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09:15: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货物转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卸货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


背景技术:

2.穿梭车仓储是用于现代物流和存储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向车在搬运从货车上卸载的货物时,通常需要工作人员先将货物从货车上卸载到装卸货平台,然后再使用叉车将货物搬运到四向车的轨道上,最后四向车将货物搬运到指定位置。
3.现有的四向车通常无法行驶到装卸货平台上以装载货物,并且使用叉车对货物进行转运也增加了工作程序,降低了货物的转运效率;此外,现有的装卸货平台在从货车上卸货,通常是将皮带机伸入货车的内部,然后工作人员将货物搬到皮带机上,在没有皮带机的情况下,就需要人工将货物搬运到装卸货平台,这无疑增加了装卸货平台的局限性和搬运难度。
4.目前,针对现有的四向车无法行驶到装卸货平台以装载货物以及在没有皮带机的情况下,增加了人工搬运难度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四向车无法行驶到装卸货平台以装载货物以及在没有皮带机的情况下,增加了人工搬运难度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安装于地面预设的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两侧开设的找平槽相对应,其包括:
7.底座单元,所述底座单元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其两侧壁分别开设有两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底座单元上端的内部相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线槽,所述底座单元上端面相对开设有两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四滑槽和两容纳槽,且两所述容纳槽均位于所述第四滑槽的上方;
8.主动单元,所述主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单元内;
9.两第一从动单元,两所述第一从动单元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内,其第一端的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单元的第一端啮合连接,第二端的线轴位于对应的所述线槽内;
10.两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的第一端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内,且与对应的所述线轴连接,所述升降单元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底座单元的外部,且与对应的所述找平槽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升降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从动单元搭载四向车进行升降;
11.第二从动单元,所述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一端的第一涡轮穿过所述底座单元的侧壁与所述主动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从动单元的第二端安装于所述底座单元的外部;
12.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上端面,第二端伸出所
述底座单元,并与所述第二从动单元啮合连接,所述伸缩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从动单元的驱动下运送货物;
13.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上端的内部,其两端对应与两所述第三滑槽上下对应设置;
14.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对应设置于两所述第三滑槽内,且其两侧边的底部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的两端啮合连接;
15.铺垫单元,所述铺垫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用于在其未被所述支架单元挤压的情况下铺垫所述第三滑槽;
16.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侧壁,并分别与所述主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支架单元以及四向车控制系统连接。
1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所述主动单元包括:
18.主动电机,所述主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内,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19.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内,并套设所述主动电机的第一端,其两侧对应与两所述第一从动单元啮合连接。
2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所述第一从动单元包括:
21.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单元内,并与所述主动单元的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外周壁沿自身周向开设有两相邻布置的限位槽;
22.两限位元件,两所述限位元件相背离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
23.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线槽内,并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24.两线轴,两所述线轴对应设置于所述线槽内,并对应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两侧壁连接;
25.两吊绳,两所述吊绳设置于所述线槽内,其第一端缠绕于对应的所述线轴上,第二端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升降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升降单元上下移动。
2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
27.两滑块,两所述滑块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内,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从动单元的吊绳连接;
28.升降板,所述升降板水平设置于两所述滑块的顶部;
29.两支撑件,两所述支撑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块的底部,且其下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侧壁。
3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所述第二从动单元包括:
31.安装箱,所述安装箱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侧壁;
32.第一涡轮,所述第一涡轮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底座单元的侧壁与所述主动单元的主控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端位于所述安装箱的内部;
33.第二涡轮,所述第二涡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涡轮啮合连接;
34.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涡轮上端,第二端伸入所述伸缩单元
内;
35.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并与所述伸缩单元的第一齿条元件啮合连接,用于带动伸缩单元延伸或收缩。
3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所述伸缩单元包括:
37.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一伸缩板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上端,第二端套设所述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伸缩板的第二端的两侧均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一伸缩板的第二端的中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连通对应的所述伸缩槽;
38.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二伸缩板的第一端滑动设置于两所述伸缩槽内和对应的所述第五滑槽内,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一伸缩板的外部;
39.第一齿条元件,所述第一齿条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板的第一端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从动单元上的第三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的驱动下做往复运动;
40.若干第一滚轴,若干所述第一滚轴沿所述第一伸缩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上端面;
41.若干第二滚轴,若干所述第二滚轴沿所述第二伸缩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板的上端面;
42.两支撑元件,两所述支撑元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板的第二端的底部;
43.拦截板,所述拦截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板的第二端的顶部。
4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45.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上端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46.两驱动齿轮,两所述驱动齿轮对应套设于所述驱动电机两端的输出轴,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三滑槽上下对应设置。
4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所述支架单元包括:
48.两第二齿条元件,两所述第二齿条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滑槽内,并与对应的所述第四滑槽滑动连接;
49.第一支架元件,所述第一支架元件滑动且横设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上端面,且其两端向下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三滑槽第一端的内部,并对应与两所述第二齿条元件固定连接;
50.升降元件,所述升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元件的顶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51.第二支架元件,所述第二支架元件横设于所述底座单元顶部,且其两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滑槽的第二端;
52.第三滚轴,所述第三滚轴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的顶部。
5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所述铺垫单元包括:
54.铺垫弹簧,所述铺垫弹簧为八个,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内;
55.铺垫元件,所述铺垫元件为八个,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铺垫弹簧固定连接。
5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57.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侧壁,并分别与所述所述主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58.无线通信元件,所述无线通信元件设置于所述控制元件内,并与所述四向车控制系统连接。
59.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60.(1)本发明的一种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能够通过主动单元、第一从动单元以及升降单元带动四向车上升到底座单元的上端面,以获取货物,然后通过升降单元带动四向车下降以使四向车将货物转运到指定地点;
61.(2)通过主动单元、伸缩单元、驱动单元以及支架单元能够将货车内部的货物移动到底座元件的上方,以便于四向车运输,减少人工搬运,增加了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的功能性和智能性;
62.(3)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结构合理,解决了现有的四向车无法行驶到装卸货平台以装载货物以及在没有皮带机的情况下,增加了人工搬运难度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63.图1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的安装示意图(一);
64.图2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的安装示意图(一);
65.图3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的剖面图(一);
66.图4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的剖面图(二);
67.图5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的结构框图;
68.图6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底座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69.图7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底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70.图8为图7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71.图9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的局部剖面图;
72.图10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剖面图(三);
73.图11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主动单元和第一从动单元的装配图;
74.图12为图11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75.图13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主动单元和伸缩单元的装配图;
76.图14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主动单元和伸缩单元的仰视图;
77.图15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伸缩单元的剖面图;
78.图16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伸缩单元的展开示意图;
79.图17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底座单元的剖面图(一);
80.图18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驱动单元和支架单元的装配图;
81.图19为本发明的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中底座单元的剖面图(二);
82.图20为图19中c部的结构示意图;
83.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84.100、底座单元;110、第一滑槽;120、第二滑槽;130、线槽;140、第三滑槽;150、第四滑槽;160、容纳槽;
85.200、主动单元;210、主动电机;220、主动齿轮;
86.300、第一从动单元;310、第一从动齿轮;311、限位槽;320、限位元件;321、限位杆;322、限位弹簧;323、限位齿牙;330、第二从动齿轮;340、线轴;350、吊绳;
87.400、升降单元;410、滑块;411、第一限位块;420、升降板;430、支撑件;
88.500、第二从动单元;510、安装箱;520、第一涡轮;530、第二涡轮;540、传动轴;550、第三从动齿轮;
89.600、伸缩单元;610、第一伸缩板;611、伸缩槽;612、第五滑槽;613、转动槽;620、第二伸缩板;621、滑板;630、第一齿条元件;640、第一滚轴;650、第二滚轴;660、支撑元件;670、拦截板;
90.700、驱动单元;710、驱动电机;720、驱动齿轮;
91.800、支架单元;810、第二齿条元件;811、第二限位块;820、第一支架元件;821、滚轮;830、升降元件;831、气缸;832、运输板;840、第二支架元件;850、第三滚轴;
92.900、铺垫单元;910、铺垫弹簧;920、铺垫元件;
93.1000、控制单元;1010、控制元件;1020、无线通信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94.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95.本发明的一种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安装于地面预设的安装槽内,且与安装槽两侧开设的找平槽相对应,用于使四向车依次行驶到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上以运输货物。
96.其中,安装槽和找平槽均位于铺地轨道的路径上,从而便于四向车通过铺地轨道进入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上。
97.如图1~5所示,四向车用可升降装卸货平台包括底座单元100、主动单元200、两第一从动单元300、两升降单元400、第二从动单元500、伸缩单元600、驱动单元700、支架单元800、铺垫单元900以及控制单元1000。其中,底座单元100的下端安装于安装槽内,用于提供
安装支撑作用,并还用于装卸货物;主动单元200安装于底座单元100的内部,用于提供动力;两第一从动单元300相对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内部,其第一端与主动单元200的第一端啮合连接,用于在主动单元200的驱动下转动;两升降单元400相对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两侧,并与对应的第一从动单元300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在第一从动单元300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以搭载四向车进行升降;第二从动单元500安装于底座单元100,并与主动单元200连接;伸缩单元60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并与第二从动单元500连接,用于在第二从动单元500的驱动下延伸或收缩以运送货物;驱动单元70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内部;支架单元800架设于底座单元100的上方,并与驱动单元700连接,用于在驱动单元700的驱动下进行移动;铺垫单元90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内,用于便于四向车行驶;控制单元100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侧壁,并分别与主动单元200、驱动单元700支架单元800以及四向车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控制主动单元200、驱动单元700以及支架单元800,并通过四向车控制系统使四向车进入或离开升降单元400。
98.如图6~8所示,底座单元100的下端嵌设于安装槽内,其两侧壁分别开设有两第一滑槽110,第一滑槽110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20,底座单元100上端的内部相对开设有连通第一滑槽110的两线槽130,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相对开设有两第三滑槽140,第三滑槽140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四滑槽150和两容纳槽160,且两容纳槽160位于第四滑槽150的上方。
99.其中,底座单元100可以由混凝土砌筑而成。
100.其中,第一滑槽110和第二滑槽120均用于安装升降单元400,以使升降单元400能够沿第一滑槽110和第二滑槽120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101.其中,线槽130的内部用于安装第一从动单元300。
102.具体地,第三滑槽140侧壁的下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第四滑槽150,第三滑槽140的侧壁的上端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两容纳槽160。
103.其中,第三滑槽140和第四滑槽150的内部用于安装支架单元800,以使支架单元800在驱动单元700的驱动下沿第三滑槽140和第四滑槽150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104.其中,容纳槽160的内部用于安装铺垫单元900,且第三滑槽140的侧壁处于同一侧的两容纳槽160与四向车的行驶路径相对应,以便于四向车通过铺垫单元900越过第三滑槽140。
105.两第一从动单元300相对设置于底座单元100内,其第一端的第一从动齿轮310与主动单元200的第一端啮合连接,第二端的线轴340安装于对应的线槽130内,用于在主动单元200的驱动下带动升降单元400沿第一滑槽110和第二滑槽120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以使升降单元400带动四向车上升或下降。
106.升降单元400的第一端滑动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滑槽110内和对应的第二滑槽120内,且与对应的吊绳350连接,第二端位于底座单元100的外部,且与对应的找平槽上下对应设置,升降单元400用于搭载四向车进行升降,以带动四向车移动至与底座单元100水平,或带动四向车从底座单元100移动至与铺地轨道平齐,从而使四向车移动到底座单元100,以运输货物。
107.具体地,在升降单元400进入到找平槽内的情况下,升降单元400的上端面与地面上的铺地轨道相平齐,从而便于四向车进入升降单元400或便于四向车从升降单元400进入
铺地轨道上。
108.第二从动单元500的第一端的第一涡轮520穿过底座单元100的侧壁与主动单元20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从动单元500的第二端安装于底座单元100的外部,第二从动单元500用于在主动单元200的驱动下,带动伸缩单元600进行伸缩。
109.伸缩单元600的第一端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第二端伸出底座单元100设置,并与第二从动单元500啮合连接,伸缩单元600用于在第二从动单元500的驱动下延伸或收缩,从而将货车内部的货物运送到底座单元100。
110.驱动单元70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内部,其两端对应与两第三滑槽140上下对应设置,用于带动支架单元800沿第三滑槽140进行移动。
111.支架单元800对应设置于两第三滑槽140内,且其两侧边的底部分别与驱动单元700的两端啮合连接,用于在驱动单元700的驱动下移动到货物下方,以搬运货物。
112.铺垫单元900设置于伸缩槽611内,用于在其未被支架单元800挤压的情况下铺垫第三滑槽140,以便于四向车通过第三滑槽140。
113.具体地,在四向车搬运货物的情况下,主动单元200通过第一从动单元300带动一升降单元400进入对应的找平槽内,控制单元1000向四向车控制系统发送指令,四向车控制系统控制四向车行驶到该升降单元400上,然后主动单元200带动四向车上升,直至升降单元400的上端面与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平齐;此外,在主动单元200带动升降单元400进入对应的找平槽的同时,主动单元200通过第二从动单元500使伸缩单元600延伸以获取货物,并在主动单元200带动升降单元400上升的情况下,主动单元200通过第二从动单元500使伸缩单元600收缩,以使货物靠近底座单元100,然后控制单元1000控制开启驱动单元700和支架单元800,使货物横设于支架单元800上,最后四向车进入支架单元800的内部,以获取货物。
114.如图9所示,主动单元200包括主动电机210和主动齿轮220。其中,主动电机21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内部,并与控制单元1000电性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1000的控制下工作;主动齿轮22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内,并套设主动电机210的第一端,且与第一从动单元300啮合连接,用于在主动电机210的驱动下转动。
115.其中,主动电机210为双输出轴正反转电机。
116.具体地,在主动电机210工作的情况下,主动电机210能够通过主动齿轮220带动第一从动单元300进行转动。
117.其中,主动电机210通过支撑台安装于底座单元100的内部。
118.如图10~12所示,第一从动单元300包括第一从动齿轮310、两限位元件320、第二从动齿轮330、两线轴340以及两吊绳350。其中,第一从动齿轮310转动安装于底座单元100内,并与主动单元200的主动齿轮220啮合连接,且第一从动齿轮310的外周壁沿自身周向开设有两相邻布置的限位槽311,第一从动齿轮310用于在主动单元200的驱动下转动;两限位元件320相背离设置于对应的限位槽311内,用于在与主动单元200啮合的情况下,对第一从动齿轮310进行限位;第二从动齿轮330转动设置于对应的线槽130内,并与第一从动齿轮310啮合连接,用于随第一从动齿轮310进行转动;两线轴340对应设置于线槽130内,并对应与第二从动齿轮330的两侧壁连接,用于随第二从动齿轮330转动;两吊绳350设置于线槽130内,其第一端缠绕于对应的线轴340上,第二端伸入对应的第一滑槽110内,并与对应的
升降单元400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在线轴340转动的情况下,缠绕于线轴340上或从线轴340上释放,继而带动升降单元400上升或下降。
119.其中,第一从动齿轮310转动套设于第一安装轴的第一端,且第一安装轴的第二端安装于底座单元100的内侧壁,从而第二从动齿轮330能够在主动齿轮220的驱动下转动。
120.例如,第一安装轴的第一端套设有转动轴承,第一从动齿轮310同轴套设转动轴承,从而实现第一从动齿轮310转动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内部。
121.如图12所示,限位元件320包括限位杆321、限位弹簧322以及限位齿牙323。其中,限位杆321沿第一从动齿轮310的周向安装于限位槽311内;限位齿牙323套设于限位杆321上;限位弹簧322套设于限位杆321上,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齿牙323、限位槽311的侧壁固定连接。
122.其中,第二从动齿轮330的两端均同轴安装有第二安装轴,每一第二安装轴上均套设有旋转轴承,旋转轴承的下端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下端与线槽130的侧壁固定连接,从而第二从动齿轮330能够在第二从动齿轮330的带动下在线槽130内转动。
123.其中,吊绳350包括但不限于钢丝绳。
124.其中,两第一从动单元300的两第一从动齿轮310呈斜对称设置。
125.具体地,在主动电机210工作的情况下,若主动电机210带动主动齿轮220正转,主动齿轮220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10转动,在第一从动齿轮310正转接近一圈的情况下,主动齿轮220与一限位元件320啮合,此时主动齿轮220拨动限位齿牙323沿限位杆321移动,然后在限位齿牙323与主动齿轮220分离之后,限位齿牙323在限位弹簧322的作用下复位,并再次与主动齿轮220啮合,从而主动齿轮220无法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10进行转动,且在主动齿轮220反转的情况下,由于限位齿牙323被限位杆321的远离铺垫弹簧910的一端所限制而无法移动,从而主动齿轮220能够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10进行反转;同理,在主动电机210工作的情况下,若主动电机210带动主动齿轮220反转,主动齿轮220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10转动,在第一从动齿轮310反转接近一圈的情况下,主动齿轮220与另一限位元件320啮合,此时主动齿轮220被另一限位元件320所限位,而无法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10反转,且在主动齿轮220正转的情况下,主动齿轮220能够通过另一限位元件320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10正转。
126.其中,第一从动齿轮310的直径大于第二从动齿轮330的直径,从而在第一从动齿轮310正向转动一圈的情况下,第二从动齿轮330能够通过线轴340将吊绳350完全释放,以使升降单元400与铺地轨道平齐;在第一从动齿轮310反向转动一圈的情况下,第二从动齿轮330能够通过线轴340将吊绳350完全收回,以使升降单元400的上端面与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平齐。
127.如图11所示,升降单元400包括两滑块410、升降板420以及两支撑件430。其中,两滑块410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滑槽110和对应的第二滑槽120内,且滑块410与第一从动单元300的吊绳350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在第一从动单元300的带动下上升或下降;升降板420水平设置于两滑块410的顶部,用于随滑块410上下移动以运输四向车;两支撑件430设置于对应的滑块410的底部,且其下端滑动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侧壁,用于增强滑块410对升降板420的支撑作用。
128.具体地,滑块410与吊绳350的第二端连接,并在吊绳350的带动下沿第一滑槽110上下移动。
129.其中,滑块410还包括两第一限位块411,两第一限位块411设置于滑块410的两侧,并位于对应的第二滑槽120内,用于对滑块410进行限位,避免滑块410发生倾斜。
130.其中,第一限位块411与第二滑槽120滑动连接。
131.例如,第一限位块411与第二滑槽120的内侧壁向抵接的侧壁均设置有滚轮元件,以便于第一限位块411在第二滑槽120的内部转动。
132.其中,支撑件430的下端侧设置有导轨,且底座单元100的侧壁开设有导轨滑槽,且导轨滑动设置于导轨滑槽的内部,从而支撑件430能够沿导轨滑槽进行移动,且使支撑件430能够对滑块410和升降板420进行支撑。
133.具体地,在升降板420移动到与铺地轨道平齐的情况下,四向车可以从铺地轨道上行驶到升降板420上或从升降板420上行驶到铺地轨道,在升降板420与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平齐的情况下,四向车可以从升降板420上行驶到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或从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行驶到升降板420。
134.如图13~15所示,第二从动单元500包括安装箱510、第一涡轮520、第二涡轮530、传动轴540以及第三从动齿轮550。其中,安装箱51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侧壁;第一涡轮520的第一端穿过底座单元100的侧壁与主动单元200的主动电机210连接,第二端位于安装箱510的内部,用于在主动单元200的驱动下转动;第二涡轮530转动设置于安装箱510的内部,并与第一涡轮520啮合连接,用于随第一涡轮520进行转动;传动轴54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涡轮530的上端,第二端伸入伸缩单元600内,用于随第二涡轮530进行转动;第三从动齿轮550设置于传动轴540的第二端,并与伸缩单元600的第一齿条元件630啮合连接,用于带动伸缩单元600延伸或收缩。
135.具体地,第一涡轮520与主动电机210的一端连接,并在主动电机21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
136.具体地,在主动电机210转动的情况下,主动电机210通过第一涡轮520带动第二涡轮530转动,第二涡轮530通过传动轴540和第三从动齿轮550带动伸缩单元600延伸或收缩。
137.更为具体地,在主动电机210正转的情况下,主动电机210带动第一涡轮520正转,第一涡轮520通过第二涡轮530带动传动轴540和第三从动齿轮550正转,以使伸缩单元600向外延伸,以获取货物;在主动电机210反转的情况下,主动电机210电动第一涡轮520反转,第一涡轮520通过第二涡轮530带动传动轴540和第三从动齿轮550反转,以使伸缩单元600向内收缩,以使货物靠近底座单元100,以便于将货物移动到支架单元800的顶端。
138.如图13~16所示,伸缩单元600包括第一伸缩板610、第二伸缩板620、第一齿条元件630、若干第一滚轴640、若干第二滚轴650、两支撑元件660以及拦截板670。其中,第一伸缩板610的第一端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上端,第二端套设从动元件的第二端,第一伸缩板610的第二端开设有两伸缩槽611,伸缩槽611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五滑槽612,第一伸缩板610的第二端的中侧开设有转动槽613,转动槽613连通对应的伸缩槽611,第一伸缩板610用于承载货物;第二伸缩板620的第一端滑动设置于对应的伸缩槽611和对应的第五滑槽612内,第二端延伸出第一伸缩板610的外部,用于向外延伸或向内收缩以托运货物;第一齿条元件630设置于第二伸缩板620的第一端的内侧,并与第二从动单元500上的第三从动齿轮550啮合连接,用于在第二从动单元500的驱动下做往复运动,继而带动第二伸缩板620延伸或收缩;若干第一滚轴640沿第一伸缩板6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伸缩板610的上端面,以
便于货物在第一伸缩板610上移动;若干第二滚轴650沿第二伸缩板62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二伸缩板620的上端面,以便于货物在第二伸缩板620上移动;两支撑元件660相对设置于第二伸缩板620的第二端的底部,用于支撑第二伸缩板620,避免第二伸缩板620被货物压倒;拦截板670设置于第二伸缩板620的第二端的顶部,用于在第二伸缩板620移动的情况下,拦截货物,避免货物滑动脱离第二伸缩板620,并驱动货物移动向第一伸缩板610。
139.其中,第一齿条元件630与第三从动齿轮550啮合连接。
140.具体地,在第三从动齿轮550正转的情况下,第一齿条元件630带动第二伸缩板620向外延伸,以获取货物;在第三从动齿轮550反转的情况下,第一齿条元件630电动第二伸缩板620向内收缩,以将货物运输到第一伸缩板610,继而便于支架单元800获取货物。
141.其中,第二伸缩板620呈π字形,第二伸缩板620的第一端的外侧和内侧均设置有滑板621,且滑板621设置于对应的第五滑槽612内,从而第二伸缩板620能够通过滑板621和第五滑槽612在第一伸缩板610的内部滑动。
142.如图17所示,驱动单元700包括驱动电机710和两驱动齿轮720。其中,驱动电机71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上端的内部,并与控制单元1000连接,控制单元1000能够控制驱动电机710进行工作;两驱动齿轮720对应套设于驱动电机710的两端的输出轴,并与对应的第三滑槽140上下对应设置,用于在驱动电机710的驱动下转动。
143.其中,驱动电机710为双输出轴正反转电机。
144.其中,驱动电机710和两驱动齿轮720可以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上端内开设的腔孔内,且腔孔与两第三滑槽140连通。
145.如图17~18所示,支架单元800包括两第二齿条元件810、第一支架元件820、升降元件830、第二支架元件840以及第三滚轴850。其中,两第二齿条元件810设置于对应的第三滑槽140内,并与对应的第四滑槽150滑动连接;第一支架元件820滑动且水平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顶端,且其两端向下延伸至对应的第三滑槽140第一端的内部,并对应与两第二齿条元件810固定连接,用于随两第二齿条元件810进行移动;升降元件830设置于第一支架元件820的顶部,并与控制单元1000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1000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第二支架元件840横设于底座单元100的顶部,且其两端设置于对应的第三滑槽140的第二端,第二支架元件840用于支撑货物;第三滚轴850设置于第二支架元件840的顶部,用于便于货物移动到第一支架元件820的上方。
146.其中,第二齿条元件810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811,第二限位块811设置于对应的第四滑槽150内,用于使第二齿条元件810限位于第三滑槽140内,并能够使第二齿条元件810在第三滑槽140内滑动。
147.其中,第一支架元件820和第二支架元件840均设置为c字形,且第一支架元件820的开口端的两侧对应与两第二齿条元件810进行连接,第一支架元件820的闭口端位于底座单元100的上方。
148.其中,第一支架元件820的开口端的两侧均设置为六边形,以便于挤压铺垫单元900。
14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元件820的闭口端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滚轮821,若干滚轮821与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相抵接,以承担第一支架元件820受到的压力,避免第一支架元件820过于压迫第二齿条元件810,导致第二齿条元件810从第三滑槽140内脱离。
150.如图18所示,升降元件830包括两气缸831和运输板832。其中,两气缸831设置于第一支架元件820的两端;运输板832设置于两气缸831的输出轴,且运输板832的上端面设置为糙面。
15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运输板832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防滑纹,以增加运输板832和货物底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运输板832和货物底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152.具体地,在货物从第二伸缩板620移动到第一伸缩板610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货物推动到第二支架元件840上,且货物的一端凸出于第二支架元件840,然后控制单元1000控制驱动电机710带动第二齿条元件810移动,以使第一支架元件820靠近第二支架元件840,在第一支架元件820移动到货物的下方的情况下,升降元件830向上移动以抬起货物的一端,然后升降元件830在第一支架元件820的带动下远离第二支架元件840,以使货物横设于第一支架元件820和第二支架元件840,然后四向车可以移动到第一支架元件820和第二支架元件840之间以运输货物。
153.如图19~20所示,铺垫单元900包括铺垫弹簧910和铺垫元件920。其中,铺垫弹簧910为八个,且设置于对应的容纳槽160内;铺垫单元900为八个,且设置于对应的容纳槽160内,并与铺垫弹簧910固定连接,用于铺垫第三滑槽140,以便于四向车通过。
154.其中,铺垫元件920的靠近第三滑槽140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为斜面。
155.具体地,在第一支架元件820沿第三滑槽140进行移动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支架元件820的开口端的两侧均设置为六边形,从而第一支架元件820的两侧可以挤压铺垫元件920,使铺垫元件920进入容纳槽160的内部,以便于第一支架元件820通过;在第一支架元件820不挤压铺垫元件920的情况下,铺垫元件920在铺垫弹簧910的作用下弹出,以铺垫第三滑槽140,以便于四向车通过。
156.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1000包括控制元件1010和无线通信元件1020。其中,控制元件1010设置于底座单元100的侧壁,并分别与主动单元200、驱动单元700连接,用于驱动主动单元200、驱动单元700;无线通信元件1020设置于控制元件1010内,并与四向车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向四向车控制系统发送指令信息,以使四向车控制系统控制指定的四向车进入升降板420或脱离升降板420。
157.其中,在控制元件1010分别与主动电机210、驱动电机710以及升降元件830连接。
158.例如,在控制元件1010控制主动单元200转动的情况下,主动单元200带动第一从动单元300转动以使升降单元400下降至于铺地轨道平齐,然后控制元件1010通过无线通信元件1020向四向车控制系统发送指令,然后四向车控制系统控制四向车行驶到升降单元400上或使已经在升降单元400上的四向车驶离升降单元400,进入铺地轨道。
159.其中,控制元件1010为可编程控制器;无线通信元件1020包括但不限于3g模块、4g模块以及5g模块。
16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161.在控制元件1010控制主动电机210正转的情况下,主动电机210带动主动齿轮220正转,主动齿轮220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10正转,第一从动齿轮310带动第二从动齿轮330正转,继而第二从动齿轮330通过线轴340释放吊绳350,然后滑块410带动升降板420沿第一滑槽110和第二滑槽120向下移动至与铺地轨道平齐,其中,在第一从动齿轮310正转接近一圈的情况下,主动齿轮220以一限位元件320啮合,从而主动齿轮220转动不在带动第一从动齿
轮310转动;
162.在主动电机210正转的同时,主动电机210能够带动第一涡轮520进行正转,继而第一涡轮520带动第二涡轮530正转,第二涡轮530通过传动轴540带动第三从动齿轮550转动,继而第三从动齿轮550带动第一齿条元件630沿伸缩槽611向远离第一伸缩板610的方向移动,第二伸缩板620随第一齿条元件630向外延伸以获取货物;
163.控制元件1010通过无线通信元件1020向四向车控制系统发送指令,四向车控制系统控制四向车行驶到升降板420上;
164.控制元件1010控制主动电机210反转,主动电机210带动主动齿轮220反转,主动齿轮220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10反转,第一从动齿轮310带动第二从动齿轮330反转,继而第二从动齿轮330转动使吊绳350缠绕于线轴340上,并带动滑块410向上移动,此时,升降板420带动四向车上升,以使四向车能够行驶到底座单元100的上端面;
165.在主动电机210反转的情况下,主动电机210带动第一涡轮520反转,第一涡轮520带动第二涡轮530反转,第二涡轮530通过传动轴540带动第三从动齿轮550转动,继而第三从动齿轮550带动第一齿条元件630向伸缩槽611内移动,以使第二伸缩板620随第一齿条元件630向内收缩,以将货物运输到第一伸缩板610上;
166.在控制元件1010控制主动电机210反转的同时,控制元件1010控制驱动电机710转动,驱动电机710带动驱动齿轮720转动,驱动齿轮720带动第二齿条元件810和第一支架元件820沿第三滑槽140滑动,以使第一支架元件820靠近第二支架元件840,并在位于货物下方的情况下,控制元件1010控制升降元件830向上抬升,以使升降元件830抬起货物的一端,然后控制元件1010控制驱动电机710反转,以使第一支架元件820带动货物移动到底座单元100的上方,在第一支架元件820停下之后,四向车从升降板420升进入第一支架元件820和第二支架元件840之间,以抬升货物;
167.最后四向车移动到另一升降板420,控制元件1010正转带动两升降板420向下移动,在升降板420移动到与铺地轨道水平的情况下,装有货物的四向车驶离升降板420,另一即将装货的四向车进入底座单元100另一侧的升降板420。
16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6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