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18:4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


背景技术:

2.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在对肠道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灌肠主要是将管道从患者的肛门插入肠道内,通过管道将药物输送至肠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3.现有的灌肠器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灌肠器从包装袋拿出后,使用润滑贴擦拭灌肠器导管的外表面,对导管外表面进行润滑,润滑过程中需要使用润滑贴反复擦拭导管外表面,才能够使得导管外表面充分润滑,润滑之后插入患者体内直肠中;由于灌肠器从包装袋取出后,灌肠器的导管便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灰尘与病毒细菌极易粘附在导管的外表面,跟随导管进入患者体内,粘附在导管外表面的灰尘与病毒细菌极易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4.鉴于此,需要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灌肠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润滑贴反复擦拭导管外表面,与灌肠器从包装袋取出后便与外界空气接触,极易将空气中的灰尘与病毒细菌跟随导管进入到患者体内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包括灌肠器的球囊和导管,所述球囊与导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球囊内部灌装有灌肠液,所述灌肠液通过所述导管注入人体直肠内部助于患者排便,所述导管靠近所述球囊一端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人体直肠内部的液体沿所述导管进入到球囊内部,所述导管的表面标注有刻度,所述导管远离所述球囊一端表面开设有相互错位的出液口;
7.所述灌肠器还包括:润滑装置,所述导管远离所述球囊一端安装有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用于对所述导管外表面进行润滑;
8.隔离膜,所述隔离膜套接于所述导管的外表面,所述隔离膜4靠近所述球囊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球囊1与所述导管2连接处的下方,所述隔离膜远离所述球囊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润滑装置靠近所述导管一端的表面上,所述隔离膜用于减少所述导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防止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粘附在所述导管表面注入人体直肠内部造成感染。
9.优选的,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圆环,所述圆环与所述隔离膜远离所述球囊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管沿所述圆环左侧滑出至所述圆环外空间,所述圆环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
10.润滑层,所述润滑层固定连接于所述圆环内壁表面,所述润滑层是由吸水棉线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凹槽内部灌装有润滑剂,所述润滑层用于汲取所述第一凹槽内部的润滑剂,所述润滑层内径与所述导管外径对应匹配设计。
11.优选的,所述圆环内部安装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长时间保存所述第一凹槽内部的润滑剂。
12.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密封膜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凹槽内部的润滑剂;
13.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密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密封膜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刺刀,所述第一刺刀靠近所述第一密封膜外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一刺刀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按压板,所述按压板呈弧形结构设计位于圆环的外部。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刺刀呈弧形结构设计。
15.优选的,所述圆环远离所述导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用于封堵所述圆环右侧表面。
16.优选的,所述隔离膜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靠近所述圆环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圆环靠近所述导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磁性相吸。
17.优选的,所述圆环内部安装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用于对所述导管外表面使用前进行消毒。
18.优选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圆环内部,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膜,所述第三密封膜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灌装有消毒液;
19.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密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三密封膜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刺刀,所述第二刺刀位于所述第三密封膜外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二刺刀一端与所述按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
20.消毒层,所述消毒层呈环形结构设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所述消毒层用于汲取所述第二凹槽内部的消毒剂对所述导管外表面进行消毒。
21.优选的,所述第三密封膜与所述第一密封膜呈中部薄两端厚结构设计。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3.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通过设置球囊、导管、隔离膜和润滑装置;工作人员将导管螺纹连接于球囊底部后,手持润滑装置外表面向球囊方向移动,使得隔离膜内部的导管裸露至润滑装置内部,导管的外表面与润滑装置内壁进行接触,润滑装置与导管外表面接触过程该中能够有效对导管外表面进行进行润滑,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持润滑贴润滑导管外表面的操作步骤,使用润滑装置能够充分与导管外表面接触并润滑,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导管外表面的润滑效果,使得球囊内部的灌肠液沿导管流入患者体内直肠中,润滑装置向球囊所在方向移动过程中,润滑装置左侧固定连接的隔离膜跟随润滑装置同步叠缩,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导管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粘附在导管外表面的概率,同步提高灌肠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24.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通过设置按压板、第二支撑柱、圆环、第二刺刀、第三密封膜、第二凹槽和消毒层;工作人员挤压按压板,迫使按压板底部的第二支撑柱向圆环中部移动,第二支撑柱向圆环中部移动过程中同步带动第二刺刀向圆环中部移动,迫使第二刺刀与第三密封膜接触并刺破,第三密封膜被刺破后,通过在第二凹槽的底部
固定连接有消毒层,第二凹槽内部的消毒剂流入至消毒层内部并被消毒层充分汲取,当导管外表面与消毒层内壁表面接触时,消毒层内部汲取的消毒剂能够充分擦拭并去除导管的外表面存留的病毒细菌,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灌肠器的安全性能,避免导管外表面粘附有病毒细菌跟随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是;
28.图3是导管与隔离膜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球囊1、导管2、限位环21、第一磁铁211、圆环22、第二磁铁221、第二密封膜222、出液口23、第一凹槽24、润滑层25、第一密封膜26、第一刺刀27、第一支撑柱28、按压板29、第二凹槽3、消毒层31、第二刺刀32、第二支撑柱33、第三密封膜34、隔离膜4。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发明实施例用过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解决现有技术灌肠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润滑贴反复擦拭导管外表面,与灌肠器从包装袋取出后便与外界空气接触,极易将空气中的灰尘与病毒细菌跟随导管进入到患者体内的问题。
31.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在导管的外表面套接有一层隔离膜,然后在隔离膜远离球囊一端固定连接有润滑装置,工作人员将导管螺纹连接于球囊底部后,手持润滑装置外表面向球囊方向移动,使得隔离膜内部的导管裸露至润滑装置内部,导管的外表面与润滑装置内壁进行接触,润滑装置与导管外表面接触过程该中能够有效对导管外表面进行进行润滑,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持润滑贴润滑导管外表面的操作步骤,使用润滑装置能够充分与导管外表面接触并润滑,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导管外表面的润滑效果,使得球囊内部的灌肠液沿导管流入患者体内直肠中,润滑装置向球囊所在方向移动过程中,润滑装置左侧固定连接的隔离膜跟随润滑装置同步叠缩,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导管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粘附在导管外表面的概率,同步提高灌肠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3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器,包括灌肠器的球囊1和导管2,所述球囊1与导管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球囊1内部灌装有灌肠液,所述灌肠液通过所述导管2注入人体直肠内部助于患者排便,所述导管2靠近所述球囊1一端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人体直肠内部的液体沿所述导管2进入到球囊1内部,所述导管2的表面标注有刻度,所述导管2远离所述球囊1一端表面开设有相互错位的出液口23;
34.所述灌肠器还包括:润滑装置,所述导管2远离所述球囊1一端安装有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用于对所述导管2外表面进行润滑;
35.隔离膜4,所述隔离膜4套接于所述导管2的外表面,所述隔离膜4靠近所述球囊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球囊1与所述导管2连接处的下方,所述隔离膜4远离所述球囊1一端固定
连接于所述润滑装置靠近所述导管2一端的表面上,所述隔离膜4用于减少所述导管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防止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粘附在所述导管2表面注入人体直肠内部造成感染;
36.工作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在球囊1内部灌装有灌肠液,球囊1底部螺纹连接有导管2,工作人员在使用灌肠器时,手动将导管2螺纹连接于球囊1的底部,使得球囊1内部的灌肠液流入至导管2内空间,通过在导管2远离球囊1一端表面开设有相互错位的出液口23,使得流入至导管2内空间的灌肠液沿出液口23注入人体直肠内部,随着灌肠液的注入人体直肠内部,灌肠液充分软化患者体内的粪便,从而提高患者的排便量,使得患者体内的粪便彻底排出,进而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感,通过在导管2靠近球囊1一端安装有止回阀,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体内的液体沿导管2的出液口23出导流进入到球囊1内部,通过在导管2的表面标注有刻度,医护人员使用导管2注入人体内部时,通过观察导管2表面标注的刻度便能够知晓导管2注入患者体内的深度,避免导管2插入患者体内过深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由于导管2远离球囊1一端安装有润滑装置,通过在导管2的外表面套接有隔离膜4,隔离膜4靠近球囊1一端固定连接于球囊1下方导管2的底部,隔离膜4远离球囊1一端固定连接于润滑装置靠近导管2一端的表面上,工作人员将导管2螺纹连接于球囊1底部后,手持润滑装置外表面向球囊1方向移动,使得隔离膜4内部的导管2裸露至润滑装置内部,导管2的外表面与润滑装置内壁进行接触,润滑装置与导管2外表面接触过程该中能够有效对导管2外表面进行进行润滑,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持润滑贴润滑导管2外表面的操作步骤,使用润滑装置能够充分与导管2外表面接触并润滑,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导管2外表面的润滑效果,经过润滑后的导管2对准患者的肛门,然后沿患者肛门插入至患者体内直肠中,使得球囊1内部的灌肠液沿导管2流入患者体内直肠中,润滑装置向球囊1所在方向移动过程中,润滑装置左侧固定连接的隔离膜4跟随润滑装置同步叠缩,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导管2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粘附在导管2外表面的概率,同步提高灌肠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3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圆环22,所述圆环22与所述隔离膜4远离所述球囊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管2沿所述圆环22左侧滑出至所述圆环22外空间,所述圆环22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4;
38.润滑层25,所述润滑层25固定连接于所述圆环22内壁表面,所述润滑层25是由吸水棉线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凹槽24内部灌装有润滑剂,所述润滑层25用于汲取所述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所述润滑层25内径与所述导管2外径对应匹配设计;
39.工作时,如图2所示,由于圆环22靠近导管2一端与隔离膜4固定连接,圆环22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4,第一凹槽24内部灌装有润滑剂,通过在圆环22内壁固定连接有润滑层25,润滑层25汲取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再通过润滑层25内径与导管2外径对应匹配设计,当导管2与润滑层25外表面接触时,润滑层25内部汲取的润滑剂能够均匀的涂抹在导管2的外表面,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持润滑贴润滑导管2外表面的操作步骤,节省工作人员的体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导管2外表面的润滑效果,进而降低导管2插入患者体内直肠中的痛苦感。
4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圆环22内部安装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长时间保存所述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
41.工作时,如图2所示,为避免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长时间放置后,部分润滑剂
产生蒸发,降低导管2外表面的润滑效果,通过在圆环22内部安装有密封件,初始状态下润滑层25与润滑剂不接触,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灌肠器时,优先按压密封件,迫使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流出并被润滑层25汲取,当导管2与润滑层25外表面接触时,润滑层25内部汲取的润滑剂能够均匀的涂抹在导管2的外表面,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持润滑贴润滑导管2外表面的操作步骤,节省工作人员的体力,提高导管2外表面的润滑效果,同时,通过密封件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长时间放置后,部分润滑剂产生蒸发,降低导管2外表面的润滑效果。
4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膜26,所述第一密封膜2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24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密封膜26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
43.第一支撑柱28,所述第一支撑柱28密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24内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柱28靠近所述第一密封膜2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刺刀27,所述第一刺刀27靠近所述第一密封膜26外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柱28远离所述第一刺刀27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按压板29,所述按压板29呈弧形结构设计位于圆环22的外部;
44.工作时,如图2所示,通过在第一凹槽2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膜26,使得第一密封膜26能够有效封堵第一凹槽24内部灌装的润滑剂,避免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与外界接触,同步降低第一凹槽24内部润滑剂蒸发的概率,通过在第一凹槽24内部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8,第一支撑柱28靠近第一密封膜2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刺刀27,第一支撑柱28远离第一刺刀27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29,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灌肠器时,优先挤压按压板29,迫使按压板29底部的第一支撑柱28向圆环22中部移动,第一支撑柱28向圆环22中部移动过程中同步带动第一刺刀27向圆环22中部移动,迫使第一刺刀27与第一密封膜26接触并刺破,第一密封膜26被刺破后,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流入至润滑层25内部并被润滑层25充分汲取,当导管2外表面与润滑层25内壁表面接触时,润滑层25内部汲取的润滑剂能够均匀的涂抹在导管2的外表面,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持润滑贴润滑导管2外表面的操作步骤,节省工作人员的体力,提高导管2外表面的润滑效果,同时,通过第一密封膜26封堵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蒸发,避免因润滑剂不足影响灌肠器的正常使用。
4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刺刀27呈弧形结构设计;
46.工作时,如图2所示,通过第一刺刀27呈弧形结构设计,通过有效扩大第一刺刀27刺破第一密封膜26的面积,使得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瞬间流入至润滑层25内部充分与润滑层25接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润滑剂汲取第一凹槽24内部润滑剂的时间,避免因润滑层25汲取第一凹槽24内部润滑剂时间较长影响导管2外表面的润滑效果。
4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圆环22远离所述导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膜222,所述第二密封膜222用于封堵所述圆环22右侧表面;
48.工作时,如图2所示,为避免外界空气沿圆环22右侧进入与导管2接触,通过在圆环22远离导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膜222,初始状态下第二密封膜222封堵圆环22右侧表面,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的的空气沿圆环22右侧进入与导管2进行接触,进一步降低导管2在插入患者体内前与空气接触的概率,同步,提高灌肠器使用安全性能,当需要使用灌肠器时,工作人员挤压按压板29迫使第一支撑柱28带动第一刺刀27刺破第一密封膜26,使
得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被润滑层25充分汲取后,工作人员手持按压板29带动圆环22向球囊1所在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迫使导管2远离球囊1一端的端部与第二密封膜222接触并刺破第二密封膜222然后对准患者肛门插入患者体内直肠中。
4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离膜4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1,所述限位环21靠近所述圆环2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211,所述圆环22靠近所述导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221,所述第二磁铁221与所述第一磁铁211磁性相吸;
50.工作时,如图1与图2所示,由于隔离膜4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1,限位环21靠近圆环2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211,圆环22靠近导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221,通过第二磁铁221与第一磁铁211磁性相吸设计,当导管2插入患者体内后,手持按压板29带动圆环22持续向限位所在方向移动,当圆环22与限位距离较近时,利用第二磁铁221与第一磁铁211磁性相吸设计,使得圆环22左端表面充分吸附在限位环21右端表面,此时工作人员松开圆环22,稍作休息,不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的手持圆环22,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工作人员疲劳。
5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圆环22内部安装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用于对所述导管2外表面使用前进行消毒;
52.工作时,如图2所示,通过在圆环22内部安装有消毒机构,当导管2穿过圆环22内部时,消毒机构能有效对导管2外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经过消毒后的导管2在涂抹润滑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灌肠器的安全性能,避免导管2外表面粘附有病毒细菌跟随导管2插入患者体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5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消毒机构包括:第二凹槽3,所述第二凹槽3开设于所述圆环22内部,所述第二凹槽3位于所述第一凹槽24的左侧;所述第二凹槽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膜34,所述第三密封膜34与所述第二凹槽3之间的灌装有消毒液;
54.第二支撑柱33,所述第二支撑柱33密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3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33靠近所述第三密封膜3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刺刀32,所述第二刺刀32位于所述第三密封膜34外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二支撑柱33远离所述第二刺刀32一端与所述按压板29下表面固定连接;
55.消毒层31,所述消毒层31呈环形结构设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3的底部,所述消毒层31用于汲取所述第二凹槽3内部的消毒剂对所述导管2外表面进行消毒;
56.工作时,如图2所示,由于圆环22内部开设有第二凹槽3,第二凹槽3位于第一凹槽24的左侧,第二凹槽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膜34,第三密封膜34与第二凹槽3之间的灌装有消毒液,初始状态下消毒液位于第二凹槽3内部,通过在第二凹槽3内部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33,第二支撑柱33靠近第三密封膜3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刺刀32,第二支撑柱33远离第二刺刀32一端与按压板29下表面固定连接,当需要使用灌肠器时,工作人员挤压按压板29,迫使按压板29底部的第二支撑柱33向圆环22中部移动,第二支撑柱33向圆环22中部移动过程中同步带动第二刺刀32向圆环22中部移动,迫使第二刺刀32与第三密封膜34接触并刺破,第三密封膜34被刺破后,通过在第二凹槽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消毒层31,第二凹槽3内部的消毒剂流入至消毒层31内部并被消毒层31充分汲取,当导管2外表面与消毒层31内壁表面接触时,消毒层31内部汲取的消毒剂能够充分擦拭并去除导管2的外表面存留的病毒细菌,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灌肠器的安全性能,避免导管2外表面粘附有病毒
细菌跟随导管2插入患者体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5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密封膜34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6呈中部薄两端厚结构设计;
58.工作时,如图2所示,为便于第二刺刀32和第一刺刀27能够瞬间刺破第三密封膜34与第一密封膜26,通过第三密封膜34与第一密封膜26呈中部薄两端厚结构设计,工作人员挤压按压板29,使得按压板29分别带动第一支撑柱28底部的第一刺刀27和第二支撑柱33底部的第二刺刀32瞬间刺破第一密封膜26与所述第三密封膜34,同步使得润滑层25与消毒层31能够瞬间汲取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和第二凹槽3内部的消毒剂,对导管2外表面进行充分消毒与润滑,避免因润滑层25汲取第一凹槽24内部润滑剂和消毒层31汲取第二凹槽3内部的消毒剂耗时较长,影响导管2外表面除菌、消毒与润滑的效果。
59.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60.工作人员在使用灌肠器时,手动将导管2螺纹连接于球囊1的底部,使得球囊1内部的灌肠液流入至导管2内空间,导管2内空间的灌肠液沿出液口23注入人体直肠内部,随着灌肠液的注入人体直肠内部,灌肠液充分软化患者体内的粪便,从而提高患者的排便量,使得患者体内的粪便彻底排出,医护人员使用导管2注入人体内部时,通过观察导管2表面标注的刻度便能够知晓导管2注入患者体内的深度,避免导管2插入患者体内过深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工作人员将导管2螺纹连接于球囊1底部后,手持润滑装置外表面向球囊1方向移动,使得隔离膜4内部的导管2裸露至润滑装置内部,导管2的外表面与润滑装置内壁进行接触,润滑装置与导管2外表面接触过程该中能够有效对导管2外表面进行进行润滑,润滑装置向球囊1所在方向移动过程中,润滑装置左侧固定连接的隔离膜4跟随润滑装置同步叠缩,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导管2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
61.当导管2与润滑层25外表面接触时,润滑层25内部汲取的润滑剂能够均匀的涂抹在导管2的外表面,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持润滑贴润滑导管2外表面的操作步骤,节省工作人员的体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导管2外表面的润滑效果,进而降低导管2插入患者体内直肠中的痛苦感。
62.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灌肠器时,优先按压密封件,迫使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流出并被润滑层25汲取,当导管2与润滑层25外表面接触时,润滑层25内部汲取的润滑剂能够均匀的涂抹在导管2的外表面。
63.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灌肠器时,优先挤压按压板29,迫使按压板29底部的第一支撑柱28向圆环22中部移动,第一支撑柱28向圆环22中部移动过程中同步带动第一刺刀27向圆环22中部移动,迫使第一刺刀27与第一密封膜26接触并刺破,第一密封膜26被刺破后,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流入至润滑层25内部并被润滑层25充分汲取,当导管2外表面与润滑层25内壁表面接触时,润滑层25内部汲取的润滑剂能够均匀的涂抹在导管2的外表面。
64.通过第一刺刀27呈弧形结构设计,通过有效扩大第一刺刀27刺破第一密封膜26的面积,使得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瞬间流入至润滑层25内部充分与润滑层25接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润滑剂汲取第一凹槽24内部润滑剂的时间。
65.当需要使用灌肠器时,工作人员挤压按压板29迫使第一支撑柱28带动第一刺刀27刺破第一密封膜26,使得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被润滑层25充分汲取后,工作人员手持按压板29带动圆环22向球囊1所在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迫使导管2远离球囊1一端的端
部与第二密封膜222接触并刺破第二密封膜222然后对准患者肛门插入患者体内直肠中。
66.当导管2插入患者体内后,手持按压板29带动圆环22持续向限位所在方向移动,当圆环22与限位距离较近时,利用第二磁铁221与第一磁铁211磁性相吸设计,使得圆环22左端表面充分吸附在限位环21右端表面。
67.当需要使用灌肠器时,工作人员挤压按压板29,迫使按压板29底部的第二支撑柱33向圆环22中部移动,第二支撑柱33向圆环22中部移动过程中同步带动第二刺刀32向圆环22中部移动,迫使第二刺刀32与第三密封膜34接触并刺破,第三密封膜34被刺破后,通过在第二凹槽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消毒层31,第二凹槽3内部的消毒剂流入至消毒层31内部并被消毒层31充分汲取,当导管2外表面与消毒层31内壁表面接触时,消毒层31内部汲取的消毒剂能够充分擦拭并去除导管2的外表面存留的病毒细菌。
68.通过第三密封膜34与第一密封膜26呈中部薄两端厚结构设计,工作人员挤压按压板29,使得按压板29分别带动第一支撑柱28底部的第一刺刀27和第二支撑柱33底部的第二刺刀32瞬间刺破第一密封膜26与所述第三密封膜34,同步使得润滑层25与消毒层31能够瞬间汲取第一凹槽24内部的润滑剂和第二凹槽3内部的消毒剂,对导管2外表面进行充分消毒与润滑。
6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