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6:12: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垃圾焚烧炉是焚烧处理垃圾的设备,垃圾在炉膛内燃烧,变为废气进入二次燃烧室,在燃烧器的强制燃烧下燃烧完全,再进入喷淋式除尘器,除尘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3.将焚烧时产生的烟气的余热转化为蒸汽、热水和热空气后直接提供给外界是垃圾焚烧余热利用最直接的形式,另外余热后的助燃热空气可以把热量带入焚烧炉内,不仅可以提高垃圾焚烧的效率,能提高焚烧炉体内可以有效利用的热量,热水,蒸汽一方面可以供给焚烧厂自身的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外供应作为生产生活的能源。
4.在现有技术中,在将烟气的余热转化为蒸汽、热水和热空气后直接提供给外界利用时,在进行供热的过程中,热量会向周围的环境产生大量的损耗,不方便充分高效的进行供热。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解决了热量会向周围的环境产生大量的损耗,不方便充分高效的进行供热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包括:防护外壳;
8.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水管和热气管道,所述换热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卡环,热气管道呈螺旋式缠绕固定于所述换热水管的外表面;
9.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换热水管的进水端且位于所述防护外壳的外表面,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依次固定于所述换热水管一端的水温计、压力计、流量计和流量阀,其中,所述水温计固定于靠近所述换热水管的一端;
10.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固定于所述防护外壳的一侧。
11.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u型槽口,所述换热水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u型槽口穿出所述防护外壳。
12.优选的,所述水温计、压力计、流量计和流量阀均和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所述u型槽口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弧垫。
13.优选的,所述限位卡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槽口,所述防护外壳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槽口。
14.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防护顶盖,所述防护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和所述u型槽口配合使用的遮挡卡板,所述遮挡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卡垫。
15.优选的,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用于将所述
防护顶盖固定到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杆。
16.优选的,所述螺纹槽开设于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所述定位螺杆的顶部穿过所述防护顶盖。
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通过将热气管道制成螺旋式缠绕在换热水管的外部,可以有效的提升换热效率,提升供热速度,降低供热时的热量损坏,并且整个换热过程都通过由真空板制作的防护外壳的内部进行,以及通过密封弧垫和密封卡垫对防护外壳的开口处进行密封,既可以方便换热水管穿过防护外壳,又可以进一步降低热量损耗。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防护外壳内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所示所示的换热水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所示防护外壳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
25.1、防护外壳;
26.2、换热装置,21、换热水管,22、热气管道,23、限位卡环;
27.3、控制装置,31、水温计,32、压力计,33、流量计,34、流量阀;
28.4、控制柜,5、u型槽口,6、密封弧垫,7、定位槽口,8、定位轴;
29.9、防护顶盖,11、遮挡卡板,12、密封卡垫;
30.13、安装组件,131、螺纹槽,132、定位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第一实施例
3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防护外壳内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所示的换热水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防护外壳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包括:防护外壳1;
34.换热装置2,所述换热装置2包括换热水管21和热气管道22,所述换热水管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卡环23,热气管道22呈螺旋式缠绕固定于所述换热水管21的外表面;
35.控制装置3,所述控制装置3固定于所述换热水管21的进水端且位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外表面,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依次固定于所述换热水管21一端的水温计31、压力计32、流
量计33和流量阀34,其中,所述水温计31固定于靠近所述换热水管21的一端;
36.控制柜4,所述控制柜4固定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一侧。
37.对电子设备的控制通过控制柜4进行控制,以及通过控制柜4内部的空开为用电设备的供电进行控制,控制柜4的外侧设置有可以打开和关闭的柜门,为控制柜4内部的电气设备提供防护。
38.所述防护外壳1的两侧均开设有u型槽口5,所述换热水管21的两端均通过所述u型槽口5穿出所述防护外壳1。
39.u型槽口5底部的弧度和换热水管21的表面弧度一致。
40.所述水温计31、压力计32、流量计33和流量阀34均和所述控制柜4电性连接,所述u型槽口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弧垫6。
41.在换热水管21的出水端还有水温计31和压力计32,使得水流在进入换热水管21和通过换热水管21后各进行一次水温计量和压力计量,并且通过流量计33计算进入换热水管21的水流量,流量阀34对进入换热水管21的水流量进行控制。
42.通过控制装置3和控制柜4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包括换热水管21在内输送设备的压力、温度和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对换热站和用户端的压力、温度和流量进行检测,通过电脑等终端可以直观的查看各个环节的能效情况,比如输送损耗和热能损耗情况等,便于进行实时分析管理。
43.所述限位卡环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槽口7,所述防护外壳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轴8,所述定位轴8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槽口7。
44.限位卡环23贴合在防护外壳1的内外表面,并且当限位卡环23下降时,可以使得定位轴8相对卡入到定位槽口7之中,对限位卡环23进行定位,使得限位卡环23和换热水管21不会发生转动。
45.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顶盖9,所述防护顶盖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和所述u型槽口5配合使用的遮挡卡板11,所述遮挡卡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卡垫12。
46.遮挡卡板11可以直接卡入到u型槽口5之中,防护顶盖9上设有开口,方便热气管道22的两端穿过,可以自上至下直接将防护顶盖9卡到防护外壳1的上方,防护外壳1和防护顶盖9均采用真空板制作,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力。
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8.余热转化为蒸汽、热水和热空气后直接提供给外界时,通过热气管道22进行输送,通过热气管道22螺旋式缠绕在换热水管21的表面,方便进行快速换热,为换热水管21进行供热。
49.换热水管21和热气管道22位于防护外壳1的内部进行换热,可以降低热量损耗,通过设置可以快速卡合在防护外壳1顶部的防护顶盖9,并且通过在换热水管21穿过防护外壳1的位置设置密封弧垫6和密封卡垫12,使得防护外壳1和换热水管21可以更加贴合,降低开口处的热量损耗。
5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1.通过将热气管道22制成螺旋式缠绕在换热水管21的外部,可以有效的提升换热效率,提升供热速度,降低供热时的热量损坏,并且整个换热过程都通过由真空板制作的防护
外壳1的内部进行,以及通过密封弧垫6和密封卡垫12对防护外壳1的开口处进行密封,既可以方便换热水管21穿过防护外壳1,又可以进一步降低热量损耗。
52.第二实施例
53.请结合参阅图4,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基于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4.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基于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还包括
55.安装组件13,所述安装组件13设置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用于将所述防护顶盖9固定到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所述安装组件13包括螺纹槽131,所述螺纹槽131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杆132。
56.定位螺杆132位于防护顶盖9的上方有限位环,使得定位螺杆132可以很好的将防护顶盖9压紧到防护外壳1的上方。
57.所述螺纹槽131开设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所述定位螺杆132的顶部穿过所述防护顶盖9。
5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9.通过向不同的方向转动定位螺杆132,使得定位螺杆132可以上升或者下降,方便快速通过定位螺杆132和螺纹槽131的配合使用,对防护顶盖9进行固定,使得防护顶盖9更加稳定,不会产生松动,便于对防护顶盖9的安装和拆卸。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