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物料配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7:21: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配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配送系统。


背景技术:

2.石墨的一个主要用途是生产耐火材料,包括耐火砖、坩埚、连续铸造粉、铸模芯、铸模、洗涤剂和耐高温材料,近年来,耐火材料工业中两个重要的变化是镁碳砖在炼钢炉内衬中被广泛应用,以及铝碳砖在连续铸造中的应用,使石墨耐火材料与炼钢业紧密相连,全世界炼钢业约消耗的耐火材料。
3.在石墨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大批量制作,进而使用的设备大都是体积较大的设备,若采用传统的输送方式则占用的生产面积巨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由于占地面积大还增加了维护成本,增大了劳动强度,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占用生产面积大的不足,提供一种物料配送系统。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物料配送系统,包括筛分系统、储料系统、混料系统、自动送料系统、物料处理系统、物料成型系统及冷却系统,所述筛分系统、储料系统、混料系统及自动送料系统自上而下设置在同一支架上,所述物料处理系统设置在支架一侧,所述物料处理系统与混料系统之间通过自动送料系统连接,所述储料系统包括多个生碎仓及粉子仓,所述生碎仓及粉子仓的出料口处均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混料系统包括混料仓,每所述混料仓的上方均设置至少有一个生碎仓及一个粉子仓,所述自动送料系统包括设置在混料仓下方的轨道,所述轨道上设置有送料车,所述送料车通过升降平台上升到物料处理系统上方,所述物料处理系统与物料成型系统之间通过自动送料系统连接,所述冷却系统对物料成型系统后成型的物料进行冷却。
6.进一步地,所述电动阀门为粉状物料流量控制阀。
7.进一步地,所述混料仓在与支架连接处设置有用于称量混料仓内物料重量的称重装置。
8.进一步地,所述送料车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送料车的进料口设置在送料车的顶部,所述送料车的出料口设置在送料车的底部,所述送料车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自动控制开合的闸门。
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送料车的活动平台,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平台的升降装置,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与设置在物料处理系统顶部的轨道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处理系统包括混捏锅,所述物料处理系统的轨道设置在混捏锅的正上方,所述混捏锅沿轨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11.进一步地,所述混捏锅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自动送料装置,所述自动送料装置的
送料车通过升降平台输送到物料成型系统的进料口处。
12.进一步地,所述筛分系统、储料系统、混料系统及物料处理系统均通过抽风管道连接至除尘系统,所述除尘系统为脉冲除尘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筛分系统、储料系统、混料系统及自动送料系统自上而下设置在同一支架上,将筛分系统及储料系统混料系统设置在同一竖直支架上,利用重力实现物料在各系统之间实现输送,省去了传统输送方式的设置,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生产成本。使用自动送料装置将各个系统之间的物料输送连接起来,使用送料车将各个混料仓及混捏锅之间的物料传送进行连接,使用一个送料车就能实现对多个混捏锅供料,精简了送料结构的设置,减少占用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筛分系统;2、生碎仓;201、粉子仓;202、电动阀门;203、混料仓;3、轨道;301、送料车;302、活动平台;303、升降装置;4、脉冲除尘器;5、混捏锅;6、物料成型系统;7、捡料装置;8、冷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如图1-2所示:一种物料配送系统,包括筛分系统1、储料系统、混料系统、自动送料系统、物料处理系统、物料成型系统6及冷却系统8,其中筛分系统1、储料系统、混料系统及自动送料系统自上而下设置在同一支架上,将筛分系统1及储料系统混料系统设置在同一竖直支架上,利用重力实现物料在各系统之间实现输送,省去了传统输送方式的设置,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最初的石墨粉进行处理时,需要经过筛分系统1,将杂质和较大的颗粒从里面筛选出来,筛分系统1可以使用振动筛或者滚筒筛,效率高,速度快,筛选时满足生产需要。
21.在物料处理系统设置在支架一侧,物料处理系统与混料系统之间通过自动送料系统连接,储料系统包括多个生碎仓2及粉子仓201,其中粉子仓201内存放石墨粉,在生碎仓2内存放一定量的辅料,在每次生产时需要一定量的原料,生碎仓2和粉子仓201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施放,并且根据送料车301容量的大小调节每次的施放量。在生碎仓2及粉子仓
201的出料口处均设置有电动阀门202,电动阀门202为粉状物料流量控制阀,使用粉状物料流量控制阀能够远程控制每次生碎仓2及粉子仓201的释放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远程操作,或者根据送料车301的到达时间设定放料延时,实现放料的自动控制,节约了操作时间,省去人工操作成本。
22.其中混料系统包括混料仓203,设置混料仓203将生碎仓2与粉子仓201掉落下来的物料进行混合存放,使得每次使用时在送料车301来不及输送时进行对按比例混合好的物料进行暂存,并且混料仓203设置有多个在送料车301进行物料输送时可以在多个混合仓下进行输送,与此同时送料车301可以与多个物料处理系统进行输送,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生产需要。在混料仓203在与支架连接处设置有用于称量混料仓203内物料重量的称重装置,设置承重装置能够对每次混合的物料进行称量,能够准确的控制每次输送的重量,进而使得送料车301每次的输送的物料更加的准确。在每混料仓203的上方均设置至少有一个生碎仓2及一个粉子仓201,自动送料系统包括设置在混料仓203下方的轨道3,轨道3上设置有送料车301,送料车30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使用可以正反转的伺服电机实现,使得在送料车301不用转向的情况下实现双向运动,在使用时便于控制,结构清晰。在送料车301的进料口设置在送料车301的顶部,在出料库在混料仓203的正下方时,混料仓203的出料口打开释放物料,因为颗粒状的物料质量较轻为了防止物料在从混料仓203向送料车301输送时产生逃逸,送料车301的进料口与混料仓203的进料口距离较近,并且送料车301的进料口直径比混料仓203的出料口的直径稍大,在使用时防止物料发生飞散,减少在转运时物料的浪费,节约身产成本。送料车301的出料口设置在送料车301的底部,送料车301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自动控制开合的闸门,送料车301通过升降平台上升到物料处理系统上方,送料车301在物料处理系统上方时,闸门打开,将物料释放到物料处理系统内。
23.其中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送料车301的活动平台302,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平台302的升降装置303,活动平台302将送料车301升起或降下,固定架可以垂直设置,减少了占用空间,节约了生产成本。固定架的顶部与设置在物料处理系统顶部的轨道3连接,使用活动平台302在底部时轨道3与混料仓203下方的轨道3平齐抵接,在升起到固定架上方时与物料处理系统上方的轨道3平齐抵接,在使用每次往物料处理系统内添加一次物料时,物料处理系统需要对添加的物料处理一段时间,因此通过送料车301的送料时间可以满足物料处理系统的处理时间,省去了对送料系统频繁启停的麻烦,物料处理系统与物料成型系统6之间通过自动送料系统连接,物料处理系统包括混捏锅5,物料处理系统的轨道3设置在混捏锅5的正上方,混捏锅5沿轨道3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同时一套自动送料系统能够满足多个混捏锅5的供料,省去一个混捏锅5配合设置一套输送装置的复杂结构,不但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占地面积及使用空间。在混捏锅5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自动送料装置,自动送料装置的送料车301通过升降平台输送到物料成型系统6的进料口处,经过混捏锅5处理后的物料半成品通过另一套的自动送料系统内的送料车301输送到物料成型系统6内,通过物料成型系统6的压模等工序成型,然后通过捡料装置7将成品从物料成型系统6内捡出,放置到冷却系统8内,冷却系统8对物料成型系统6后成型的物料进行冷却,然后再进行收集,完成对石墨制品的加工生产。
24.其中筛分系统1、储料系统、混料系统及物料处理系统均通过抽风管道连接至除尘系统,除尘系统为脉冲除尘器4,将各系统内输送机专业时产生的粉尘及漂浮在环境中的物
料进行收集,减少环境污染,并且使用脉冲除尘器4将收集的粉尘进行集中收集处理,除尘效果好,使用方便。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