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布式送风风管机和分布式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0:03: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送风风管机和分布式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家庭中央空调因为内机为吊顶安装(又称风管机),具有安装美观、占地空间小的优势,市场销售份额不断增加。目前主流的风管机只具有一个出风口,送风区域有限且无法实现制冷水平送风,制热下送风,用户舒适度体验较差。另外,现有主流风管机结构大多出风和回风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不能满足用户不同的安装需求。一些用户有送风和回风在一个方向上的产品需求,也有用户有送风和回风互相垂直的需求。
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只具有一个出风口,送风区域有限且无法实现制冷水平送风,制热下送风,用户舒适度体验较差。另外,现有主流风管机结构大多出风和回风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不能满足用户不同的安装需求。一些用户有送风和回风在一个方向上的产品需求,也有用户有送风和回风互相垂直的需求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分布式送风风管机和分布式送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只具有一个出风口,送风区域有限且无法实现制冷水平送风,制热下送风,用户舒适度体验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分布式送风风管机和分布式送风装置。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送风风管机,其包括:
6.机壳、风机、换热器、水平出风口、下出风口和下回风口,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机壳中,所述水平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水平侧端,以能从水平方向出风,所述下回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下端以能从下方出风,所述下回风口能够吸入气流进入所述机壳中,并经过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并从所述水平出风口或所述下出风口吹出,在制冷模式时,气流能被控制从所述水平出风口吹出,在制热模式时,所述气流能被控制从所述下出风口吹出。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出风口包括第一水平出风口和第二水平出风口,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水平一侧端,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水平另一侧端;
8.所述下出风口包括第一下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所述第一下出风口位于所述下回风口的水平一侧,所述第二下出风口位于所述下回风口的水平另一侧。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风机相对于所述第二风机而靠近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二风机相对于所述第一风机而靠近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设置,气流能够经过所述第一风机而从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或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吹出,气流能够经过所述第二风机而从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或所述第二下出
风口吹出。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换热器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风道中,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换热器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风道中,所述第一风道中还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同时关闭所述第一下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阀还能够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同时打开所述第一下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中还设置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风阀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同时关闭所述第二下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阀还能够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同时打开所述第二下出风口。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回风口包括第一下回风口、第二下回风口和第三下回风口,所述第一下回风口、所述第二下回风口和所述第三下回风口在水平方向上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下回风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一下出风口,所述第二下回风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二下出风口,所述第三下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下回风口和所述第二下回风口之间。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道中还设置有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与所述第一下回风口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分隔,所述第二风道中还设置有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与所述第二下回风口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分隔。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机与所述下回风口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相接或相邻且二者形成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相接或相邻且二者形成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相接或相邻且二者形成第三弯折结构,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一下回风口相对以从所述第一下回风口进风并换热,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三下回风口的部分相对以从所述第三下回风口进风并换热,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三下回风口的部分相对以从所述第三下回风口进风并换热,所述第四换热部与所述第二下回风口相对以从所述第二下回风口进风并换热。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布式送风装置,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送风风管机,还包括吊顶,所述分布式送风风管机设置在所述吊顶上,所述吊顶上设置有水平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所述水平出风通道与所述水平出风口相对且能连通,所述下出风通道与所述下出风口相对且能连通。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水平出风口包括第一水平出风口和第二水平出风口,所述下出风口包括第一下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时,
16.所述水平出风通道包括第一水平出风通道和第二水平出风通道,所述第一水平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相对且能连通,所述第二水平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相对且能连通;所述下出风通道包括第一下出风通道和第二下出风通道,所述第一下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相对且能连通,所述第二下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相对且能连通。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吊顶的下端贯穿设置有的下回风通道,所述下回风通道与所述下回风口相对且连通。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吊顶的侧壁贯穿地设置有侧回风通道,气流能够通过所述侧回风通道进入所述吊顶内部并通过所述下回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部。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回风通道包括第一侧回风通道和第二侧回风通道,所述第一侧回风通道位于所述吊顶的水平一侧,所述第二侧回风通道位于所述吊顶的水平另一侧,所述第一侧回风通道能够与所述下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二侧回风通道也能够与所述下回风口连通。
2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送风风管机和分布式送风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通过设置位于机壳水平侧端的水平出风口以及设置于机壳下端的下出风口,能够分别从水平出风口出风以及从下出风口出风,尤其使得制冷模式时进行水平送风,形成制冷淋浴式送风,提高制冷舒适度,制热模式时进行向下出风,提高制热舒适度,能够形成两个方向的出风,从而有效地提高风管机的制冷舒适度和制热舒适度,解决无法制冷水平送风,制热下送风的行业问题;并且还通过两个方向的侧出风,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冷的分区出风,两个不同位置的下出风,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热的分区出风,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冷、制热的分区出风,从而进一步提高制冷舒适度和制热舒适度;机组无需后回风,可采用吊顶回风或下回风,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一台机组两个区域分别或同时制冷、制热,节约用户成本。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机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风阀位置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制冷模式风阀位置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侧回风双侧下出风风路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侧回风左下出风风路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侧回风右下出风风路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下回风双侧下出风风路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下回风左下出风风路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下回风右下出风风路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的制冷模式侧回风左右出风风路示意图;
32.图11为本发明的制冷模式侧回风左出风风路示意图;
33.图12为本发明的制冷模式侧回风右出风风路示意图;
34.图13为本发明的制冷模式下回风左右出风风路示意图;
35.图14为本发明的制冷模式下回风左出风风路示意图;
36.图15为本发明的制冷模式下回风右出风风路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表示为:
38.1、机壳;2、风机;21、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3、换热器;31、第一换热部;32、第二换热部;33、第三换热部;34、第四换热部;4、水平出风口;41、第一水平出风口;42、第二水平出风口;5、下出风口;51、第一下出风口;52、第二下出风口;6、下回风口;61、第一下回风口;62、第二下回风口;63、第三下回风口;71、第一风道;72、第二风道;81、第一风阀;82、第二风阀;91、第一分隔件;92、第二分隔件;100、分布式送风风管机;10、吊顶;101、水平出风通道;101a、第一水平出风通道;101b、第二水平出风通道;102、下出风通道;102a、第一下出风通道;102b、第二下出风通道;103、下回风通道;104、侧回风通道;104a、第一侧回风通道;
104b、第二侧回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9.如图1-15,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送风风管机,其包括:
40.机壳1、风机2、换热器3、水平出风口4、下出风口5、和下回风口6,所述风机2和所述换热器3均位于所述机壳1中,所述水平出风口4位于所述机壳1的水平侧端,以能从水平方向出风,所述下回风口6位于所述机壳1的下端以能从下方出风,所述下回风口6能够吸入气流进入所述机壳1中,并经过所述换热器3和所述风机2并从所述水平出风口4或所述下出风口5吹出,在制冷模式时,气流能被控制从所述水平出风口4吹出,在制热模式时,所述气流能被控制从所述下出风口5吹出。
41.本发明通过设置位于机壳水平侧端的水平出风口以及设置于机壳下端的下出风口,能够分别从水平出风口出风以及从下出风口出风,尤其使得制冷模式时进行水平送风,形成制冷淋浴式送风,提高制冷舒适度,制热模式时进行向下出风,提高制热舒适度,能够形成两个方向的出风,从而有效地提高风管机的制冷舒适度和制热舒适度,解决无法制冷水平送风,制热下送风的行业问题。本发明的新型风管机可实现整体正面出风和回风,机组制冷制热分布送风,符合人体舒适性体验,具有外观美观、实用性强等优势。
42.1.本发明的机组包含四个出风口,左右出风口和下方两个出风口,且风口上具有和工程风口安装的法兰边。
43.2.本发明的机组包括三个回风口,左下回风口、中间回风口和右下回风口。
44.3.本发明的机组出风口风道内含有用于气流组织改变的风阀执行器。
45.4.本发明的机组可满足左右单侧制冷制热或左右同时制冷制热。
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出风口4包括第一水平出风口41和第二水平出风口42,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41位于所述机壳1的水平一侧端,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42位于所述机壳1的水平另一侧端;
47.所述下出风口5包括第一下出风口51和第二下出风口52,所述第一下出风口51位于所述下回风口6的水平一侧,所述第二下出风口52位于所述下回风口6的水平另一侧。
48.本发明通过两个方向的侧出风,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冷的分区出风,两个不同位置的下出风,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热的分区出风,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冷、制热的分区出风,从而进一步提高制冷舒适度和制热舒适度。
49.本发明的分布式送风的风管机,如图1所示,优选的,机组包含四个出风口,左出风口、左下出风口、右出风口和右下出风口,且风口上具有和工程风口安装的法兰边。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2包括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所述第一风机21和所述第二风机22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风机21相对于所述第二风机22而靠近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41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51设置,所述第二风机22相对于所述第一风机21而靠近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42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52设置,气流能够经过所述第一风机21而从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41或所述第一下出风口51吹出,气流能够经过所述第二风机22而从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42或所述第二下出风口52吹出。本发明还通过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风机从下回风口吸风并吹向第一水平出风口或第一下出风口,第二风机从下回风口吸风并吹向第二水平出风口或第二下出风口,以形成两侧水平方向出风,提
高对室内的制冷舒适度,以及形成对两个不同位置的下出风,以提高对室内的制热舒适度。
51.优选的,机组采用贯流风叶作为风机的结构,且沿气流风向上,风叶在换热器的气流下游侧。如图2所示,机组具有两个风叶,在制冷模式下可满足左侧出风或右侧出风或左右侧同时出风;在制热模式下可满足左下出风或右下出风或左下和右下同时出风。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2,所述第一风机21和所述换热器3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风道71中,所述第二风机22和所述换热器3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风道72中,所述第一风道71中还设置有第一风阀81,所述第一风阀81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41、同时关闭所述第一下出风口51,所述第一风阀81还能够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41、同时打开所述第一下出风口51,所述第二风道72中还设置有第二风阀82,所述第二风阀82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42、同时关闭所述第二下出风口52,所述第二风阀82还能够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42、同时打开所述第二下出风口52。本发明还通过两个风道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第一风机和部分换热器部分位于第一风道中,第二风机和部分换热器位于第二风道中,并且第一风道中设置第一风阀,能够有效控制出风在第一水平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之间进行切换出风,能够根据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的不同模式而进行切换控制出风,提高控制精度和室内出风的舒适度;第二风道中设置第二风阀,能够有效控制出风在第二水平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之间进行切换出风,能够根据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的不同模式而进行切换控制出风,提高控制精度和室内出风的舒适度。
53.优选的,机组出风口风道内有风阀执行器,用于改变出风方向。
54.如图2-3所示,风阀执行器在转轴位置旋转运动,可使得风阀执行器运行至a点和a’点或b和b’点。
55.优选的,制热模式时,风阀执行器旋转至a点和a’点,机组向下送风。
56.优选的,制冷模式时。风阀执行器旋转至b点和b’点,机组水平送风。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回风口6包括第一下回风口61、第二下回风口62和第三下回风口63,所述第一下回风口61、所述第二下回风口62和所述第三下回风口63在水平方向上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下回风口61相对靠近所述第一下出风口51,所述第二下回风口62相对靠近所述第二下出风口52,所述第三下回风口63位于所述第一下回风口61和所述第二下回风口62之间。本发明还通过包括三个下回风口,能够有效地增大回风面积,提高进风量,提高换热能力。
58.优选的,机组包括三个回风口,左下回风口、中下回风口和右下回风口。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2时,
60.所述第一风道71中还设置有第一分隔件91,所述第一分隔件91位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51与所述第一下回风口61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分隔,所述第二风道72中还设置有第二分隔件92,所述第二分隔件92位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52与所述第二下回风口62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分隔。本发明还通过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的设置,能够对第一下出风口与第一下回风口之间进行有效分隔,有效避免出风被吸入进入回风口中,形成回流,避免减弱对室内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3设置于所述风机2与所述下回风口6之间,所述换热器3包括第一换热部31、第二换热部32、第三换热部33和第四换热部34,所述第一换热部
31与所述第二换热部32相接或相邻且二者形成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三换热部33与所述第四换热部34相接或相邻且二者形成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二换热部32与所述第三换热部33相接或相邻且二者形成第三弯折结构,所述第一换热部31与所述第一下回风口61相对以从所述第一下回风口61进风并换热,所述第二换热部32与所述第三下回风口63的部分相对以从所述第三下回风口63进风并换热,所述第三换热部33与所述第三下回风口63的部分相对以从所述第三下回风口63进风并换热,所述第四换热部34与所述第二下回风口62相对以从所述第二下回风口62进风并换热。本发明还通过设置四个换热部的结构形式,尽可能地设置成弯折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增大与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能力,并且多个回风口尽可能地与换热部正对,以提高进风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6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布式送风装置,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送风风管机100,还包括吊顶10,所述分布式送风风管机100设置在所述吊顶10上,所述吊顶10上设置有水平出风通道101和下出风通道102,所述水平出风通道101与所述水平出风口4相对且能连通,所述下出风通道102与所述下出风口5相对且能连通。本发明还通过吊顶的设置,能够将分布式送风风管机设置于吊顶上,吊顶上设置水平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能够有效地形成水平方向出风和朝下出风,使得制冷模式时进行水平送风,形成制冷淋浴式送风,提高制冷舒适度,制热模式时进行向下出风,提高制热舒适度,能够形成两个方向的出风,从而有效地提高风管机的制冷舒适度和制热舒适度,解决无法制冷水平送风,制热下送风的行业问题。
6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水平出风口4包括第一水平出风口41和第二水平出风口42,所述下出风口5包括第一下出风口51和第二下出风口52时,
64.所述水平出风通道101包括第一水平出风通道101a和第二水平出风通道101b,所述第一水平出风通道101a与所述第一水平出风口41相对且能连通,所述第二水平出风通道101b与所述第二水平出风口42相对且能连通;所述下出风通道102包括第一下出风通道102a和第二下出风通道102b,所述第一下出风通道102a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51相对且能连通,所述第二下出风通道102b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52相对且能连通。
65.本发明还通过第一水平出风通道、第二水平出风通道,第一下出风通道和第二下出风通道的设置,能够增大水平方向的出风范围,增大向下的出风范围,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冷的分区出风,两个不同位置的下出风,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热的分区出风,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冷、制热的分区出风,从而进一步提高制冷舒适度和制热舒适度。
6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吊顶10的下端贯穿设置有的下回风通道103,所述下回风通道103与所述下回风口6相对且连通。本发明还通过吊顶上设置的下回风通道,能够从吊顶的下回风通道向上进风至风管机中,形成竖直向上进风的效果。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吊顶10的侧壁贯穿地设置有侧回风通道104,气流能够通过所述侧回风通道104进入所述吊顶10内部并通过所述下回风口6进入所述机壳1内部。本发明还通过吊顶上设置的侧回风通道,能够从吊顶的侧面进风进入风管机的下方并从下回风口向上进风至风管机中,形成侧进风的效果。并且本发明的吊顶上的侧回风通道与水平出风通道并不干涉,侧回风通道与下出风通道也不相通。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在吊顶的下方开设孔,有效提高了其美观度。
68.本发明的下出风口和吊顶之间通过柔性材料(如帆布)实现密闭连接,进气气流和
出风气流是被所述柔性材料隔开的;进气气流和出风气流不会混合到一起。
69.侧回风通道适用于在吊顶下方不方便开回风口的情况下,比如风管机下方所在的吊顶没有空间开设回风口;
70.下回风通道适用于风管机侧面所在吊顶没有空间开设回风口的情况,工程安装可根据实际需要或用户需求选择回风口位置。
7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回风通道104包括第一侧回风通道104a和第二侧回风通道104b,所述第一侧回风通道104a位于所述吊顶10的水平一侧,所述第二侧回风通道104b位于所述吊顶10的水平另一侧,所述第一侧回风通道104a能够与所述下回风口6连通,所述第二侧回风通道104b也能够与所述下回风口6连通。本发明通过第一侧回风通道和第二侧回风通道的设置,能够从吊顶上的不同侧面进行回风,增大了回风位置,提高了回风量,提高换热能力。
72.如图4、5、6、10、11、12所示,为机组采用吊顶回风的气流分布示意图。
73.优选的,机组通过出风口以外的部分格栅进行回风,工程安装的格栅面积大于出口风面积。
74.优选的,机组左右出风口和左下右下出风口与吊顶之间通过柔性材料(如帆布)实现密闭连接。
75.优选的,机组下回风口与机组底部有一定间隙,保证下回风口可靠。间隙大于15mm。
76.如图7、8、9、13、14、15所示,机组采用下回风的气流分布示意图。
77.优选的,机组通过回风口下方的格栅进行回风,工程安装格栅面积不小于左下回风口、中下回风口和右下回风口所需的最小面积。
78.优选的,机组左右出风口和左下右下出风口与吊顶之间通过柔性材料(如帆布)实现密闭连接。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