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聚酯薄膜生产线用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3:23: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酯薄膜生产线用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2.聚酯薄膜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聚酯薄膜、环保胶片、pet胶片、乳白胶片等印刷包装耗材,广泛用于玻璃钢行业、建材行业、印刷行业、医药卫生,通常为无色透明、有光泽的薄膜(现已可加入添加剂粒子使其具有颜色),机械性能优良,刚性、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耐摩擦,耐高温和低温,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气密性和保香性良好,是常用的阻透性复合薄膜基材之一,但耐电晕性不好。
3.现有的聚酯薄膜生产线在进行生产后存在较多的热量,而目前的冷却往往存在冷却效率较低,且冷却后的水液会直接当做废水排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无法对水冷却的水量进行控制,对于加工的冷却效率无法进行控制,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酯薄膜生产线用水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酯薄膜生产线用水冷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聚酯薄膜生产线的冷却效率低,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且无法控制冷却水量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聚酯薄膜生产线用水冷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生产台,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水冷机构中包括储水箱、制冷箱和冷却泵,所述储水箱、制冷箱和冷却泵均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所述制冷箱的内部设置有制冷机构,所述储水箱的顶部与生产台连接处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冷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贯穿延伸至制冷箱的内部,所述冷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控量单元,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生产台的上方,所述制冷机构中包括驱动电机和水冷箱,所述水冷箱的顶部通过连通管与储水箱连通,所述制冷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凝管,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风扇。
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水冷箱的一侧连通,且驱动电机和水冷箱均固定安装在制冷箱的内壁上。
7.优选的,所述控量单元中包括挡流板,且挡流板的外表面与出水管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8.优选的,所述挡流板的外表面通过转动组件与出水管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挡流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出水管的外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
接有转动开关。
10.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中包括固定安装在挡流板表面的卡柱,所述出水管的内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柱的外表面与卡槽的内表面转动连接。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酯薄膜生产线用水冷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聚酯薄膜生产线用水冷装置,通过设置有水冷机构和制冷机构,利用冷凝管制造冷气,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风扇对水冷箱的水液进行冷却,利用冷却泵将水液传输到生产台上,冷却后传输到过滤网进行过滤落入到储水箱,从而对水液进行冷却后对生产线进行冷却,并对冷却的废水进行回收在冷却,以此实现冷却的循环,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
14.(2)、该聚酯薄膜生产线用水冷装置,通过设置有控量单元,利用转动开关带动转动杆的转动,实现挡流板与出水管之间的转动,通过控制两者间的间隙从而控制冷却的水量,以此来控制冷却的效率,不仅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冷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冷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量单元的立体结构图。
19.图中:1-箱体、2-生产台、3-底架、4-水冷机构、41-储水箱、42-制冷箱、43-冷却泵、44-制冷机构、44-1-驱动电机、44-2-水冷箱、44-3-连通管、44-4-冷凝管、44-5-驱动转轴、44-6-驱动风扇、45-过滤网、46-进水管、47-出水管、48-控量单元、48-1-挡流板、48-2-转动组件、48-21-卡柱、48-22-卡槽、48-3-转动杆、48-4-转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聚酯薄膜生产线用水冷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生产台2,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架3,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冷机构4,水冷机构4中包括储水箱41、制冷箱42和冷却泵43,冷却泵4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储水箱41、制冷箱42和冷却泵43均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壁,制冷箱42的内部设置有制冷机构44,储水箱41的顶部与生产台2连接处安装有过滤网45,过滤网45用于对冷却后的水液进行过滤,以便于对水液的回收,冷却泵43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46,进水管46的一端与水冷箱44-2的一侧连通,且驱动电机44-1和水冷箱44-2均固定安装在制冷箱42的内壁上,进水管46的一端贯穿延伸至制冷箱42的内部,冷却泵43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47,且出水管47的外表面设置有控量单元48,控量单元48中包括挡流板48-1,挡流板48-1与出水
管47之间产生的间隙用于控制相应的进水量,且挡流板48-1的外表面与出水管47的外表面紧密接触,挡流板48-1的外表面通过转动组件48-2与出水管47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挡流板48-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8-3,转动杆48-3的一端贯穿延伸至出水管47的外部,转动杆48-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开关48-4,转动组件48-2中包括固定安装在挡流板48-1表面的卡柱48-21,卡柱48-21与卡槽48-22之间实现转动卡接,出水管47的内表面开设有卡槽48-22,卡柱48-21的外表面与卡槽48-22的内表面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有控量单元48,利用转动开关48-4带动转动杆48-3的转动,实现挡流板48-1与出水管47之间的转动,通过控制两者间的间隙从而控制冷却的水量,以此来控制冷却的效率,不仅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出水管47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生产台2的上方,制冷机构44中包括驱动电机44-1和水冷箱44-2,驱动电机44-1为三项异步电动机,驱动电机44-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水冷箱44-2的顶部通过连通管44-3与储水箱41连通,制冷箱4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凝管44-4,驱动电机44-1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44-5,驱动转轴44-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风扇44-6,驱动风扇44-6用于将冷气传输到水冷箱44-2对内部的水液进行冷却,通过设置有水冷机构4和制冷机构44,利用冷凝管44-4制造冷气,并通过驱动电机44-1带动驱动风扇44-6对水冷箱44-2的水液进行冷却,利用冷却泵43将水液传输到生产台2上,冷却后传输到过滤网45进行过滤落入到储水箱41,从而对水液进行冷却后对生产线进行冷却,并对冷却的废水进行回收在冷却,以此实现冷却的循环,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2.工作时,首先通过冷凝管44-4产生相应的冷气,并通过启动驱动电机44-1,利用驱动电机44-1带动驱动转轴44-5的转动,驱动转轴44-5带动驱动风扇44-6的转动,此时驱动风扇44-6将冷气传输到水冷箱44-2对水液进行冷却,此时通过启动冷却泵43,利用冷却泵43将水冷箱44-2中水液从进水管46传输到出水管47,并传输到生产台2的加工处,此时冷却完的水液通过过滤网45过滤后传输到储水箱41中,通过设置有水冷机构4和制冷机构44,利用冷凝管44-4制造冷气,并通过驱动电机44-1带动驱动风扇44-6对水冷箱44-2的水液进行冷却,利用冷却泵43将水液传输到生产台2上,冷却后传输到过滤网45进行过滤落入到储水箱41,从而对水液进行冷却后对生产线进行冷却,并对冷却的废水进行回收在冷却,以此实现冷却的循环,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此时根据所需的冷却效果,通过转动转动开关48-4,利用转动开关48-4带动转动杆48-3的转动,此时转动杆48-3带动了挡流板48-1,挡流板48-1与出水管47产生的间隙来控制冷却的水流量,通过设置有控量单元48,利用转动开关48-4带动转动杆48-3的转动,实现挡流板48-1与出水管47之间的转动,通过控制两者间的间隙从而控制冷却的水量,以此来控制冷却的效率,不仅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