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及其制冷和制热方法与流程

2022-04-27 03:3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及制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及其制冷和制热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制冷技术中,广泛利用冷媒的焓值变化来制取冷量。制冷过程需要的是冷媒可循环使用的一个过程,冷媒吸热是制冷过程,冷媒向载冷剂释放热量是制热过程,在实现冷媒的焓值变化同时冷媒可循环使用是制冷的基本过程,在循环过程中冷媒压缩机的轴功率与冷媒焓值变化所获的冷量是制冷系统的cop,cop值的大小决定了制冷系统的能耗。
3.二氧化碳是一种新兴的自然工质。液态二氧化碳蒸发点是温度为-56.6c,压力为520kpa。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工质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除水和空气以外,二氧化碳是与环境最为友善的制冷工质。二氧化碳具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二氧化碳安全无毒,即便在高温下也不产生有害气体,具有与制冷循环和设备相适应的热物理性质,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高,运动黏度低。因此,将二氧化碳通过调整循环的排气压力,可使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过程较好地适应外部热源的温度和温升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及其制冷和制热方法。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包括贮液罐、气体压缩机、四通阀、空调换热器和空气能换热器,其中:
7.所述贮液罐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的高压侧和低压侧以及所述四通阀,所述气体压缩机的高压侧通过四通阀连接至所述空调换热器,所述空气能换热器通过四通阀连接至气体压缩机的低压侧,以将经所述空气能换热器蒸发气化后的冷媒经所述气体压缩机增压成为高温高压的二氧化碳冷媒直接输送至所述空调换热器完成载冷剂的制热;以及
8.通过所述四通阀切换冷媒流向,所述气体压缩机的高压侧通过四通阀连接所述空气能换热器,所述空调换热器通过所述四通阀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低压侧,以将在所述空调换热器内完成制冷换热的二氧化碳冷媒经所述气体压缩机增压成为高温高压的二氧化碳冷媒,高温高压的二氧化碳冷媒流经所述空气能换热器成为高压常温二氧化碳冷媒,然后再通过第四电子膨胀阀转换为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冷媒后直接输送至所述空调换热器完成载冷剂的制冷。
9.进一步地,所述贮液罐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低压侧入口,通过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的高压侧入口,其中:
10.在启动或运行过程中,当所述气体压缩机低压侧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则由所
述贮液罐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向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低压侧补充冷媒;
11.在运行过程中,当所述气体压缩机高压侧的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则通过所述电子膨胀阀向所述贮液罐流入冷媒从而保持所述气体压缩机高压侧的压力稳定;以及
12.在停机或停电时,通过所述电子膨胀阀向所述贮液罐流入冷媒,使系统的高压侧泄压,维持系统内压力平衡。
13.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压缩机的高压侧和低压侧均连接所述四通阀,所述四通阀根据载冷剂制冷或制热要求进行换向,其中:
14.当所述四通阀连接位置为所述气体压缩机的高压侧出口与空调换热器连接时为制热;以及
15.当所述四通阀连接位置为所述气体压缩机的高压侧出口与所述空气能换热器连接时为制冷。
16.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器至少为一组并联布置,其为密封结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耐高压的冷媒冷凝器,载冷剂通过所述冷媒冷凝器的外表面完成与二氧化碳冷媒的热交换。
17.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能换热器包括室外机、热敏电阻、至少一组冷媒蒸发器和至少一组风机,二氧化碳冷媒通过所述冷媒蒸发器的外表面完成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
18.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器在制冷时,所述空调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四通阀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低压侧入口,其中:
19.从所述空调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排出的二氧化碳冷媒通过所述四通阀流至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低压侧入口,经所述气体压缩机增压后从其高压侧流经所述空气能换热器,高压高温冷媒通过所述空气能换热器降温成为高压常温冷媒,然后通过第四电子膨胀阀由于jt效应转换为中压低温气态冷媒;
20.中压低温气态冷媒流入所述空调换热器,冷媒在所述空调换热器内吸收载冷剂热量升温的同时完成载冷剂的制冷,升温后冷媒从所述空调换热器的出口流出至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低压侧入口,实现冷媒的制冷过程和冷媒的循环利用。
21.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器在制热时,所述空调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所述四通阀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的高压侧出口,其中:
22.从所述气体压缩机高压侧流出的高压高温冷媒进入所述空调换热器,高压高温冷媒在所述空调换热器内降温的同时液化,冷媒降温及液化释放的热量由流经所述空调换热器管壳外表面的载冷剂吸收,载冷剂吸热后升温完成制热;
23.同时,降温液化后的冷媒流出所述空调换热器至所述空气能换热器,冷媒在所述空气能换热器内吸收空气热量后气化及升温,气化后的气态冷媒进入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低压侧入口,实现冷媒的制热过程和冷媒的循环利用。
24.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器上设置有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测量载冷剂的温度,并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调节冷媒流量从而控制换热量来使载冷剂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25.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器的外部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其中:
26.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出设定值时,加大载冷剂流量稀释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极限值时报警。
27.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如所述空调系统的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制冷和制热方法,包括步骤:
28.(一)制冷程序:
29.s11,启动气体压缩机,同时当气体压缩机低压侧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贮液罐内预贮存的冷媒经第一电子膨胀阀进入气体压缩机的低压侧,并保持压缩机低压侧压力在设定范围内;
30.s12,冷媒经压缩机增压成为高温高压冷媒,高温高压冷媒流出气体压缩机高压侧后经四通阀流向空气能换热器,高温高压冷媒在空气能换热器管内与流经蒸发器外表面的空气换热而降温成为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流出空气能换热器;
31.s13,流出空气能换热器的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在电子膨胀阀作用下通过jt效应成为中压低温气态冷媒后输送至空调换热器,中压低温气态冷媒在空调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管壳外表面完成与载冷剂的热交换,载冷剂向冷媒释放热量降温实现载冷剂的制冷;
32.s14,空调换热器流出的气态二氧化碳冷媒经四通阀进入气体压缩机低压侧入口,并经气体压缩机压缩转换为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后循环利用;
33.s15,气体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当气体压缩机高压侧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利用电子膨胀阀向贮液罐流出冷媒以保持压缩机高压侧压力在设定范围内;
34.(二)制热程序:
35.s21,启动气体压缩机,同时当气体压缩机低压侧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贮液罐内预贮存的冷媒经第一电子膨胀阀进入压缩机低压侧,并保持气体压缩机低压侧的压力在设定范围内,将气体压缩机低压侧的冷媒经气体压缩机加压同时升温成为高压高温冷媒从气体压缩机的高压侧出口流出;
36.s22,切换四通阀流向至空调换热器,将气体压缩机高压侧流出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输送至空调换热器;
37.s23,流经所述空调换热器管内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与流经空调换热器外表面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载冷剂吸收热量升温实现制热,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降温液化为液态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
38.s24,经空调换热器输出的液态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输送至空气能换热器,在冷媒蒸发器表面完成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吸收热量转换为气态常温中压二氧化碳冷媒;
39.s25,经空气能换热器流出的气态常温中压二氧化碳冷媒通过四通阀进入气体压缩机低压侧入口,并经气体压缩机压缩转换为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后输送至空调换热器循环利用;
40.s26,气体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当气体压缩机高压侧的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利用电子膨胀阀向贮液罐流出冷媒以保持压缩机高压侧压力在设定范围内。
41.进一步地,在制冷程序和制热程序中,所述气体压缩机低压侧入口处的压力设定为6bar 至30bar间,高压侧出口处的压力设定为31bar至180bar间。
42.进一步地,在制冷程序中,设定所述空调换热器管内的压力继电器的设定管内压力值为 6bar至30bar间;以及所述空调换热器出口处热敏电阻检测的设定温度值为23℃至-60℃间;或
43.在制热程序中,所述空调换热器入口处的热敏电阻检测的设定温度值为18℃至
180℃间;以及所述空调换热器出口处压力继电器检测的设定管内压力值为31bar至180bar间。
44.进一步地,在制冷程序中,所述空气能换热器上空气出风口处热敏电阻检测的设定温度值为环境温度以上2℃至20℃间;或
45.在制热程序中所述空气能换热器上空气出风口处热敏电阻检测的,设定温度值为环境温度以下2℃至35℃间;
46.其中,当所述热敏电阻的测量值超出设定范围时调节风机的风量。
47.进一步地,流经所述空调换热器的载冷剂为气体或液态,且当载冷剂为室外纯新风时,其载冷剂出口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检测的设定二氧化碳浓度为100ppm至5000ppm间,其中:
48.当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值达到1000ppm时增加纯新风载冷剂的流量,以稀释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当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值达到2000ppm时发出安全警示。
49.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50.本发明以二氧化碳为冷媒,采用四通阀实现制冷程序和制热程序的切换,利用空气能换热器在制冷时冷媒向室外空气释放热量以及在制热时冷媒从室外空气吸收热量,实现室外空气能与二氧化碳冷媒的热量交换,完成冷媒的第一次焓变;再利用换热器实现二氧化碳冷媒与载冷剂交换热量,完成冷媒的第二次焓变,继而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且制冷及制热程序后的二氧化碳冷媒可输送至气体压缩机低压侧,经气体压缩机压缩后实现循环使用。此外,通过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可实时检测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自动调节新鲜空气(载冷剂)的流量,控制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最佳的范围内,在提高了人体舒适度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性,并实现了室内最优的冷量消耗。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发明一种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的框架原理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发明一种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制冷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53.图3为本发明一种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制热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54.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55.1-贮液罐,2-第一压力继电器,3-第一电子膨胀阀,4-气体压缩机,5-第二压力继电器, 6-四通阀,7-截止阀,8-第二电子膨胀阀,9-第三电子膨胀阀,10-第一热敏电阻,11-换热器, 12-第二热敏电阻,13-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14-第三压力继电器,15-第四电子膨胀阀,16-空气能换热器,17-第三热敏电阻,18-第五电子膨胀阀,19-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7.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8.实施例一
5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及制热的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
该空调系统主要包括贮液罐1、气体压缩机4、四通阀6、换热器11和空气能换热器16以及相应的压力继电器、热敏电阻、电子膨胀阀和连接管道。
60.其中,贮液罐1采用耐高压储罐,用于冷媒由于温度和压力变化及停机时的冷媒体积变化时使用;气体压缩机4用于气体二氧化碳冷媒的压缩,以将其低压侧的气态二氧化碳压缩为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四通阀6用于制冷或制热时的管路切换;换热器11用于冷媒和载冷剂交换热量;空气能换热器16用于制冷时冷媒向室外空气释放热量及制热时冷媒从室外空气吸收热量;压力继电器用于测量冷媒循环时的压力,热敏电阻用于测量冷媒循环时的温度,以及电子膨胀阀用于根据jt效应实现冷媒的焓值变化,同时电子膨胀阀可调节冷媒流量和做为开关阀使用。
61.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制热和制冷两部分,其中,所述贮液罐1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和低压侧以及所述四通阀6。当需要制热时,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通过四通阀6连接至所述空调换热器11,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通过四通阀6连接至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以将经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蒸发气化后的冷媒经所述气体压缩机4增压成为高温高压的二氧化碳冷媒直接输送至所述空调换热器11完成载冷剂的制热。
62.当需要制冷时,通过所述四通阀6切换冷媒流向,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通过四通阀 6连接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所述空调换热器11通过所述四通阀6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以将在所述空调换热器11内完成制冷换热的二氧化碳冷媒经所述气体压缩机4增压成为高温高压的二氧化碳冷媒,高温高压的二氧化碳冷媒流经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成为高压常温二氧化碳冷媒,然后再通过第四电子膨胀阀15转换为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冷媒后直接输送至所述空调换热器11完成载冷剂的制冷。
6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贮液罐1通过第一压力继电器2和第一电子膨胀阀3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入口,通过电子膨胀阀8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入口,第一压力继电器2用于实时检测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入口处的压力大小,第一电子膨胀阀3用于对流经的二氧化碳冷媒进行节流调压。
64.在启动或运行过程中,当所述气体压缩机4低压侧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则由所述贮液罐1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3向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补充冷媒。
65.在运行过程中,当所述气体压缩机4高压侧的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则通过所述电子膨胀阀8向所述贮液罐1流入冷媒从而保持所述气体压缩机4高压侧的压力稳定。
66.在停机或停电时,第二电子膨胀阀8设定为具有一定开度的零位,通过所述电子膨胀阀8 向所述贮液罐1流入冷媒,使系统的高压侧泄压,维持系统内压力平衡,以此保护高压侧冷媒不至于由于温度变化而造成的超压。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和低压侧均连接所述四通阀6,所述四通阀6 根据载冷剂制冷或制热要求进行换向,其中:在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出口至四通阀6 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继电器5,第二压力继电器5用于检测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的压力大小。当所述四通阀6连接位置为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出口与空调换热器11连接时为制热;以及当所述四通阀6连接位置为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出口与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连接时为制冷。
68.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系统所采用的所述空调换热器11为一组,或为多组呈并联
布置,空调换热器11为密封结构,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耐高压的冷媒冷凝器,载冷剂通过所述冷媒冷凝器的外表面完成与二氧化碳冷媒的热交换。冷媒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媒的进液口和排液口,进入的载冷剂通过所述冷媒冷凝器的外表面完成与二氧化碳冷媒的热交换。
69.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系统所采用的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包括室外机、热敏电阻17、至少一组冷媒蒸发器和至少一组风机19,第三热敏电阻17设置在室外机的空气排风口处,用于实时检测换热后的室外空气温度,流经空气能换热器16的二氧化碳冷媒通过所述冷媒蒸发器的外表面完成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
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11和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均通过管道经所述四通阀6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入口,一方面实现在制热及制冷模式下向换热器11或向空气能换热器16提供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另一方面实现对制热及制冷后的气体二氧化碳冷媒进行再次增压后循环利用。
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四通阀6为系统管道的切换开关,其通过一根管道经第三电子膨胀阀 9和第一热敏电阻10连接所述换热器11,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0测量的冷媒温度为一由程序自动设置的温度值。当四通阀6将通路切换至换热器11,开启制热模式。第三电子膨胀阀9用于对进入换热器11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进行节流调压。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0用于测量换热器11内置冷凝器内的冷媒在冷凝器出口处的温度,通过电子膨胀阀112调节换热器11内置冷凝器出口冷媒流量从而保持出口处冷媒温度在设定范围内。同时该换热器11至所述四通阀6之间的管道还作为制冷模式下冷媒的回收管路。
72.此外,所述四通阀6通过另一管道经第五电子膨胀阀18连接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当四通阀6将通路切换至空气能换热器16,开启制冷模式。第五电子膨胀阀18用于对进入空气能换热器16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进行节流调压。同时该换热器11至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 之间的管道还作为制冷模式下制热剂的回收管路。
73.所述空调换热器11在制冷时,所述空调换热器11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四通阀6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入口,其中:从所述空调换热器11的冷媒出口排出的二氧化碳冷媒通过所述四通阀6流至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入口,经所述气体压缩机4增压后从其高压侧流经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高压高温冷媒通过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降温成为高压常温冷媒,然后通过第四电子膨胀阀15由于jt效应转换为中压低温气态冷媒;中压低温气态冷媒流入所述空调换热器11,冷媒在所述空调换热器11内吸收载冷剂热量升温的同时完成载冷剂的制冷,升温后冷媒从所述空调换热器11的出口流出至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入口,实现冷媒的制冷过程和冷媒的循环利用。
74.所述空调换热器11在制热时,所述空调换热器11的冷媒入口通过所述四通阀6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出口,其中:从所述气体压缩机4高压侧流出的高压高温冷媒进入所述空调换热器11,高压高温冷媒在所述空调换热器11内降温的同时液化,冷媒降温及液化释放的热量由流经所述空调换热器11管壳外表面的载冷剂吸收,载冷剂吸热后升温完成制热;同时,降温液化后的冷媒流出所述空调换热器11至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冷媒在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内吸收空气热量后气化及升温,气化后的气态冷媒进入所述气体压缩机4的低压侧入口,实现冷媒的制热过程和冷媒的循环利用。
7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换热器11上设置有热敏电阻12,第二热敏电阻12安装在载冷剂的管道上,用于监测换热器11内流经的载冷剂的温度。且所述换热器11通过管道经
第三压力继电器14和第四电子膨胀阀15连接所述空气换能器16,通过电子膨胀阀9调节冷媒流量从而控制换热量来使载冷剂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76.此外,所述空调换热器11的外部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13,用于检测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其中: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出设定值时,加大载冷剂流量稀释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极限值时报警。从而达到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在提高了人体舒适度同时也保证了空气环境的安全性。
77.该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当处于制热程序时,换热器11 出口流出的液态二氧化碳冷媒在蒸发器管内吸收管外壁流经的空气的热量蒸发成为气体,然后进入气体压缩机6低压侧入口压缩为高压高温二氧化碳冷媒进入换热器11入口进行循环使用。当处于制冷程序时,换热器11出口处排出的中压常温气态二氧化碳冷媒进入气体压缩机6低压侧经增压成为高压高温二氧化碳冷媒,然后通过联接于气体压缩机6高压侧的空气换能器 16内安装的蒸发器内管,流经蒸发器内管的高压高温二氧化碳冷媒通过向蒸发器管外流动的空气放热成为高压常温的二氧化碳冷媒后进入换热器11的入口进行循环使用。
78.实施例二
79.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制冷方法,其主要包括步骤:
80.s11,启动气体压缩机4,同时当气体压缩机4低压侧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贮液罐1内预贮存的冷媒经第一电子膨胀阀3进入压缩机4低压侧,并保持气体压缩机4低压侧的压力在设定范围内,将气体压缩机4低压侧的冷媒经气体压缩机4加压同时升温成为高压高温冷媒从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出口流出;
81.s12,切换四通阀6流向至空调换热器11,将气体压缩机4高压侧流出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输送至空调换热器11,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与流经空调换热器11外表面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载冷剂吸收热量升温实现制热,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降温液化为液态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
82.s13,经空调换热器11输出的液态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输送至空气能换热器16,在冷媒蒸发器表面完成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吸收热量转换为气态常温中压二氧化碳冷媒;
83.s14,经空气能换热器16流出的气态常温中压二氧化碳冷媒通过四通阀6进入气体压缩机 4低压侧入口,并经气体压缩机4压缩转换为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后输送至空调换热器11 循环利用;
84.s15,气体压缩机4在运行过程中,当气体压缩机4高压侧的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利用电子膨胀阀8向贮液罐1流出冷媒以保持压缩机4高压侧压力在设定范围内。
85.s16,气体压缩机4在运行过程中,当气体压缩机4高压侧的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利用电子膨胀阀8向贮液罐1流出冷媒以保持压缩机4高压侧压力在设定范围内。
86.在制冷程序中,所述气体压缩机4低压侧入口处的压力设定为6bar至30bar间,高压侧出口处的压力设定为31bar至180bar间。所述换热器11入口处第三压力继电器14检测的设定管内压力值为6bar至30bar间;以及所述换热器11出口处第一热敏电阻10检测的设定温度值为23℃至-60℃间。
87.在制冷程序中,设定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上空气出风口处第三热敏电阻17检测的温度值为环境温度以上2℃至20℃间,当所述第三热敏电阻17的测量值超出设定范围时调节风机19 的风量。
88.在制冷程序中,流经所述换热器11的载冷剂为气体或液态,且当载冷剂为室外纯新风时设定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为100ppm至5000ppm,当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值达到1000ppm时增加载冷剂流量,当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值达到2000ppm时发出安全警示。
89.实施例三
90.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制热方法,其主要包括步骤:
91.s21,启动气体压缩机4,同时当气体压缩机4低压侧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贮液罐1内预贮存的冷媒经第一电子膨胀阀3进入压缩机4低压侧,并保持气体压缩机4低压侧的压力在设定范围内,将气体压缩机4低压侧的冷媒经气体压缩机4加压同时升温成为高压高温冷媒从气体压缩机4的高压侧出口流出;
92.s22,切换四通阀6流向至空调换热器11,将气体压缩机4高压侧流出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输送至空调换热器11;
93.s23,流经所述空调换热器11管内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与流经空调换热器11外表面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载冷剂吸收热量升温实现制热,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降温液化为液态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
94.s24,经空调换热器11输出的液态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输送至空气能换热器16,在冷媒蒸发器表面完成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吸收热量转换为气态常温中压二氧化碳冷媒;
95.s25,经空气能换热器16流出的气态常温中压二氧化碳冷媒通过四通阀6进入气体压缩机 4低压侧入口,并经气体压缩机4压缩转换为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后输送至空调换热器11 循环利用;
96.s26,气体压缩机4在运行过程中,当气体压缩机4高压侧的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利用电子膨胀阀8向贮液罐1流出冷媒以保持压缩机4高压侧压力在设定范围内。
97.在该制热程序中,所述气体压缩机4低压侧入口处的压力设定为6bar至30bar,高压侧出口处的压力设定为31bar至180bar间。并所述换热器11出口处第二热敏电阻12检测的设定温度值为18℃至180℃间;以及所述换热器11出口处第三压力继电器14检测的设定管内压力值为31bar至180bar间。
98.在该制热程序中,所述空气能换热器16上空气出风口处第三热敏电阻17检测的设定温度值为环境温度以下2℃至35℃间;其中,当所述第三热敏电阻17的测量值超出设定范围时调节风机19的风量。
99.在该制热程序中流经所述换热器11的载冷剂为气体或液态,且当载冷剂为室外纯新风时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检测的设定二氧化碳浓度为100ppm至5000ppm,当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值达到1000ppm时增加载冷剂流量,当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值达到2000ppm时发出安全警示。
100.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
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术语中的载冷剂空气可更换为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
101.其次:本发明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102.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