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聚集打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06:39: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农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聚集打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18世纪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都以马为动力,这样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都需要大量的干草来饲养马匹,在运输这些干草时草要压紧、捆实,1853年美国的埃默里发明了草打捆机,使草捆的结实,方便了运输,这种打捆机是一种水平压力机,在打捆箱两端的延伸部分各装一个功能如活塞的挡板,当把草放在箱内的时候,由马来拉动一套链子和滑轮机构,这样打捆箱两端的挡板做相向运动,从而将草压紧。
3.目前的秸秆打捆机可对稻草、麦草、棉杆、玉米杆、油菜杆、花生藤、豆杆等秸秆、牧草捡拾打捆,其配套功能多,可直接捡拾打捆,也可先割后捡拾打捆,还可以先粉碎再打捆,收割后的秸秆有很多用途,可以用做肥料、饲料或是烧锅用柴等。
4.现有的秸秆打捆机内部传输只使用几个简单的转辊,这样很容易使得秸秆掉落,甚至会出现堵塞卡死的情况,清理起来也较为不便,有些秸秆打捆机的破碎并不均匀,使得后续压紧打捆时造成松散的现象。
5.我国专利申请号:cn201510519494.9;公开日:2017.06.13公开了一种圆捆打捆机,它包括打捆机箱体、减速机、物料拾取打碎机构、抽绳拉筋机构、喂料机构、打捆机构和行走架构,减速机安装在打捆机箱体上,物料拾取打碎机构安装在打捆机箱体内,打捆机构固定安装在打捆机箱体的左端,喂料机构安装在打捆机箱体内,抽绳拉筋机构安装在打捆机箱体上,行走架构安装在打捆机箱体的底端上。
6.以上两个发明的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该装置所述通过捡拾粉碎机构对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对喂料,该段描述并没有说明如何实现捡拾粉碎的具体步骤。
7.2、该装置只提到通过链传动和齿轮传动进行动力传输可以保证打捆机的正常工作,其工作内容不明确。
8.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聚集打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聚集打捆装置。
10.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聚集打捆装置,包括拾取机构、破碎机构和打捆机构,拾取机构是对收割后的秸秆起到拾取并输送的作用,破碎机构是对拾取后的秸秆进行粉碎并输送的作用,打捆机构是对破碎后的秸秆进行卷压的作用,所述拾取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捡拾组件和传输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捡拾组件一端,所述传输组件固定设置于捡拾组件一侧并与捡拾组件衔接设置,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粉碎组件、输送组件和两组导向组件,所述粉碎组件固定设置于传输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
动组件固定设置于粉碎组件的一端,两组所述导向组件对称设置于粉碎组件的一侧两端,且两组导向组件与粉碎组件均固定衔接设置,所述输送组件固定并衔接设置于两组导向组件之间一侧,所述打捆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铰接设置于输送组件的一侧并与输送组件衔接设置,所述第二转动组件铰接设置于第一转动组件的一侧形成圆筒状。
11.进一步的,所述捡拾组件包括外抵罩、内抵罩、两个旋转盘、两个横座和若干拾取杆,两个所述旋转盘转动设置于对应两个横座的内部一侧,若干所述拾取杆呈环形阵列状固定设置于两个旋转盘之间,每个所述拾取杆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若干疏导辊,所述内抵罩设置于若干拾取杆外缘并位于两个横座之间,所述内抵罩上呈直线阵列状设有让若干疏导辊通过的若干避让槽,所述外抵罩的两端固定设置于两个横座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机座、第一电机、转杆和第一链轮,所述第一机座固定设置于对应横座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一机座上,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穿过横座与两个旋转盘固定连接,且转杆与两个横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固定设置于转杆的另一端。
13.进一步的,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链条、第二链轮、第一输送带、两个延伸座和若干第一转辊,两个所述延伸座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横座的一侧,若干所述第一转辊呈直线阵列状转动设置于两个延伸座之间,第二链轮固定设置于对应一个第一转辊的一端并位于第一链轮的旁侧,所述第一链条啮合设置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所述第一输送带套设于若干第一转辊上,且第一输送带的一侧与内抵罩的一端衔接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粉碎组件包括破碎柱、底板、顶腔、两个立座和若干分割片,所述两个立座对称并固定设置于拾取机构的一侧,所述破碎柱转动设置于两个立座之间,且破碎柱外缘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有若干破碎片,所述底板固定设置于两个立座之间并位于破碎柱的底部,所述底板上呈直线阵列状设有供若干破碎片穿过的若干导槽,若干所述分割片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底板上,每个所述分割片位于对应两个导槽之间,所述顶腔的两端固定设置于两个立座上并位于破碎柱的顶部。
15.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安装罩和螺旋导柱,所述安装罩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一侧并与底板衔接设置,所述螺旋导柱的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罩内,两组所述导向组件之间固定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两端与对应两个安装罩和导向板均衔接设置,所述导向板内设有推送柱,所述推送柱的两端与两个螺旋导柱均固定连接,且推送柱上呈环形阵列状固定设有若干推片。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外箱、第二机座、第二电机、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二链条和第一齿轮,所述外箱固定设置于对应立座上,所述第二机座固定设置于外箱内,所述第二电机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二机座上,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组通过联轴器与对应螺旋导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链轮固定设置于对应螺旋导柱的端部,所述第四链轮固定设置于破碎柱的一端,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设置于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置于另一螺旋导柱的一端。
17.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组合箱、顶罩、第二齿轮、第五链轮、第六链轮、第三链条、铰接柱、第二输送带、两个条形杆和若干第二转辊,所述组合箱固定设置于对应安装罩一侧,两个所述条形杆对称设置于导向板的一侧并与导向板固定衔接,若干所述第二转
辊呈直线阵列状转动设置于两个条形杆之间,所述第五链轮和第六链轮分别固定设置于首尾两第二转辊的的一端,且第五链轮和第六链轮均位于组合箱内,所述第三链条啮合设置于第五链轮和第六链轮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五链轮的对应的第二转辊端部,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设置,所述铰接柱铰接设置于两个条形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输送带套设于若干第二转辊上,所述顶罩固定设置于两个条形杆的顶部。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四链条、第五链条、中载辊、抵辊第三电机、两个第一内合板、两个第一外罩、两个第八链轮、若干第一卷辊和若干第七链轮,两个所述第一内合板对称并固定设置于铰接柱的两端,所述抵辊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内合板的底部,若干所述第一卷辊呈半环形状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内合板之间外缘,所述第三电机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对应一个第一内合板上,且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第一卷辊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七链轮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若干第一卷辊的一端,所述第四链条啮合设置于若干第七链轮上,所述中载辊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内合板顶端中部,两个所述第八链轮分别固定设置于中载辊和中载辊旁侧的第一卷辊上,所述第五链条啮合设置于两个第八链轮上,两个所述第一外罩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两个第一内合板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外罩的侧部均铰接设有液压阻尼器,两个所述液压阻尼器的伸缩端分别与外箱和组合箱铰接设置,所述两个第一内合板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外封板,所述第一外封板的一侧铰接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与顶罩铰接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内合板的底部一侧均转动设有轮胎。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四电机、推杆、第六链条、两个第二内合板、两个第二外罩、若干第二卷辊和若干第九链轮,两个所述第二内合板对称铰接于对应两个第一内合板顶端中部,若干所述第二卷辊呈半环状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二内合板的外缘,若干所述第九链轮分别固定设置于若干第二卷辊的一端,所述第六链条啮合设置于若干第九链轮上,所述第四电机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对应第二内合板上,且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一个第二卷辊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固定设置于第一内合板上,且推杆的输出轴与第二内合板铰接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外罩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第二内合板外缘,两个所述第二内合板之件固定设有第二外封板。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首先通过现有的动力驱动装置铰接将该装置移至被收割的农田处,打开液压缸开关后,液压缸配合两侧的液压阻尼器将前部的拾取机构和破碎机构下放,直至拾取机构接触至地面,控制器打开第一电机开关,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两个旋转盘在两个横座之间转动,从而两个旋转盘带动若干拾取杆转动,若干根拾取杆上的疏导辊在内抵罩的避让槽内转动的同时,将地面上的秸秆带入至外抵罩和内抵罩之间,随着不断的转动拾取,秸秆被传输至第一输送带上,在拾取机构和破碎机构下放时,两个液压阻尼器可对液压缸起到有效保护,同时也保证了稳定性,当秸秆进入至外抵罩和内抵罩之间时,外抵罩和内抵罩可对秸秆起到有效限位作用,避免秸秆的卡死,一排排的疏导辊将秸秆更加高效的拾取并输送,当转杆转动的同时也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转动,从而第二链轮带动第一输送带和若干第一转辊转动,进而第一输送带将秸秆输送至底板上,减少了电机的使用,使得成本降低,同时第一输送带可以很好的衔接每个拾取杆输送来的秸秆,实现同步转动。
21.2、控制器打开第二电机的开关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对应的螺旋导柱转动,该螺旋导柱分别带动推送柱和另一螺旋导柱在导向板内转动,螺旋导柱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三链轮转动,第三链轮通过第二链条带动第四链轮转动,第四链轮带动破碎柱转动,从而破碎柱外缘的破碎片配合若干分割片将落入底板的秸秆进行粉碎并输送,被粉碎后的秸秆通过底板传输至导向板,导向板内的推送柱通过推片将秸秆传输至第二输送带上,两侧的螺旋导柱将粉碎后的秸秆向中间的导向板输送,当另一端的螺旋导柱转动后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输送带和若干第二转辊转动,从而第二输送带带动秸秆穿过抵辊底部进入至若干第一卷辊内部,若干分割片的设置可以保证秸秆进入并抵住时,使得各个破碎片进行两端绞断,同时还可避免堵塞卡死的作用,两侧的螺旋导柱将粉碎后的秸秆向中间的导向板输送是为将两侧粉碎的秸秆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减小输送道的宽度,使得后续抵辊对秸秆卷压的更紧密,避免松散。
22.3、控制器分别打开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开关,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对应的第一卷辊转动,该第一卷辊带动带动对面的第七链轮转动,该第七链轮通过第四链条带动若干第七链轮转动,从而带动若干第一卷辊转动,当该第七链轮转动后,会带动对应的一个第八链轮转动,该第八链轮通过第五链条带动另一第八链轮转动,从而带动中载辊转动,第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对应一个第二卷辊转动,该第二卷辊带动对面的第九链轮转动,该第九链轮通过第六链条带动其余第九链轮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若干第二卷辊转动,从而秸秆开始转动并被卷成草芯继而慢慢变大,逐渐形成草捆,当达到预定密度时,动力驱动装置停止前进,控制器打开推杆开关,推杆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动组件以中载辊为圆心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将草捆释放,中载辊起到轴心的作用,两个第一内合板和两个第一外罩是固定不动的,从而将中载辊固定转动设置于两个两个第一内合板上,当推杆开关打开后,第二转动组件是围绕中载辊转动并打开,从而将内部的草捆释放,结构巧妙灵活。
23.本发明通过现有的动力驱动装置铰接并将该装置移至秸秆待打捆处,并操纵控制器即可对收割后的秸秆聚集并打捆,操作方便,安全高效,极大提高了对秸秆聚集打捆效率。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拾取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驱动组件和捡拾组件拆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传输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破碎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驱动组件、粉碎组件和导向组件局部拆分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输送组件拆分示意图;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打捆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打捆机构拆分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一卷辊和第二卷辊配合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拾取机构1;第一驱动组件10、第一机座100、第一电机101、转杆102、第一链轮103;捡拾组件11、外抵罩110、内抵罩111、避让槽1110、旋转盘112、横座113、拾取杆114、疏导辊1140;传输组件12、第一链条120、第二链轮121、第一输送带122、延伸座123、第一转辊124;破碎机构2;第二驱动组件20、外箱200、第二机座201、第二电机202、第三链轮203、第四链轮204、第二链条205、第一齿轮206;粉碎组件21、破碎柱210、破碎片2100、底板211、导槽2110、顶腔212、立座213、分割片214;输送组件22、组合箱220、顶罩221、第二齿轮222、第五链轮223、第六链轮224、第三链条225、铰接柱226、第二输送带227、条形杆228、第二转辊229;导向组件23、安装罩230、螺旋导柱231、导向板232、推送柱233、推片2330;打捆机构3、第一转动组件30、第四链条300、第五链条301、中载辊302、抵辊303、第三电机304、第一内合板305、第一外封板3050、液压缸3051、轮胎3052、第一外罩306、液压阻尼器3060、第八链轮307、第一卷辊308、第七链轮309;第二转动组件31、第四电机310、推杆311、第六链条312、第二内合板313、第二外封板3130、第二外罩314、第二卷辊315、第九链轮316。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7.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2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聚集打捆装置,包括拾取机构1、破碎机构2和打捆机构3,拾取机构1是对收割后的秸秆起到拾取并输送的作用,破碎机构2是对拾取后的秸秆进行粉碎并输送的作用,打捆机构3是对破碎后的秸秆进行卷压的作用,拾取机构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0、捡拾组件11和传输组件12,第一驱动组件10是为带动捡拾组件11和传输组件12对秸秆进行拾取并传送,第一驱动组件10固定设置于捡拾组件11一端,传输组件12固定设置于捡拾组件11一侧并与捡拾组件11衔接设置,破碎机构2包括第二驱动组件20、粉碎组件21、输送组件22和两组导向组件23,第二驱动组件20是对粉碎组件21、输送组件22和两组导向组件23进行驱动,达到对秸秆破碎、集中和输
送的目的,粉碎组件21固定设置于传输组件12的一侧,第二驱动组件20固定设置于粉碎组件21的一端,两组导向组件23对称设置于粉碎组件21的一侧两端,且两组导向组件23与粉碎组件21均固定衔接设置,输送组件22固定并衔接设置于两组导向组件23之间一侧,打捆机构3包括第一转动组件30和第二转动组件31,第一转动组件30和第二转动组件31是达到对秸秆进行打捆和释放的目的,第一转动组件30铰接设置于输送组件22的一侧并与输送组件22衔接设置,第二转动组件31铰接设置于第一转动组件30的一侧形成圆筒状。
29.本发明中,参照图2至图3所示的第一驱动组件10包括第一机座100、第一电机101、转杆102和第一链轮103,第一机座100是为第一嗲你提供固定安装载体,转杆102带动第一链轮103转动时,其目的是为带动第二链轮121转动,第一机座100固定设置于对应横座113的一侧,第一电机101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一机座100上,且第一电机1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杆102一端固定连接,转杆102的另一端穿过横座113与两个旋转盘112固定连接,且转杆102与两个横座113转动连接,第一链轮103固定设置于转杆102的另一端,捡拾组件11包括外抵罩110、内抵罩111、两个旋转盘112、两个横座113和若干拾取杆114,外抵罩110和内抵罩111对拾取的秸秆起到限位作用,两个横座113是为两个旋转盘112提供固定转动载体,两个旋转盘112转动设置于对应两个横座113的内部一侧,若干拾取杆114呈环形阵列状固定设置于两个旋转盘112之间,每个拾取杆114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若干疏导辊1140,内抵罩111设置于若干拾取杆114外缘并位于两个横座113之间,内抵罩111上呈直线阵列状设有让若干疏导辊1140通过的若干避让槽1110,外抵罩110的两端固定设置于两个横座113上,当第一电机101开关打开后,第一电机101的输出轴带动转杆102转动,转杆102带动两个旋转盘112在两个横座113之间转动,从而两个旋转盘112带动若干拾取杆114转动,若干根拾取杆114上的疏导辊1140在内抵罩111的避让槽1110内转动的同时,将地面上的秸秆带入至外抵罩110和内抵罩111之间,随着不断的转动拾取,秸秆被传输至第一输送带122上。
30.参照图4所示的带有第一链轮的传输组件12包括第一链条120、第二链轮121、第一输送带122、两个延伸座123和若干第一转辊124,两个延伸座123是为若干第一转辊124提供转动载体,两个延伸座123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横座113的一侧,若干第一转辊124呈直线阵列状转动设置于两个延伸座123之间,第二链轮121固定设置于对应一个第一转辊124的一端并位于第一链轮103的旁侧,第一链条120啮合设置于第一链轮103和第二链轮121上,第一输送带122套设于若干第一转辊124上,且第一输送带122的一侧与内抵罩111的一端衔接设置,当转杆102带动第一链轮103转动时,第一链轮103通过第一链条120带动第二链轮121转动,从而第二链轮121带动第一输送带122和若干第一转辊124转动,进而第一输送带122将秸秆输送至底板211上。
31.在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至图7所示的第二驱动组件20包括外箱200、第二机座201、第二电机202、第三链轮203、第四链轮204、第二链条205和第一齿轮206,外箱200是为第二电机202提供保护和安装载体,第二机座201是为电机提供固定安装载体,外箱200固定设置于对应立座213上,第二机座201固定设置于外箱200内,第二电机202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二机座201上,且第二电机202的输出组通过联轴器与对应螺旋导柱23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链轮203固定设置于对应螺旋导柱231的端部,第四链轮204固定设置于破碎柱210的一端,第二链条205啮合设置于第三链轮203和第四链轮204上,第一齿轮206固定设置于另一螺旋导柱231的一端,每组导向组件23包括安装罩230和螺旋导柱231,安装罩
230是为螺旋导柱231提供转动空间和导向作用,安装罩230固定设置于底板211的一侧并与底板211衔接设置,螺旋导柱231的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罩230内,两组导向组件23之间固定设有导向板232,导向板232的两端与对应两个安装罩230和导向板232均衔接设置,导向板232内设有推送柱233,推送柱233的两端与两个螺旋导柱231均固定连接,且推送柱233上呈环形阵列状固定设有若干推片2330,当第二电机202的开关后,第二电机202的输出轴带动对应的螺旋导柱231转动,该螺旋导柱231分别带动推送柱233和另一螺旋导柱231在导向板232内转动,螺旋导柱23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三链轮203转动,第三链轮203通过第二链条205带动第四链轮204转动,第四链轮204带动破碎柱210转动。
32.与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粉碎组件21包括破碎柱210、底板211、顶腔212、两个立座213和若干分割片214,两个立座213分别是为破碎柱210和底板211提供转动载体和固定载体,底板211是为若干分割片214提供固定安装载体,同时底板211也为破碎柱210提供了破碎时的避让空间,每个分割片214的一侧呈齿状可以更高效破碎秸秆,两个立座213对称并固定设置于拾取机构1的一侧,破碎柱210转动设置于两个立座213之间,且破碎柱210外缘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有若干破碎片2100,底板211固定设置于两个立座213之间并位于破碎柱210的底部,底板211上呈直线阵列状设有供若干破碎片2100穿过的若干导槽2110,若干分割片214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底板211上,每每个分割片214位于对应两个导槽2110之间,顶腔212的两端固定设置于两个立座213上并位于破碎柱210的顶部,当破碎柱210外缘的破碎片2100配合若干分割片214将落入底板211的秸秆进行粉碎并输送时,被粉碎后的秸秆通过底板211传输至导向板232,导向板232内的推送柱233通过推片2330将秸秆传输至第二输送带227上,两侧的螺旋导柱231将粉碎后的秸秆向中间的导向板232输送。
33.参照图8至图10所示的输送组件22包括组合箱220、顶罩221、第二齿轮222、第五链轮223、第六链轮224、第三链条225、铰接柱226、第二输送带227、两个条形杆228和若干第二转辊229,组合箱220是对输送组件22内部的各零件起到保护作用,并提供安装空间,顶罩221是对输送的秸秆起到限位作用,同时顶罩221是利用高强度钢制作,也是拾取机构1和破碎机构2的主架板,两个条形杆228是为若干第二转辊229提供转动载体,组合箱220固定设置于对应安装罩230一侧,两个条形杆228对称设置于导向板232的一侧并与导向板232固定衔接,若干第二转辊229呈直线阵列状转动设置于两个条形杆228之间,第五链轮223和第六链轮224分别固定设置于首尾两第二转辊229的的一端,且第五链轮223和第六链轮224均位于组合箱220内,第三链条225啮合设置于第五链轮223和第六链轮224上,第二齿轮222固定设置于第五链轮223的对应的第二转辊229端部,且第二齿轮222与第一齿轮206啮合设置,铰接柱226铰接设置于两个条形板的一端,第二输送带227套设于若干第二转辊229上,顶罩221固定设置于两个条形杆228的顶部,当另一端的螺旋导柱231转动后带动第一齿轮206转动,第一齿轮206带动第二齿轮222转动,第二齿轮222带动第二输送带227和若干第二转辊229转动,从而第二输送带227带动秸秆穿过抵辊303底部进入至若干第一卷辊308内部,若干分割片214的设置可以保证秸秆进入并抵住时,使得各个破碎片2100进行两端绞断,同时还可避免堵塞卡死的作用,两侧的螺旋导柱231将粉碎后的秸秆向中间的导向板232输送是为将两侧粉碎的秸秆输送至第二输送带227上,减小输送道的宽度,使得后续抵辊303对秸秆卷压的更紧密,避免松散。
34.参照图11至图14所示的第一转动组件30包括第四链条300、第五链条301、中载辊
302、抵辊303、第三电机304、两个第一内合板305、两个第一外罩306、两个第八链轮307、若干第一卷辊308和若干第七链轮309,两个第一内合板305是为若干第一卷辊308提供转动载体,同时两个第一内合板305配合两个第一外罩306对第三电机304起到保护作用和提供安装空间,两个第一内合板305对称并固定设置于铰接柱226的两端,抵辊303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内合板305的底部,若干第一卷辊308呈半环形状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内合板305之间外缘,第三电机304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对应一个第一内合板305上,且第三电机304的输出轴与对应第一卷辊308固定连接,若干第七链轮309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若干第一卷辊308的一端,第四链条300啮合设置于若干第七链轮309上,中载辊302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内合板305顶端中部,两个第八链轮307分别固定设置于中载辊302和中载辊302旁侧的第一卷辊308上,第五链条301啮合设置于两个第八链轮307上,两个第一外罩306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两个第一内合板305的一侧,每个第一外罩306的侧部均铰接设有液压阻尼器3060,两个液压阻尼器3060的伸缩端分别与外箱200和组合箱220铰接设置,两个第一内合板305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外封板3050,第一外封板3050对若干第一卷辊308起到密封保护作用,第一外封板3050的一侧铰接设有液压缸3051,液压缸3051的输出轴与顶罩221铰接设置,两个第一内合板305的底部一侧均转动设有轮胎3052,控制器分别打开第三电机304开关,第三电机304的输出轴带动对应的第一卷辊308转动,该第一卷辊308带动带动对面的第七链轮309转动,该第七链轮309通过第四链条300带动若干第七链轮309转动,从而带动若干第一卷辊308转动,当该第七链轮309转动后,会带动对应的一个第八链轮307转动,该第八链轮307通过第五链条301带动另一第八链轮307转动,从而带动中载辊302转动。
35.位于第一转动组件旁侧的第二转动组件31包括第四电机310、推杆311、第六链条312、两个第二内合板313、两个第二外罩314、若干第二卷辊315和若干第九链轮316,两个第二内合板313是为若干第二卷辊315提供转动载体,同时两个第一内合板305配合两个第二外罩314对第四电机310和推杆311起到保护作用和提供安装空间,两个第二内合板313对称铰接于对应两个第一内合板305顶端中部,若干第二卷辊315呈半环状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二内合板313的外缘,若干第九链轮316分别固定设置于若干第二卷辊315的一端,第六链条312啮合设置于若干第九链轮316上,第四电机310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对应第二内合板313上,且第四电机310的输出轴与对应一个第二卷辊315固定连接,推杆311固定设置于第一内合板305上,且推杆311的输出轴与第二内合板313铰接设置,两个第二外罩314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第二内合板313外缘,两个第二内合板313之件固定设有第二外封板3130,第二外封板3130对若干第二卷辊315起到密封和保护作用,第四电机310的输出轴带动对应一个第二卷辊315转动,该第二卷辊315带动对面的第九链轮316转动,该第九链轮316通过第六链条312带动其余第九链轮316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若干第二卷辊315转动,从而秸秆开始转动并被卷成草芯继而慢慢变大,逐渐形成草捆,当达到预定密度时,动力驱动装置停止前进,控制器打开推杆311开关,推杆311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动组件31以中载辊302为圆心转动一定角度,释放草捆。
36.工作原理:1、通过动力驱动装置铰接将该装置移至被收割的农田处,控制器打开液压缸3051开关,液压缸3051配合两侧的液压阻尼器3060将前部的拾取机构1和破碎机构2下放,直至拾取机构1接触至地面,控制器打开第一电机101开关,第一电机101的输出轴带动转杆102
转动,转杆102带动两个旋转盘112在两个横座113之间转动,从而两个旋转盘112带动若干拾取杆114转动,若干根拾取杆114上的疏导辊1140在内抵罩111的避让槽1110内转动的同时,将地面上的秸秆带入至外抵罩110和内抵罩111之间,随着不断的转动拾取,秸秆被传输至第一输送带122上。
37.2、当转杆102转动的同时也带动第一链轮103转动,第一链轮103通过第一链条120带动第二链轮121转动,从而第二链轮121带动第一输送带122和若干第一转辊124转动,进而第一输送带122将秸秆输送至底板211上。
38.3、控制器打开第二电机202的开关,第二电机202的输出轴带动对应的螺旋导柱231转动,该螺旋导柱231分别带动推送柱233和另一螺旋导柱231在导向板232内转动,螺旋导柱23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三链轮203转动,第三链轮203通过第二链条205带动第四链轮204转动,第四链轮204带动破碎柱210转动,从而破碎柱210外缘的破碎片2100配合若干分割片214将落入底板211的秸秆进行粉碎并输送,被粉碎后的秸秆通过底板211传输至导向板232,导向板232内的推送柱233通过推片2330将秸秆传输至第二输送带227上,两侧的螺旋导柱231将粉碎后的秸秆向中间的导向板232输送,当另一端的螺旋导柱231转动后带动第一齿轮206转动,第一齿轮206带动第二齿轮222转动,第二齿轮222带动第二输送带227和若干第二转辊229转动,从而第二输送带227带动秸秆穿过抵辊303底部进入至若干第一卷辊308内部。
39.4、控制器分别打开第三电机304开关,第三电机304的输出轴带动对应的第一卷辊308转动,该第一卷辊308带动带动对面的第七链轮309转动,该第七链轮309通过第四链条300带动若干第七链轮309转动,从而带动若干第一卷辊308转动,当该第七链轮309转动后,会带动对应的一个第八链轮307转动,该第八链轮307通过第五链条301带动另一第八链轮307转动,从而带动中载辊302转动。
40.5、控制器打开第四电机310开关,第四电机310的输出轴带动对应一个第二卷辊315转动,该第二卷辊315带动对面的第九链轮316转动,该第九链轮316通过第六链条312带动其余第九链轮316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若干第二卷辊315转动,从而秸秆开始转动并被卷成草芯继而慢慢变大,逐渐形成草捆,当达到预定密度时,动力驱动装置停止前进,控制器打开推杆311开关,推杆311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动组件31以中载辊302为圆心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将草捆释放。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