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4-25 02:54: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管体,所述软管管体的管壁包括不透明层和透明层,所述不透明层位于所述透明层的内侧或外侧或位于所述透明层中;所述不透明层是第一阻隔层,所述透明层包括第一印刷层、第一粘结层、第二印刷层、第二粘结层、第三粘结层和热封层,所述第一印刷层、所述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二印刷层、所述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三粘结层和所述热封层从外至内依次贴合;所述管体的厚度是180-400μ,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小于1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管体为pe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层、所述第二印刷层和所述热封层为热塑性聚乙烯薄膜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粘结层和所述第一粘结层为透明粘合性树脂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结层为聚氨酯类胶粘剂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层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第一印刷层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印刷层贴合;或者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第二印刷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印刷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贴合;通过防缺陷超薄贴合进行贴合防缺控制,步骤包括:通过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粘接面设定粘贴厚度贴附贴合粘结剂,在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粘接面上涂覆超微粒粘接剂并覆盖全部;油墨层粘接面扣合在涂覆的超微粒粘接剂上,形成多层间隔结构;待超微粒粘接剂固化后,从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侧面去除贴合粘结剂,从而在粘结剂层与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粘接面之间进行贴合防缺陷控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隔可回收软管还包括pe管肩,所述pe管肩安设在所述软管管体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隔可回收软管还包括pe管帽,所述pe管帽盖设在所述管肩的管口上。10.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次印刷:将第二印刷层进行印刷;(2)复合:将第二印刷层、第二粘结层与第一阻隔层复合;(3)第一次挤出复合:将第一印刷层、第一粘结层、第二印刷层、第二粘结层和第一阻隔层挤出复合加工成卷膜;(4)第二次挤出复合:将得到的卷膜的第一阻隔层通过第三粘结层和热封层进行复合加工;(5)分切:对经过第二次挤出复合后的卷膜进行修边,并裁切成制管所需的宽度;(6)第二次印刷:对裁切好的卷膜的第一印刷层的外表面进行印刷;通过防缺陷超薄贴合进行贴合防缺控制,步骤包括:通过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粘接面设定粘贴厚度贴附贴合粘结剂,在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粘接面上涂覆超微粒粘接剂并覆盖全部;油墨层粘接面扣合在涂覆的超微粒粘接剂上,形成多层间隔结构;待超微粒粘接剂固化后,从第一
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侧面去除贴合粘结剂,从而在粘结剂层与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粘接面之间进行贴合防缺陷控制;(7)制管:将裁切后的卷膜完成管身的焊接并进行肩部成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软管管体,所述软管管体的管壁包括不透明层和透明层,所述不透明层位于所述透明层的内侧或外侧或位于所述透明层中;所述不透明层是第一阻隔层,所述透明层包括第一印刷层、第一粘结层、第二印刷层、第二粘结层、第三粘结层和热封层,所述第一印刷层、所述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二印刷层、所述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三粘结层和所述热封层从外至内依次贴合;所述管体的厚度是180-400μ,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小于1μ。本发明结构简洁,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且加工范围广,应用于塑料管生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徐运龙 王明生 刘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瑞高包装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8
技术公布日:2022/4/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