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5 07:06: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属于钢带淬火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钢带淬火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非连续淬火,一种为连续卧式淬火,钢带非连续淬火是将钢带裁剪成指定长度后,适量放入炉中淬火、油冷等相关工艺处理,此方法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市场应用较少,由于生产线较长,钢带自身重力原因将产生弯曲,在进行进料与出料操作时,不能够对钢带进行预处理以及淬火后清洁的操作,为此,提供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包括立式淬火炉本体,所述立式淬火炉本体右侧对称连接有回流管,所述立式淬火炉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组件,所述立式淬火炉本体底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下方设有收卷机构,所述出料组件包括下料方管、出料方管,所述下料方管顶端与立式淬火炉本体贯通固定连接,所述下料方管内壁两侧通过轴承对称设有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外壁上包覆有擦拭垫,所述出料方管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对称设有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下方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内侧固定连接有刮油板。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收卷机构包括底板、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对称设置于底板顶侧,所述立式淬火炉本体底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支撑杆,所述立式淬火炉本体通过支撑杆与底板顶侧固定连接。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右侧所述侧挡板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侧挡板内侧,且固定连接有收卷辊,左侧所述侧挡板外壁贯通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部匹配螺纹连接有螺纹柱。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螺纹柱内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套接管,所述套接管与收卷辊左端卡合套接固定,所述螺纹柱与螺纹管匹配螺纹连接。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方管、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通过轴承对称设有进料方管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辊下方对称设有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外壁上包覆有吸附毛毡。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料方管底侧与立式淬火炉本体顶侧贯通连接,所述进料方管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内侧固定连接有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内腔中固定连接有除静电毛刷。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2.1、通过设置擦拭垫、第一导向辊与刮油板,第一辊轴外壁上的擦拭垫可以全面的对钢带表面淬火附着的脏物进行擦拭,第一导向辊能够对钢带两侧进行抵接,避免钢带出料时因高温导致发生变形的情况,第一支撑板内侧的刮油板可以将钢带表面的污垢进一步清除,从而能够更加彻底的对钢带进行清洁操作;
13.2、通过设置螺纹柱、套接管与收卷辊,将螺纹柱从螺纹管内部旋转取出,套接管通过轴承与螺纹柱内端连接,使套接管与收卷辊左端套接卡合,能够不妨碍收卷辊转动的同时,可以对收卷辊左端快速的拆卸,可以将收卷完成后的钢带从收卷辊上取出,大大提高了钢带取料的便捷性;
14.3、通过设置第二辊轴、吸附毛毡与除静电毛刷,钢带两侧贴合的吸附毛毡能够对其表面上的灰尘、毛絮进行清理,避免在进入立式淬火炉本体内部后,钢带表面的灰尘、毛絮发生燃烧结块附着在钢带表面影响淬火加工的操作,对钢带外壁进行除静电操作,避免在进入立式淬火炉本体内部后,因立式淬火炉本体内部的灰尘吸附在钢带外表面上,从而能够对进入立式淬火炉本体内部前进行预处理操作,大大提高了钢带淬火加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的出料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的收卷机构展开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的进料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立式淬火炉本体;2、回流管;3、进料组件;4、出料组件;5、收卷机构;6、下料方管;7、出料方管;8、第一辊轴; 9、擦拭垫;10、第一导向辊;11、第一支撑板;12、刮油板;13、底板;14、侧挡板;15、驱动电机;16、收卷辊;17、螺纹管;18、螺纹柱;19、套接管;20、进料方管;21、第二导向辊;22、第二辊轴;23、吸附毛毡;24、第二支撑板;25、u型框架;26、除静电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钢带连续立式淬火装置,包括立式淬火炉本体1,所述立式淬火炉本体1 右侧对称连接有回流管2,通过设置回流管2,回流管2分别与进料组件3、出料组件4贯通连接,能够将立式淬火炉本体1内腔中的部位温度通过回流管2分别传递到进料组件3、出料组件4内部,可以有效的对进料组件3、出料组件4内部进行保温操作,所述立式淬火炉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组件3,所述立式淬火
炉本体1底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组件4,所述出料组件4下方设有收卷机构5,所述出料组件4包括下料方管6、出料方管7,所述下料方管6顶端与立式淬火炉本体1贯通固定连接,所述下料方管6内壁两侧通过轴承对称设有第一辊轴8,所述第一辊轴8外壁上包覆有擦拭垫9,所述出料方管7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对称设有第一导向辊10,所述第一导向辊 10下方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板11,所述第一支撑板11内侧固定连接有刮油板12,通过设置擦拭垫9、第一导向辊10与刮油板12,在从立式淬火炉本体1加工完成出料进入下料方管6,第一辊轴8外壁上的擦拭垫9可以全面的对钢带表面淬火附着的脏物进行擦拭,第一导向辊10能够对钢带两侧进行抵接,避免钢带出料时因高温导致发生变形的情况,第一支撑板11内侧的刮油板12可以将钢带表面的污垢进一步清除,从而能够更加彻底的对钢带进行清洁操作。
23.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收卷机构5包括底板13、侧挡板14,所述侧挡板14对称设置于底板13顶侧,所述立式淬火炉本体1底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支撑杆,所述立式淬火炉本体1通过支撑杆与底板13顶侧固定连接,右侧所述侧挡板14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 15,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贯穿侧挡板14内侧,且固定连接有收卷辊16,左侧所述侧挡板14外壁贯通设有螺纹管17,所述螺纹管 17内部匹配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8,所述螺纹柱18内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套接管19,所述套接管19与收卷辊16左端卡合套接固定,所述螺纹柱18与螺纹管17匹配螺纹连接,通过设置螺纹柱18、套接管 19与收卷辊16,启动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带动收卷辊16进行转动,能够将从立式淬火炉本体1内排出的钢带卷绕在收卷辊16上,将螺纹柱18从螺纹管17内部旋转取出,套接管19通过轴承与螺纹柱18内端连接,使套接管19与收卷辊16左端套接卡合,能够不妨碍收卷辊16转动的同时,可以对收卷辊16左端快速的拆卸,可以将收卷完成后的钢带从收卷辊16上取出,大大提高了钢带取料的便捷性。
24.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进料组件3包括进料方管20、第二导向辊21,所述第二导向辊21通过轴承对称设有进料方管20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辊21下方对称设有第二辊轴22,所述第二辊轴 22外壁上包覆有吸附毛毡23,所述进料方管20底侧与立式淬火炉本体1顶侧贯通连接,所述进料方管20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4,所述第二支撑板24内侧固定连接有u型框架25,所述u型框架25内腔中固定连接有除静电毛刷26,通过设置第二辊轴22、吸附毛毡23与除静电毛刷26,将待淬火加工的钢带通过第二导向辊21 进入进料方管20内部,在穿过第二辊轴22之间,与钢带两侧贴合的吸附毛毡23能够对其表面上的灰尘、毛絮进行清理,避免在进入立式淬火炉本体1内部后,钢带表面的灰尘、毛絮发生燃烧结块附着在钢带表面影响淬火加工的操作,同时除静电毛刷26能够在钢带进入立式淬火炉本体1内前,对钢带外壁进行除静电操作,避免在进入立式淬火炉本体1内部后,因立式淬火炉本体1内部的灰尘吸附在钢带外表面上,从而能够对进入立式淬火炉本体1内部前进行预处理操作,大大提高了钢带淬火加工的质量。
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启动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带动收卷辊16进行转动,能够将从立式淬火炉本体1内排出的钢带卷绕在收卷辊16上,将螺纹柱18从螺纹管17内部旋转取出,套接管19通过轴承与螺纹柱18内端连接,可以对收卷辊16左端快速的拆卸,可以将收卷完成后的钢带从收卷辊16上取出,将待淬火加工的钢带通过第二导向辊21进入进料方管20内部,在穿过第二辊轴 22之间,与钢带两侧贴合的吸附毛毡23能够对其表面上的灰尘、毛絮进行清理,同时除静电毛刷26能够在钢带进入立式淬火炉本体1 内前,对钢带
外壁进行除静电操作,在从立式淬火炉本体1加工完成出料进入下料方管6,第一辊轴8外壁上的擦拭垫9可以全面的对钢带表面淬火附着的脏物进行擦拭,第一导向辊10能够对钢带两侧进行抵接,第一支撑板11内侧的刮油板12可以将钢带表面的污垢进一步清除。
26.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