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与流程

2022-04-27 07:44: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空调器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但pid参数都是在实验室根据调试人员的个人经验确定,缺乏自适应能力,无法满足各种工况下的控制要求,易造成室内过冷或过热。pid后控制的属性不仅使其不具备直接处理约束的能力,而且易产生较大温差造成用户舒适感差,由于pid无法实现最优控制,导致空调运行节能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以实现在不更改空调的控制逻辑实现对空调控制的优化。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基于第一设定温度运行至稳定条件,且在所述稳定条件下运行时间大于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从记录数据中确定目标记录数据;基于所述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基于第一设定温度运行至稳定条件,且在所述稳定条件下运行时间大于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认模块,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从记录数据中确定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6.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所介绍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7.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储存介质,该计算机储存介质储存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如第三方面介绍的电子设备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所介绍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可以在空调基于第一设定温度运行至稳定条件,且在稳定条件下运行时间大于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当前空调器所在环境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从记录数据中确认目标记录数据,基于目标记录数据控制空调器运行,实现在不更改空调现有控制逻辑下,根据用户环境对空调器优化控制。
9.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10.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11.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12.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步骤s120中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13.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步骤s130中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14.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步骤s330中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15.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出的另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16.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应用中的一种控制过程示意图;
17.图7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18.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用于执行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19.图9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1.目前空调控制算法都是在空调实验室设计而成的,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其参数根据调试人员的个人经验确定,缺乏自适应能力,此外pid控制无法实现最优控制,导致空调运行节能效果较差。
22.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空调基于第一设定温度运行至稳定条件,且在稳定条件下运行时间大于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得到当前室内、室外的环境温度,并根据以上数据从记录的数据中确认目标记录数据,根据目标记录数据实现对空调的智能控制的优化。其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23.下面针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24.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在如图8所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700与电子设备800(图9)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或者智能空调家居等智能终端,其中,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子设备800可以为采集环境条件的电子设备800,如环境温度传感器等,其可以完成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多个电子设备800之间可通过无线和/或有线的方式传输信息,多个电子设备800协同完成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例如,采集各种空调器所处的环境信息传输至电脑或智能手机或空调器的处理器,此外,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服务器和云服务器等终端来实现对采集环境数据的处理便于计算控制空调器
运行。下面针对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30。
25.步骤s110:在空调器基于第一设定温度运行至稳定条件,且在所述稳定条件下运行时间大于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控制空调器在启动后,当用户打开空调之后,空调按照原有控制逻辑进行控制,当空调满足稳定条件,并且持续相应时间后,例如在空调器满足稳定条件且持续时间超过时间阈值运行20分钟后,空调进入学习模式,此时,空调器会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室内、室外温度信息。示例性地,空调器可以是实时采集得到的目前所在环境下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27.步骤s120: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从记录数据中确定目标记录数据。
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器在记录环境数据后,空调器进入智能控制算法,空调器会根据第一设定温度、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智能的从所有数据中进行选择,选择一条或多条最接近当前状态的数据的目标数据作为空调器的执行数据。
29.步骤s130:基于所述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获得目标记录数据对目标记录数据进行确认并控制空调器运行,作为一种方式,在可以通过空调器自身对收集的输出进行处理,来生成控制数据控制空调器运行,作为另一种方式,可以通过服务器对空调器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至空调器来控制空调器的运行以提高空调器运算准确度。
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空调器当前所在的室内、室外环境信息直接或间接得到空调在当前环境下的运行数据,并确定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实现对现有空调的控制算法的优化,实现在用户环境下的智能优化控制。
32.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步骤s120中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记录数据包括:记录设定温度、记录室内环境温度、记录室外环境温度,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40。
33.步骤s210:确定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目标记录设定温度。
34.步骤s220:确定与所述第一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的目标记录室内环境温度。
35.步骤s230:确定与所述室外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的目标记录室外环境温度。
36.步骤s240:将所述目标记录设定温度、目标记录室内环境温度和目标记录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记录数据确定为目标记录数据。
37.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设定温度与记录中的目标记录设定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与记录中的目标记录室内环境温度的差值、室外温度与记录中的目标记录室外环境温度来对多组记录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将经过筛选的数据作为备用数据,便于后续处理,来使空调进入最佳运行状态。
38.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步骤s130中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记录数据还包括:外管温度、室内温度和压缩机功率,
该方法可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20。
39.步骤s310:确定每组目标记录数据中外管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
40.步骤s320:将每组目标记录数据对应的绝对值除以对应的压缩机功率得到每组目标记录数据对应的目标值。
41.步骤s330:基于每组目标记录数据对应的目标值从所述目标记录数据中确定最终目标记录数据。
42.步骤s340:基于所述最终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43.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对满足初步筛选条件的数据进一步处理,根据压缩机功率、外管温度与室内温度建立关系式,即在以上数据经过筛选后,确认剩余数据中满足空调低功耗运行的最优数据即最终目标记录数据,来实现空调器的最低功耗运行。
44.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步骤s330中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该基于每组目标记录数据对应的目标值从所述目标记录数据中确定最终目标记录数据,可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20。
45.步骤s410:确定每组目标记录数据对应的目标值的大小。
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将得到根据压缩机功率、外管温度与室内温度建立关系式的计算结果后,可以对计算结果按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处理,在确认排序靠前的数据进行保存,也可以直接得到最大值并存储。
47.步骤s420:将最大的目标值对应的所述每组目标记录数据确认为最终目标记录数据。
48.可以理解的是,在将排序第一的数据确认为目标值最大,其余数据作为预留数据进行保存,在根据后续环境变化后,空调器无法达到该目标值最大的运行参数下,可以基于预留数据进行筛选获取满足该环境条件的数据。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外管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压缩机功率构建关系式来进一步对初步筛选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排序关系,进而得到空调的最优控制参数来控制空调器运行,在无法达到最优控制时,可以通过其余控制参数来调整空调器运行,在不更改空调现有控制逻辑的情况下,减少空调运行的能耗。
50.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可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
51.步骤s510:确认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稳定条件。
52.步骤s520:在确认所述空调器未处于稳定条件的情况下,获取当前环境的第二室内温度和运行模式。
53.步骤s530:基于所述第二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运行模式,调整所述最终目标记录数据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基于所述调整后的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空调到达稳定状态后,开始进行调整,首先对压缩机进行降频处理,一次降低n步长,然后等待20min;如果温度在稳定状态,则继续降低n步长,然后等待20min中,直到压缩机频率到达最低频率为止;如果中间空调不满足稳定状态,则不再进行上述方法进行控制。改由空调的原有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55.在本实施例中,以上处理过程为学习模式,当原有控制方法再次把空调带入稳定状态后,即可使用智能控制对空调进行控制。
5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和所述运行模式,调整所述最终目标记录数据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
57.步骤s532:在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增大所述最终目标记录数据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58.步骤s534:在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减小所述最终目标记录数据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5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果不满足稳定条件,则删除该条记录,同时如果制冷时温度偏高(制热时温度偏低),压缩机则按照每m分钟增加n个频率,反之,则降低n个频率;不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与外风机转速。
6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61.步骤s610:在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控制空调器运行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的环境的第三室内温度。
62.步骤s620:基于所述第三室内温度和第一设定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是否运行至所述稳定条件,其中,在所述第三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器运行至所述稳定条件。
6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64.步骤s630:获取所述空调器的第二设定温度。
65.步骤s640:在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控制空调器运行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的第四室内温度。
66.步骤s650:基于所述第四室内温度和第二设定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是否运行至稳定条件,其中,在所述第四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温度阈值,确定所述空调器运行至稳定条件。
67.步骤s660:在满足所述空调器运行至稳定条件,且所述空调在稳定条件下的运行时间大于所述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记录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稳定条件下的运行参数,以得到所述记录数据。
68.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器会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进一步筛选情况下的实时温度条件,并对以上数据进行记录,便于后期处理确认得到准确的控制参数信息。
69.请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应用中的一种控制过程示意图。
7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空调参数可以为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设定温度、压缩机功率与外管温度、压缩机频率、电子膨胀阀开度与外风机转速等;用来控制的参数为压缩机频率、电子膨胀阀开度与外风机转速。
71.当用户打开空调之后,空调按照原有控制逻辑进行控制,当空调满足稳定条件(-1《t
室内-t
设定
《1.5)摄氏度,并且持续20分钟后,空调进入学习模式,此时,智能控制方法会记录所有的空调参数。当智能控制方法记录一定的数据后,即可使用智能控制对空调进行控制。
72.当用户打开空调之后,空调按照原有控制逻辑进行控制,当空调满足稳定条件(-1《t
室内-t
设定
《1.5)摄氏度,并且持续20分钟后,用户可以选择智能控制算法对空调进行控制,当空调进入智能控制算法后,智能控制会在记录的所有数据中进行选择,选择一条最接近当前状态的数据作为空调的执行方法。
73.选择数据的方法为:标注1:(外管温度-室内温度)/压缩机功率;标注2:室外环境温度-记录中的室外环境温度;标注3:室内环境温度-记录中的室内环境温度;标注4:设定温度-记录中的设定温度。选择的数据为标志2《1.5;标志3《1.5;标志4=0,即在本步骤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在筛选结束后将剩下的数据按照标志1进行排序,标志1最大的那条记录记为最优控制记录,此时空调最优控制记录的压缩机频率、电子膨胀阀开度与外风机转速运行。
74.如果空调满足稳定条件,则空调等待,如果不满足稳定条件,则删除该条记录,同时如果制冷时温度偏高(制热时温度偏低),则按照每m分钟增加n个频率,反之,则降低n个频率。
75.在不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与外风机转速。如果经过了y分钟后,空调依然无法进入稳定状态,则空调交由原控制算法控制,等待稳定之后,记录稳定时的各项参数;等待下次进入智能控制方法。
76.需要说明的是,其中m分钟是、实施例中提到的20分钟以及y分钟都是实验室测试好的经验值,其为固定值,可以根据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77.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该空调器的控制装置700包括:获取模块710、确认模块720和控制模块730,其中:
78.获取模块710,用于在空调器基于第一设定温度运行至稳定条件,且在所述稳定条件下运行时间大于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79.确认模块72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从记录数据中确定目标记录数据。
80.控制模块730,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81.进一步地,确认模块720包括:第一确认模块、第二确认模块、第三确认模块以及第四确认模块,其中:
82.第一确认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目标记录设定温度。
83.第二确认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的目标记录室内环境温度。
84.第三确认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外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的目标记录室外环境温度。
85.第四确认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记录设定温度、目标记录室内环境温度和目标记录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记录数据确定为目标记录数据。
86.进一步地,控制模块730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目标确认模块以及子控制模块,其中:
87.第一计算模块,用于确定每组目标记录数据中外管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
88.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将每组目标记录数据对应的绝对值除以对应的压缩机功率得到每组目标记录数据对应的目标值。
89.目标确认模块,用于基于每组目标记录数据对应的目标值从所述目标记录数据中
确定最终目标记录数据。
90.子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终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91.进一步地,目标确认模块还包括:目标大小确认模块以及记录确认模块,其中:
92.目标大小确认模块,用于确定每组目标记录数据对应的目标值的大小。
93.记录确认模块,用于将最大的目标值对应的所述每组目标记录数据确认为最终目标记录数据。
94.进一步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800还包括:条件确认模块、实时条件获取模块以及空调器运行控制模块,其中:
95.条件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稳定条件。
96.实时条件获取模块,用于在确认所述空调器未处于稳定条件的情况下,获取当前环境的第二室内温度和运行模式。
97.空调器运行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运行模式,调整所述最终目标记录数据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基于所述调整后的目标记录数据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98.进一步地,空调器运行控制模块还包括:制冷运行控制模块和制热运行控制模块,其中:
99.制冷运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增大所述最终目标记录数据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100.制热运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减小所述最终目标记录数据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101.进一步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800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以及第一稳定条件确认模块,其中:
102.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控制空调器运行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的环境的第三室内温度。
103.第一稳定条件确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室内温度和第一设定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是否运行至所述稳定条件,其中,在所述第三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器运行至所述稳定条件。
104.进一步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800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第二子获取模块、第二稳定条件确认模块以及判断记录模块,其中:
105.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的第二设定温度。
106.第二子获取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控制空调器运行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的第四室内温度。
107.第二稳定条件确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四室内温度和第二设定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是否运行至稳定条件,其中,在所述第四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温度阈值,确定所述空调器运行至稳定条件。
108.判断记录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空调器运行至稳定条件,且所述空调在稳定条件下的运行时间大于所述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记录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稳定条件下的运行参数,以得到所述记录数据。
10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相互对应,装置实施例中
具体的原理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110.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模块互相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形式的耦合。
111.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112.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以执行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800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8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者便携式计算机等设备。
113.电子设备800还包括处理器802和存储器804。其中,该存储器804中存储有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内容的程序,而处理器802可以执行该存储器804中存储的程序。
114.其中,处理器802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用于处理数据的核以及消息矩阵单元。处理器802利用各种借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8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储存在存储器804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4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8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802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辑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802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码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码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115.存储器804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804可用于储存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804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如,用户获取随机数的指令)、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如,随机数)等。
116.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网络模块以及屏幕,网络模块用于接受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互相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例如和音频播放设备进行通讯。网络模块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网络模块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屏幕可以进行界面内容的显示以及进行数据交互。
117.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9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910,程序代码910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118.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
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可以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11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2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