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腰椎穿刺置管球囊装置

2022-04-13 14:06: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腰椎穿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穿刺置管球囊装置。


背景技术: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人类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特殊的血脑屏障结构阻止了大部分物质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常规静脉或者口服给药在脑组织中难以维持较高的、有效的药物浓度。近年来,不受血脑屏障限制的鞘内注射给药方式逐渐成为药物治疗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鞘内注射给药方式包括:ommaya囊植入术和腰椎穿刺术两种。
3.而现有的ommaya囊植入术和腰椎穿刺术操作繁琐。ommaya囊植入术需要在患者全麻,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辅助下完成。穿刺过程中,可能因损伤穿刺路径上的脑组织和血管,造成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此外,由于头皮血供丰富及皮脂腺分泌过盛等解剖生理特点,导致头皮局部卫生条件差,经皮ommaya囊的反复穿刺给药时,药物容易渗漏进而损伤头皮;头皮反复穿刺易造成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头皮感染可经穿刺引流管直接播散到脑组织,引起严重的颅内继发感染。另外,ommaya囊植入术的医疗成本较高,客观上造成医疗支出增加。反复腰椎穿刺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患者依从性比较差。腰椎反复穿刺还会导致穿刺部位皮肤反复损伤,韧带及硬脊膜损伤加重,患者术后易出现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及持续性腰痛。多次穿刺还会增加脊髓、脊神经根及马尾神经的损伤概率,患者术后出现大小便失禁、持续性的腰骶部疼痛等。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椎穿刺置管球囊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通过将于腰椎处的蛛网膜下腔留置长期留置管,于腰腹部皮下放置注射装置,全系统留置于皮下,保证了无菌,且一次置管可长期使用,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相关并发症。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腰椎穿刺置管球囊装置,包括球囊和留置管,所述球囊包括贴合座,所述贴合座上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气囊之间通过连通部相连通,所述储液腔侧面固定连通输液管的一端,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穿过储液腔和气囊固定安装有快速接头,所述留置管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快速接头内, 所述留置管的另一端侧面开设有侧孔;所述储液腔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液口,所述球囊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固定安装有气体单向阀。
6.优选地,所述快速接头内设置有鲁尔接头母头,所述留置管的端部设置有鲁尔接头公头,所述鲁尔接头公头与鲁尔接头母头相匹配。
7.优选地,所述快速接头内安装有液体单向阀门,所述液体单向阀门上设置有旋钮开关。
8.优选地,所述连通部设有多个,且均匀设置在储液腔的侧表面,所述连通部包括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内依次固定安装有通气隔水板和过滤层,所述通气隔水板位于靠近储液腔腔体的一侧。
9.优选地,所述气囊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固定安装有复位支撑环,所述复位支撑环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贴合座上表面,所述复位支撑环的另一端采用圆角结构。
10.优选地,所述贴合座外表面法兰边均匀开设有四个固定孔。
11.优选地,所述输液管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输液管通过密封圈与加强环密封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进液口内固定安装有橡胶圈。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椎穿刺置管球囊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穿刺点选择在腰第3、4椎间隙或腰第4、5椎间隙,不易损伤脊髓,更避免了ommaya囊植入术导致的脑组织损伤、脑出血及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留置管可长期置于蛛网膜下腔,避免了传统腰椎穿刺给药因为反复穿刺导致的皮肤、韧带、硬脊膜、脊髓、脊神经及马尾神经的损伤;通过本技术装置只需做一次腰椎穿刺,留置管的中枢端可放置在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留置管外周端可经皮下隧道包埋在皮下,球囊放置在肋弓下缘皮下,贴合座内侧面固定在腹外斜肌上。腹部皮肤横向可收缩强,减少药物外渗可能;局部皮肤皮脂腺分泌少,局部皮肤卫生条件较好,不易发生皮肤感染或继发颅内感染。此外,球囊放置在肋弓下缘皮下腹外斜肌前,易固定,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图1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 本发明中球囊的俯视图截面示意图;图3 本发明中球囊的侧视图截面示意图;图4 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 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标号说明:1、球囊;2、留置管;3、贴合座;4、气囊;5、储液腔;6、连通部;7、输液管;8、快速接头;9、侧孔;10、进液口;13、复位支撑环;14、固定孔;15、密封圈;16、橡胶圈;61、连通腔;62、通气隔水板;63、过滤层;81、鲁尔接头母头;82、鲁尔接头公头;83、液体单向阀门;84、旋钮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腰椎穿刺置管球囊装置,包括球囊1和留置管2,球囊1包括贴合座3,贴合座3上固定安装有气囊4,气囊4内设置有储液腔5,储液腔5与气囊4之间通过连通部6相连通,储液腔5侧面固定连通输液管7的一端,输液管7的另一端穿过储液腔5
和气囊4固定安装有快速接头8,留置管2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快速接头8内, 留置管2的另一端侧面开设有侧孔9;储液腔5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液口10,球囊1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气口,进气口内固定安装有气体单向阀,快速接头8内安装有液体单向阀门83,液体单向阀门83上设置有旋钮开关84。
18.如图5所示,在使用时,先通过腰椎穿刺针在腰第3、4椎间隙或腰第4、5椎间隙之间进行穿刺,从而不易损伤脊髓,更避免了ommaya囊植入术导致的脑组织损伤、脑出血及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通过皮下留置管通条对留置管2进行定位,使留置管2的端部长期置于蛛网膜下腔,避免了传统腰椎穿刺给药因为反复穿刺导致的皮肤、韧带、硬脊膜、脊髓、脊神经及马尾神经的损伤;再通过快速接头8使留置管2的端部与输液管7相连接,通过快速接头8内的液体单向阀门83以防止脑脊液外流,再药物注射时,先由注射装置将药液通过进液口10注入到储液腔5内,在需要给药时,通过按压气囊4,使气囊4内的气体通过连通部6对储液腔5内药液给予一定压力,从而使储液腔5内的药液通过液体单向阀门83输注入蛛网膜下腔,并弥散在整个脑室系统,从而使药物弥散在脑脊液中,并很快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19.在本实施例中,留置管2的中枢端可放置在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留置管2外周端可经皮下隧道包埋在皮下,球囊1放置在肋弓下缘皮下,贴合座3内侧面固定在腹外斜肌上。腹部皮肤横向可收缩强,减少药物外渗可能;局部皮肤皮脂腺分泌少,局部皮肤卫生条件较好,不易发生皮肤感染或继发颅内感染。此外,球囊1放置在肋弓下缘皮下腹外斜肌前,易固定,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0.在本实施例中,装置所采用的均为不可吸收的高生物相容性材料,在人体椎管内及皮下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可永久放置,治疗结束后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21.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方案,快速接头8内设置有鲁尔接头母头81,留置管2的端部设置有鲁尔接头公头82,鲁尔接头公头82与鲁尔接头母头81相匹配。通过鲁尔接头公头82与鲁尔接头母头81以实现对留置管2的快速连接固定。
22.实施例三,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方案,连通部6设有多个,且均匀设置在储液腔5的侧表面,连通部6包括连通腔61,连通腔61内依次固定安装有通气隔水板62和过滤层63,通气隔水板62位于靠近储液腔5腔体的一侧。通过通气隔水板62能够防止储液腔5内的药液从连通腔61内流出到气囊4内,导致药液的浪费和气囊表面的腐蚀;通过过滤层63用于过滤气囊内的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对药液造成污染。
23.实施例四,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方案,气囊4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固定安装有复位支撑环13,复位支撑环1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贴合座3上表面,复位支撑环13的另一端采用圆角结构。通过复位支撑环13能够保证气囊4在按压变形后能够再次支撑复位,以保证后续的给药工作。
24.实施例五,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方案,贴合座3外表面法兰边均匀开设有四个固定孔14。利用四个固定孔14能够通过手术用缝线将贴合座3固定在腹壁上,以对整个装置起到固定作用。
25.实施例六,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方案,输液管7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5,输液管7通过密封圈15与加强环14密封连接。通过实施例五,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方案,以实现对输液管7与球囊1之间的密封性。
26.实施例七,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方案,进液口10内固定安装有橡胶圈16。通过橡
胶圈16保证在注射药液时,能够充分保证储液腔5的密封性。
2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