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滑油箱的制作方法

2022-04-13 12:54: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航空活塞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油箱。


背景技术:

2.目前,活塞发动机可采用的油底壳润滑系统主要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和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
3.在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中,是将一个油底壳设置在发动机的下端,利用一个机油泵来将油底壳中储存的滑油抽至发动机,以润滑发动机的各主要运动机件,发动机上的滑油油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回流至发动机下端的油底壳内,这种润滑系统结构简单,但所需的布置空间较大,增加了发动机的重量和尺寸、且提高了发动机的重心位置,同时还会出现“搅油”等现象,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而在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中,则是通过在发动机外设置一个滑油箱,并在发动机下端设置一个较浅的接油盘,利用两个机油泵,一个负责将接油盘中的滑油抽至滑油箱中,另一个负责将滑油箱中的滑油抽至发动机,以实现滑油循环过程,这种润滑系统由于其采用的是外置的滑油箱且其发动机下端设置的接油盘较浅,因此有助于降低发动机的重心位置,使得发动机的结构更加扁平化。
4.相较于传统的汽车行业,飞机对发动机的位置、角度要求较高,因而航空活塞发动机常采用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现有的航空活塞发动机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所采用的滑油箱仅具有对滑油的存储功能,且其通常是由铝合金板焊接或塑料注塑而成的整体式结构,不便于拆装及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油箱,以扩展滑油箱的功能并提高滑油箱的拆装便利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油箱,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第一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共同限定出所述罐体的内腔,在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吸油安装管和回油安装管,所述吸油安装管和所述回油安装管均与所述罐体的内腔连通;滤油消泡组件,所述滤油消泡组件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腔中,所述滤油消泡组件将罐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吸油组件,所述吸油组件安装于所述吸油安装管处,所述吸油组件包括吸油管,所述吸油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空间内;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安装于所述回油安装管处,所述回油组件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油箱,其罐体包括第一部分和设置在该第一部分的顶部的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共同限定出罐体的内腔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滤油消泡组件设置在罐体的内腔中并将罐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吸油组件安装在罐体的第二部分所设置的吸油安装管处且其吸油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空间内,回油组件安装在罐体的第二部分所设置的回油安装管处且与第一空间连通。由于罐体的内腔的
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为滤油消泡组件,可以理解的,该滤油消泡组件可以阻隔第一空间内的滑油所携带的杂质进入第二空间内,并且消除第一空间内的滑油所携带的气泡,即使得流入第二空间内的滑油为被过滤且消泡后的滑油。进一步地,由于吸油组件所包括的吸油管的一端是延伸至第二空间内,可以理解的,当用于抽取滑油至发动机的机油泵与吸油组件连接后,其通过该吸油管吸出的滑油即为被过滤且消泡后的滑油;而回油组件是与罐体的内腔的第一空间连通,当发动机回流的滑油通过回油组件进入罐体的内腔时,该回流的滑油所携带的杂质和气泡也会被滤油消泡组件阻隔在第二空间的外部,即第一空间内。可见,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油箱,不仅可以存储滑油,还可以过滤滑油中的杂质、消除滑油中的气泡,以减少进入发动机的滑油所携带的杂质和气体,从而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油箱其罐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更便于实现对其各组件的拆装与维护。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油消泡组件包括呈筒状的滤网和设置在所述滤网的顶部的顶盖,所述滤网和所述顶盖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空间,在所述罐体和所述滤网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间。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网和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呈锥形结构,在所述顶盖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网包括滤网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滤网本体的底部的第一油杯;所述罐体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油杯的边缘相适配的限位凸台。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杯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油组件还包括第一油管公头、以及与所述第一油管公头相适配的第一油管母头,所述第一油管公头与所述吸油安装管连接,所述第一油管公头的一端与所述吸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管母头以可插拔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油管公头的另一端连接。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组件包括第二油管公头、以及与所述第二油管公头相适配的第二油管母头,所述第二油管公头与所述回油安装管连接,所述第二油管母头以可插拔的方式与所述第二油管公头连接。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油箱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一法兰盘、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安置螺栓,以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进行紧固,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或所述第二法兰盘配置为与所述发动机外部的机架连接。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还设置有滑油加注接口,所述滑油加注接口与所述罐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滑油箱还包括滑油盖,所述滑油盖以可拆卸方式与所述滑油加注接口连接。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部呈漏斗状结构且其最低处设置有第二油杯,所述第二油杯与所述罐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滑油箱还包括放油螺栓,所述放油螺栓与所述第二油杯通过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油消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油箱,包括罐体10、滤油消泡组件20、吸油组件30和回油组件40。其中,罐体10包括第一部分11和设置在第一部分11的顶部的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共同限定出罐体10的内腔,在第二部分12上设置有吸油安装管121和回油安装管122,吸油安装管121和回油安装管122均与罐体10的内腔连通;滤油消泡组件20设置在罐体10的内腔中,滤油消泡组件20将罐体10的内腔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吸油组件30安装于吸油安装管121处,吸油组件30包括吸油管31,吸油管3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空间内;回油组件40安装于回油安装管122处,回油组件40与第一空间连通。
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油箱,其罐体10包括第一部分11和设置在该第一部分11的顶部的第二部分12,该第一部分11和该第二部分12共同限定出罐体10的内腔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滤油消泡组件20设置在罐体10的内腔中并将罐体10的内腔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吸油组件30安装在罐体10的第二部分12所设置的吸油安装管121处且其吸油管3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空间内,回油组件40安装在罐体10的第二部分12所设置的回油安装管122处且与第一空间连通。由于罐体10的内腔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为滤油消泡组件20,可以理解的,该滤油消泡组件20可以阻隔第一空间内的滑油所携带的杂质进入第二空间内,并且消除第一空间内的滑油所携带的气泡,即使得流入第二空间内的滑油为被过滤且消泡后的滑油。进一步地,由于吸油组件30所包括的吸油管31的一端是延伸至第二空间内,可以理解的,当用于抽取滑油至发动机的机油泵与吸油组件30连接后,其通过该吸油管31吸出的滑油即为被过滤且消泡后的滑油;而回油组件40是与罐体10的内腔的第一空间连通,当发动机回流的滑油通过回油组件40进入罐体10的内腔时,该回流的滑油所携带的杂质和气泡也会被滤油消泡组件20阻隔在第二空间的外部,即第一空间内。可见,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油箱,不仅可以存储滑油,还可以过滤滑油中的杂质、消除滑油中的气泡,以减少进入发动机的滑油所携带的杂质和气体,从而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油箱其罐体1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更便于实现对其各组件的拆装与维护。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滤油消泡组件20可以包括呈筒状的滤网
21和设置在滤网21的顶部的顶盖22,滤网21和顶盖22共同限定出第二空间,在罐体10和滤网组件20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滤网21可以对第一空间内的滑油所携带的杂质和气泡起到过滤作用,同时,通过在滤网21的顶部设置顶盖22,一方面更便于对从罐体10的上部流入的滑油进行导流,另一方面也更便于实现对吸油管31的安装。
24.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滤网21和罐体1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顶盖22的上表面呈锥形结构,在顶盖22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220。可以理解的,从罐体10的上部流入的滑油流到顶盖22上后,由于顶盖22的上表面呈锥形结构,也就是从顶盖22的上表面中心到其周侧边缘是呈向下的坡度,滑油在自身的流动性和重力作用下会顺着坡度流向该顶盖22的周侧边缘,进而通过顶盖22的边缘所设置的第一缺口220流入滤网21与罐体10的内壁之间,滤网21将滑油中的杂质和气泡阻隔在外,以减少进入滤网21内部的滑油所携带的杂质和气体,可见,结合顶盖22上表面的锥形结构及其边缘所设置的第一缺口220可以对滑油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使得滑油均能顺利进入滤网21与罐体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以助于更好地对滑油进行油屑及油气分离。
25.进一步地,滤网21可以由致密的金属编织网构成,以将第一空间内的滑油所携带的杂质阻隔在第二空间的外部的同时,对滑油循环过程中发动机回流的滑油中的泡沫起到消除作用。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滤网21包括滤网本体211和设置在滤网本体211的底部的第一油杯212;罐体10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油杯212的边缘相适配的限位凸台。举例来说,通过在滤网本体211的底部设置第一油杯212,一方面,在罐体10的内腔所包含的滑油量较小时,发动机回流的滑油流经顶盖22首先进入滤网本体211与罐体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滤网本体211将滑油中的杂质和气泡阻隔在滤网本体211的外部,则滤网本体211的内壁所附着的滑油即为被过滤且消泡后的滑油,该滑油中存在的少量未被过滤的杂质顺着滤网本体211的内壁向下流动可被其底部的第一油杯212收集、容纳;另一方面,结合第一油杯212的边缘与限位凸台的配合,可以限制滤油消泡组件20的轴向移动,进一步地,第一油杯212的边缘以及顶盖22的边缘与罐体10的内壁贴合,限位凸台与滤网本体211贴合,可以限制滤油消泡组件20的径向移动,使得滤油消泡组件20能够更稳固定地被限制在罐体10的内腔中。
2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第一油杯212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210,以便于流入滤网本体211与罐体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的滑油能够通过第二缺口210流至罐体10的内腔的底部,即罐体10的第一部分11的底部。
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部分11的底部呈漏斗状结构且其最低处设置有第二油杯110,第二油杯110与罐体10的内腔连通;滑油箱还包括放油螺栓50,放油螺栓50与第二油杯110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将罐体10的第一部分11的底部设计成漏斗状结构并在其最低处设置与罐体10的内腔连通的第二油杯110,可以使得罐体10的第一空间中所积累的滑油杂质汇集至罐体10的最低处,同时以保证在排放滑油时,可以通过打开放油螺栓50而彻底将滑油箱内的全部滑油放尽,而且,放油螺栓5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油杯110连接,拆装更方便。更进一步地,放油螺栓50与第二油杯110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圈或者密封垫以进行密封,从而避免该滑油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油泄漏等问题。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吸油组件30还包括第一油管公头301、以
及与第一油管公头301相适配的第一油管母头302,第一油管公头301与吸油安装管121连接,第一油管公头301的一端与吸油管3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油管母头302以可插拔方式与第一油管公头301的另一端连接。举例来说,第一油管公头301的外部可以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油管公头301的一端的内部可以设置有内螺纹,第一油管公头301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油管母头302相适配的快拆接头,这样,可以在吸油安装管121的内部设置与第一油管公头301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以使得第一油管公头301可以与吸油安装管12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在吸油管31的另一端的外部设置与第一油管公头301的一端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以使得吸油管31可以与第一油管公头30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第一油管母头302可以通过插拔的方式与第一油管公头301的另一端所设置的快拆接头进行配合连接,以便于快速拆装。更进一步地,第一油管母头302可以采用汽车专用接头,以便于专门口径的油管通过弹簧卡箍与该第一油管母头302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吸油管路的连接与装配便利性。
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回油组件40包括第二油管公头401、以及与第二油管公头401相适配的第二油管母头402,第二油管公头401与回油安装管122连接,第二油管母头402以可插拔方式与第一油管公头401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参照上面对第一油管公头301与吸油安装管121的连接方式、以及对第一油管母头302与第一油管公头301的连接方式的介绍,此处不做赘述。更进一步地,第二油管母头402也可以采用汽车专用接头,以便于专门口径的油管通过弹簧卡箍与该第二油管母头402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回油管路的连接与装配便利性。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该滑油箱还可以包括与第二部分12连接的第一法兰盘60、以及与第一部分11连接的第二法兰盘70,第一法兰盘60与第二法兰盘70连接;其中,第一法兰盘60与第二法兰盘70均设置有连接孔,该连接孔用于安置螺栓,以通过螺栓将第一法兰盘60和第二法兰盘70进行紧固,第一法兰盘60和/或第二法兰盘70配置为与发动机外部的机架连接。以此,通过设置第一法兰盘60和第二法兰盘70,一方面可以便于实现对罐体10的第一部分11与其第二部分12的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实现对该滑油箱的安装与固定。更进一步地,第一法兰盘60与第二法兰盘70的接触面可以设置有用于安置密封圈或者密封垫的凹槽,以利用密封圈或者密封垫来对第一法兰盘60与第二法兰盘7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从而避免该滑油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油泄漏等问题。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第二部分12还可以设置有滑油加注接口123,滑油加注接口123与罐体10的内腔连通;该滑油箱还可以包括滑油盖80,滑油盖80以可拆卸方式与滑油加注接口123连接。这样,通过拆卸滑油盖80,便可从滑油加注接口123向该滑油箱的罐体10内加注滑油,更方便对该滑油箱进行加油操作。更进一步地,滑油盖80与滑油加注接口123的接触面也可以设置有用于安置密封圈或者密封垫的凹槽,以利用密封圈或者密封垫来对滑油盖80与滑油加注接口123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从而避免该滑油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油泄漏等问题。
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该滑油箱还可以包括具有刻度的油尺90,油尺9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空间内,油尺90的另一端与滑油盖80连接。举例来说,滑油盖80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油尺90的螺纹孔,以便于油尺90的拆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油尺90,有便于用户查看滑油箱中的滑油存量,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更进一步地,滑油盖8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旋钮凸起,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拧转该旋钮凸起来实现
对滑油盖80的拆装,从而提高用户加注滑油及观察滑油液面时的操作便捷性。
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吸油管31的一端可以设计为楔形结构,这样可以增大吸油管31的管口与滑油的接触面积,从而减轻因滑油自身粘度而引起的吸油压力不足的问题。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罐体1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均可由铝合金板折弯后焊接而成,或直接选用铝合金管材制作,铝合金重量轻、易折弯、成本较低且焊接性能好,有利于批量生产且便于焊接一些固定接口,例如吸油安装管121、回油安装管122、第二油杯110、滑油加注接口123等均可直接与罐体10焊接。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7.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