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12:35: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沥青加热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沥青或半成品沥青一般为高粘性液体,在加温罐体内的流动性不足,罐体内的沥青往往存在加热死角、局部过热以及所需加热时间过长等问题,不能有效实现加热沥青的温度均化,从而影响沥青成品的质量和加热效率。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10527373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均化的泵循环装置,包括沥青加热罐罐体,其设置有沥青进口、沥青出口、排气口,所述加热罐罐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加热罐罐体外侧设置有沥青循环泵,所述沥青循环泵的两端分别与沥青泵进口管道和沥青循环管道相连接,所述沥青泵进口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罐罐体相连接,所述沥青循环管道末端设置有歧管,所述歧管的末端设置有若干沥青泵喷口,所述沥青泵喷口位于所述加热罐罐体内部。沥青通过沥青进口进入沥青加热罐,在沥青加热过程中,通过沥青泵及沥青循环管道使沥青实现循环流动,促使沥青加热均化,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了沥青加热效率。
3.但上述设置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上述设计中的沥青泵喷口为固定设置,难以对沥青进行均匀的喷出,须设置多个沥青泵喷口增加喷出均匀性,而这样则导致了成本的增加,且沥青在罐体内活动性较差,导致加热均匀性不佳,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的沥青泵喷口为固定设置,难以对沥青进行均匀的喷出,且沥青在罐体内活动性较差,导致加热均匀性不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包括沥青加热罐,所述沥青加热罐的顶部连通有加料管,且沥青加热罐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孔,两个连通孔内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导热油管,导热油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法兰盘,沥青加热罐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沥青循环泵,沥青循环泵的进料口内连通有沥青进管,沥青进管与沥青加热罐的一侧底部相连通,所述沥青循环泵的出料口内连通有连通管,所述沥青加热罐的顶部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内转动安装有圆管,圆管的底端连通有横管,横管的底部连通有多个喷管,圆管内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转动密封套接在连通管的外侧,所述沥青加热罐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竖向孔,竖向孔内转动安装有竖板,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板,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箱体,箱体的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连接轴,连接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杆,且连接轴上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沥青加热罐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齿条,两个齿条分别与对应的齿轮相啮合,两个竖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横板,横板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沥青加热罐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齿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复位弹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箱体的顶部内壁上,对箱体进行支撑和复位。
8.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圈,四个限位圈分别与对应的箱体的外侧活动抵接,对连接轴进行限位。
9.优选的,所述圆管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转盘,转盘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半圆槽,多个半圆槽内均活动连接有滚珠,滚珠与沥青加热罐的顶部滚动连接,对圆管进行支撑。
10.优选的,所述沥青加热罐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两个横板分别滑动套接在对应的固定杆的外侧,对横板进行导向。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两个限位板分别与对应的横板的顶部活动抵接,对横板进行限位。
12.优选的,所述沥青加热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稳定杆,稳定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稳定套筒,稳定套筒固定套接在连通管的外侧,对连通管进行稳定。
13.优选的,所述圆管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与沥青加热罐的顶部内壁活动抵接,对圆管进行限位。
14.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通过对沥青进行循环运输的同时利用沥青喷出的反作用性带动喷管进行转动,从而将沥青喷向不同位置,实现沥青的均匀分布;
15.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利用沥青喷出的冲击力带动推板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从而带动连接轴和搅拌杆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往复转动,从而对沥青进行搅拌混合,从而提高沥青在沥青加热罐内的活动性,进一步提升使得不同位置的沥青能够进行同步均匀的加热;
16.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带动沥青喷管进行转动以提升沥青喷出的分布均匀性,且能够带动搅拌杆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往复转动对沥青进行均匀高效的搅拌,提升加热效率,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圆管、喷管和横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沥青加热罐;2、沥青循环泵;3、连通管;4、圆管;5、转盘;6、横板;7、支撑弹簧;8、竖板;9、固定杆;10、导热油管;11、法兰盘;12、密封圈;13、喷管;14、横管;15、推板;16、齿条;17、箱体;18、连接轴;19、搅拌杆;20、齿轮;21、限位圈;22、复位弹簧;23、滚珠;24、
限位板;25、挡板;26、稳定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5,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罐温度智能均化的泵循环装置,包括沥青加热罐1,沥青加热罐1的顶部连通有加料管,且沥青加热罐1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孔,两个连通孔内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导热油管10,导热油管10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法兰盘11,沥青加热罐1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沥青循环泵2,沥青循环泵2的进料口内连通有沥青进管,沥青进管与沥青加热罐1的一侧底部相连通,沥青循环泵2的出料口内连通有连通管3,沥青加热罐1的顶部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内转动安装有圆管4,圆管4的底端连通有横管14,横管14的底部连通有多个喷管13,圆管4内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转动密封套接在连通管3的外侧,沥青加热罐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竖向孔,竖向孔内转动安装有竖板8,竖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板15,推板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箱体17,箱体17的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连接轴18,连接轴1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杆19,且连接轴18上固定安装有齿轮20,沥青加热罐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齿条16,两个齿条16分别与对应的齿轮20相啮合,两个竖板8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横板6,横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7,支撑弹簧7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沥青加热罐1的顶部。
25.本实施例中,齿条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2,两个复位弹簧22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箱体17的顶部内壁上,对箱体17进行支撑和复位。
26.本实施例中,连接轴18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圈21,四个限位圈21分别与对应的箱体17的外侧活动抵接,对连接轴18进行限位。
27.本实施例中,圆管4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转盘5,转盘5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半圆槽,多个半圆槽内均活动连接有滚珠23,滚珠23与沥青加热罐1的顶部滚动连接,对圆管4进行支撑。
28.本实施例中,沥青加热罐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9,两个横板6分别滑动套接在对应的固定杆9的外侧,对横板6进行导向。
29.本实施例中,固定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4,两个限位板24分别与对应的横板6的顶部活动抵接,对横板6进行限位。
30.本实施例中,沥青加热罐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稳定杆,稳定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稳定套筒26,稳定套筒26固定套接在连通管3的外侧,对连通管3进行稳定。
31.本实施例中,圆管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挡板25,挡板25与沥青加热罐1的顶部内壁活动抵接,对圆管4进行限位。
32.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通过加料管向沥青加热罐1内加入沥青,通过将法兰盘11向导热油管10导入高温导热油,从而对沥青进行加入,并通过启动沥青循环泵2,沥青循环泵2通过进料管将沥青导出,并通过连通管3倒入圆管4,然后通过横管14上的多个喷管13喷出,从而形成沥青的循环,且沥青喷出的过程中,由于喷管13的设置角度,使得喷管13和横管14在沥青喷出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进行反向的转动,从而将沥青喷向不同位置,提升沥青分布均匀性,且从喷管13内喷出的沥青桶盖与推板15的抵接推动推板15向下运动,推板15
通过竖板8带动横板6向下运动并对支撑弹簧7进行压缩,且推板15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箱体17、连接轴18和搅拌杆19向下运动,齿条16通过与齿轮20的啮合带动连接轴18进行转动,连接轴18带动搅拌杆19进行转动,横管14转过一定角度后,喷管13喷出的沥青与推板15错开,横板6在支撑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推板15和箱体17复位向上运动,横管14的持续转动,从而带动推板15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连接轴18和搅拌杆19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往复转动,从而对沥青进行搅拌混合,从而提高沥青在沥青加热罐1内的活动性,进一步提升使得不同位置的沥青能够进行同步均匀的加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