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8:28: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乙烯护套料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抖动脱水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聚乙烯护套料在挤出造粒过程中,其中一道工序是水冷,即水下拉丝成条,而在丝条进入切粒机之前,要确保丝条干燥,无水珠,目的是防止潮湿的颗粒进入包装袋中受潮,对后续护套工序产生影响。
3.对于聚乙烯护套料脱水的研究,经过检索发现,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1820243000.8 ,公开了一种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该种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设置有固定座、电机、中心驱动轴、脱水杆、固定板、皮带、斜坡支架、毛刷、冷却水槽、切粒机,使其具有良好的脱水效果。
4.但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该抖动脱水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座、电机、中心驱动轴、脱水杆、固定板、皮带、斜坡支架等部件,对聚乙烯护套料进行抖动脱水,但只能将较大体型的水珠抖落,无法对聚乙烯护套料湿润的表面进行风干,使其脱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电机、限位板,所述电机设置在底座顶部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底座顶部。
7.还包括转动机构,包括转轮、齿槽、毛刷、滑轨、支撑板、滑板、支撑杆,所述转轮设置在底座顶端中部,所述齿槽嵌入设置在转轮外壁中部,所述毛刷固定连接在转轮内壁,所述滑轨嵌入设置在转轮前后两侧边缘,所述支撑板一体设置在底座前后两侧,所述滑板一体设置在支撑板内侧底部,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板顶部;
8.抖动机构,包括承接块、漏板、弹簧柱、弹簧块、连接杆、滑道,所述限位板底部通过弹簧块连接有承接块,所述漏板通过滑道滑道连接在限位板内侧底部,所述弹簧柱固定连接在滑道内壁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杆嵌入设置在限位板内侧底部。
9.进一步的,所述转轮呈圆环柱状设置,且滑轨与滑板契合。
10.进一步的,所述齿槽呈圆环状设置,且电机前端设置有齿轮,且齿槽与齿轮契合。
11.进一步的,所述毛刷的数量为四组,且每组毛刷的数量为十二根,且毛刷呈圆形等距分布设置,且毛刷长度为转轮内径长度的四分之一。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横截面呈“凹”字形设置,且限位板呈三段分隔设置,且相邻限位板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长度大于转轮内径的一半,且限位板的数量为三组,且三组限位板呈等距重叠设置,且相邻限位板通过承接块、弹簧块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位于转轮内侧中部,且限位板呈向前端倾斜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漏板呈方形板状设置,且漏板表面嵌入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且漏板前后两端中部均一体设置有卡板,且卡板与滑道契合。
16.1、该种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设置有转轮、毛刷、限位板,限位板能对聚乙烯护套料进行限位,避免聚乙烯护套料在移动过程中脱落,从而影响脱水作业,限位板进行抖动脱水时,水珠从聚乙烯护套料上掉落,流动的水珠从限位板的间距流出,便于排水作业,避免水流堆积在限位板内侧,影响脱水工作,同时能对三组聚乙烯护套料进行脱水作业,能有效提高脱水效率,同时使脱水后的水珠能向前端流动,避免水流堆积在限位板内侧,影响脱水工作。
17.2、其次,还设置有转轮、毛刷,毛刷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吸水能力,能轻柔的抚动限位板,使其进行细微的抖动,能够有效避免限位板抖动过于剧烈,导致聚乙烯护套料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毛刷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能使设备内部保持干燥,毛刷跟随转轮转动时,加快转轮内部空气流动,对聚乙烯护套料进行风干,从而增强脱水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右侧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b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转轮1,齿槽101,毛刷102,滑轨103,底座2,支撑板201,滑板2011,支撑杆202,电机3,限位板4,承接块401,漏板402,弹簧柱4021,弹簧块403,连接杆404,滑道405。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实用实施例的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包括底座2、电机3、限位板4,电机3设置在底座2顶部左右两侧,限位板4设置在底座2顶部。
26.如图1和图2所示,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包括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转轮1、齿槽101、毛刷102、滑轨103、支撑板201、滑板2011、支撑杆202,转轮1设置在底座2顶端中部,齿槽101嵌入设置在转轮1外壁中部,毛刷102固定连接在转轮1内壁,滑轨103嵌入设置在转轮1前后两侧边缘,支撑板201一体设置在底座2前后两侧,滑板2011一体设置在支撑板201内侧底部,支撑杆202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01顶部。
27.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转轮1呈圆环柱状设置,且滑轨103与滑板2011契合,转轮1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转轮1转动时,带动毛刷102转动,毛刷102与限位板4接触使其抖动,进行脱水作业,同时滑轨103与滑板2011契合的设置,使得转轮1转动时更加稳定,不易晃动;
28.进一步的,齿槽101呈圆环状设置,且电机3前端设置有齿轮,且齿槽101与齿轮契合,使用时电机3通过齿轮与齿槽101的啮合,带动转轮1转动,转轮1转动时,带动毛刷102转动,毛刷102与限位板4接触使其抖动,进行脱水作业;
29.其中,毛刷102的数量为四组,且每组毛刷102的数量为十二根,且毛刷102呈圆形等距分布设置,且毛刷102长度为转轮1内径长度的四分之一,毛刷102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吸水能力,能轻柔的抚动限位板4,使其进行细微的抖动,能够有效避免限位板4抖动过于剧烈,导致聚乙烯护套料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毛刷102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能使设备内部保持干燥,毛刷102跟随转轮1转动时,会加快转轮1内部空气流动,从而增强脱水效果。
30.如图1-5所示,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包括抖动机构,抖动机构包括承接块401、漏板402、弹簧柱4021、弹簧块403、连接杆404、滑道405,限位板4底部通过弹簧块403连接有承接块401,漏板402通过滑道405滑道连接在限位板4内侧底部,弹簧柱4021固定连接在滑道405内壁左右两侧,连接杆404嵌入设置在限位板4内侧底部。
31.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板4横截面呈“凹”字形设置,且限位板4呈三段分隔设置,且相邻限位板4通过连接杆404固定连接,限位板4能对聚乙烯护套料进行限位,避免聚乙烯护套料在移动过程中脱落,从而影响脱水作业,限位板4进行抖动脱水时,水珠从聚乙烯护套料上掉落,流动的水珠从限位板4的间距流出,便于排水作业,避免水流堆积在限位板4内侧,影响脱水工作;
32.其中,限位板4长度大于转轮1内径的一半,且限位板4的数量为三组,且三组限位板4呈等距重叠设置,且相邻限位板4通过承接块401、弹簧块403连接,使得能同时对三组聚乙烯护套料进行脱水作业,能有效提高脱水效率,同时毛刷102跟随转轮1转动时,与限位板4接触,推动限位板4跟随弹簧块403抖动,进行脱水作业,便于设置的脱水工作;
33.进一步的,限位板4位于转轮1内侧中部,且限位板4呈向前端倾斜设置,使得脱水后的水珠能向前端流动,避免水流堆积在限位板4内侧,影响脱水工作;
34.其中,漏板402呈方形板状设置,且漏板402表面嵌入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且漏板402前后两端中部均一体设置有卡板,且卡板与滑道405契合,漏板402具有良好的漏水能力,脱落的水珠能从漏水孔漏出,避免水流堆积在限位板4内侧,同时限位板4抖动时,漏板402跟随弹簧柱4021沿滑道405轻微抖动,能有效加快漏板402上水珠的移动,加快脱水筛速度。
35.其中电机3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使设备具有有充足的电能运作,便于电机3通过齿轮带动转轮1转动,进行辅助抖动工作,使设备具有良好的脱水能力。
36.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聚乙烯护套料的抖动脱水装置时,首先,接通电源,电机3通电运作,电机3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齿槽101的啮合,带动转轮1转动,转轮1转动时,带动毛刷102转动,毛刷102推动限位板4,使限位板4跟随弹簧块403抖动,然后将冷气后的聚乙烯护套料放置在限位板4上,由于限位板4倾斜的设置,聚乙烯护套料会向前端滑动,限位板4抖动时,带动聚乙烯护套料抖动,从而将聚乙烯护套料上的水珠抖落,脱落的水珠滴落在漏板402上,从漏水孔漏出,同时限位板4抖动时,漏板402跟随弹簧柱4021沿滑道405轻微抖动,为从漏水孔漏出的水珠,沿着漏板402向前滑动,从限位板4间的缝隙处流出,同时毛刷102跟随转轮1转动时,加快转轮1内部空气流动,对聚乙烯护套料进行风干,然后从限位板4底端将脱水后的聚乙烯护套料收集即可。
37.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