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母线提升框架地面风源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6:03: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母线提升框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母线提升框架地面风源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母线提升框架,原来由气压抱紧的薄膜气缸更换为由机械抱紧的弹簧气缸和活塞气缸,增加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由于将上部弹簧气缸和下部活塞气缸共用一路风管供风,并且地面风源供风压力日常在0.4~0.5mpa,导致上下部气缸同时供风时,下部活塞气缸的活塞行程只能达到30mm,达不到最大行程50mm,进而导致母线提升框架不能完全打开,造成母线提升框架坐于槽上部时,经常卡在阳极导杆顶端,经常拉断抱筒销轴,损坏母线提升框架。供风压力达不到母线提升框架正常工作压力0.65~0.8mpa的要求,母线提升工作中母线框架起落困难,导致母线提升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增加了工作量的同时还延长了母线提升作业时间,即完成一台电解槽的母线转接的时间达到了20分钟以上,按照平均每天转接10台电解槽,需要耗时200分钟以上,严重影响了车间正常生产,增加了设备的安全隐患。为此,日常母线转接作业时为了确保作业安全,作业前必须提前联系电解厂调度增开空压机组。日常空压站只需开两台机组,但是由于需要母线转接作业,必须得增开一台的同时还得增调机组电流,这样每天增开空压机组且增调机组电流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降本增效。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加装增压泵时设置合理有效的管路结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母线提升框架地面风源增压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母线提升框架地面风源增压装置,该装置包括主体1、储气罐2、工具箱3、驱动轮4、转向轮5、增压泵6及管路结构;所述主体1为底部和一侧面不封闭的长方体结构,所述主体1两侧面中部设置有驱动轮4,所述主体1前侧面下部设置有转向轮5;所述主体1底部内的支架上设置有储气罐2,所述储气罐2一端设置有工具箱3,所述工具箱3侧面与主体1侧面为共同面;所述工具箱3上部连接增压泵6,所述管路结构布局在主体1的顶部内侧;
6.所述管路结构由供气总主管路7、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气动扳手供气阀11、下部气缸供气阀12、上部气缸供气阀13及上下气缸供气总阀14组成;所述供气总主管路7通过第一三通15与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连通,所述第一三通15的另一出口连接有第二三通16,所述第二三通16的两个出口分别与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和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连通;所述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设置有第三三通17,所述第三三通17一出口端连接单向阀18,所述单向阀18连接有第四三通19,所述第三三通17的另一出口连接有增压泵供气管20;所述增压泵供气管20的一端连接有第五三通21,所述第五三通21的另一出口连接有增压泵油雾器22,所述增压泵油雾器22的出口端连接有增压泵换气
阀23的进气口;所述增压泵6的出口端连接有储气罐进气管路24;所述第四三通19的一个出口连接有储气罐供气管路25,所述储气罐供气管路25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26;所述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的另一端分别穿出主体1与工具箱3共同的侧面;
7.所述第一三通15和第二三通1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所述上下气缸供气总阀14;所述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和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上分别设置有气动扳手供气阀11、下部气缸供气阀12和上部气缸供气阀13;所述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还设置有下部气缸排气阀27;所述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上还设置有上部气缸排气阀28。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上下气缸供气总阀14、气动扳手供气阀11、下部气缸供气阀12、上部气缸供气阀13、下部气缸排气阀27和上部气缸排气阀28的端口均穿出主体1的顶部且在末端设置有把手。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储气罐2上还设有储气压力表29。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供气总主管路7的另一端连接供气源。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穿出主体1与工具箱3共同的侧面的一端连接有自锁式快速接头母体,所述自锁式快速接头母体的另一端,连接母线提升框架进气端橡胶软管端的自锁式快速接头公体。
1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母线提升框架地面风源装置的管路连接方式,使得上部弹簧气缸和下部活塞气缸都能同时快速的达到完全打开状态,使上下部气缸活塞行程都能达到最大行程50mm,将风压由0.4mpa增大至0.65mpa以上,母线提升框架起落顺利;避免了母线提升框架坐与槽上部时,经常卡在导杆顶端,经常拉断抱筒销轴的现象,及损坏母线提升框架的意外损失和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每天母线转接作业时间,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40~60%,极大提高了母线转接作业的工作效率;有效保障员工在母线提升工作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管路结构的布局示意图。
16.图中:1、主体;2、储气罐;3、工具箱;4、驱动轮;5、转向轮;6、增压泵;7、供气总主管路;8、气动扳手供气管路;9、下部气缸供气管路;10、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1、气动扳手供气阀;12、下部气缸供气阀;13、上部气缸供气阀;14、上下气缸供气总阀;15、第一三通;16、第二三通;17、第三三通;18、单向阀;19、第四三通;20、增压泵供气管;21、第五三通;22、增压泵油雾器;23、增压泵换气阀;24、储气罐进气管路;25、储气罐供气管路;26、压力调节阀;27、下部气缸排气阀;28、上部气缸排气阀;29、储气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母线提升框架地面风源增压装置,该装置包括主体1、储气罐2、工具箱3、驱动轮4、转向轮5、增压泵6及管路结构;主体1为底部和一侧面不封闭的长方体结构,主体1两侧面中部设置有驱动轮4,主体1前侧面下部设置有转向轮5;主体1底部内的支架上设置有储气罐2,储气罐2一端设置有工具箱3,工具箱3侧面与主体1侧面为共同面;工具箱3上部连接增压泵6,管路结构布局在主体1的顶部内侧;
21.管路结构由供气总主管路7、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气动扳手供气阀11、下部气缸供气阀12、上部气缸供气阀13及上下气缸供气总阀14组成;供气总主管路7通过第一三通15与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连通,第一三通15的另一出口连接有第二三通16,第二三通16的两个出口分别与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和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连通;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设置有第三三通17,第三三通17一出口端连接单向阀18,单向阀18连接有第四三通19,第三三通17的另一出口连接有增压泵供气管20;增压泵供气管20的一端连接有第五三通21,第五三通21的另一出口连接有增压泵油雾器22,增压泵油雾器22的出口端连接有增压泵换气阀23的进气口;增压泵6的出口端连接有储气罐进气管路24;第四三通19的一个出口连接有储气罐供气管路25,储气罐供气管路25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26;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的另一端分别穿出主体1与工具箱3共同的侧面;
22.第一三通15和第二三通1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所述上下气缸供气总阀14;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和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上分别设置有气动扳手供气阀11、下部气缸供气阀12和上部气缸供气阀13;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还设置有下部气缸排气阀27;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上还设置有上部气缸排气阀28。
23.优化的,上下气缸供气总阀14、气动扳手供气阀11、下部气缸供气阀12、上部气缸供气阀13、下部气缸排气阀27和上部气缸排气阀28的端口均穿出主体1的顶部且在末端设置有把手。
24.优化的,储气罐2上还设有储气压力表29。
25.优化的,供气总主管路7的另一端连接供气源。
26.优化的,气动扳手供气管路8、下部气缸供气管路9、上部气缸供气管路10穿出主体1与工具箱3共同的侧面的一端连接有自锁式快速接头母体,自锁式快速接头母体的另一端,连接母线提升框架进气端橡胶软管端的自锁式快速接头公体。
27.实施例2
28.基于实施例1-2,如附图1,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增压泵利用大面积活塞端的低压气体驱动而产生小面积活塞端的高压流体。可用于压缩空气及其它气体,输出气压可通过调压阀无级调节。空气增压泵使用于原空压系统要提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将工作系统的空气压力提高到2-5倍,仅需要将工作系统内压缩空气作为气源即可。该泵适合单气源增
压,无需电源。在泵的压力范围内,调节调压阀从而调节输出压力,达到母线提升框架下部(加紧)活塞气缸工作所需要的压力0.65mpa-0.75mpa即可。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