯视图。图10是简化绘制了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的上部消声器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作为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与作为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的不同点在于分隔构件的形状。因此,将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隔构件的附图标记设为52。另外,在图9中,为了使上部消声器与分隔构件接触的部分即接触部52t的位置以及侧壁部52s的位置变明确,由虚线示出接触部52t以及侧壁部52s。另外,在图10中,由双点划线示出制冷剂的流动的紊乱。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隔构件52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隔构件52同样地具有:位于上部消声器39与转子22之间并包括上部消声器39与分隔构件52接触的部分即接触部52t在内的底板部52b;以及从底板部52b朝上部延伸的筒状的侧壁部52s。其中,如图8所示那样,在分隔构件52的上端,设有在与驱动轴2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凸边部52e。以下,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底板部52b如图9所示那样呈现从接触部52t向其周围扩展的圆环状。另外,底板部52b所成的圆环的外径小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底板部51b所形成的圆环的外径。进而,底板部52b的接触部52t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夹着上部轴承34地包围驱动轴23。因此,接触部52t是分隔构件52中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包围驱动轴23的部分。进而,沿着设于上部消声器39的多个排出孔39a,也就是在与排出孔39a重叠的位置,设有供从排出孔39a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圆弧状的连通孔52a。

侧壁部52s如图9所示那样呈现包围驱动轴23的圆筒状。其中,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径小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侧壁部51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径。另外,如图8所示那样,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径r1是自驱动轴23的中心轴至贯通孔22a的下端部中的最远部22m的距离d1以下,大于贯通孔22a的下端部中的相距驱动轴23的中心轴最近的部分即最近接部22n与驱动轴23的中心轴的距离d2。进而,在侧壁部52s的上端,设有在与驱动轴2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凸边部52e。另外,凸边部52e的定子侧的端部、也就是分隔构件52的定子侧的端部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上部。此外,在侧壁部52s,设有将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侧的空间与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外侧的空间相连的返油孔52c。该返油孔52c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下部。并且,底板部52b呈现从接触部52t朝其周围扩展的圆环状,侧壁部52s呈现朝上部延伸的筒状,并且设有在与驱动轴2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凸边部52e,由此,具有底板部52b以及侧壁部52s的分隔构件52成为从接触部52t朝定子21的内侧的面扩展的构件。另外,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中心轴与驱动轴23的中心轴一致。另外,所谓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中心轴与驱动轴23的中心轴一致,是指在压缩机的制造中现实可行的范围的一致,并不是指严格的一致。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中,在侧壁部52s的上端设有在与驱动轴23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凸边部52e。由此,即便减小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半径,也能减小分隔构件52的定子侧的端部与定子21的距离。其结果,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中,能抑制因转子22的旋转而导致的制冷剂的旋回流对由分隔构件52、定子21以及转子22包围的空间以外的空间即压缩机侧空间A2的影响,并且不会受定子21与侧壁部52s的位置关系所限制,能使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半径与上部消声器39的排出孔39a的位置相应地进行变更。

另外,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中,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比较,能使从上部消声器39的排出孔39a排出的制冷剂朝转子22的贯通孔22a顺畅流动。具体来讲,如图10所示那样,在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径r1大于自驱动轴23的中心轴至转子22的贯通孔22a的最远部22m的距离d1的场合,从排出孔39a朝向贯通孔22a的路径的宽度在排出孔39a的正上方急剧变宽,另外在贯通孔22a的正下方急剧变窄。在该场合,在排出孔39a的正上方的空间以及贯通孔22a的下端附近的空间,制冷剂变成涡流。其结果,会阻碍从排出孔39a排出的制冷剂朝向贯通孔22a顺畅流动。另一方面,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中,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半径r1为自驱动轴23的中心轴至转子22的贯通孔22a的最远部22m的距离d1以下。进而,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中心轴与驱动轴23的中心轴一致。因此,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中,能抑制从排出孔39a朝向贯通孔22a的路径的宽度在排出孔39a的正上方急剧变宽而在贯通孔22a的正下方急剧变窄这样的事态。其结果,在排出孔39a的正上方的空间以及贯通孔22a的下端附近的空间,能抑制制冷剂变成涡流。因此,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中,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比较,能使从上部消声器39的排出孔39a排放的制冷剂朝向贯通孔22a顺畅流动。

另外,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径r1大于贯通孔22a的下端部的最近接部22n与驱动轴23的中心轴的距离d2。由此,能抑制制冷剂朝向转子22的贯通孔22a的流动受阻这样的事态。具体来讲,若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径小,则制冷剂流动的流路相应地变窄。并且,若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径过小,则相比抑制制冷剂的涡流的效果,因制冷剂的流路变狭而造成的压力损失的影响更大,作为结果,变成制冷剂朝向转子22的贯通孔22a的流动受阻这样的事态。但是,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的内径r1大于贯通孔22a的下端部的最近接部22n与驱动轴23的中心轴的距离d2。其结果,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中,能抑制因侧壁部52s所形成的圆筒过小而导致制冷剂的流动受阻这样的事态。

作为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中的其他构成与作为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同样。因此,对于作为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的其他构成、效果,例如能抑制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内部循环的润滑油向贮存部的返回受阻等的效果,如在作为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说明的那样。另外,关于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与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同样地叙述的构成、效果,对于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也与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同样。因此,对于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中与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同样地叙述的构成、效果且作为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中的上述以外的构成、效果,如在作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说明的那样。

实施方式4.

图11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剖视图。图12是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的上部消声器周边的部件的俯视图。作为实施方式4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与作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的不同点在于:作为实施方式4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的分隔构件具有2个构件。另外,在图12中,为了使上部消声器与分隔构件接触的部分即接触部63t的位置变明确而由虚线示出接触部63t。

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中,如图11所示那样,分隔构件53具有:位于上部消声器36与转子22之间并由树脂构成的第1平板状构件63;以及固定于第1平板状构件63并由金属构成的第2平板状构件73。

具体来讲,第1平板状构件63由氟树脂等树脂构成。另外,第1平板状构件63被上部消声器36和第2平板状构件73夹着,并且设有与上部消声器36接触的接触部63t。进而,第1平板状构件是从接触部63t朝定子21的内侧的面扩展的构件,更具体来讲,如图12所示那样呈现从接触部63t朝其周围扩展的圆环状。另外,第1平板状构件63的接触部63t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夹着上部轴承34地包围驱动轴23。因此,接触部63t是分隔构件53中在从与驱动轴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包围驱动轴23的部分。此外,如图11所示那样,在第1平板状构件63的接触部63t,在与上部消声器36的排出孔36a重叠的位置,设有供从排出孔36a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的连通孔63a。另外,第1平板状构件63的定子侧的端部也就是分隔构件53的定子侧的端部相比定子21的下端位于上部,并且,如图12所示那样,设有用于使未与制冷剂一起穿过转子22的润滑油向压缩机侧空间A2流通的切口63c。

第2平板状构件73是由刚性比作为第1平板状构件63的材料的氟树脂高的金属制作的平板状构件。另外,第2平板状构件73如图12所示那样,呈现以驱动轴23为中心朝其周围扩展的圆环状。进而,在第2平板状构件73,在与上部消声器36的排出孔36a重叠的位置,设有供从排出孔36a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的连通孔73a。此外,第2平板状构件73在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收纳在第1平板状构件63的内侧。通过具有以上那样的第1平板状构件63以及第2平板状构件73,分隔构件53成为从接触部63t朝向定子21的内侧的面扩展的构件。另外,由设于第1平板状构件63的连通孔63a和设于第2平板状构件73的连通孔73a,在分隔构件53中形成出供从排出孔36a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的连通孔。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中,分隔构件53具有第1平板状构件63以及固定于第1平板状构件63并由金属构成的第2平板状构件73。由此,为了尽可能地使分隔构件53接近定子21,即便在分隔构件53使用了树脂等刚性比较低的平板状构件的场合,也可抑制分隔构件53因从上部消声器36的排出孔36a排出的制冷剂而发生振动。另外,金属制的第2平板状构件73由于在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收纳在分隔构件53的内侧,所以,可抑制电流从定子21流向第2平板状构件73。另外,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中,第2平板状构件73固定在第1平板状构件63的上部,但第2平板状构件73的位置也可以是分隔构件53的下部。此时,与上部消声器36接触的接触部设于第2平板状构件73。

作为实施方式4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中的其他构成与作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同样。因此,对于作为实施方式4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中的其他构成、效果,例如能抑制在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内部循环的润滑油向贮存部的返回受阻等的效果,如作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说明的那样。

其他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涉及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在其重点的范围内能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将分隔构件的形状形成为分隔构件54那样,该分隔构件54具有包括接触部54t在内的底板部54b和从底板部54b在驱动轴23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平板54s,在各平板54s之间设有间隙。另外,在分隔构件54与上部消声器36接触的接触部54t设有连通孔54a。通过如此在各平板54s之间设置间隙,在成型分隔构件54时无需拉深加工等,能通过弯曲加工等比较简易的加工方法加以应对。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分离构件80安装在驱动轴23的上端,但即便不设置分离构件80,在上部空间B中,制冷剂与润滑油也分离,润滑油经过定子21与容器1的间隙而返回贮存部1a。因此,分离构件80不是必要构成。另外,在转子22设有供制冷剂通过的贯通孔22a,但由于制冷剂能在转子22与定子21的气隙25通过,所以,贯通孔22a也不是必要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的连通孔的面积大于上部消声器的排出孔的面积,但连通孔的面积也不必大于排出孔的面积,只要当从与驱动轴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连通孔设置在与排出孔重叠的位置即可。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分隔构件的材料设为氟树脂等绝缘材料且非磁性体,但分隔构件的材料不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金属。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将侧壁部51s的形状设成为圆筒状,但不必限定于圆筒状,侧壁部51s只要呈现筒状即可。进而,也可以组合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容器,1a贮存部,2电动机部,3压缩机构,21定子,22转子,22a贯通孔,22m最远部,22n最近接部,23驱动轴,34a排放口,36上部消声器,36a排出孔,39上部消声器,39a排出孔,50分隔构件,50a连通孔,50t接触部,51分隔构件,51a连通孔,51b底板部,51c返油孔,51s侧壁部,51t接触部,52分隔构件,52a连通孔,52b底板部,52c返油孔,52e凸边部,52s侧壁部,52t接触部,53分隔构件,54分隔构件,54a连通孔,54s平板,54t接触部,63第1平板状构件,63a连通孔,63t接触部,73第2平板状构件,73a连通孔,100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A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B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0C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