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9:0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新型涉及一种由电动机来驱动的车辆。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已知有以马达为驱动源的车辆。图6a-图6b是绘示现有例1的车辆的马达的配置及现有例2的马达的配置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在将现有例1的车辆划分为发动机室、居处空间(车厢)及行李舱周边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驱动前轮的马达100、及与该马达100对应的动力驱动单元(powerdriveunit,pdu)101。在居处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智能动力单元(intelligentpowerunit,ipu)102。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驱动后轮的马达104及与该马达104对应的pdu105。在现有例1中,由设置于发动机室中的pdu101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驱动前轮的马达100。另外,在现有例1中,由设置于行李舱周边的pdu105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驱动后轮的马达104。
3.另一方面,在将现有例2的车辆与现有例1同样地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驱动前轮的马达100,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驱动后轮的马达104。在居处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ipu102、以及驱动前轮的马达与驱动后轮的马达通用的pdu106。在现有例2中,由设置于居处空间中的pdu106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驱动前轮的马达100和驱动后轮的马达104。
4.这样一来,以往,在各个马达的附近配置pdu,或者将两个马达通用的pdu配置于居处空间中。在这种结构中,前者的情况下,行李舱被pdu侵占,后者的情况下,居处空间被pdu侵占。因此,要求在发动机室中配置两个马达通用的pdu。该情况下,需要在有限的发动机室内的空间中设置电连接部也就是三相连接器,而由于与控制马达的动力控制单元(powercontrolunit,pcu)内部零件及周边零件的关系,难以布局。
5.因此,考虑在pcu上设置驱动后轮的马达的三相连接器,但是与座架(mount)部件的干扰成为问题,所述座架部件将具有pcu及马达的驱动单元固定于车身。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三相连接器与座架部件的干扰,以避开三相连接器的方式配置有座架部件。该情况下,固定有座架部件的驱动装置的车宽方向的尺寸将延长。
6.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明的结构是:驱动装置的左壳体的上部的座架安装部上,固定有座架装置。即,座架装置的固定点位于驱动装置的内侧。因此,虽然不会产生如上所述车宽方向的尺寸扩大的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到三相连接器与座架安装部的干扰。
7.[先前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21032号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1002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2]
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可以在因座架部件的形状而产生的无效空间中配置连接器,从而可以有效率地进行发动机室内的布局。
[0013]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4]
(1)本新型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具有第一电动机;第二驱动装置,具有第二电动机;及,控制装置,设置于前述第一驱动装置上,控制前述第一电动机及前述第二电动机;在将前述第一电动机与前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将前述第二电动机与前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之间,配置有将前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车身的座架部件的一部分。
[0015]
(2)本新型也可以是,在上述(1)中,前述第一电动机是驱动车辆的前轮的电动机,前述第二电动机是驱动前述车辆的后轮的电动机,前述第一连接器在前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侧,前述第二连接器在前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后侧。
[0016]
(3)本新型也可以是,在上述(2)中,前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具有第三电动机,前述第三电动机连接于前述第一连接器,前述座架部件配置于比前述控制装置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后方的位置。
[0017]
(4)本新型也可以是,在上述(3)中,前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具有发动机,前述第三电动机是借由前述发动机的动力来发电的发电机。
[0018]
(5)本新型也可以是,在上述(3)中,前述第一电动机是驱动前述车辆的左前轮及右前轮中的其中一个前轮的电动机,前述第三电动机是驱动前述车辆的左前轮及右前轮中的另一个前轮的电动机。
[0019]
(6)本新型也可以是,在上述(2)中,前述第二驱动装置还具有第三电动机,前述第三电动机连接于前述第二连接器,前述座架部件配置于比前述控制装置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前方的位置。
[0020]
(7)本新型也可以是,在上述(6)中,前述第二驱动装置还具有发动机,前述第三电动机是借由前述发动机的动力来发电的发电机。
[0021]
(8)本新型也可以是,在上述(6)中,前述第二电动机是驱动前述车辆的左后轮及右后轮中的其中一个后轮的电动机,前述第三电动机是驱动前述车辆的左后轮及右后轮中的另一个后轮的电动机。
[0022]
(新型的效果)
[0023]
根据本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车辆,可以在因座架部件的形状而产生的无效空间中配置连接器,从而可以有效率地进行发动机室内的布局。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中应用的驱动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0025]
图2a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的说明图。
[0026]
图2b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的说明图。
[0027]
图2c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装置与座架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28]
图3a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的说明图。
[0029]
图3b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的说明图。
[0030]
图3c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3以及实施方式4中的控制装置与座架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31]
图4a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的说明图。
[0032]
图4b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6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的说明图。
[0033]
图4c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5以及实施方式6中的控制装置与座架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34]
图5a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的说明图。
[0035]
图5b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8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的说明图。
[0036]
图5c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7以及实施方式8中的控制装置与座架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37]
图6a是绘示现有例1的车辆的马达的配置的说明图。
[0038]
图6b是绘示现有例2的车辆的马达的配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图1是本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中应用的驱动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图 2a-图2c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本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及本新型的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装置与座架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1的车辆具有驱动单元1。该驱动单元1包括:具有第一电动机2的第一驱动装置4、及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4上的控制装置5。本实施方式1的车辆除了前述驱动单元1以外,还包括具有第二电动机3的未图示的第二驱动装置。
[0041]
第一电动机2是驱动车辆的前轮的电动机。第二电动机3是驱动车辆的后轮的电动机。此外,第一电动机2及第二电动机3是马达。在本实施方式1 中,车辆是以往公知的混合动力车辆。因此,第一驱动装置4还具有未图示的发动机、及第三电动机6。第三电动机6是借由发动机的动力来发电的发电机 (发生器,generator)。
[0042]
控制装置5是控制第一电动机2及第二电动机3的装置。控制装置5例如是动力控制单元(power control unit,pcu)。如以往公知,控制装置5具有电抗器、电容器及直流-直流(direct current to direct current,dcdc)转换器等。
[0043]
第一电动机2与控制装置5借由第一连接器而电连接。第一连接器具有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4的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及设置于控制装置5的控制侧第一连接器15。第二电动机3与控制装置5借由第二连接器而电连接。第二连接器具有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4的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及设置于控制装置5 的控制侧第二连接器16。
[0044]
第一连接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侧。第二连接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后侧。具体而言,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前后隔开距离地配置。此时,第二连接器配置于比第一连接器靠后侧的位置。换言之,第一连接器配置于比第二连接器靠前侧的位置。
[0045]
在第一驱动装置4的上端部的右端部配置有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及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比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靠前侧的位
置。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比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靠后侧的位置。
[0046]
第一驱动装置4经由座架部件9而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将第一驱动装置 4固定于车身上的座架部件9的一部分被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在本实施方式1中,座架部件9为前后方向中央部比前后方向两端部11,11突出的大致凸形状。该座架部件9在前后方向中央部的突出部10及前后方向两端部11,11处,借由螺栓12等固定于第一驱动装置4。即,构成座架部件9与第一驱动装置4的固定点。在该固定状态下,座架部件9 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突出部10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
[0047]
如图1所示,座架部件9配置于比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后方的位置。具体而言,座架部件9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突出部10位于比控制装置 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后侧的位置。即,与通过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沿着左右方向的虚拟线13相比,通过座架部件9的突出部10的沿着左右方向的虚拟线14位于后侧。这是因为,由于如后前述,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被第一电动机2与第三电动机6共用,因此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的前后长度变长了。
[0048]
在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第一电动机2 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动机侧连接端子。这样一来,在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上连接有第一电动机2。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第一连接器上连接有第三电动机6。具体而言,在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上设置有第三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第三电动机6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第一连接器上连接有第一电动机2及第三电动机6,连接有第一电动机2的连接器与连接有第三电动机6的连接器共用。在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上,设置有两个与控制装置5连接的三相端子。
[0049]
在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第二电动机3 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动机侧连接端子。这样一来,在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上连接有第二电动机3。在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5连接的三相端子。
[0050]
在控制装置5中配置有控制侧第一连接器15及控制侧第二连接器16。在控制侧第一连接器15上,设置有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的三相端子连接的端子。在控制侧第二连接器16上,设置有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的三相端子连接的端子。
[0051]
控制装置5搭载于第一驱动装置4上。此时,控制侧第一连接器15的端子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的三相端子电连接,并且控制侧第二连接器16的端子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的三相端子电连接。这样一来,在第一驱动装置4 上搭载有控制装置5的状态下,控制侧第一连接器15连接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并且控制侧第二连接器16连接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在控制装置5 搭载于第一驱动装置4上的状态下,座架部件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
[0052]
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车辆具有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这些以如下所示的方式配置于车辆。
[0053]
在将本实施方式1的车辆从前方开始依次划分为发动机室、居处空间(车厢)及行李舱周边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机2、第三电动机6、以及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通用的动力驱动单元(power drive unit,pdu)17。此外,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前述发动机。在居处空间(车厢)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智能动力单元(intelligent powerunit,ipu)18。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机3。在本实施方式1
中,由设置于发动机室中的pdu 17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期望的电动机。此外,图2a中的fr表示前方。
[0054]
在这种结构中,如上所述,第一电动机2的连接器与第三电动机6的连接器共用的情况下,座架部件9配置于图2c所示的位置。具体而言,座架部件 9的一部分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并且座架部件9配置于比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后方的位置。
[0055]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2的车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将省略说明。
[0056]
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是发电机,但在本实施方式2中,是驱动车辆的前轮的电动机。具体而言,第一电动机2是驱动车辆的左前轮及右前轮中的其中一个前轮的电动机,第三电动机6是驱动车辆的左前轮及右前轮中的另一个前轮的电动机。
[0057]
如图2b所示,将本实施方式2的车辆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机2、第三电动机6、以及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通用的pdu 17。在居处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ipu 18。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机3。在本实施方式2 中,由设置于发动机室中的pdu 17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第三电动机6。此外,本实施方式2也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座架部件9的一部分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并且座架部件9配置于比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后方的位置。
[0058]
图3a-图3c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本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及本新型的实施方式3以及实施方式4 中的控制装置与座架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3的车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3中,将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将省略说明。
[0059]
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一驱动装置4具有第三电动机6,但在本实施方式3中,第二驱动装置具有第三电动机6。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连接于第一连接器,但在本实施方式3中,是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即,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上连接有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此外,以与将第一电动机2及第三电动机6连接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 的前述实施方式1时同样的方式,达成该连接方法。
[0060]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是发电机,但在本实施方式3 中,是驱动后轮的电动机。具体而言,第二电动机3是驱动车辆的左后轮及右后轮中的其中一个后轮的电动机,第三电动机6是驱动车辆的左后轮及右后轮中的另一个后轮的电动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第一电动机2兼作驱动前轮的发电机与借由发动机的动力来发电的发电机。
[0061]
如图3a所示,将本实施方式3的车辆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机2、以及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通用的pdu 17。在居处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 ipu 18。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在本实施方式3 中,由设置于发动机室中的pdu 17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第三电动机6。
[0062]
在这种结构中,如上所述,第二电动机3的连接器与第三电动机6的连接器共用的情况下,座架部件9配置于图3c所示的位置。具体而言,座架部件 9的一部分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并且座架部件9配置于比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
央部靠前方的位置。
[0063]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4的车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4中,将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将省略说明。
[0064]
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一驱动装置4具有第三电动机6,但在本实施方式4中,第二驱动装置具有第三电动机6。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连接于第一连接器,但在本实施方式4中,是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即,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上连接有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此外,以与将第一电动机2及第三电动机6连接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 的前述实施方式1时同样的方式,达成该连接方法。
[0065]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是发电机,但在本实施方式4 中,是驱动后轮的电动机。具体而言,第二电动机3是驱动车辆的左后轮及右后轮中的其中一个后轮的电动机,第三电动机6是驱动车辆的左后轮及右后轮中的另一个后轮的电动机。
[0066]
如图3b所示,将本实施方式4的车辆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机2、以及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通用的pdu 17。在居处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 ipu 18。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在本实施方式4 中,由设置于发动机室中的pdu 17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第三电动机6。此外,本实施方式4也与前述实施方式3同样,座架部件9的一部分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并且座架部件9配置于比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前方的位置。
[0067]
图4a-图4c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本新型的实施方式6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及本新型的实施方式5以及实施方式6 中的控制装置与座架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5的车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5中,将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将省略说明。
[0068]
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是发电机,但在本实施方式5中,是驱动前轮的电动机。具体而言,第一电动机2是驱动车辆的左前轮及右前轮中的其中一个前轮的电动机,第三电动机6是驱动车辆的左前轮及右前轮中的另一个前轮的电动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第二电动机3兼作驱动后轮的电动机与借由发动机的动力来发电的发电机。
[0069]
如图4a所示,将本实施方式5的车辆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机2及第三电动机6。在居处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ipu 18。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机3、以及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通用的pdu 17。在本实施方式5 中,由设置于行李舱周边的pdu 17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第三电动机6。
[0070]
在这种结构中,如上所述,第一电动机2的连接器与第三电动机6的连接器共用的情况下,座架部件9配置于图4c所示的位置。具体而言,座架部件 9的一部分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并且座架部件9配置于比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后方的位置。
[0071]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6的车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6中,将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将省略说明。
[0072]
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是发电机,但在本实施方式6中,是驱动前轮的电动机。具体而言,第一电动机2是驱动车辆的左前轮及右前轮中的其中一个前轮的电动
机,第三电动机6是驱动车辆的左前轮及右前轮中的另一个前轮的电动机。
[0073]
如图4b所示,将本实施方式6的车辆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机2及第三电动机6。在居处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ipu 18。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机3、以及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通用的pdu 17。在本实施方式6 中,由设置于行李舱周边的pdu 17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第三电动机6。此外,本实施方式6也与前述实施方式5同样,座架部件9的一部分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并且座架部件9配置于比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后方的位置。
[0074]
图5a-图5c是绘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本新型的实施方式8的车辆的电动机的配置、及本新型的实施方式7以及实施方式8 中的控制装置与座架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7的车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7中,将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将省略说明。
[0075]
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一驱动装置4具有第三电动机6,但在本实施方式7中,第二驱动装置具有第三电动机6。在本实施方式7中,第二驱动装置还具有未图示的发动机、及第三电动机6。第三电动机6是借由发动机的动力来发电的发电机(发生器,generator)。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连接于第一连接器,但在本实施方式7中,是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即,在本实施方式7中,在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上连接有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此外,以与将第一电动机2及第三电动机6连接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 的前述实施方式1时同样的方式,达成该连接方法。
[0076]
如图5a所示,将本实施方式7的车辆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机2。在居处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ipu 18。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机3、第三电动机6、以及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通用的pdu 17。在本实施方式7 中,由设置于行李舱周边的pdu 17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第三电动机6。
[0077]
在这种结构中,如上所述,第二电动机3的连接器与第三电动机6的连接器共用的情况下,座架部件9配置于图5c所示的位置。具体而言,座架部件 9的一部分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并且座架部件9配置于比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前方的位置。
[0078]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8的车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8中,将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将省略说明。
[0079]
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一驱动装置4具有第三电动机6,但在本实施方式8中,第二驱动装置具有第三电动机6。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连接于第一连接器,但在本实施方式8中,是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即,在本实施方式8中,在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上连接有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此外,以与将第一电动机2及第三电动机6连接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 的前述实施方式1时同样的方式,达成该连接方法。
[0080]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第三电动机6是发电机,但在本实施方式8 中,是驱动后轮的电动机。具体而言,第二电动机3是驱动车辆的左后轮及右后轮中的其中一个后轮的电动机,第三电动机6是驱动车辆的左后轮及右后轮中的另一个后轮的电动机。
[0081]
如图5b所示,将本实施方式8的车辆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情
况下,在发动机室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机2。在居处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电池的ipu 18。在行李舱周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机3、第三电动机6、以及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及第三电动机6通用的pdu 17。在本实施方式8 中,由设置于行李舱周边的pdu 17来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并将所述电力供给至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第三电动机6。此外,本实施方式8也与前述实施方式7同样,座架部件9的一部分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并且座架部件9配置于比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前方的位置。
[0082]
在前述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情况下,在驱动侧第一连接器7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8之间,配置有座架部件9的一部分。因此,根据前述各实施方式的车辆,可以在因座架部件9的形状而产生的无效空间中配置连接器,从而可以有效率地进行发动机室内的布局。而且,在由于搭载车型等的变更或设计变更,第一驱动装置4与座架部件9的固定点的配置、或座架部件9的形状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仅借由连接器部分的变更来应对,因此可以最小限度地进行内部的变更。
[0083]
另外,本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可以实现本新型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包含在本新型中。
[0084]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电动机为三个,但也可以为两个。该情况下,典型的是,其中一个电动机连接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另一个电动机连接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
[0085]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电动机为三个,但也可以为四个以上。该情况下,如果电动机为偶数个,则座架部件的一部分配置于驱动侧第一连接器与驱动侧第二连接器之间,并且座架部件配置于与控制装置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对应的位置。
[0086]
附图标记
[0087]
2:第一电动机
[0088]
3:第二电动机
[0089]
4:第一驱动装置
[0090]
5:控制装置
[0091]
6:第三电动机
[0092]
7:驱动侧第一连接器
[0093]
8:驱动侧第二连接器
[0094]
9:座架部件
[0095]
15:控制侧第一连接器
[0096]
16:控制侧第二连接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