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墙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20:3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行,现在逐步探索各种方式的实现手段。有些是采用墙体预制的方式,然后利用现场设置的梁柱来完成连接。但是现在设置的方式多是采用墙体上预埋设置若干金属杆并将金属杆与横梁连接的方式固定,然后通过金属杆与横梁锁死的方式来达到将梁柱与墙体连接的目的,这使得横梁的负担较大,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形,当然也影响了金属杆自身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包括设置在第一墙体侧部的若干第一竖向柱,在第一竖向柱的上方设有第一顶梁;在第二墙体侧部设有若干第二竖向柱,在第二竖向柱的上方设有第二顶梁;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底部设有若干u形连接筋,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内设有若干外连孔,所述外连孔通过连接杆与第一竖向柱、第一顶梁、第二竖向柱、第二顶梁配合设置。本技术采用墙体与竖向柱以及顶梁配合设置,并在墙体下方设置u形连接筋,从而形成外部连接件,并且利用连接杆、外连孔进行墙体与竖向柱以及顶梁连接,使得在竖向柱连接稳定的同时,还保证了整体结构连接的便利,提高装配效率。
4.优选的,所述第一竖向柱为工字钢,在第一竖向柱贴近第一墙体的位置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穿过连接孔和外连孔将第一竖向柱与第一墙体固连设置。
5.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梁为工字钢,在第一顶梁相对第一竖向柱的位置设置卡接口,所述第一竖向柱通过卡接口与第一顶梁卡接设置。本技术采用工字钢与墙体配合设置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将第一墙体进行装配式设置,然后再利用工字钢进行附加固定,从而使得第一顶梁和第一竖向柱作为骨架,完成第一墙体的固定。
6.优选的,所述第二竖向柱包括与第一墙体配合设置的v形柱以及设置在中部的中部柱,所述中部柱为工字钢,在v形柱和中部柱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穿过连接孔和外连孔将第二竖向柱与第二墙体固连设置。本技术之所以采用v形柱与第一墙体上的第一竖向柱抵接,主要是为了装配的便利性,避免双工字钢安装的不便利性。
7.优选的,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的交叉处设有第一竖向柱,所述v形柱与交叉处的第一竖向柱抵接设置。
8.优选的,所述第二顶梁为工字钢,在第二顶梁相对第二竖向柱的位置设置卡接口,所述第二竖向柱通过卡接口与第二顶梁卡接设置。
9.优选的,所述外连孔包括设置在第一墙体或第二墙体上的环形管,在环形管内设有内螺纹,在环形管的内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一墙体或第二墙体内的墙体钢丝笼卡接设置。本技术的外连孔采用内嵌结构形成,即环形管以及固定板,固定板与内部的墙
体钢丝笼卡接,从而保证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螺纹连接在环形管内的螺纹杆,在螺纹杆上设有固定抵接螺母。
11.优选的,还包括一楼板,所述楼板包括与u形连接筋卡接设置的楼板钢筋笼以及设置在楼板钢筋笼外侧的楼板混凝土。
12.本技术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采用墙体与竖向柱以及顶梁配合设置,并在墙体下方设置u形连接筋,从而形成外部连接件,并且利用连接杆、外连孔进行墙体与竖向柱以及顶梁连接,使得在竖向柱连接稳定的同时,还保证了整体结构连接的便利,提高装配效率;
14.2.本技术采用工字钢与墙体配合设置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将第一墙体进行装配式设置,然后再利用工字钢进行附加固定,从而使得第一顶梁和第一竖向柱作为骨架,完成第一墙体的固定;
15.3.本技术之所以采用v形柱与第一墙体上的第一竖向柱抵接,主要是为了装配的便利性,避免双工字钢安装的不便利性;
16.4.本技术的外连孔采用内嵌结构形成,即环形管以及固定板,固定板与内部的墙体钢丝笼卡接,从而保证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墙体内部的示意图;
21.图4为环形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楼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24.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一种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包括设置在第一墙体1侧部的若干第一竖向柱3,在第一竖向柱3的上方设有第一顶梁4;在第二墙体2侧部设有若干第二竖向柱5,在第二竖向柱5的上方设有第二顶梁6;所述第一墙体1和所述第二墙体2的底部设有若干u形连接筋7,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内设有若干外连孔8,所述外连孔8通过连接杆9与第一竖向柱3、第一顶梁4、第二竖向柱5、第二顶梁6配合设置。所述第一竖向柱3为工字钢,在第一竖向柱3贴近第一墙体1的位置上设有若干连接孔10,所述连接杆9穿过连接孔10和外连孔8将第一竖向柱3与第一墙体1固连设置。所述第一顶梁4为工字钢,在第一顶梁4相对第一竖向柱3的位置设置卡接口,所述第一竖向柱3通过卡接口与第一顶梁4卡接设置。所述第二竖向柱5包括与第一墙体1配合设置的v形柱11以及设置在中部的中部柱12,所述中部柱12为工字钢,在v形柱11和中部柱
12上设有若干连接孔10,所述连接杆9穿过连接孔10和外连孔8将第二竖向柱5与第二墙体2固连设置。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间的交叉处设有第一竖向柱3,所述v形柱11与交叉处的第一竖向柱3抵接设置。所述第二顶梁6为工字钢,在第二顶梁6相对第二竖向柱5的位置设置卡接口,所述第二竖向柱5通过卡接口与第二顶梁6卡接设置。所述外连孔8包括设置在第一墙体1或第二墙体2上的环形管19,在环形管19内设有内螺纹,在环形管19的内侧设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与第一墙体1或第二墙体2内的墙体钢丝笼14卡接设置。所述连接杆9包括螺纹连接在环形管19内的螺纹杆15,在螺纹杆15上设有固定抵接螺母16。还包括一楼板17,所述楼板17包括与u形连接筋7卡接设置的楼板钢筋笼18以及设置在楼板钢筋笼18外侧的楼板混凝土。
25.使用时,外侧的墙体,即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为装配式建筑,然后运往装配现场,现场装配时,则是先固定第一竖向柱3、第一顶梁4、第二竖向柱5、第二顶梁6,然后通过连接杆9穿过连接孔10和外连孔8将第一竖向柱3与第一墙体1固连设置,将第二竖向柱5与第二墙体2固连设置,完成此种连接之后,再进行楼板钢筋笼与u形连接筋7的卡接设置,然后进行现场浇灌得到整体的楼板。
26.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2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