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04-09 08:43: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
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提高安装效率的模块化集成吊顶结构,包括主龙骨和若干固定于主龙骨底部的天花板单元。主龙骨通过吊杆悬吊于室内天花板底部,每一个主龙骨底部间隔设置有若干纵向设置的套筒,天花板单元顶壁且位于每一套简下方设置有滑移杆,每根滑移杆高度高翔的端壁设置有水平块。套筒内侧壁对称设置有长度方向一端带有弹簧的夹紧块,对称的夹紧块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拉绳,两根拉绳远离夹紧块方向的一.端共同设置有伸缩杆。滑移杆带有水平块的一端抵入套筒内腔,对称的夹紧块朝相互远离的一端让位并在水平块进入套设筒内腔后抵紧于滑移杆外缘,此时,水平块架设于两块夹紧块顶部,天花板单元吊设于套筒下方。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工作在安装吊顶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将多个扣板依次固定于主龙骨底部,由于扣板的质量较大,而且扣板的数量较大,工作人员在空中安装主龙骨和扣板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小工作人员安装吊顶的劳动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安装于天花板上;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主龙骨、多根相互平行的副龙骨和多个用于连接多根所述主龙骨与多根所述副龙骨的连接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承载杆和套设于所述承载杆上的连接筒,所述承载杆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筒的内侧壁;所述承载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承载块,所述连接筒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承载环,所述承载环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承载块的上表面;所述承载环的上表面抵接于所述副龙骨的下表面,所述副龙骨的上表面抵接于所述主龙骨的下表面;所述主龙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副龙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承载杆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天花板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主龙骨、所述连接筒和所述承载杆固定在一起。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安装吊顶结构的过程中,将多根承载杆竖直放置于地面,以使多根承载杆呈矩形阵列分布;同时以使承载块位于承载杆的底端,此时承
载块的上表面抵接于承载环的下表面,从而实现对连接筒的稳定支撑;工作人员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分别对准副龙骨上的多个第二通孔的下表面,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分别穿过多个第二通孔,以使副龙骨的下表面同时抵接于多个防脱环的上表面,从而将一根副龙骨套设于多根承载杆上;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多根副龙骨的安装;工作人员使主龙骨筒时与多根副龙骨相互垂直,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分别对准主龙骨上的多个第一通孔,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分别穿过多个第一通孔,以使主龙骨的下表面同时抵接于多个所根的上表面;然后通过固定组件用于将主龙骨、连接筒与承载杆固定在一起,重复前面两个步骤,完成对多根主龙骨的安装,最后将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相比于背景技术,不需要工作人员在空中安装主龙骨和副龙骨,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8.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驱动环和防脱球,所述驱动环固定于所述承载杆上,所述驱动环弧形的侧壁抵接于所述连接筒的内侧壁;所述连接筒的内侧壁开设有挤出孔,所述挤出孔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球位于所述挤出孔内,所述防脱球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承载杆的内侧壁,所述防脱球的另一侧抵接于所述防脱环的内侧壁;所述防脱球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连接筒,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开设有防脱孔,所述防脱球凸出于所述连接筒外侧壁的部分位于所述防脱孔内,所述防脱球抵接于所述防脱孔的内侧壁。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防脱球的一侧抵接于驱动环的外侧壁,防脱球的另一侧抵接于防脱环的内侧壁,驱动环和防脱环对防脱球有定位作用;由于防脱球凸出与连接筒外侧壁的部分抵接于防脱孔的内侧壁,防脱孔对防脱球有定位作用;以使防脱球不会沿连接筒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使承载杆不会与连接筒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将连接筒固定于承载杆的外侧壁,同时将主龙骨固定于连接筒的外侧壁,进而将承载杆、连接筒和主龙骨固定在一起;由于主龙骨抵接于副龙骨的上表面,防脱环抵接于副龙骨的下表面,主龙骨和防脱环对副龙骨有夹持作用,从而实现对副龙骨的固定作用;当工作人员需要拆卸吊顶结构的过程中,先将吊顶结构整体从天花板上拆卸下来,然后向下拉动承载块,承载块带动承载杆向下滑动,承载杆带动驱动环向下滑动,解除驱动环对防脱球的挤压作用,以使防脱球向连接筒内滚动,从而使防脱球抵接于承载杆的侧壁,同时防脱球凸出于承载杆外侧壁的部分移动至挤出孔内部,从而解除对主龙骨的固定作用,重复上述步骤,当解除对所有的主龙骨的固定作用后,工作人员将多根主动骨依次从多根承载杆上拆卸下来,然后依次将多根副龙骨从多根承载杆上拆卸下来,增加了工作人员拆卸吊顶结构的便捷性。
10.可选的,所述驱动环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沿套筒的长度方向滑动承载杆的过程中,倒角减小了驱动环与防脱球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使防脱球不会阻挡驱动环在连接筒内滑动,减小了工作人员推拉承载杆的力气,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2.可选的,所述防脱环的内侧壁开设有弧形槽,当所述防脱球位于所述防脱孔内时,所述防脱球的外侧壁抵接于所述弧形槽的内侧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增加了防脱球与挤出孔之间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增加了防脱球在挤出孔内的滑动距离,另一方面减小防脱球对连接筒的压强,对防脱球和连接筒均有保护作用。
14.可选的,所述承载杆的底端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滑移部,所述滑移部的外侧壁抵
接所述连接筒的内侧壁。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移部的外侧壁抵接于连接筒的内侧壁,增加了滑移部在连接筒内滑动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承载杆在连接筒内滑动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承载环的表面,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滑移槽的槽底。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将承载杆从连接筒内部拆卸下来时,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驱动连接筒朝向远离承载块的方向滑动,以使承载块和承载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从而减小了工作人样将承载杆从连接筒内部拆卸下来的劳动强度。
18.可选的,所述承载杆顶端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防脱块,所述天花板上开设有插接孔、滑移槽和防脱槽,所述滑移槽位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所述滑移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滑移槽的顶端与所述防脱槽相连通,所述防脱槽为环形槽;所述承载杆的顶端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所述防脱块与所述滑移槽滑移配合,所述防脱块与所述防脱槽滑移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安装吊顶结构的过程中,以使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分别对准天花板上的多个插接孔,同时多个防脱块分别对准多个滑移槽,然后向上推动多根主龙骨和多根副龙骨,以使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分别抵接于多个插接孔的顶部,然后通过依次旋转防脱块,防脱块依次带动承载杆旋转,承载杆依次带动防脱块旋转,以使多个防脱块依次旋转至防脱槽内,防脱槽对防脱块有向上的承载作用,从而对吊顶结构有向上的承载作用,进而完成对吊顶结构的安装。
20.可选的,所述承载杆靠近所述天花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抵接于插接孔的顶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对承载杆有向下的弹力作用,以使防脱块的下表面抵接于防脱槽的下表面,从而增加了防脱块与天花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将承载杆的顶端固定于天花板上。
22.可选的,所述承载杆靠近所述天花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安装槽不仅提高了第二弹簧的压缩空间同时也对第二弹簧有限位作用,避免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簧产生歪斜,对第二弹簧有保护作用。
24.可选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工作人员将多根所述承载杆竖直放置于地面,以使所述承载块位于所述承载杆的底端,以使多根所述承载杆呈矩形阵列分布;步骤二:工作人员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所述承载杆分别对准所述副龙骨上的多个第二通孔,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所述承载杆的顶端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步骤三;重复步骤二,完成对多根所述副龙骨的安装;步骤四:工作人员使所述主龙骨筒时与多根所述副龙骨相互垂直,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所述承载杆分别对准所述主龙骨上的多个第一通孔,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所述承载杆的顶端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主龙骨的下表面同时抵接于多个所根所述的上表面;
步骤五: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主龙骨、所述连接筒和所述承载杆固定在一起;步骤六:重复步骤四和步骤五,完成对多根所述主龙骨的安装;步骤七:将多根所述承载杆的顶端固定于天花板上。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地面就可以完成对吊顶结构的安装,然后将安装完毕的吊顶结构固定于天花板上,而不需要工作人员在空中安装吊顶结构,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吊顶结构的便捷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工作人员在安装吊顶结构的过程中,将多根承载杆竖直放置于地面,以使多根承载杆呈矩形阵列分布;同时以使承载块位于承载杆的底端,此时承载块的上表面抵接于承载环的下表面,从而实现对连接筒的稳定支撑;工作人员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分别对准副龙骨上的多个第二通孔的下表面,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分别穿过多个第二通孔,以使副龙骨的下表面同时抵接于多个防脱环的上表面,从而将一根副龙骨套设于多根承载杆上;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多根副龙骨的安装;工作人员使主龙骨筒时与多根副龙骨相互垂直,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分别对准主龙骨上的多个第一通孔,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分别穿过多个第一通孔,以使主龙骨的下表面同时抵接于多个所根的上表面;然后通过固定组件用于将主龙骨、连接筒与承载杆固定在一起,重复前面两个步骤,完成对多根主龙骨的安装,最后将多根承载杆的顶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相比于背景技术,不需要工作人员在空中安装主龙骨和副龙骨,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由于防脱球的一侧抵接于驱动环的外侧壁,防脱球的另一侧抵接于防脱环的内侧壁,驱动环和防脱环对防脱球有定位作用;由于防脱球凸出与连接筒外侧壁的部分抵接于防脱孔的内侧壁,防脱孔对防脱球有定位作用;以使防脱球不会沿连接筒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使承载杆不会与连接筒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将连接筒固定于承载杆的外侧壁,同时将主龙骨固定于连接筒的外侧壁,进而将承载杆、连接筒和主龙骨固定在一起;由于主龙骨抵接于副龙骨的上表面,防脱环抵接于副龙骨的下表面,主龙骨和防脱环对副龙骨有夹持作用,从而实现对副龙骨的固定作用;当工作人员需要拆卸吊顶结构的过程中,先将吊顶结构整体从天花板上拆卸下来,然后向下拉动承载块,承载块带动承载杆向下滑动,承载杆带动驱动环向下滑动,解除驱动环对防脱球的挤压作用,以使防脱球向连接筒内滚动,从而使防脱球抵接于承载杆的侧壁,同时防脱球凸出于承载杆外侧壁的部分移动至挤出孔内部,从而解除对主龙骨的固定作用,重复上述步骤,当解除对所有的主龙骨的固定作用后,工作人员将多根主动骨依次从多根承载杆上拆卸下来,然后依次将多根副龙骨从多根承载杆上拆卸下来,增加了工作人员拆卸吊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的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a向的半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图5是图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1、天花板;11、插接孔;12、滑移槽;13、防脱槽;2、主龙骨;21、第一通孔;211、防脱孔;3、副龙骨;31、第二通孔;4、承载杆;41、承载块;42、滑移部;43、防脱块;44、第二安装槽;45、第二弹簧;5、连接筒;51、承载环;52、挤出孔;521、防脱环;522、弧形槽;53、滑移孔;54、第一安装槽;55、第一弹簧;6、驱动环;61、倒角;7、防脱球。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安装于天花板1上。参照图1和图2,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主龙骨2、多根相互平行的副龙骨3和多个用于连接多根主龙骨2与多根副龙骨3的连接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主龙骨2与副龙骨3的数量均为六根,且六根主龙骨2的下表面抵接于六根副龙骨3的上表面。值得注意的是,当安装结构安装完毕后,六根主龙骨2与六根副龙骨3的长度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六根主龙骨2与六根副龙骨3相互垂直。
35.参照图2和图3,连接组件包括承载杆4和套设于承载杆4上的连接筒5,多个均承载杆4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多个承载杆4呈矩形阵列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杆4的直径小于连接筒5的内侧壁。连接筒5的底端一体成型有承载环51,承载杆4的底端穿过承载环51,承载杆4的底端一体成型有承载块41,承载环51的下表面抵接于承载块41的上表面。天花板1对多根承载杆4有承载作用,承载杆4底端的承载块41对承载环51有向上的支撑作用,承载环51对连接筒5有向上的支撑作用,多个承载环51分别对多根副龙骨3有向上的支撑作用,多根副龙骨3分别对多根主龙骨2有向上的支撑作用。
36.继续参照图2和图3,承载环51的上表面抵接于副龙骨3的下表面,主龙骨2上表面开设有六个第一通孔21,六个第一通孔21沿主龙骨2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副龙骨3上表面开设有六个第二通孔31,六个第二通孔31沿副龙骨3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承载杆4的顶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31、第一通孔21并与天花板1固定连接。
37.参照图3,每个承载杆4与连接筒5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将承载杆4、连接筒5和主龙骨2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对多根主龙骨2的固定。
38.参照图2和图4,每个固定组件包括驱动环6和防脱球7,驱动环6一体成型与承载杆4的外侧壁。驱动环6弧形的侧壁抵接于连接筒5的内侧壁,驱动环6与连接筒5滑移配合,从而增加了承载杆4在连接筒5内滑动的稳定性。连接筒5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挤出孔52,两个挤出孔52对称分布于连接筒5的两侧,且挤出孔52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挤出孔52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防脱环521,防脱球7位于挤出孔52内,防脱球7的一侧抵接于承载杆4的内侧壁,防脱球7的另一侧抵接于防脱环521的内侧壁。驱动环6和防脱环521分别抵接于防脱球7的两侧,对防脱球7有定位作用。两个防脱球7的一部分均凸出于连接筒5,第一通孔21的内侧壁开设有防脱孔211,防脱球7凸出于连接筒5外侧壁的部分位于防脱孔211内,防脱球7抵接于防脱孔211的内侧壁。
39.参照图3和图4,由于防脱球7的一侧抵接于驱动环6的外侧壁,防脱球7的另一侧抵接于防脱环521的内侧壁,驱动环6和防脱环521对防脱球7有定位作用。由于防脱球7凸出与连接筒5外侧壁的部分抵接于防脱孔211的内侧壁,防脱孔211对防脱球7有定位作用;以使防脱球7不会沿连接筒5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使承载杆4不会与连接筒5发生相对移动,进
而将连接筒5固定于承载杆4的外侧壁,同时将主龙骨2固定于连接筒5的外侧壁,进而将承载杆4、连接筒5和主龙骨2固定在一起。由于主龙骨2抵接于副龙骨3的上表面,防脱环521抵接于副龙骨3的下表面,主龙骨2和防脱环521对副龙骨3有夹持作用,从而实现对副龙骨3的固定作用。
40.参照图4,防脱环521的内侧壁开设有弧形槽522,当防脱球7位于防脱孔211内时,防脱球7的外侧壁抵接于弧形槽522的内侧壁。弧形槽522增加了防脱球7与挤出孔52之间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增加了防脱球7在挤出孔52内的滑动距离,另一方面减小防脱球7对连接筒5的压强,对防脱球7和连接筒5均有保护作用。
41.继续参照图4,驱动环6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倒角61。工作人员在沿套筒的长度方向滑动承载杆4的过程中,倒角61减小了驱动环6与防脱球7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使防脱球7不会阻挡驱动环6在连接筒5内滑动,减小了工作人员推拉承载杆4的力气,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2.参照图3,承载杆4的底端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滑移部42,滑移部42的外侧壁抵接连接筒5的内侧壁。由于滑移部42的外侧壁抵接于连接筒5的内侧壁,增加了滑移部42在连接筒5内滑动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承载杆4在连接筒5内滑动的稳定性。
43.继续参照图3,连接筒5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54,第一安装槽54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55,第一弹簧55的一端抵接于承载环51的表面,第一弹簧55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安装槽54的槽底。当工作人员需要将承载杆4从连接筒5内部拆卸下来时,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55驱动连接筒5朝向远离承载块41的方向滑动,以使承载块41和承载环51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从而减小了工作人样将承载杆4从连接筒5内部拆卸下来的劳动强度。
44.参照图3和图4,当工作人员需要拆卸吊顶结构的过程中,先将吊顶结构整体从天花板1上拆卸下来,然后向下拉动承载块41,承载块41带动承载杆4向下滑动,承载杆4带动驱动环6向下滑动,解除驱动环6对防脱球7的挤压作用,以使防脱球7向连接筒5内滚动,从而使防脱球7抵接于承载杆4的侧壁,同时防脱球7凸出于承载杆4外侧壁的部分移动至挤出孔52内部,从而解除对主龙骨2的固定作用,重复上述步骤,当解除对所有的主龙骨2的固定作用后,工作人员将多根主动骨依次从多根承载杆4上拆卸下来,然后依次将多根副龙骨3从多根承载杆4上拆卸下来,增加了工作人员拆卸吊顶的便捷性。
45.参照图2和图5,承载杆4顶端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防脱块43,天花板1上开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插接孔11、滑移槽12和防脱槽13,多个相互连通的插接孔11、滑移槽12和防脱槽13呈矩形阵列分布。值得注意的是,滑移槽12位于插接孔11的侧壁,滑移槽12沿竖直方向延伸,滑移槽12的顶端与防脱槽13相连通,防脱槽13为环形槽,且防脱槽13的直径大于插接孔11的直径。承载杆4的顶端与插接孔11插接配合,防脱块43与滑移槽12滑移配合,防脱块43与防脱槽13滑移配合。
46.继续参照图2和图5,工作人员在安装吊顶结构的过程中,以使多根承载杆4的顶端分别对准天花板1上的多个插接孔11,同时多个防脱块43分别对准多个滑移槽12,然后向上推动多根主龙骨2和多根副龙骨3,以使多根承载杆4的顶端分别抵接于多个插接孔11的顶部,然后通过依次旋转防脱块43,防脱块43依次带动承载杆4旋转,承载杆4依次带动防脱块43旋转,以使多个防脱块43依次旋转至防脱槽13内,防脱槽13对防脱块43有向上的承载作用,从而对吊顶结构有向上的承载作用,进而完成对吊顶结构的安装。
47.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防脱块43与滑移槽12间隙配合,当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承载杆4时,减小了防脱块43与滑移槽12的摩擦力,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承载杆4的便捷性。
48.继续参照图5,承载杆4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44,第二安装槽44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45,第二弹簧45的顶端抵接于插接孔11的顶部,第二弹簧45的底端与第二安装槽44的槽底固定连接。当吊顶结构安装于天花板1上时,每个承载杆4顶端的第二弹簧45均处于压缩状态,每个第二弹簧45均对承载杆4有向下的弹力作用,以使防脱块43的下表面抵接于防脱槽13的下表面,从而增加了多个防脱块43与天花板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将多根承载杆4的顶端固定于天花板1上。第二安装槽44不仅提高了第二弹簧45的压缩空间同时也对第二弹簧45有限位作用,避免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簧45产生歪斜,对第二弹簧45有保护作用。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修工程施工用安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工作人员将多根承载杆4竖直放置于地面,以使承载块41位于承载杆4的底端,以使多根承载杆4呈矩形阵列分布;步骤二:工作人员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4分别对准副龙骨3上的多个第二通孔31,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4的顶端分别穿过多个第二通孔31,以使副龙骨3的下表面同时抵接于多个防脱环521的上表面;步骤三;重复步骤二,完成对多根副龙骨3的安装;步骤四:工作人员使主龙骨2筒时与多根副龙骨3相互垂直,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4分别对准主龙骨2上的多个第一通孔21,使位于一排的多根承载杆4的顶端分别穿过多个第一通孔21,以使主龙骨2的下表面同时抵接于多个所根的上表面;步骤五:固定组件用于将主龙骨2、连接筒5和承载杆4固定在一起;步骤六:重复步骤四和步骤五,完成对多根主龙骨2的安装;步骤七:将多根承载杆4的顶端固定于天花板1上。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