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4:4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背景技术:

2.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是以水泥、石灰、硅砂等为主要原料再根据结构要求配置添加不同数量的钢筋网片的一种轻质多孔新型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经高温高压、蒸汽养护,反应生产具有多孔状结晶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其密度较一般水泥质材料小,且具有良好的耐火、防火、隔音、隔热、保温等性能。
3.但是,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生产成型需要高温高压蒸压,其内部用于加固的钢筋在蒸压过后,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腐蚀现象,进而影响整个混凝土板的强度、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相比现有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具有更优良的强度、防腐蚀性、耐用性。本方案用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
5.一种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内部设有玄武岩纤维强化层,所述玄武岩纤维强化层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的板面平行。
6.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具有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包含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易腐蚀的钢筋或者钢筋网片,而是选择由玄武岩材料制成的玄武岩纤维强化层作为整个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加强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玄武岩纤维强化层可以是玄武岩网格布,也可以是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由于混凝土板为一平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其弯曲的的时候易断裂,因而为满足玄武岩纤维强化层能够起到所需的强化效果,设置为玄武岩纤维强化层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的板面平行。由于本技术没有使用钢筋作为混凝土板的支撑强化结构,因此本混凝土板的防腐蚀性强。相比现有技术,本方案提出的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采用耐久性好、自重轻的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代替传统钢筋,提高增强筋的耐久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耐久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产品自重。
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8.优选地,所述玄武岩纤维强化层是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
9.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横向玄武岩复合筋,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与横向玄武岩复合筋垂直交叉连接。在本技术特征中,具体地限定了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所具有的横向筋和纵向筋的布置形式。由于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与横向玄武岩复合筋垂直交叉连接,使得本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在横、纵两方向都能够抵抗较高的弯曲应力,具有较高的刚度。在实际使用中,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的直径和间距,根据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使用功能和受
力情况由设计确定。
10.为使得各复合筋的受力均衡,设置为,各所述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之间的间隔相等,各所述横向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之间的间隔相等,相邻所述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之间的间隔等于相邻所述横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之间的间隔。
11.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内部设置的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数量为一层,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的设置平面位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的中间层。中间层位于板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12.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内部设置的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数量为两层,两层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分别位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的中间层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对称设置指分处两层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的所述横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相对所述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的结合点以中间层为对称面对称,使该板更结实。
13.由于现有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偏低、脆性大,导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在生产、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面层局部破坏、缺零掉角的问题;且蒸压加气混凝土属于轻质泡沫混凝土,其干燥收缩效应大,易出现板面裂缝等产品问题。为此,本方案设置为: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内部均匀混合有短切玄武岩纤维。
14.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内还设置有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所述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与所述玄武岩纤维强化层间隔设置,所述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平行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的板面。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和前述的短切玄武岩纤维,均可以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15.本方案还提供了玄武岩纤维强化层的另一种结构:所述玄武岩纤维强化层是玄武岩网格布,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内部还设置有与玄武岩网格布平行、间隔设置的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本技术所包含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易腐蚀的钢筋或者钢筋网片,而是选择由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的玄武岩纤维强化层作为整个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加强结构代替传统钢筋,提高增强筋的耐久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耐久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产品自重。同时,蒸压加气混凝土中掺一定比例的玄武岩纤维或在板面层中设计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可以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20.图中:1、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2、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3、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4、横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5、中间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如图1所示,一种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内部设有玄武岩纤维强化层,所述玄武岩纤维强化层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的板面平行。
24.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具有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包含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易腐蚀的钢筋或者钢筋网片,而是选择由玄武岩材料制成的玄武岩纤维强化层作为整个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加强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玄武岩纤维强化层可以是玄武岩网格布,也可以是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2。由于混凝土板为一平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其弯曲的的时候易断裂,因而为满足玄武岩纤维强化层能够起到所需的强化效果,设置为玄武岩纤维强化层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的板面平行。由于本技术没有使用钢筋作为混凝土板的支撑强化结构,因此本混凝土板的防腐蚀性强。相比现有技术,本方案提出的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采用耐久性好、自重轻的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代替传统钢筋,提高增强筋的耐久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耐久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产品自重。
25.实施例2:
2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
27.优选地,所述玄武岩纤维强化层是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2。
28.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2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3、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横向玄武岩复合筋,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3与横向玄武岩复合筋垂直交叉连接。在本技术特征中,具体地限定了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2所具有的横向筋和纵向筋的布置形式。由于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3与横向玄武岩复合筋垂直交叉连接,使得本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在横、纵两方向都能够抵抗较高的弯曲应力,具有较高的刚度。在实际使用中,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的直径和间距,根据玄武岩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使用功能和受力情况由设计确定。
29.为使得各复合筋的受力均衡,设置为,各所述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3之间的间隔相等,各所述横向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之间的间隔相等,相邻所述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3之间的间隔等于相邻所述横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4之间的间隔。
30.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内部设置的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2数量为一层,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2的设置平面位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的中间层5。中间层5位于板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31.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内部设置的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2数量为两层,两层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2分别位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的中间层5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对称设置指分处两层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网片2的所述横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4相对所述纵向玄武岩纤维复合筋3的结合点以中间层5为对称面对称,使该板更结实。
32.由于现有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偏低、脆性大,导致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在生产、运
输和安装过程中,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面层局部破坏、缺零掉角的问题;且蒸压加气混凝土属于轻质泡沫混凝土,其干燥收缩效应大,易出现板面裂缝等产品问题。为此,本方案设置为: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内部均匀混合有短切玄武岩纤维。
33.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内还设置有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所述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与所述玄武岩纤维强化层间隔设置,所述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平行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的板面。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和前述的短切玄武岩纤维,均可以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34.本方案还提供了玄武岩纤维强化层的另一种结构:所述玄武岩纤维强化层是玄武岩网格布,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主体1内部还设置有与玄武岩网格布平行、间隔设置的面层复合玄武岩纤维网格布。
35.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