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垃圾回收专用箱

2022-04-27 15:5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回收专用箱。


背景技术:

2.当人们有垃圾需要回收时,往往按照家庭为单位等待废品站统一回收,该方法时间间隔长,通常为一月一次,还可能因为被回收者不在家而错过。垃圾在家中会占据空间不宜存储,因此当错过统一回收且家里垃圾存储过多时,就需要个人将垃圾送往回收站。
3.现有的垃圾箱的容积固定无法调节,而每户家庭的垃圾产出量是不同的,若太小需多次送到回收站,十分麻烦,若太大又笨重且垃圾堆积太多污染生活环境,同时在不使用时堆叠所需空间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调节容积且不使用时可堆叠节省空间的垃圾回收专用箱。
5.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回收专用箱,包括第一箱体、至少一个第二箱体与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为梯形体且两个平行的端面中面积大的端面设置开口,其两对立侧面设置提手,所述第二箱体为长方体,其两个平行的端面尺寸与第一箱体上两个平行的端面中面积大的端面相同且两个平行的端面贯穿,其两对立侧面设置提手,所述第三箱体为梯形体,其两个平行的端面中面积大的端面设置开口,其开口端面边缘设有凸缘且与第二箱体两个平行的端面尺寸相同,其两对立侧面设置提手;所述第一箱体开口的端面对称设置第一插件,所述第三箱体开口的端面对称设置第二插扣,所述第二箱体一端面设置与第一插件相适配的第一插扣,另一个端面设置与第二插扣相适配的第二插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三箱体与第二箱体堆积叠放,节省空间,同时通过设置插扣与插件进行配合,可以自由增加或减少第二箱体数量来控制容积,调节方便,适用性强。
7.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第二箱体侧面折角处为软性材质,其四个侧面为刚性材质,在不使用时可进行折叠。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箱体在不使用可以对折堆叠放置,进一步节省空间。
9.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第一插件为第一箱体开口的端面中部向上延伸形成倒钩型凸起,所述第一插扣为第二箱体端面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并且在所述凹槽内设置与凸起形成固定的弹性卡扣开关,所述第二插扣和第二插件结构与第一插扣和第一插件相同。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卡扣开关,插扣与插件固定更加牢靠,而且方便拆卸。
11.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专用箱组合时,双手分别握住两侧握把水平向下压,插件伸入插扣形成固定,所述专用箱分离时,双手分别按压两侧弹性卡扣开关向上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单次动作即可进行专用箱的组合与分离,十分便捷。
13.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连接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三箱体与第二箱体连接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箱体与第一箱体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凸块相适配的第一卡槽,其与第三箱体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凸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专用箱组合时,凸块嵌入相应的卡槽形成固定,使其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同时还可防止液态垃圾溢出。
15.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第三箱体上设有用于溯源的专属条形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专属条形码记录该专用回收箱的信息,比如使用者、使用时间、垃圾种类、联系方式等,方便溯源。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垃圾回收专用箱箱体分离时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箱体分离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箱体分离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箱体分离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垃圾回收专用箱箱体组合时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箱体与第三箱体堆叠示意图;
24.图中,1-第三箱体,11-凸缘,12-第二卡槽,2-第二插扣,3-第二插件,4-第二箱体,5-第一插扣,51-凹槽,52-弹性卡扣开关,53-第一卡槽,54-第二凸块,6-第一插件,61-凸起,62-第一凸块,7-第一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27.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8.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一种垃圾回收专用箱,包括第一箱体7、至少一个第二箱体4与第三箱体1,所述第一箱体7为梯形体且两个平行的端面中面积大的端面设置开口,其两对立侧面设置提手8,所述第二箱体4为长方体,其两个平行的端面尺寸与第一箱体7上两个平行的端面中面积大的端面相同且两个平行的端面贯穿,其两对立
侧面设置提手8,所述第三箱体1为梯形体,其两个平行的端面中面积大的端面设置开口,其开口端面边缘设有凸缘11且与第二箱体4两个平行的端面尺寸相同,其两对立侧面设置提手8,其中,上述提手8可以设置外凸型或者内嵌型,第一箱体7与第三箱体1为梯形体,不使用时可以如图6堆叠,而且第二箱体4侧面折角处为软性材质或者活动连接例如铰接,其四个侧面为刚性材质,在不使用时可进行折叠堆放至第三箱体1中,节省空间;
29.所述第一箱体7开口的端面对称设置第一插件6,所述第三箱体1开口的端面对称设置第二插扣2,所述第二箱体4一端面设置与第一插件6相适配的第一插扣5,另一个端面设置与第二插扣2相适配的第二插件3,所述第二箱体4可以多个进行组合使用,通过自由增加或减少第二箱体4数量来控制容积来解决不同用户垃圾产量不同的问题,调节方便且适用性强。
30.所述第一插件6为第一箱体7开口的端面中部向上延伸形成倒钩型凸起61,所述第一插扣5为第二箱体4端面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51,并且在所述凹槽51内设置与凸起61形成固定的弹性卡扣开关52,所述第二插扣2和第二插件3结构与第一插扣5和第一插件6相同,所述专用箱组合时,双手分别握住两侧握把水平向下压,插件伸入插扣形成固定,所述专用箱分离时,双手分别按压两侧弹性卡扣开关52向上提。
3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7与第二箱体4连接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凸块62,所述第三箱体1与第二箱体4连接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卡槽12,所述第二箱体4与第一箱体7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凸块62相适配的第一卡槽53,其与第三箱体1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二卡槽12相适配的第二凸块54,凸块与凹槽可以是回字型或者按一定间隔设置凸块与相应的凹槽,采用此结构可提高专用箱的连接强度,还具有一定的防水防泄漏功能。
32.进一步的,该专用箱主要材料优选可降解塑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3.进一步的,专用箱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设置多种规格,不同规格的专用箱设置插件与插扣尺寸或者数量不同,比如小尺寸的一个人可以搬运的只需设置一组插件与插扣,若尺寸较大,平时需多人搬运,则能设置多组插件与插扣提高连接强度。
34.进一步的,第三箱体1上设有用于溯源的专属条形码,可以在专属条形码记录该专用回收箱的信息,比如使用者、使用时间、垃圾种类、联系方式等,具体的,当用户想要使用垃圾回收专用箱时,可以向当地回收箱发放地例如:每个小区成立的垃圾集中回收处进行申请,每个垃圾回收箱有其专属条形码,领取时分为直接领取与以旧换新,在第一次领取时都需要缴纳押金,避免出现遗失与损坏问题,每次租赁有一定的免费租赁时间,将回收箱与用户信息进行绑定,此后用户即可根据自身需求领取不同类型的垃圾回收箱回到家中;
35.使用时,用户可以在家中将回收箱组装起来,然后用该垃圾回收箱按照分类的方式提前将垃圾进行装载,装载完毕后可以将垃圾回收箱放于固定回收地点处,回收地点将会根据垃圾回收箱上的条形码来对垃圾回收箱及其所有者进行识别并记录归还时间,根据时间对用户进行收费,之后回收人员将垃圾回收箱送往垃圾回收处,回收处会抽取垃圾回收所得费用的一小部分,当作利息与使用时长有关,然后,将垃圾回收所得的钱财汇入用户账号,最后,回收人员会将垃圾回收箱送回用户放置的回收点,期间用户也可以根据垃圾回收箱上的条形码码号对垃圾回收箱交易记录进行查询,可以得知回收过程之中获利的费用等;
36.垃圾回收箱在归还之前需要经过一次审查,垃圾回收箱在使用过程之中可能会产
生损坏,若在归还时检测出产生损坏,则损坏部分需要用户支付费用,若多次损坏但未超越限定次数,将会对用户的借用进行一定限制,若条形码损坏,官方会对其进行修复。
37.进一步的,在第三箱体1上可以设置垃圾投放口,例如设计成翻盖结构,需丢垃圾时打开翻开盖子,丢完后盖上,防止臭味扩散。
38.进一步的,在第二箱体4侧壁上可以设置部分透明,用于观察箱体内储存情况。
3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