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运输生物样本的包括引导装置的运载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15:47: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物体的自动运输,尤其是用于被自动医疗诊断机器进一步分析的体液样本的运输。在实验室或医院的生物诊断的所有领域都有应用。
2.本发明尤其涉及环路上的可移动运输的运载工具、包括所述运载工具和所述环路的运输组件以及分析组件。


背景技术:

3.体液样本(比如血液或尿液样本)的处理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动化的。对样本进行生理测量。将样本倒入容器(比如试管)中,沿着分析路径移动,以便进行分析。
4.在大多数已知的样本运输系统中,样本试管以零散或成组的方式在机架(例如十个试管的矩形机架)中运输。每个机架由推进器、传送板等单独地处理。在已知系统中,机架排列成行,并依次地处理。一旦在自动诊断机器附近,机架的试管将由集成到自动诊断机器中的处理单元单独地处理,以便进行分析。
5.然而,试管机架的成组的运输有几个缺点。如果依次地处理试管(按照到达自动诊断机器的顺序),空的试管的存在会降低分析速度,分析速度通常以每小时分析的样本数来衡量。该解决方案依据机架的引入顺序,规定了依次的分析顺序。
6.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可能的测试;例如,生物血清样样本的分析方法与尿液样本不同。搅拌、离心时间等各不相同。在依次试管处理的情况下,具有最低分析速度的自动诊断机器将其节奏强加给其他自动诊断机器。迫使对特定的样本进行优先分析的唯一方法是在自动机器的手动插入区域中手动插入所述样本,这是不令人满意的。
7.已经提议单独地运输该样本试管。一个优点是允许每个试管具有独立的轨迹。因此,空的试管或分析时间长的试管不会减慢其他试管的分析。
8.已知的系统包括电子控制的传送带,其运输排成行的试管支架。试管支架是被动的;试管的移位完全由带管理。这种解决方案在失效管理方面并不令人满意;如果传送带发生故障,整个试管运输回路将中断。此外,必须提供几个独立的带,以允许在几个分立的轨道之间进行选择。
9.还存在试管支架运载工具,其包括机动的轮子和在运载工具的顶部上的单个试管支架。
10.一些已知的运载工具在其移位方面是完全自主的。每个运载工具中都嵌入了监控单元,监控单元的计算机程序确定运载工具的轨迹。运载工具的轮子由监控单元控制。
11.然而,制造和持有此类运载工具的成本非常高,因为运载工具嵌入了确定轨迹所需的所有智能器件。这种类型的运载工具的使用引入了用于监控实验室内环路中每个运载工具的位置的复杂性。许多特殊情况必须由每个运载工具的监控单元进行管理,存在非常大的碰撞风险和环路整体堵塞风险。
12.其他已知的运载工具因“主动”运输路径的构造的改变而被迫改变方向。主动运输路径包括电子控制的可移动元件,比如安装在与其他运输路径交叉点处的点。
13.根据所述可移动元件的位置,通过交叉点的运载工具采用几个不同的轨迹。例如,运载工具朝第一个或第二个方向。如果是点的情况,则在不改变运载工具的轮子的方向的情况下指向该运载工具。
14.专利申请us 2015/014125 a1描述了一种运输轨道,其包括图3所示交叉点处的点。专利申请us 2005/271555 a1描述了一种不包括嵌入式方向改变器件的运载工具,所述运载工具以主动运输路径操作,图3和图4所示的主动运输路径的壁可以采用展开位置或折叠位置。壁的构造会规定运载工具的轨迹。
15.然而,具有主动运输路径的系统有几个缺点。这些系统的构架复杂,如果不能保证同步,当运载工具通过的时候路径改变构造时,会有损坏的风险。此外,故障的管理是困难的。运输路径的交叉点的故障可能会堵塞整个环路。因此,有必要非常快地更换或维修交叉点的故障装备,否则试管分析操作将暂停。最后,交叉点方向的每次改变都会导致穿过其中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通路的快速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16.需要一种磨损有限的体液样本运输系统,其中允许方向改变的装备失效对环路的整体操作影响较小。
17.此外,还需要模块化的样本运输系统,其构架简单,足以适应多种类型的测试,并能根据需要缩短或延长。
18.此外,还需要样本运输和分析系统,其中,尽管存在大量空的样本容器,或尽管存在不同类型的样本,但所有样本的分析速度都是最佳的。
19.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提供用于运输生物样本的运载工具来满足这些需求,该运载工具可在环路上移动,该环路包括:
20.进入路径、第一离开路径和第二离开路径,
21.岔口,其允许在进入路径上循环的运载工具被重新引导到第一离开路径或第二离开路径,
22.第一引导路径,其沿着进入路径、岔口和第一离开路径延伸,
23.该运载工具进一步包括引导装置,其可构造为:
[0024]-第一构造,其中,所述引导装置与所述第一引导路径配合,以便在所述运载工具穿过岔口时将所述运载工具朝向所述第一离开路径引导,
[0025]-第二构造,其中,当运载工具穿过岔口时,所述引导装置不与第一引导路径配合,从而允许运载工具到达第二离开路径。
[0026]
根据本发明的运载工具包括引导装置,其适于迫使运载工具在环路的岔口处改变方向。方向的改变是通过运载工具上存在的引导装置和路径上存在的引导路径之间的配合来进行的。根据可能的变型,引导装置和路径之间的配合是机械的或磁性的。
[0027]
相比于包括通过主动运输路径(包括可电子控制的可移动元件)操作的运载工具的运输组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运载工具的运输组件允许具有更好的失效管理。
[0028]
环路的运输路径不一定包括可移动元件(比如点等)。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需要修改运输路径的构架更容易。因此,由此获得的运输环路比已知的环路具有更好的模块性。
[0029]
本发明的样本运输运载工具可选地包括(单独地或以任何一种技术上可能的组合)但不限于以下附加特性:
[0030]-该环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引导路径,该第二引导路径沿着进入路径、岔口和第二离开路径延伸,在第二构造中的引导装置与第二引导路径配合,以便在运载工具穿过岔口时将运载工具朝向第二离开路径引导。
[0031]-所述第一引导路径包括边缘,其中,所述引导装置包括杆和适于移动所述杆的螺线管,所述杆被布置成当所述引导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构造时抵靠所述边缘邻接,所述边缘优选地包括肩部或空腔边缘,以便将运载工具保持在第一引导路径附近。
[0032]-所述运载工具包括下面,所述引导装置包括下邻接元件,所述下邻接元件可朝向其从所述下面突出的位置移动,所述下邻接元件被构造成当所述引导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构造时接合在所述第一引导路径的凹槽中,以便将运载工具保持在第一引导路径附近。
[0033]-该运载工具进一步包括轮子和马达,该马达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向前或向后驱动轮子旋转,该马达优选为dc马达或无刷马达。
[0034]-该运载工具进一步包括自动的能量储存装置,优选为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器。
[0035]-引导装置包括在以下位置之间的可移动磁体:
[0036]
第一位置,在该位置,磁体与第一引导路径配合,以便吸引运载工具朝向第一引导路径,
[0037]
第二位置,在该位置,磁体不与引导路径充分配合,以吸引运载工具朝向第一引导路径。
[0038]-运载工具包括框架,引导装置包括枢转地安装在框架上的臂,磁体固定到臂。
[0039]-该运载工具进一步包括引导件,该引导件能够采用以下一种构造,在该构造中,该引导件在运载工具和第二引导路径之间形成弹性连接,该第二引导路径沿着进入路径、岔口和第二离开路径延伸,该引导件优选为弹簧。
[0040]-该运载工具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引导装置的构造从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中的一个向另一个构造的变化。
[0041]-运载工具包括至少一个滑动电触头,用于向运载工具提供电流,该电触头被布置成当运载工具在环路上循环时与环路接触。
[0042]-该运载工具进一步包括运载工具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检测附近的另一运载工具。
[0043]-运载工具进一步包括射频芯片,优选为rfid芯片,其被配置为发射包含运载工具的标识符的信号。
[0044]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样本运输组件,其包括如上文所定义的样本运输运载工具、进入路径、第一离开路径、第二离开路径、形成进入路径、第一离开路径和第二离开路径之间的交叉点的岔口,以及沿着进入路径、岔口和第一离开路径延伸的第一引导路径。
[0045]
可选地且不限于,运输组件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具有以下特征:
[0046]-运载工具包括轮子,并且进入路径和/或第一离开路径包括旨在与轮子接触的下表面,并且进一步包括彼此平行并从下表面延伸的两个侧壁,第一引导路径沿所述侧壁中的一个布置,第一引导路径优选地包括肩部或空腔边缘,运载工具引导装置能够邻接抵靠该肩部或空腔边缘。
[0047]-每个侧壁包括肩部,肩部可在运载工具保持位置和运载工具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运载工具释放位置,所述肩部被构造成当运载工具位于肩部之间时不将运载工具保持在适当位置,以便允许运载工具从环路中撤出。
[0048]-该环路包括第一离开路径、第二离开路径和第三离开路径,第三离开路径在第一离开路径和第二离开路径之间延伸,岔口形成进入路径与第一、第二和第三离开路径之间的交叉点。
[0049]-该环路包括供电轨道,该供电轨道被布置成与运载工具的电触头配合。
[0050]-该环路包括至少一个运载工具通过检测器,该通过检测器优选地被配置为接收运载工具标识符,该通过检测器优选地是被配置为激活运载工具的射频芯片的射频收发器。
[0051]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样本分析组件,尤其是体液样本,该组件包括如上所定义的样本运输组件以及样本分析单元,其被布置成使得放置在运输组件的运载工具上的样本容器能够接近分析单元的分析区域,以及监控单元,其配置成发射由运载工具从运输组件接收的方向改变信号。
[0052]
可选地并且不限于,在这样的样本分析组件中,样本分析单元可以位于第一引导路径附近,以便当运载工具穿过岔口时,如果引导装置处于第一构造中,则运载工具被朝向样本分析单元引导。
附图说明
[0053]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从以下描述中体现出来,这些描述纯粹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结合附图阅读,其中:
[0054]
图1是试管分析组件的示意图,其包括与多个系统相关联的运输环路;
[0055]
图2是图1的分析组件的框图;
[0056]
图3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从后侧观察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
[0057]
图4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
[0058]
图5表示了在运输路径上移位期间从后面观察的图4的运载工具。图5的下部部分是运输路径的供电轨道的特写示意图;
[0059]
图6a、6b、6c是运输路径的示意性透视图,其包括与图5的运输路径相似的下部部分和分别根据第一变型、第二变型和第三变型的上部部分;
[0060]
图7a、7b示意性地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
[0061]
图8是环路的俯视示意图,其包括图5的运载工具和运输路径,图3中运载工具的若干连续的位置已记录在该环路上;
[0062]
图9a、9b、9c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从后面观察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该运载工具位于运输路径的岔口处,在这三个图中,引导装置分别处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构造;
[0063]
图10是环路的俯视示意图,其包括图9a、9b和9c中的运载工具和运输路径;
[0064]
图11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俯视示意图;
[0065]
图12是样本分析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其包括图11的运载工具,在这里以几个连续的位置表示,并且其包括根据一个变型的运输环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下面的详细描述介绍了用于生物样本的自动运输的系统。“生物样本”指的是液体或固体体积(例如体液,比如血液),自动诊断机器被配置为对其执行一个或更多个测试。“样本容器”是指允许单独地运输从个体身上采集的样本的容器。
[0067]
在下面的描述中,样本容器是试管。使用包括可拆卸的帽的试管作为容器是有利的,以避免在运输期间丢失或损坏样本。然而,本发明发现了能够在运载工具上运输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样本容器的有利用途。
[0068]
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字母数字附图标记来指代相似的元件。
[0069]
生物样本分析组件
[0070]
图1和图2示意性地表示了生物样本分析组件,其例如可以安装在医学分析实验室中。该组件包括样本试管运输环路3和定位在环路3的边缘上的多个电子系统,优选属于实验室仪器领域的系统。
[0071]
环路3由编号为a1至a14的串联放置的多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包括用于与支架接触的下表面、试管支架运载工具1(比如下文所述的任何一个运载工具)可以在其上循环的上表面和侧面。模块a3和a9是执行180
°
转弯的模块。其他模块对应于笔直部段。
[0072]
图1表示了从模块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的每个模块的运输路径。在本示例中,每个运输路径采用在模块的上表面中形成的通道的形式。运载工具1可以在通道中循环。为了简单起见,在图2中,连续的运输路径以单个闭合的虚曲线的形式表示。
[0073]
在笔直部段模块中,一些模块(在本示例中,位于分析系统(系统5a至5d)附近的模块)包括两个平行的路径。例如,图1中参考的进入路径30,其从模块a5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以及沿模块a6延伸的两个平行的离开路径32a和32b。进入路径经由模块a5和a6的接口处的岔口(图1中未显示)结合到两个离开路径。进入路径和离开路径都是运输路径。
[0074]
由于运输路径彼此延伸,定位在环路3上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可以到达模块a1至a14中的任何一个,取决于其在运输路径上的行程。
[0075]
因此,环路3为分析组件的所有系统提供服务。
[0076]
环路3的一个优点是模块化;例如,如果环路3所服务的系统的位置被改变,则容易移动环路的模块并以新的构造替换它们。笔直部段模块可以容易地被形成转弯的模块替换,反之亦然。将运输路径彼此延伸放置就足够了。
[0077]
因此,图1和图2中的样本分析组件是可扩展的。可选地,当具有模块的新的调度的环路被操作时,监控单元6执行环路的扫描并记录环路的模块的空间构造。在本示例中,监控单元6连接到模块a3;当系统通电时,模块a3首先打开,然后其他模块以串联方式依次通电。当电源打开时,每个模块发送由监控单元6接收的信号。根据所述信号的接收时间,我们返回到空间构造。
[0078]
在定位于环路3的边缘处的系统中,存在分析仪器5a、5b、5c、5d。举例来说,分析仪器5a是自动诊断机器,其包括单个样本处理单元,并且包括光学和/或化学器件和/或任何其他分析器件。样本处理单元的功能尤其是处理朝向自动诊断机器的取样位置的试管。
[0079]
有利的是,自动诊断机器5a不包括专用样本运输单元或自动取样器。实际上,环路3足以实现将样本运输到可以由自动化机器5a分析样本的位置的功能。
[0080]
分析仪器可以具有不同的最大分析速率,但不会影响定位在环路中的样本的总分
析速率,这将在下文中可见。
[0081]
分析组件进一步包括监控单元6,例如充当调度器或“分配器”的计算机服务器。单元6可以是las型的系统,专门专用于样本移位管理和实验室自动化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监控单元6在存储器中包括用于发射方向改变信号的计算机程序,其用于在环路3的运输路径上循环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优选地,监控单元6包括通信接口,以允许操作员和/或图形界面输入控制指令,以便允许系统状态的信息可视化。
[0082]
在本示例中,监控单元6还被配置为向环路3上循环的运载工具发射速度监控信号。因此,监控单元6管理环路的不同运载工具之间的同步。一个优点是可以通过检测冲击的风险来加强操作的安全性。
[0083]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监控单元通过无线通信路径(例如经由射频网络,比如蓝牙、rfid或wi-fi网络)向运载工具传送速度监控信号或任何其他有用的电子命令。无线通信的一个优点是,它不存在运载工具监控信号和运载工具电源电流之间可能有干扰的风险。
[0084]
作为变型,监控单元6经由plc(电力线载波)模块60连接到环路3的电气轨道,并且监控单元6经由环路的电气轨道通过plc将方向变化信号、速度监控信号或任何其他有用的电子命令发送到存在于环路3上的运载工具。
[0085]
最后变型的一个优点是,它允许通过plc汇集通信路径和布置在运输路径中的运载工具的供电轨道。
[0086]
应注意的是,在使用plc传送运载工具控制信号的变型中,供电轨道和具有运载工具的通信路径可能会合并,也可能不会合并。在供电轨道从运输路径中的通信路径上移除的情况下,试管支架运载工具可以包括专用于供电的第一滑动触头和用于接收命令的第二滑动触头。
[0087]
在图1的示例中,所有模块都包括在运载工具循环通道中的电气轨道。电气轨道端到端放置。
[0088]
监控单元6被配置为可选地通过与所述模块通信来自动识别环路的模块的调度。每个模块都可以通过一个唯一的地址被识别。
[0089]
有利的是,分析组件包括用于样本试管的进入和离开的面板8。面板8包括试管储存空间和用于在储存空间和对应于模块a4的运输路径之间选择性地移动试管的装置(未示出)。然后,监控环路3上的试管的进入/离开顺序。面板8可以由大容量装载托盘代替。
[0090]
系统5a至5d、6和8在此连接到监控单元6和lis(实验室信息系统)7之间的电子通信接口61。接口61允许双向通信。这优选地是网络集线器;接口61在这里是以太网网络交换机。
[0091]
系统lis7包括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患者数据、生理测试结果、测试程序说明或任何其他对实验室管理有用的信息被编码。优选地,系统5a至5d被配置为与lis7通信以记录样本分析结果。
[0092]
系统5a至5d还可以被配置为将样本处理确认传送至lis7。然后,lis7可以将所述确认通信到监控单元6。因此,试管运输流的调度考虑了分析的进展状态。
[0093]
一般而言,在lis7处确定样本分析顺序,其将关于试管运输流的调度的信息通信到监控单元6。
[0094]
包括引导装置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
[0095]
图3示意性地表示了沿着环路3的进入路径30循环的运载工具1。
[0096]
运载工具1是试管支架运载工具。它包括固接到运载工具的支架,其中可以定位试管。因此,运载工具可以移动试管,而不会有试管或其内容物掉落或损坏的风险。这里,运载工具1包括支架19,该支架包括用于试管9插入的孔口。图3中的试管9包括帽90。可以理解,如果使用试管以外的样本容器,则支架19的形状不同,以确保在运载工具移位期间保持容器。
[0097]
根据本发明,运载工具1包括引导装置2。装置2可以被构造成处于第一构造,在第一构造中,其与固接到环路3的引导路径(图3中未示出)配合,以便在运载工具穿过岔口(未示出)时将运载工具朝向离开路径引导,也就是说,通过环路3的将进入路径连接到运载工具1可以采用的多个离开路径的区域。
[0098]
引导装置2可以进一步被构造成处于第二构造,在第二构造中,引导装置不与引导路径配合,这允许运载工具在穿过岔口后到达另一个离开路径。
[0099]“引导路径”是指沿着运输路径延伸的元件,其能够与运载工具配合,以在一个方向上伴随运载工具。装置2与引导路径的配合在运载工具的其余部分上产生足够大的机械力,从而影响运载工具的方向。优选地,引导路径是固定的并且具有单一构造;引导装置的构造的变化会监控方向。
[0100]
例如,引导路径采用沿运输路径延伸的导轨的形式。
[0101]
因此,经由引导装置2,当运载工具1通过岔口时,可以选择性地监控运载工具1的方向。
[0102]
下面将结合运载工具1和环路3的几个示例性实施例给出引导装置2的操作的示例。
[0103]
运载工具1包括在环路3的运输路径上的移动的器件。优选地,运载工具可以在两个方向上移动。此处的运载工具1包括框架10。这里的框架具有大致柱形的形状,与下表面和上表面的面积相比,柱体的长度较小。例如,框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的直径在10到50毫米之间,例如30毫米。因此,框架10具有冰球的形状。替代地,框架可以具有另一种形状,例如平行六面体形状,其长度优选为35毫米、宽度优选为25毫米。
[0104]
该运载工具还包括固定到框架10的下面的轮子12,其适用于通过运输路径30产生驱动。运载工具通常包括两个驱动轮子12。
[0105]
运载工具1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引导装置2电子地通信。控制单元13可以向引导装置2传送方向改变信号,以引起引导装置2的构造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之间改变。
[0106]
在一个有利的变型中,控制单元13能够与分析组件的监控单元6通信,例如通过无线通信和/或经由存在于运输路径上的电气轨道。然后,控制单元13可以从监控单元6接收信息以控制方向的改变。
[0107]
在该变型中,有利地由监控单元6全局地管理方向的改变。因此,可以以集中的方式同步环路上循环的所有运载工具的运动。此外,无需为运载工具装备可编程的监控单元来自动地确定环路上的方向的改变。因此,与现有技术的自动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相比,该运载工具的生产成本更低。
[0108]
有利的是,运载工具1还包括射频芯片16。芯片16优选为能够与运输路径的rfid读取器配合的rfid芯片。
[0109]
在一个有利实施例中,运输路径的每个模块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射频读取器。每个读取器都被配置为检测运载工具的存在。当运载工具与读取器对齐通过时,通常会检测到运载工具的存在。优选地,每个读取器还允许在确定运载工具通过期间识别运载工具。在该变型中,芯片16被配置成在被射频读取器询问之后发射包含运载工具的标识符的信号。运载工具的标识符之前已被记录在芯片16的存储器中。因此,当运载工具1经过读取器35附近时,射频读取器35可以激活芯片16并向其传送标识符请求。
[0110]
例如,读取器35位于运输路径中,并且可以与单元6电子通信。根据其他变型,芯片16可以通过与运输路径通信而进行补充或替换。芯片16例如被光学器件(比如条形码或qr码)替换,并且读取器35被配置为实施对运载工具上的码的光学识别。作为一种变型,与运输路径的通信方式是机械、磁性或任何其他常用的通信方式。
[0111]
与运载工具识别器件相关联的射频读取器形成信息反馈回路,用于通过lis7对试管运输流进行完整、安全的监控和管理。因此,监控单元6可以实时地同步运载工具的移位,并将运载工具之间的阻塞或碰撞的风险降到最低。
[0112]
一个优点是,它允许实时地传送关于试管支架运载工具在环路3上循环的空间和时间信息。
[0113]
借助引导装置2,运载工具1构成了简单且部分自主的试管运输器件。在装备有多个类似于运载工具1的运载工具的环路上,可以对每个运载工具实施方向监控。因此,可以使用“被动(passive)”运输路径,也就是说,不需要集成改变运载工具的方向的可移动元件。特别地,运输环路的岔口不需要包含可移动元件。
[0114]
包含引导装置2的运载工具的一个附加的优点是,多个运载工具可以彼此独立地穿过同一个交叉点,并采用不同的路径。对于现有技术的“主动(active)”运输路径的点而言,情况并非如此,该点一次只能改变一个运载工具的方向,并且进一步需要在每个运载工具之间保持足够的空间,以避免方向错误。
[0115]
就承受用于改变方向的力的运载工具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载工具及其引导装置主要经受磨损。运输路径是“被动”的,并且不一定包含可移动元件。然而,在用于从分析实验室运输样本的环路上,通常有比岔口更多的试管输送机;因此,在“主动”运输路径的情况下,用于引导运载工具的装置磨损得没有位于岔口上的点快。
[0116]
此外,在运载工具引导装置出现故障或失效的情况下,环路的其他运载工具改变方向的能力不受影响。可选地,运输路径包括仅在运载工具失效的情况下使用的点,其可朝向离开构造移动。当该点处于离开构造时,故障的运载工具可以通过功能性试管支架运载工具被朝向该点推动,从而使故障的运载工具与运输环路分离,以进行维护或替换。以下结合图6a至6c描述了用于撤离已经发生故障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其他解决方案。在现有技术的主动运输路径的情况下,路径的可移动元件的失效会妨碍所有通过所述路径的运载工具改变方向,这通常会导致系统的整体性失效,除非该系统具有互补的旁路路径,这会进一步使自动化和材料成本复杂化。
[0117]
包括用于改变方向的引导装置的运载工具的一个附加的优点是运载工具的磨损的可预测性。事实上,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使用率是实时已知的,因为该使用率直接取决于
环路上循环的样本的数量。
[0118]
上面带有机械引导装置的运载工具
[0119]
图4是根据图3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第一个示例。该运载工具包括或不包括射频芯片。运载工具可以在运输路径30上循环。
[0120]
在图4中,运载工具从后侧观察。
[0121]
该运载工具包括框架10,其具有冰球的整体形状。替代地,框架的形状可以是平行六面体。在该示例中,框架10由塑料材料模制。试管支架19定位在框架的上表面上,该上表面与框架的下表面相对,下表面旨在面向运载工具在其上运行的运输路径的上表面。
[0122]
这里的试管支架包括从框架的上表面突出的底座,其中制造有旨在接收试管9的下部部分的u形孔口,然后试管9稳定在底座中。
[0123]
此外,能够与运输路径的引导路径配合的机械式引导装置2被布置在框架中。
[0124]
这里的引导装置2包括杆21和适于移动杆21的致动器20。致动器20在这里为螺线管类型。致动器是电子控制的,并且与处理单元13电子通信。
[0125]
杆21具有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杆的展开位置对应运载工具的第一构造。杆的收纳位置对应运载工具的第二构造。致动器20被构造为从这两个位置中的任一位置选择性地倾斜杆21。
[0126]
图5表示了定位在运输路径上的图4的运载工具,这里是进入路径30,仍然是从后侧观察。第一离开路径32a和第二离开路径32b在设计上与这里所示的进入路径30相似。图5示出了引导装置2的杆21的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
[0127]
运输路径包括支架,例如由金属形成的支架。支架包括与轮子12接触的面37,运载工具在该面上运行。运输路径的面37与地面接触或与运输路径位于其上的底座接触。支架进一步包括两个基本平行的侧壁38,运载工具在侧壁之间运行。侧壁38基本上垂直于支架的面37,从面37竖直地延伸。每个侧壁38延伸到中间部分39中,该中间部分平行于面37延伸。至少一个侧壁(在本示例中,每个侧壁)包括边缘,当运载工具引导装置与所述边缘配合时,该边缘被构造成在侧向上保持运载工具。
[0128]
在本示例中,与引导装置配合的边缘包括肩部4a和4b。运输路径的中间部分39延伸到包括肩部4a和4b的末端部分。因此,肩部充当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引导路径。下面描述第一示例中的引导装置的操作。
[0129]
优选地,每个末端部分还被构造为防止运载工具沿着与运载工具前进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向前或向后倾斜。运输路径的支架的这种构造的一个优点是在运载工具侧向移位(根据图5的方位在左右之间)和运载工具向前/向后倾斜时稳定运载工具。从而这提高了插入样本支架中的样本的稳定性。在插入到支架中的试管没有被阻挡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0130]
在本示例中,肩部4a和4b朝向框架10的上侧延伸,并与水平的中间部分39形成钝角。因此,肩部4a和4b朝向运载工具的内侧定向,并限制运载工具向前/向后倾斜。
[0131]
右肩部4a形成运载工具的第一引导路径4a,左肩部4b形成运载工具的第二引导路径。两个肩部4a和4b相对于路径30的中心轴线基本对称。两个肩部4a和4b的尖端之间布置有自由空间,以便在运载工具通过运输路径期间,使试管9从支架19中突出。
[0132]
因此,试管支架运载工具沿着路径30运行,不会在其行程中受到两个肩部的阻碍,
即使当试管被布置在支架19中时。
[0133]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引导装置2的操作,不需要左肩部4b。
[0134]
处于展开位置2a的杆21从运载工具框架的上表面突出,以便指向肩部4a的内表面。如果运载工具遇到岔口并且开始向左移动,则杆21邻接抵靠肩部4a。杆21由足够耐磨的材料(例如金属)制成,以经受运载工具向左行驶的拉力。通过反作用力,运载工具被保持在肩部4a附近,且不会向左转弯。当杆处于展开位置时,杆21具有足够的长度来邻接抵靠肩部4a,这里长度在1到10毫米之间。
[0135]
处于收纳位置2b的杆21缩回到框架内。因此,当引导装置2处于第二构造并且杆被收起时,如果运载工具开始向左移动,则运载工具在其行程中不会被肩部4a阻挡。
[0136]
因此,致动器20作用于杆21的行程以在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杆,在展开位置,杆与形成引导路径的肩部配合,在收纳位置,杆不与形成引导路径的肩部配合。
[0137]
运载工具的框架10进一步包含处理单元13和马达11。马达确保运载工具的两个轮子12的机动化,这两个轮子延伸超过框架的下表面18。有利地,为了提高试管运输效率和分析速率,马达11是高效马达。这例如是直流马达或无刷马达。马达11能够将为运载工具供电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以使轮子12向前或向后转动。轮子可以由运载工具沿着运输路径的任何移动器件来代替。优选地,当滑动电触头与运输路径的供电轨道配合时,通过运载工具的所述滑动电触头直接向马达提供电能。
[0138]
处理单元13被配置为接收移位控制信号,并将所述信号转换为马达12的监控信号。优选地,处理单元13还被配置成根据移位控制信号中编码的速度信息来监控运载工具移位速度。
[0139]
运载工具在其沿环路移位期间的平均速度优选在0.1到1米每秒之间,通常为0.4米每秒。
[0140]
优选地,马达11能够在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上驱动轮子12。优选地,可以通过处理单元13监控马达的速度。
[0141]
需要注意的是,轮子12不一定构造为改变方向,因为引导装置2允许运载工具方向改变,而无需枢转轮子。
[0142]
有利地,处理单元13还被配置为控制引导装置2的构造从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中的一个变化到另一个构造。如果运载工具引导装置有两种以上的构造,特别是在当运载工具在环路中通过岔口时可以达到三种或更多的不同的引导路径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3优选地被配置为控制所有相应的构造变化。
[0143]
处理单元13可以例如从与环路3相关联的监控单元6(无线地或经由运输路径的电气轨道)接收方向改变命令。
[0144]
优选地,运载工具1在框架的表面上包括电触头14。触头14被构造为与运输路径的供电轨道配合,以便在运载工具位于运输路径上时为运载工具供电。
[0145]
在图4和图5所示的优选变型中,运载工具包括定位在运载工具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上的两个不同的电触头14,并且触头14能够与沿着运输路径的侧壁延伸的供电轨道配合。触头14是滑动电触头。
[0146]
图5的底部的特写视图表示了位于运载工具的左面的电触头14和供电轨道34之间的接口,所述供电轨道为滑动导轨的形式,沿左侧壁延伸。
[0147]
供电轨道34包括两个极性相反的电极340,电流可以在这两个电极之间流动。在这里,电触头14被放置在运载工具的印刷环路(或pcb(印刷电路板))上。这些是滑动电触头,其布置成在运载工具在运输路径30中移位期间与电极340接触。
[0148]
运载工具能够经由无线网络(比如wi-fi网络)从监控单元6接收方向改变信号和/或速度改变信号。在一种可能的变型中,供电轨道34是plc(电力线载波)类型。然后,轨道34还能够向运载工具处理单元传输电子数据,例如方向改变信号。
[0149]
应注意的是,作为wi-fi接口的替代或与wi-fi接口接合,运载工具可以包括能够通过蓝牙通信接收信号的接口。
[0150]
可选地,运载工具可包括自动的能量储存装置,作为电触头14的替代或与电触头结合。然后,运载工具就其供电而言是自主的。如果运载工具必须在不接触供电轨道的情况下穿越区域,这一点尤其有用。例如,自动的能量储存装置为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器。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下面给出的替代示例的运载工具也可以包括这样的自动的能量储存装置。
[0151]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图4和图5的运载工具包括弹性引导件22。弹性引导件22的功能是与第二引导路径4b配合,第二引导路径与运输路径上的第一引导路径4a相对。当引导件22与肩部4b配合时,运载工具与路径30的壁之间形成的连接为弹性连接。
[0152]
引导件22可以采用上部构造,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引导件22被布置成与肩部4b接触。引导件22可以进一步采用下部构造(例如,缩回到框架中),其中引导件22不与肩部4b配合。
[0153]
当引导件22与肩部4b接触时,引导件会施加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倾向于防止运载工具突然向右移动。但是,引导件22具有弹性,其允许引导件的水平移位达到一定极限,例如从一毫米到十毫米的移位。
[0154]
这里,引导件22是弹簧零件,其沿着水平方向具有比杆21更低的刚度。
[0155]
应当注意,下面给出的包括不同于一个上述引导装置的引导装置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替代示例也可以包括类似于引导件22的引导件。
[0156]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路径30包括两个肩部4a和4b。
[0157]
在一种变型中,试管支架运载工具不包括引导件22。例如,运载工具可以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二引导装置,其结构和操作与引导装置2类似。
[0158]
可选地,运载工具还可以包括传感器,其允许检测附近其他运载工具的存在。
[0159]
图4和图5的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运载工具的构架非常简单。该运载工具易于组装。此外,如果运载工具主体由塑料材料模制,则无需焊接。
[0160]
可选地并且有利地,样本运输环路的运输路径可以被构造成允许在运载工具失效的情况下手动取出运载工具。图6a至6c表示了包括肩部的多个运输路径,类似于图5中的运输路径,其带有可移动元件以允许运载工具取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可移动元件也可以在下面关于图7a和7b所述类型的运输路径上实现。
[0161]
图6a示出了根据第一种变型的运输路径30,其允许手动撤出运载工具。在路径的纵向部段上,中间部分39沿着位于侧壁的上边缘的延伸部中的区段t1固定到它们相应的侧壁38上。优选地,中间部分仅沿着区段t1固定到壁38上。中间部分39和包括肩部的末端部分在图6a中以实线表示的下位置390(1)和在图中以虚线表示的上位置390(2)之间围绕该区段可旋转地移动。
[0162]
位置390(1)是运载工具保持位置。这是运载工具和环路的操作期间的正常位置,与图5所示的位置相对应。位置390(2)是运载工具释放位置。在该位置,运输路径的末端部分(此处为肩部4a和4b)被构造成在运载工具位于末端部分之间时,不会将运载工具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一个优点是允许运载工具(未表示)的竖直移位(例如沿方向e1),以取出运载工具。
[0163]
图6b示出了允许运载工具取出的第二种路径变型。在路径的纵向部段上,侧壁38的上部部分以及位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横向延伸部中的中间部分39和末端部分可围绕位于侧壁的上边缘的延伸部中的区段t2移动。由此限定了两个侧壁的可移动部段391。部段391被定位成彼此相对,并且可以通过操作员的动作分开。部段391的分开的位置对应于运载工具释放位置,并且非分开的位置对应于运载工具保持位置。图6b中还表示了机械臂50和从运输路径30中提取的运载工具1,其由机械臂的夹具保持。
[0164]
图6c示出了允许运载工具取出的路径的第三种变型。这里,盖子392搁置在运输路径30的侧壁38上。中间部分39和形成所述中间部分的末端部分的肩部形成盖子392的下表面。盖子还包括侧壁393以及在侧壁之间延伸的上壁394。盖子392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固定方式附接到运输路径的侧壁;这里,螺钉紧固件395沿着盖子的长度布置。
[0165]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拧开螺钉紧固件395,则可以提起盖子392,使侧壁38之间的空间不被覆盖。因此,如果运载工具在所述空间内,可以手动地或通过图6b中的机械臂将其取出。因此,盖子392是可拆卸的。盖子被放置的位置是运载工具保持位置,盖子被提起的位置是运载工具释放位置。
[0166]
优选地,在这三种变型中,运载工具保持位置和运载工具释放位置之间的运输路径的壁的倾斜通过操作员的动作手动地执行。倾斜也可以由机械机器人系统执行和/或由致动器远程控制。
[0167]
应该注意的是,图6a至6c的允许运载工具取出的变型的可移动或可拆卸元件可以组合使用。
[0168]
图7a表示了根据图3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第二个示例。该运载工具包括机械引导装置,与第一个示例中的运载工具一样,该机械引导装置包括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可移动杆,以选择性地与引导路径的边缘配合。运载工具也从后面观察。运载工具已经在移位期间在运输路径中被表示。
[0169]
除了关于运载工具和运输路径之间的电接触,以及关于引导路径的结构及其与运载工具引导装置的配合,根据第二个示例的运载工具和运输路径具有与第一个示例的运载工具和运输路径大致相同的结构。
[0170]
在第二个示例中,运输路径在其上面具有开口的托架形状。运输路径的沿着垂直于运载工具的前进方向的平面的部段为u形。
[0171]
运输路径的侧壁不一定包括平行于运输路径的下面和侧壁的端部延伸的中间部分。这里,托架包括下面37'和从下面的两侧延伸的两个平行的侧壁38'。运载工具在运输路径上在其移位期间被接收在两个壁38’之间。
[0172]
作为引导路径,这里,右侧壁包括穿过壁的空腔40。这里,该空腔大约位于壁的中间高度处,沿着运输路径的进入路径、岔口和第一离开路径延伸。空腔40具有例如长方形孔眼的形状,该长方形孔眼沿着平行于运输路径的下面的纵向方向延伸。
[0173]
在图7a和7b的示例中,与本说明中所示的其他运载工具示例性实施例一样,运载工具的可能尺寸如下:
[0174]-总高度在50到100毫米之间,例如70毫米,
[0175]-框架宽度在30到100毫米之间,例如60毫米,
[0176]-框架的长度在30到100毫米之间,例如70毫米。
[0177]
与之前的示例性实施例一样,运载工具优选包括两个驱动轮子12。
[0178]
运载工具的右侧面101面向空腔40。引导装置包括杆21',在其末端端部处设置有固定到杆的杆头部210。杆被定尺寸以能够穿过空腔40,同时基本上垂直于右侧壁的表面延伸。杆可在图7a表示的收纳位置和图7b表示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收纳位置,杆和杆头部保持在运载工具的框架10中,在展开位置,杆穿过空腔。
[0179]
在展开位置,杆头部210在左侧(沿图7b的取向)被空腔40的边缘4c阻挡,这防止运载工具在侧向上向左移动。实际上,杆头部的竖直尺寸大于空腔40的宽度,并且处于展开位置的杆被布置成使得杆头部处于距运输路径的右侧壁的右表面小的侧向距离处。
[0180]
因此,当杆处于图7b的展开位置时,运载工具相对于右侧壁具有小边距(small margin)的侧向远离。运载工具在其穿过岔口时被迫采用第一离开路径。
[0181]
为了允许杆21'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通过,可以在侧壁中提供局部加宽的空腔40,从而允许杆头部210穿过侧壁。
[0182]
引导装置由电磁体或马达致动,以在杆的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在该示例中,螺线管20'被电子地监控,以控制杆21'位置的变化。还可以使用伺服马达来控制杆和运载工具的点的移位。
[0183]
有利并且可选地,缓冲轮子(图7a和7b中未示出)可以布置在运载工具框架的侧面和运输路径的侧壁之间,例如在右侧面101和面向的侧壁38'之间。例如,多个缓冲轮子被布置在右侧面101上,包括在所述面的前部部分的轮子和在所述面的后部部分的轮子。缓冲轮子包括在轮子的外周上的缓冲材料带。
[0184]
一个优点是,运载工具和运输路径的壁之间的摩擦最小化。因此,运载工具框架和运输路径的磨损受到限制,尤其是在运载工具改变方向时的岔口处。
[0185]
应注意,一个或多个缓冲轮子也可以添加到与本说明书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相对应的运载工具上。
[0186]
作为图7a和7b中所表示构造的替代,运输路径可以包括在左侧壁上类似于空腔40的空腔和在右侧壁上的空腔。如果杆21'可在左突出位置、中间位置和右突出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如果杆21'由伺服马达控制,则可以控制杆与左空腔或右空腔的接合。然后,可以控制运载工具在穿过岔口后选择性地在三个离开路径(左路径、中心路径、右路径)中的一个路径上接合。
[0187]
根据图7a和7b所表示的示例的运载工具在框架10的侧面上包括可移动滑动触头14'。在运载工具沿着运输路径移位期间,这些滑动触头铺设在沿着壁38'运行的供电轨道24'上。
[0188]
在该示例中,供电轨道34'位于两个侧壁38'的上端部处。运载工具的正电极包括可移动滑动触头14',负电极包括运行平面。可移动滑动触头14'从运载工具的侧面悬挂,并铺设在轨道34’的上方。
[0189]
优选地,可移动滑动触头14'由允许与供电轨道34'的摩擦最小化的材料形成,以限制所述触头的磨损。
[0190]
使用铺设在运输路径上方的电触头的优点是,它不会阻碍运载工具的向上移位。
[0191]
因此,在运载工具失效的情况下,可以手动或自动地向上拉动运载工具,以释放运输路径。例如,可以使用如图6b所示的机械臂来提取运载工具。
[0192]
作为一种选项,实现运输路径的引导托架可以是导电的并构成电极。例如,托架可以被通电以形成负电极。为此,整个托架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该选择的一个优点是,它允许在供电轨道中使用单个导电元件:以给运载工具供电,运载工具的电触头被放置成直接与运输路径接触,运载工具的另一个电触头与所述导电元件接触。
[0193]
应注意,包括形成电极的导电元件的运输路径的选项也可以通过侧向滑动电触头来实现。
[0194]
作为与轨道34'配合的可移动滑动触头14'的替代或与其结合,运载工具可以包括与图4和图5所示运载工具的滑动触头类似的滑动触头14,以与滑动导轨34配合。
[0195]
运载工具还可以包括类似于图4和图5中的引导件22的引导件,以防止运载工具在其改变方向期间突然移位。
[0196]
机械引导的运载工具的移位次序
[0197]
图8是环路3的区域的俯视图,其中已记录了在运载工具沿环路3的移位过程中,根据图4和图5的实施例的运载工具的若干个连续的位置p1至p4。应注意,环路3也适用于与关于图7a和7b所述第二实施例的运载工具一起使用。环路3的其余部分未被表示,其优选地形成封闭的回路。
[0198]
图8所示的环路3的区域包括进入路径30,其右端部处通向岔口31,岔口本身在其右端部处通向第一离开路径32a和第二离开路径32b。
[0199]
岔口允许在进入路径上循环的运载工具被重新定向到第一离开路径或第二离开路径。
[0200]
图8表示了运载工具的移位的次序,在此期间,运载工具在岔口31上行驶,然后通过引导装置2的作用被朝向第一离开路径32a导向。
[0201]
肩部4a形成引导路径,该引导路径沿着路径30、岔口31的下部部分和第一离开路径32a延伸。肩部4b沿着路径30、岔口31的上部部分和第二离开路径32b延伸。肩部4a和4b固接到它们相应的运输路径。
[0202]
还表示了与肩部4a相对延伸的第一供电轨道34a(根据上述描述),以及与肩部4b相对延伸的第二供电轨道34b。
[0203]
优选地,运输路径30、32a和32b具有相同的宽度d(除了在岔口处),以便运载工具适于在三个路径上循环,而不存在枢转的风险。
[0204]
图8所表示的移位次序如下:
[0205]-在到达位置p1之前,运载工具在路径30上循环,杆21处于收纳位置,不与肩部4a配合,引导件22与肩部4b接触。
[0206]-在位置p1处,运载工具仍在路径30上循环,杆21倾斜到展开位置。因此,运载工具固接到肩部4a。
[0207]
优选地,杆21在展开位置的倾斜是由处理单元13接收方向信号引起的。
[0208]-在位置p2处,运载工具在岔口31上循环。杆21保持在展开位置。通过允许运载工具向下脱钩一距离x,在位置p1和p2之间与肩部4b配合的引导件22现在被降低。
[0209]
然后,运载工具可以自由枢转以改变方向。
[0210]-在位置p3处,运载工具开始其在离开路径32a上的行程。已降低的引导件22在上部位置倾斜,使得运载工具通过引导件22与另一个肩部的协作而被再次引导,所述另一个肩部面向离开路径32a上的肩部4a。杆21仍处于展开位置。
[0211]-在位置p4处,运载工具继续其在离开路径32a上的行程,杆21倾斜至收纳位置。因此,相对于位置p1之前的开始状态,引导装置2和引导件22处于类似的构造。
[0212]
因此,引导装置2允许迫使运载工具改变方向,并且弹性引导件22允许伴随方向的改变。
[0213]
通常,第一离开路径32a位于自动诊断机器的附近,例如仪器5a到5d中的任何一个。然后,第一离开路径2a对应于模拟坡道,用于将试管运输运载工具导向到自动诊断机器。
[0214]
通过其集成的引导装置,穿过岔口的运载工具可以采取第一路径32a用于试管中包含的生物样本被分析,或者采取第二路径32b通过而不进行分析。一个优点是,空的试管或不旨在通过位于该区域中的自动诊断机器分析的试管的到达不会降低自动诊断机器的速率。
[0215]
因此,即使在进行不同类型的测试(如果需要在相同的生物样本上进行)时,仪器分析速率的优化也是可能的。通常实践的做法是,在第一次测试后,执行重新运行类型的附加测试(初始测试的新迭代,以便在出现可疑错误的情况下指定或验证测量结果)或反射类型的附加测试(仅在试管的子集上执行的二次测试)。
[0216]
非常有利地,环路3的运输路径包括至少一个运载工具检测器,其被配置为快速检测运载工具的通过。优选地,所述检测器还被配置为识别运载工具,或者与适于确保该识别的另一检测器相关联。检测器通常被置于运输路径的上表面下方。根据一个示例,运载工具检测器是被配置成与运载工具的射频芯片(例如芯片rfid)通信的射频收发器。
[0217]
在该示例中,进入路径30包括第一传感器a,其允许在向运载工具传送方向信号之前检测运载工具。岔口31包括第二传感器b,该第二传感器b允许检测紧邻两个离开路径32a和32b之间的接合部的上游的区域是否空闲,或者所述区域是否被运载工具占用。一个优点是避免试管支架运载工具之间发生碰撞。
[0218]
传感器a和b优选是光束截止的通路检测器。因此,传感器能够以大的反应性检测运载工具通过它们的检测区域。
[0219]
该环路可以包括光束截止的其他通路检测器。
[0220]
下面带有机械引导装置的运载工具
[0221]
图9a、9b和9c表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根据图3的图示所示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三种不同的构造,其能够在运输路径30上循环。该运载工具适于与具有通向三个不同离开路径的岔口的环路一起操作。在图9a至9c中,运载工具1从后面观察,运载工具位于岔口上,并朝向离开路径中的一个前进。
[0222]
在该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装置包括下邻接元件26,其可以从运载工具框架的下面18突出。下邻接元件26具有与运输路径中的凹槽的形状互补的形状。凹槽凹陷到运
载工具所在的运输路径的表面37中。这里,邻接元件26具有基本上三角形的形状,凹槽也具有三角形的形状。运输路径的凹槽形成能够在侧向上阻挡邻接元件的引导路径,从而迫使运载工具保持在凹槽附近。当运载工具穿过岔口时,运载工具被迫使朝向凹槽沿其延伸的离开路径定向。
[0223]
因此,下邻接元件26构成可以通过开槽来切换的标引结构(尤其是在处理单元(未表示)的监控下),以便选择性地定位在与三个离开路径相对应的三个引导路径中的一个上。下邻接元件26固定到可控的返回器件(例如弹簧),以便使邻接元件缩回。
[0224]
图9a示出了对应于下邻接元件26在凹槽42a中的接合的第一构造,该凹槽沿着岔口31和环路的第一离开路径32a延伸。运载工具抵靠运输路径的左侧壁运行。
[0225]
图9b示出了对应于下邻接元件26在凹槽42b中的接合的第二构造,该凹槽沿着岔口31和环路的第二离开路径32b延伸。运载工具抵靠运输路径的右侧壁运行。
[0226]
图9c示出了对应于下邻接元件26在凹槽42c中的接合的第三构造,该凹槽沿着岔口31和环路的第三离开路径32c延伸。该构造对应于运载工具1的中心位置,在图9a和9b的两个位置之间。注意,在该第三示例中,运载工具框架的侧壁(当其处于第三构造时)和侧壁之间的侧向距离足以允许运载工具向左或向右移位。
[0227]
在运载工具经由沿着运输路径定位的供电轨道被供电的情况下,电触头14优选地布置成使得至少一对触头14在任何构造中都与一个供电轨道接触。
[0228]
因此,在本示例中,运载工具包括左侧上的一对触头和右侧上的一对触头,其分别与左侧和右侧上的供电轨道34的电极340配合。此外,当运载工具1在图9c所示的中心位置时,供电轨道34延伸的宽度足以使左右两对电触头14接触相邻的电极340。
[0229]
作为替代或组合,供电轨道可以放置在表面37中形成的凹槽上。然后,下邻接元件26包括电触头。
[0230]
仍然可选地或组合地,运载工具1可以包括自动能量储存装置,优选一个或多个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一个优点是,无论构造如何,尤其是当运载工具处于图9c所示的中心位置时,确保运载工具1仍有可靠的电源可用。
[0231]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a至9c的示例的运载工具1和适于与所述运载工具一起操作的运输环路。这里,运载工具1在进入路径30上运行,下邻接元件26接合在凹槽42c中。进入路径通向岔口31。已经表示了穿过岔口31的平面p,该平面对应于图9a至9c中运载工具1的位置。岔口通向三个离开路径,该三个离开路径包括中心路径32c和分别为左侧和右侧的两个侧路径32a和32b。侧路径构成了相对于中心路径的偏离。
[0232]
还表示了第二岔口31',离开路径32a、32b和32c在其右端部处在岔口31'会合。第二岔口31'在其右端部处通向另一个运输路径30’。
[0233]
凹槽沿着每个离开路径形成,以便引导运载工具的移位,而不管运载工具采用的方向。
[0234]
在该环路的示例中,分析仪器5a(例如自动诊断机器)定位在左离开路径附近。因此,当运载工具被朝向左离开路径引导时,可以通过分析仪器5a对运载工具运输的试管进行分析。相反,如果运输的试管不需要通过仪器5a进行分析,则运载工具可以沿着岔口31和31'之间的路径通过中心路径行进。
[0235]
同样,另一个分析仪器(此处未表示)可以布置在右离开路径附近。
[0236]
带磁性引导装置的运载工具
[0237]
图11表示了根据图3的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第四示例。该运载工具包括或不包括射频芯片。运载工具可以在运输路径30上循环。
[0238]
在该图中,运载工具是从下方,从运输路径的一侧观察的。
[0239]
运载工具包括与图4和图5中的运载工具的功能元件类似的功能元件,用于机动化、指挥、试管的处理、供电等。为简洁起见,这里没有列出所有这些元件。
[0240]
然而,引导装置不根据关于图4和图5所解释的原理工作。在本示例中,引导装置是磁性的。
[0241]
这里,引导装置实际上包括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体23。磁体23优选为永磁体,或者替代地为电磁体。磁体23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其旨在与运输路径的磁性路径配合,在第二位置,其旨在不与所述磁性路径充分地配合。
[0242]
磁性路径例如是沿着运输路径延伸的磁性材料带,形成引导路径。
[0243]
通常,磁体23和运输路径的磁性路径具有相反的极性,使得当磁体23距磁性路径足够小的距离时,磁性路径吸引磁体23。
[0244]
优选地,磁体23可在对应于第二位置的中心位置(如图11所示)和磁体23进入磁性路径的作用场的端部位置(相对于图11的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之间移动。
[0245]
在本文所示的变型中,运输路径的两个磁性路径被放置在运输路径的两侧,使得中心位置的磁体不会被吸引到一个或另一个位置,使得磁体可以采用两个端部位置,以选择性地与磁性路径配合,从而改变运载工具的方向。
[0246]
替代地,磁体可以仅设置在两个端部位置,然后形成双稳态系统。
[0247]
在图11中,根据一种可能的布置,磁体23固定到臂24上,该臂枢转地安装在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框架10上。这里的框架在其下表面包括固接到框架的臂支架部分25。臂24的第一端部安装在部分25上,磁体23固定到臂的第二端部。臂被电子地控制,例如被运载工具处理单元控制,以在磁体23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及可能的其他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在岔口处改变方向。
[0248]
运载工具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传感器17,其允许检测附近其他运载工具的存在。
[0249]
传感器17在这里是光学传感器,其被配置成检测来自位于附近的另一运载工具(通常是试管支架运载工具)的视觉图案(例如条形码或qr码)。然而,可以设想其他检测模式。作为替代或组合,运载工具可以包括用于检测运载工具突然移位或与其他运载工具碰撞的加速度计,或用于检测障碍物的任何其他已知的器件。
[0250]
应注意,运载工具可以进一步包括类似于上述引导件22的弹性引导件,以与运输路径的引导路径形成弹性连接。然而,运输路径必须包括能够与这种弹性引导件配合的机械元件(比如图5中的肩部)。
[0251]
图12是与图8的运输环路3具有相同的总体结构的运输环路3’的俯视图,除了该环路不再必须包括肩部形式的机械引导路径。环路3’包括磁性路径43a和43b,以作为引导路径。
[0252]
磁性路径43a沿着岔口31和第一离开路径32a延伸,第一离开路径位于自动诊断机器5a的分析位置附近。
[0253]
磁性路径43b沿着岔口31和第二离开路径32b延伸。第二离开路径32b允许运载工
具穿过,而无需通过自动诊断机器,因此不会减慢对其他试管的分析。
[0254]
还表示了第二岔口31',离开路径32a和32b在它们的右端部处在该岔口31'会合。第二岔口31'在其右端部处通向另一个运输路径30’。
[0255]
如示例1所示,引导路径被固接到其相应的运输路径。
[0256]
在该示例中,包括磁体23的引导装置可以与磁性路径43a配合,以选择性地将运载工具朝向离开路径32a引导,并且磁体还可以与磁性路径43b配合,以选择性地将运载工具朝向离开路径32b引导。
[0257]
磁体在这里被控制来选择性地采用:
[0258]-中心位置2c,在该位置它不被任何磁性路径偏置,
[0259]-上端部位置2a,在该位置它被磁性路径43a偏置,
[0260]-下端部位置2b,在该位置它被磁性路径43b偏置。
[0261]
优选地,磁体被机械地偏置朝向中心位置。因此,在没有被磁性路径偏置的情况下,磁体采用中心位置。当运载工具到达两个路径的接合部时,磁体优选重新定位在中心位置。
[0262]
磁性路径43a和43b充分分开,使得在中心位置2c的磁体不会被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充分吸引,以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驱动试管支架运载工具。
[0263]
因此,如果在进入路径30上运行的运载工具在到达岔口31的水平之前接收到方向改变信号,则引导装置采用相应的位置,并且运载工具被定向成采用离开路径32a和32b中的一个。
[0264]
在运载工具穿过岔口31并在第一离开路径32a中继续它的行程的情况下,运载工具将被朝向系统5a引导。之后,运载工具在岔口31'处被机械地朝向路径30'重新引导。引导装置不必干预以将运载工具朝向路径30’引导。
[0265]
在运载工具穿过岔口31并在第二离开路径32b中继续它的行程的情况下,运载工具将笔直向前移动,然后在岔口31'处被机械地朝向路径30’重新引导,而无需由引导装置引导。
[0266]
如果运载工具包括弹性引导件,则可以以类似于图8的移位次序的方式控制弹性引导件,以便引导移动。
[0267]
包括磁性引导装置(例如,根据图11和图12示例的装置)的运载工具的一个优点是,可以避免引导装置和引导路径之间的直接接触,这会减少其磨损。此外,运输路径的结构不是很复杂,因为简单的含铁金属带可以用作引导路径,并与引导装置的磁体配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