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鱼眼取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2:20: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鱼眼取像镜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六片透镜的鱼眼取像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摄像镜头产业的发展,对于镜头在极低照环境下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但需要画面明亮,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清晰度。现有技术使用的镜头在极暗环境下的拍摄画面偏暗、噪点大、辨识度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现有鱼眼取像镜头还存在高低温不共焦的问题,存在性能与成本难以平衡的问题。
3.现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眼镜头具有良好成像质量,具有高低温共焦、超广角的特点,适用于对鱼眼镜头有需求的产品。
4.申请内容
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六片透镜组成的鱼眼取像镜头,具有高低温共焦、超广角的特点,适用于对鱼眼镜头的产品需求。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眼取像镜头,所述鱼眼取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7.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0.9mm《f1/tan(semi-fov)《1.6mm。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光阑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满足:0.2<sd/td<0.4。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1.3<f3/f4<4.3。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2.0<f1/f6<-1.2。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以及所述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7<(ct3-ct6)/f<2。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0.3<ct2/et2<0.5。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2.8<ttl/(ct3 ct4)<3.8。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34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满足:0《sin(0.5
×
semi-fov)
×
t34/t12《=0.2。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0.7<(r7 r8)/ct6<2.5。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f/f4《0.7。
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鱼眼取像镜头,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18.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以及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1.5<(n1 n3 n5)/(n2 n4)<2.0。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光阑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满足:0.2<sd/td<0.4。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1.3<f3/f4<4.3。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2.0<f1/f6<-1.2。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以及所述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7<(ct3-ct6)/f<2。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0.3<ct2/et2<0.5。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2.8<ttl/(ct3 ct4)<3.8。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34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满足:0《sin(0.5
×
semi-fov)
×
t34/t12《=0.2。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0.7<(r7 r8)/ct6<2.5。
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f/f4《0.7。
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29.本技术提供的鱼眼取像镜头包括多片透镜,如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通过控制焦距与视场角的比值,能够实现大角分辨率,在相同焦距段实现更广的视场角。光焦度和形状的设计,结构稳定,安装时组立结构稳定,成像品质高。通过控制各个透镜之间折射率的比值,使边缘光线平稳过渡,提升了边缘视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32.图2a至图2b分别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1的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33.图3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34.图4a至图4b分别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2的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35.图5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36.图6a至图6b分别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3的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37.图7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38.图8a至图8b分别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4的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39.图9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40.图10a至图10b分别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5的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1.图11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6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42.图12a至图12b分别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6的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3.图13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7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44.图14a至图14b分别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7的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6.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47.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48.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
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50.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5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52.示例性实施方式
53.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鱼眼取像镜头包括六片镜片,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各个透镜之间相互独立,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
54.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鱼眼取像镜头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55.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0.9mm《f1/tan(semi-fov)《1.6mm。通过控制鱼眼取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与视场角的比值,能够实现大角分辨率,在相同焦距段实现更广的视场角。光焦度和形状的设计,结构稳定,安装时组立结构稳定,成像品质高。更具体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0.91mm《f1/tan(semi-fov)《1.59mm。
56.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以及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1.5<(n1 n3 n5)/(n2 n4)<2.0。通过控制各个透镜之间折射率的比值,使边缘光线平稳过渡,提升了边缘视场的性能。更具体的,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以及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1.51<(n1 n3 n5)/(n2 n4)<1.99。
57.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阑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满足:0.2<sd/td<0.4。通过将sd与td的比值控制在该范围中,易于镜头加工制造,提升整体性能。更具体的,光阑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满足:0.21<sd/td<0.39。
58.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1.3<f3/f4<4.3。通过控制f3与f4的比值在该范围内,能够控制边缘视场在第三、四透镜的偏转角度,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敏感性。更具体的,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1.31<f3/f4<4.29。
59.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2.0<f1/f6<-1.2。通过控制f1与f6的比值在该范围内,能够控制边缘视场在第一、六透镜的偏转角度,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敏感性。更具体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1.99<f1/f6<-1.19。
6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以及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7<(ct3-ct6)/f<2。通过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和中厚,可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并降低工艺敏感性,提升产品良率。更具体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以及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71<(ct3-ct6)/f<1.99。
6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0.3<ct2/et2<0.5。通过控制ct2与et2的比值在该范围内,有利于控制第二透镜的形状,提高镜片成型组装良率。更具体的,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0.31<ct2/et2<0.49。
62.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2.8<ttl/(ct3 ct4)<3.8。通过约束第三和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在一合理的范围,即保证满足加工性能,又保证了其较薄特性。更具体的,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2.81<ttl/(ct3 ct4)<3.79。
63.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34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满足:0《sin(0.5
×
semi-fov)
×
t34/t12《=0.2。通过控制四分之一视场角、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之间的比值,平衡系统的整体布局,使入射的大角度光线偏转,减小光线在后续镜片的入射角,并使整体结构紧凑。更具体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34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满足:0.01《sin(0.5
×
semi-fov)
×
t34/t12《=0.20。
64.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0.7<(r7 r8)/ct6<2.5。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物侧面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六透镜中厚的比值,能够对鱼眼取像镜头的各个视场的主光线在像面的入射角有相对合理的控制,满足光学系统设计主光线入射角度的要求。更具体的,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0.71<(r7 r8)/ct6<2.49。
65.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f/f4《0.7。通过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可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并降低工艺敏感性,提升产品良率。更具体的,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1《f/f4《0.69。
66.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67][0068]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为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0069]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鱼眼取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
在适当位置处,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第三透镜的像侧与第四透镜的物侧之间。可选地,上述鱼眼取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0070]
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鱼眼取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鱼眼取像镜头具有较大的成像像面,能够实现大角分辨率,在相同焦距段实现更广的视场角。
[007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0072]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鱼眼取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鱼眼取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六个透镜,如果需要,该鱼眼取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0073]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鱼眼取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0074]
具体实施例1
[0075]
图1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鱼眼取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076]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077]
如表1所示,为实施例1的鱼眼取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78][0079]
表1
[0080]
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1中,鱼眼取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鱼眼取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0.50mm,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105.0
°

[0081][0082][0083]
表2
[0084]
实施例1中的鱼眼取像镜头满足:
[0085]
f1/tan(semi-fov)=1.26,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semi-fov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0086]
(n1 n3 n5)/(n2 n4)=1.69,其中,n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n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
[0087]
sd/td=0.28,其中,sd为光阑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088]
f3/f4=1.75,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0089]
f1/f6=-1.87,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090]
(ct3-ct6)/f=0.93,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0091]
ct2/et2=0.40,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
[0092]
ttl/(ct3 ct4)=3.70,其中,ttl为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93]
sin(0.5
×
semi-fov)
×
t34/t12=0.09,其中,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094]
(r7 r8)/ct6=2.38,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5]
f/f4=0.64,其中,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096]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3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097][0098][0099]
表3
[0100]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鱼眼取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鱼眼取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a至图2b所示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鱼眼取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01]
具体实施例2
[0102]
图3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鱼眼取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10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
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04]
如表4所示,为实施例2的鱼眼取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05][0106][0107]
表4
[0108]
如表5所示,在实施例2中,鱼眼取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鱼眼取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0.30mm,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105.0
°

[0109][0110]
表5
[0111]
实施例2中的鱼眼取像镜头满足:
[0112]
f1/tan(semi-fov)=1.27,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semi-fov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0113]
(n1 n3 n5)/(n2 n4)=1.70,其中,n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n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
[0114]
sd/td=0.30,其中,sd为光阑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115]
f3/f4=1.95,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0116]
f1/f6=-1.50,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117]
(ct3-ct6)/f=1.22,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0118]
ct2/et2=0.41,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
[0119]
ttl/(ct3 ct4)=3.12,其中,ttl为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120]
sin(0.5
×
semi-fov)
×
t34/t12=0.04,其中,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121]
(r7 r8)/ct6=1.69,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22]
f/f4=0.62,其中,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123]
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124]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3-1.3571e-02-1.1682e-023.8399e-035.0451e-03-4.7709e-031.8430e-03-3.8034e-04s4-2.5184e-023.1088e-01-1.5661e 003.6868e 00-5.0406e 004.2237e 00-2.1503e 00s7-2.9160e-021.5403e-01-1.7637e 009.7962e 00-3.5455e 017.9751e 01-1.0792e 02s84.7147e-01-3.4129e 001.1136e 01-2.5005e 013.9035e 01-4.1512e 012.8556e 01s96.9595e-01-4.4854e 001.5115e 01-3.8036e 016.8027e 01-8.2240e 016.3226e 01s101.8858e-01-9.2554e-012.3032e 00-3.5103e 002.8566e 00-4.4586e-01-1.2092e 00s11-2.0527e-015.2345e-01-1.1988e 002.8957e 00-5.0157e 005.4261e 00-3.4983e 00s12-1.0258e-01-1.9207e-022.2465e-01-2.7963e-017.6829e-022.1281e-01-2.4934e-01面号a18a20
ꢀꢀꢀꢀꢀ
s34.1239e-05-1.8524e-06
ꢀꢀꢀꢀꢀ
s46.1225e-01-7.4942e-02
ꢀꢀꢀꢀꢀ
s77.8594e 01-2.3041e 01
ꢀꢀꢀꢀꢀ
s8-1.1436e 012.0245e 00
ꢀꢀꢀꢀꢀ
s9-2.7566e 015.1425e 00
ꢀꢀꢀꢀꢀ
s109.5495e-01-2.2438e-01
ꢀꢀꢀꢀꢀ
s111.2262e 00-1.7899e-01
ꢀꢀꢀꢀꢀ
s121.0445e-01-1.5548e-02
ꢀꢀꢀꢀꢀ
[0125]
表6
[0126]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鱼眼取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
面弯曲。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鱼眼取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a至图4b所示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鱼眼取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7]
具体实施例3
[0128]
图5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鱼眼取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12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30]
如表7所示,为实施例3的鱼眼取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31][0132]
表7
[0133]
如表8所示,在实施例3中,鱼眼取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鱼眼取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0.50mm,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105.0
°

[0134][0135]
表8
[0136]
实施例3中的鱼眼取像镜头满足:
[0137]
f1/tan(semi-fov)=1.30,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semi-fov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0138]
(n1 n3 n5)/(n2 n4)=1.77,其中,n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n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
[0139]
sd/td=0.29,其中,sd为光阑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140]
f3/f4=4.19,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0141]
f1/f6=-1.32,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142]
(ct3-ct6)/f=1.46,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0143]
ct2/et2=0.45,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
[0144]
ttl/(ct3 ct4)=3.12,其中,ttl为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145]
sin(0.5
×
semi-fov)
×
t34/t12=0.04,其中,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146]
(r7 r8)/ct6=1.47,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47]
f/f4=0.67,其中,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148]
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9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149]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34.4421e-02-1.8292e-02-2.3757e-036.5032e-03-3.5202e-031.0298e-03-1.7667e-04s42.2671e-01-1.8920e-014.4606e-01-9.3797e-011.2268e 00-9.2063e-013.6866e-01s7-9.1925e-03-6.9013e-021.7415e-01-6.8593e-011.4723e 00-2.8068e 004.1705e 00s82.0118e-01-2.0681e 007.2266e 00-1.6819e 012.6017e 01-2.6467e 011.6987e 01s97.4481e-01-4.1584e 001.4433e 01-3.7390e 016.7059e 01-8.0493e 016.1142e 01s101.0978e-01-4.9726e-011.5865e 00-3.7100e 005.4990e 00-5.0813e 002.8510e 00s11-1.1148e-018.7732e-022.3178e-023.2805e-01-1.1793e 001.7314e 00-1.3876e 00s12-5.5486e-026.8664e-02-2.5162e-015.8080e-01-7.0422e-014.7604e-01-1.4779e-01
面号a18a20
ꢀꢀꢀꢀꢀ
s31.6748e-05-6.7973e-07
ꢀꢀꢀꢀꢀ
s4-6.2955e-029.1772e-04
ꢀꢀꢀꢀꢀ
s7-3.8736e 001.5416e 00
ꢀꢀꢀꢀꢀ
s8-6.2347e 009.9653e-01
ꢀꢀꢀꢀꢀ
s9-2.6251e 014.8157e 00
ꢀꢀꢀꢀꢀ
s10-8.8837e-011.1833e-01
ꢀꢀꢀꢀꢀ
s115.9873e-01-1.0982e-01
ꢀꢀꢀꢀꢀ
s122.1008e-035.9031e-03
ꢀꢀꢀꢀꢀ
[0150]
表9
[0151]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鱼眼取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鱼眼取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a至图6b所示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鱼眼取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2]
具体实施例4
[0153]
图7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鱼眼取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154]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55]
如表10所示,为实施例4的鱼眼取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56][0157]
表10
[0158]
如表11所示,在实施例4中,鱼眼取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鱼眼取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0.30mm,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105.0
°

[0159][0160]
表11
[0161]
实施例4中的鱼眼取像镜头满足:
[0162]
f1/tan(semi-fov)=1.30,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semi-fov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0163]
(n1 n3 n5)/(n2 n4)=1.77,其中,n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n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
[0164]
sd/td=0.32,其中,sd为光阑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165]
f3/f4=3.06,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0166]
f1/f6=-1.74,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167]
(ct3-ct6)/f=0.80,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0168]
ct2/et2=0.46,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
[0169]
ttl/(ct3 ct4)=3.42,其中,ttl为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170]
sin(0.5
×
semi-fov)
×
t34/t12=0.04,其中,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171]
(r7 r8)/ct6=0.79,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72]
f/f4=0.66,其中,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173]
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174][0175][0176]
表12
[0177]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鱼眼取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鱼眼取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8a至图8b所示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鱼眼取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8]
具体实施例5
[0179]
图9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鱼眼取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180]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81]
如表13所示,为实施例5的鱼眼取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82][0183][0184]
表13
[0185]
如表14所示,在实施例5中,鱼眼取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鱼眼取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0.44mm,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106.0
°

[0186][0187]
表14
[0188]
实施例5中的鱼眼取像镜头满足:
[0189]
f1/tan(semi-fov)=1.37,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semi-fov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0190]
(n1 n3 n5)/(n2 n4)=1.71,其中,n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n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
[0191]
sd/td=0.26,其中,sd为光阑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192]
f3/f4=1.56,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0193]
f1/f6=-1.62,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194]
(ct3-ct6)/f=1.83,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0195]
ct2/et2=0.42,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
[0196]
ttl/(ct3 ct4)=2.95,其中,ttl为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197]
sin(0.5
×
semi-fov)
×
t34/t12=0.10,其中,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198]
(r7 r8)/ct6=1.51,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99]
f/f4=0.56,其中,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200]
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201]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31.1918e-01-2.0632e-013.9832e-01-8.1452e-011.2887e 00-1.4487e 001.1559e 00s42.6871e-01-1.5011e 001.4033e 01-9.1654e 013.9992e 02-1.2121e 032.6232e 03s71.5907e-02-3.3239e-028.6930e-02-2.6725e-012.5706e-01-1.1894e-010.0000e 00s81.0640e-01-3.2322e-01-4.0013e-011.5990e 01-1.0879e 024.2276e 02-1.1025e 03s9-7.0150e-02-2.8464e 002.3343e 01-1.0076e 022.2959e 02-3.5287e 01-1.5962e 03s104.3313e-01-4.7545e 003.1534e 01-1.6259e 026.6417e 02-2.0898e 034.9459e 03s113.5429e-01-1.1798e 00-1.8639e 003.4418e 01-1.6544e 024.7469e 02-9.1195e 02s121.4132e-01-2.6859e-013.6780e 00-3.3280e 011.6802e 02-5.3928e 021.1787e 03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3-6.6069e-012.7135e-01-7.9410e-021.6157e-02-2.1719e-031.7338e-04-6.2243e-06s4-4.1070e 034.6577e 03-3.7842e 032.1445e 03-8.0412e 021.7915e 02-1.7944e 01s7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82.0306e 03-2.6781e 032.5134e 03-1.6373e 037.0286e 02-1.7862e 022.0335e 01s95.7598e 03-1.1254e 041.4088e 04-1.1605e 046.1077e 03-1.8660e 032.5213e 02s10-8.6824e 031.1175e 04-1.0370e 046.7368e 03-2.9030e 037.4467e 02-8.6006e 01s111.2034e 03-1.0766e 036.1697e 02-1.9051e 026.8810e 001.3913e 01-3.0392e 00s12-1.8140e 031.9897e 03-1.5486e 038.3590e 02-2.9752e 026.2784e 01-5.9474e 00
[0202]
表15
[0203]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鱼眼取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鱼眼取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0a至图10b所示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鱼眼取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04]
具体实施例6
[0205]
图11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6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鱼眼取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206]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207]
如表16所示,为实施例6的鱼眼取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208][0209]
表16
[0210]
如表17所示,在实施例6中,鱼眼取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鱼眼取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0.49mm,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105.0
°

[0211][0212][0213]
表17
[0214]
实施例6中的鱼眼取像镜头满足:
[0215]
f1/tan(semi-fov)=1.20,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semi-fov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0216]
(n1 n3 n5)/(n2 n4)=1.71,其中,n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n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
[0217]
sd/td=0.25,其中,sd为光阑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218]
f3/f4=1.41,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0219]
f1/f6=-1.43,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220]
(ct3-ct6)/f=1.29,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0221]
ct2/et2=0.40,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
[0222]
ttl/(ct3 ct4)=3.48,其中,ttl为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223]
sin(0.5
×
semi-fov)
×
t34/t12=0.18,其中,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224]
(r7 r8)/ct6=1.57,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225]
f/f4=0.55,其中,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226]
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227]
[0228][0229]
表18
[0230]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鱼眼取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鱼眼取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2a至图12b所示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鱼眼取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31]
具体实施例7
[0232]
图13为本技术鱼眼取像镜头实施例7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鱼眼取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23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234]
如表19所示,为实施例7的鱼眼取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235]
[0236][0237]
表19
[0238]
如表20所示,在实施例中,鱼眼取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9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鱼眼取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1.11mm,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105.0
°

[0239][0240]
表20
[0241]
实施例7中的鱼眼取像镜头满足:
[0242]
f1/tan(semi-fov)=1.38,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semi-fov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0243]
(n1 n3 n5)/(n2 n4)=1.77,其中,n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n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
[0244]
sd/td=0.29,其中,sd为光阑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245]
f3/f4=4.19,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0246]
f1/f6=-1.32,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247]
(ct3-ct6)/f=1.46,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0248]
ct2/et2=0.45,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
[0249]
ttl/(ct3 ct4)=3.12,其中,ttl为鱼眼取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250]
sin(0.5
×
semi-fov)
×
t34/t12=0.04,其中,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251]
(r7 r8)/ct6=1.47,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252]
f/f4=0.67,其中,为鱼眼取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253]
在实施例7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2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254]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3-6.5616e-021.2906e-029.9013e-03-9.2235e-033.7118e-03-8.7832e-041.2623e-04s4-1.4163e-01-2.0038e-029.7444e-02-1.5775e-012.4436e-01-3.1342e-012.3349e-01s7-4.2353e-023.7636e-01-6.4101e 005.0613e 01-2.4161e 026.9786e 02-1.1946e 03s83.8881e-01-3.0838e 001.1064e 01-2.8573e 015.1488e 01-6.3008e 014.9887e 01s95.1280e-01-4.1486e 001.6203e 01-4.6263e 019.1301e 01-1.1885e 029.6684e 01s101.6107e-01-9.9829e-013.1425e 00-6.1894e 007.5828e 00-5.5051e 002.0324e 00s11-1.0619e-011.4075e-01-2.9022e-011.3932e 00-3.3735e 004.3660e 00-3.1915e 00s12-1.1093e-012.0187e-01-7.3902e-011.9877e 00-3.2084e 003.2029e 00-1.8993e 00面号a18a20
ꢀꢀꢀꢀꢀ
s3-1.0254e-053.6208e-07
ꢀꢀꢀꢀꢀ
s4-8.8402e-021.3193e-02
ꢀꢀꢀꢀꢀ
s71.1062e 03-4.2373e 02
ꢀꢀꢀꢀꢀ
s8-2.3266e 014.9184e 00
ꢀꢀꢀꢀꢀ
s9-4.4114e 018.5568e 00
ꢀꢀꢀꢀꢀ
s10-1.8146e-01-5.8630e-02
ꢀꢀꢀꢀꢀ
s111.2457e 00-2.0178e-01
ꢀꢀꢀꢀꢀ
s126.0823e-01-8.0887e-02
ꢀꢀꢀꢀꢀ
[0255]
表21
[0256]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鱼眼取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鱼眼取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4a至图14b所示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鱼眼取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57]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