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缸套和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5:1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气缸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套本体,沿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周向至少开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喷涂有热喷涂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为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一个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内孔壁的顶端面,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另一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上止点位置的上方,且距离所述上止点位置1mm-3mm处,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喷涂有所述热喷涂涂层,且所述热喷涂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为直角梯形状凹槽,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包括第一主体凹槽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凹槽一端的第一过渡凹槽;所述第一主体凹槽的槽深为0.1mm-0.3mm之间,所述第一过渡凹槽的槽深为从靠近所述第一主体凹槽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主体凹槽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过渡凹槽的槽宽为0.1mm-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为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一个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刮碳环槽底处,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另一槽壁设置于距离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上止点位置的下方,且距离所述上止点位置10mm-40mm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为直角梯形状凹槽,且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包括第二主体凹槽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凹槽一端的第二过渡凹槽;所述第二主体凹槽的槽深为0.1mm-0.3mm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凹槽的槽深为从靠近所述第二主体凹槽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二主体凹槽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过渡凹槽的槽宽为0.1mm-1.5mm;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喷涂有所述热喷涂涂层,且所述热喷涂涂层的厚度为0.05mm-0.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为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的一个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顶端面,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的另一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内孔壁的上止点位置的下方,且距离所述上止点位置10mm-40mm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为直角梯形状凹槽,且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包括第三主体凹槽和设置于所述第三主体凹槽一端的第三过渡凹槽;所述第三主体凹槽的槽深为0.1mm-0.3mm之间,所述第三过渡凹槽的槽深为从靠近所述第三主体凹槽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三主体凹槽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三过渡凹槽的槽宽为0.1mm-1.5mm;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喷涂有所述热喷涂涂层,且所述热喷涂涂层的厚度为0.05mm-0.2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包括第四环形凹槽和第五环形凹槽,所述第四环形凹槽的一个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上止点位置的上方,且距离所述上止点位置2mm-10mm处,所述第四环形凹槽的另一个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上止点位置的下方,且距离所述上止点位置10mm-40mm处;所述第五环形凹槽的一个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下止点位置的上方,
且距离所述下止点位置10mm-30mm处,所述第五环形凹槽的另一个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下止点位置的下方,且距离所述下止点位置2mm-15mm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均为梯形状凹槽;所述第四环形凹槽包括第四主体凹槽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主体凹槽两端的第四过渡凹槽;所述第四主体凹槽的槽深为0.1mm-0.3mm之间,所述第四过渡凹槽的槽深为从靠近所述主体凹槽的一端到远离所述主体凹槽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四过渡凹槽的槽宽为0.1mm-1.5mm;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包括第五主体凹槽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五主体凹槽两端的第五过渡凹槽;所述第五主体凹槽的槽深为0.1mm-0.3mm之间,所述第五过渡凹槽的槽深为从靠近所述主体凹槽的一端到远离所述主体凹槽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五过渡凹槽的槽宽为0.1mm-1.5mm;所述第四环形凹槽或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内均喷涂有所述热喷涂涂层,且所述热喷涂涂层的厚度为0.05mm-0.2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为第六环形凹槽,所述第六环形凹槽的一个槽壁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上止点位置的上方,且距离所述上止点位置2mm-10mm,所述第六环形凹槽的另一个槽壁设置于所述气缸套本体的内孔壁的下止点位置的下方,且距离所述下止点位置2mm-15mm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环形凹槽包括第六主体凹槽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六主体凹槽两端的第六过渡凹槽;所述第六主体凹槽的槽深为0.1mm-0.3mm之间,所述第六过渡凹槽的槽深为从靠近所述主体凹槽的一端到远离所述主体凹槽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六过渡凹槽的槽宽为0.1mm-1.5mm;所述第六环形凹槽内均喷涂有所述热喷涂涂层,且所述热喷涂涂层的厚度为0.05mm-0.2mm。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喷涂涂层为铁基涂层或减摩耐磨涂层。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基涂层的硬度≥300hv0.3,所述铁基涂层的结合强度≥30mpa,所述铁基涂层的孔隙率≤5%,所述铁基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z100μm;所述减摩耐磨涂层的硬度≥300hv0.3,所述减摩耐磨涂层的结合强度≥30mpa,所述减摩耐磨涂层的孔隙率≤5%,所述减摩耐磨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z100μm。14.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套,所述气缸套为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缸套及发动机,其中气缸套包括气缸套本体,沿气缸套本体内孔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喷涂有热喷涂涂层。相比于现有技术,在环形凹槽内喷涂涂层不仅可以起到刮碳环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去除活塞头部的积碳,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在环形凹槽内喷涂涂层可以有效降低活塞环与气缸套本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气缸套本体内孔壁表面的磨损量,因此该气缸套大大减小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摩擦功损失,提升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菊 王勇 朱强 王刚 王晨阳 党晴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30
技术公布日:2022/4/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