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1.5TSON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4-13 23:1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1.5t son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son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1.5t son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计算机中必不可少的存储设备,对所处理的信息起着重要的存储功能。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sonos存储器具有单元尺寸小、存储保持性好、操作电压低以及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制造工艺兼容等特性。
3.具有低操作电压、更好的coms工艺兼容性的sonos (silicon-oxide-nitride-oxide-semiconductor,闪速存储器)被广泛用于各种嵌入式电子产品如金融ic卡、汽车电子等应用。2t(2-transistor,两个晶体管存储一个比特位的数据) sonos由于其低功耗得到了很多应用的青睐。但是2t sonos结构与生俱来的缺点就是其较大的芯片面积损耗。2t sonos结构中两个多晶硅栅之间包括共有的掺杂区和源、漏区,这使得多晶硅栅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从而会占用较大的面积。相对于2t sonos,1 .5t的sonos器件则更省面积。
4.中国专利201810984599.5公开了一种1.5t sonos器件,如图1所示,包括衬底1、选择管栅氧化层2、ono层3、选择管多晶硅栅4、存储管多晶硅栅5、第一侧墙氧化层6、第一氮化硅侧墙7、逻辑区晶体管栅氧化层8、第二侧墙氧化层9、第二氮化硅侧墙10、pn结11、存储管漏端12、选择管源端的低掺杂的漏区17、选择管源端18、第三多晶硅层19、隔离介质氧化层20。其中,选择管多晶硅栅4和存储管多晶硅栅5通过第一侧墙氧化层6隔离。ono层3从下至上为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其中的氮化硅是俘获层,俘获层中陷阱作为用来存储电荷的位置,其尺寸决定了存储电荷量的多少,底部的氧化硅为隧穿氧化层,顶部的氧化硅为阻挡氧化层。该器件存在如下问题:1、选择管多晶硅栅4和存储管多晶硅栅5之间通过第一侧墙氧化层6隔离,在器件工作时,选择管多晶硅栅4施加负压,而存储管多晶硅栅5施加正压,两者之间会形成压差,这种压差会达到12v左右,长时间的压差会导致第一侧墙氧化层6穿通,退化了器件性能,影响器件的可靠性。
5.2、ono层3横向长度受限于存储管多晶硅栅5横向长度,随着器件越来越来越先进,希望电子产品的存储装置尺寸更小、性能更高,随着存储管多晶硅栅5横向长度不断缩小,ono层3的横向长度也会不断缩小,如果需要继续保持氮化硅存储能力,必须增加其厚度,但是这种厚度增加会导致器件呈现瘦高型,工艺中步骤中的淀积刻蚀等会越来越难,良品率越来越低,所以ono层3中的氮化硅存储电荷能力大小影响了器件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1.5t son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降低存储管和选择管栅极之间漏电的可能,并有效增加ono层横向的长度,使得器件拥有更好的的电
荷存储能力。
7.技术方案:一种1.5t sonos器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p型半导体衬底表面加工出横向间隔并排的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横向长度相等,且纵向深度也相等;步骤2:在所述p型半导体衬底表面以及所述凹槽的底面和侧面均淀积形成ono层;步骤3:利用图形化掩膜版,将除了所述凹槽的底面和侧面以外区域的ono层通过光刻去除,然后在露出的p型半导体衬底的表面淀积并刻蚀形成氧化层;步骤4:在器件的整个表面淀积填充多晶硅,并对所述多晶硅进行离子掺杂注入;步骤5:化学机械抛光所述多晶硅,先将所述多晶硅磨成平面;然后根据图形化掩膜版,向下干法刻蚀所述多晶硅到所述氧化层表面,在左侧所述凹槽底面正对区域形成第一个存储管栅极,在右侧所述凹槽底面正对区域形成第二个存储管栅极,并在所述第一个存储管栅极和第二个存储管栅极之间形成选择管栅极,在所述第二个存储管栅极右侧形成逻辑管栅极,所述的第一个存储管栅极和第二个存储管栅极的横向长度相等;步骤6:在器件表面淀积填充氧化氮化硅,然后对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直到所述步骤5得到的结构的多晶硅上表面为止;步骤7:对所述氧化氮化硅刻蚀,在所述第一个存储管栅极的左侧边、所述第二个存储管栅极的右侧边、所述逻辑管栅极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形成侧墙,所述选择管栅极和第一个存储管栅极、第二个存储管栅极之间的氧化氮化硅不作刻蚀;步骤8:利用图形化掩膜版,刻蚀掉所述选择管栅极的中间部分区域,形成第一个选择管栅极和第二个选择管栅极,然后在所述第一个选择管栅极右侧边和所述第二个选择管栅极左侧边分别形成氧化侧墙;步骤9:先将所述衬底表面露出的氧化层刻蚀掉,然后再进行轻漏极掺杂形成pn结;步骤10:在所述pn结区域进行源漏区离子重掺杂注入形成源漏极。
8.根据所述1.5t sonos器件制备方法得到的一种1.5t sonos器件。
9.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5t son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存储管栅极和选择管栅极之间淀积填充氧化氮化硅增强了隔绝效果,降低两者栅极之间漏电的风险;在不增加存储管栅极横向长度和ono层中氮化硅厚度的情况下,在衬底表面形成凹槽,淀积ono层,增加了ono层的长度,使得器件拥有好的电荷存储能力,提升器件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10.图1为现有技术的1.5t sonos存储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1.5t sonos存储器结构示意图;图3-图11为本发明1.5t sonos存储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12.一种1.5t sonos器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p型半导体衬底201表面加工出横向间隔并排的两个凹槽,两个凹槽横向
长度相等,且纵向深度也相等,如图3所示。
13.步骤2:在p型半导体衬底201表面以及凹槽的底面和侧面均淀积形成ono层202,如图4所示。其中,ono层202的结构自下而上为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
14.步骤3:利用图形化掩膜版,将除了凹槽的底面和侧面以外区域的ono层202通过光刻去除,然后在露出的p型半导体衬底201的表面淀积并刻蚀形成氧化层203,如图5所示,其中有两个存储区域,分别是存储管1和存储管2。
15.步骤4:在器件的整个表面淀积填充多晶硅204,并对多晶硅204进行离子掺杂注入;由于在横向方向上淀积的深度一致,因此得到如图6所示结构。多晶硅204用于后续形成的选择管栅极、存储管栅极以及逻辑管栅极,本方法工艺步骤中只需淀积一次多晶硅。
16.步骤5:化学机械抛光多晶硅204,先将多晶硅204磨成平面;然后根据图形化掩膜版,向下干法刻蚀多晶硅204到氧化层203表面,在左侧凹槽底面正对区域形成第一个存储管栅极204-1-1,在右侧凹槽底面正对区域形成第二个存储管栅极204-1-2,并在第一个存储管栅极204-1-1和第二个存储管栅极204-1-2之间形成选择管栅极204-2,在第二个存储管栅极204-1-2右侧形成逻辑管栅极204-3,的的第一个存储管栅极204-1-2和第二个存储管栅极204-1-2的横向长度相同,如图7所示。其中,选择管栅极204-2包括后续形成的第一个选择管栅极204-2-1和第二个选择管栅极204-2-2。
17.此步骤中,选择管栅极和存储管栅极是同一多晶硅层刻蚀而成,保证了多晶硅顶部高度一致,减少了第二次淀积多晶硅的步骤,同时由于淀积的ono呈凹槽形状,增加了长度,也就增加电荷存储能力,提升器件工作性能。
18.步骤6:在器件表面淀积填充氧化氮化硅205-1,然后对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直到步骤5得到的结构的多晶硅204上表面为止,如图8所示。
19.此步骤中,在选择管栅极和存储管栅极之间淀积填充的205-1兼有氧化硅和氮化硅的优点,其隔离性相较氧化硅和氮化硅都要好,即使在12v左右的压差情况下,依然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绝效果,从而降低选择管和存储管栅极之间漏电的可能。
20.步骤7:对氧化氮化硅刻蚀,在第一个存储管栅极204-1-1的左侧边、第二个存储管栅极204-1-2的右侧边、逻辑管栅极204-3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形成侧墙205-2,选择管栅极204-2和第一个存储管栅极204-1-1、第二个存储管栅极204-1-2之间的氧化氮化硅205-1不作刻蚀,如图9所示。
21.步骤8:利用图形化掩膜版,刻蚀掉选择管栅极204-2的中间部分区域,形成第一个选择管栅极204-2-1和第二个选择管栅极204-2-2,然后在第一个选择管栅极204-2-1右侧边和第二个选择管栅极204-2-2左侧边分别形成氧化侧墙206,如图10所示。
22.步骤9:先将衬底201表面露出的氧化层203刻蚀掉,然后再进行轻漏极掺杂形成pn结207,如图11所示。
23.步骤10:在pn结207区域进行源漏区离子重掺杂注入形成源漏极208,如图2所示。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