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运动精度高的线性轴式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4:55: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运动精度高的线性轴式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产品接踵而至,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从低人力成本时代向高成本时代过渡,由于人力成本的增加,企业的使用成本也大大增加,而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不得不考虑削减人力成本,因此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成为了必然趋势。
3.现有的移动行走式工业机器人大部分都需要线性轨道的辅助,由于线性轨道的大小是固定的,当工业机器人底部变大或变小时,再使用此线性轨道会降低机器人的运动精度,从而需更换新的线性轨道,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精度高的线性轴式机器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轨道的大小进行调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动精度高的线性轴式机器人,包括支架,位于支架上的轨道本体,以及位于轨道本体上方的滚轮支撑机构,
6.所述滚轮支撑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板以及与第一支撑板顶部铰接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另一端均铰接有滑板,所述轨道本体上设有与滑板水平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邻面均铰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挤压块,所述第一挤压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下方设置有第二挤压块,所述第二挤压块开设有容纳滑杆滑动的挤压槽,所述轨道本体内部设有与贯穿第二挤压块的丝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外侧均滑动连接有支撑座;
7.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保护层,所述支撑座外侧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在轨道本体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部均设有与支撑座连接的弹簧。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杆与轨道本体螺纹连接,所述丝杆通过轴承与第二挤压块连接。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层顶部开设有螺槽,所述保护层由橡胶材料制成。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有金属材料制成。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截面形状设置为倒v形。
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大小相同。
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的宽度一致。
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挤压块和第二挤压块相邻面为相互吻合的斜
面。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滚轮支撑机构,丝杆通过轴承可带动第二挤压块前后运动,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间距,使本轨道可适应匹配不同大小的车轮,保证线性运动时的精度,弹簧对支撑座施加向上的拉力,使支撑座可与车轮底部相贴,线性运动更加平稳,当支撑座与车轮相抵时,用户可转动螺栓,从而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紧固,进而将支撑座固定,提高支撑座的承载力,避免工作时发生晃动情况;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螺槽,螺槽会增大与车轮间的摩擦力,避免车轮在运动时发生打滑现象,保护层由橡胶材料制成,起到柔性缓冲作用,从而起到减震、消音作用,通过斜面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施加上升或下拉的力,保证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和轨道本体结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和弹簧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挤压块和第二挤压块局部放大结构侧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为:1轨道本体、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滑板、5滑槽、6调节杆、7第一挤压块、8滑杆、9第二挤压块、10挤压槽、11丝杆、12支撑座、13保护层、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弹簧、17螺槽、18斜面、5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动精度高的线性轴式机器人,包括支架55,位于支架55上的轨道本体1,以及位于轨道本体1上方的滚轮支撑机构,
26.所述滚轮支撑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板2以及与第一支撑板2顶部铰接的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另一端均铰接有滑板4,所述轨道本体1上设有与滑板4水平滑动连接的滑槽5,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相邻面均铰接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挤压块7,所述第一挤压块7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8,所述滑杆8下方设置有第二挤压块9,所述第二挤压块9开设有容纳滑杆8滑动的挤压槽10,所述轨道本体1内部设有与贯穿第二挤压块9的丝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外侧均滑动连接有支撑座12;
27.所述支撑座12顶部设有保护层13,所述支撑座12外侧铰接有第一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4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二连杆15,所述第二连杆15铰接在轨道本体1上,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内部均设有与支撑座12连接的弹簧16。
28.所述丝杆11与轨道本体1螺纹连接,所述丝杆11通过轴承与第二挤压块9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有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截面形状设置为倒v形,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大小相同,所述支撑座12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2的宽度一致。
29.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转动丝杆11,丝杆11通过轴承可带动第二挤压块9前后运动,当第二挤压块9向前运动时,第二挤压块9通过挤压槽10会垂直向上推动第一挤压块7,第一挤压块7会推动顶部铰接的调节杆6,调节杆6会分别推动铰接的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通过滑板4会平稳的滑动,且之间的间距将会增大,以便支撑较大的车轮,当第二挤压块9向后运动时,第二挤压块9通过挤压槽10中的滑杆8会垂直向下拉动第一挤压块7,第一挤压块7通过调节杆6会拉动铰接的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通过滑板4会相互滑动,从而缩小间距,以便支撑较大的车轮,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间距,使本轨道可适应匹配不同大小的车轮,保证运动时的精度,弹簧16对支撑座12施加向上的拉力,使支撑座12可与车轮底部相贴,运动精度高,由于支撑座12运动时,会带动铰接的第一连杆14转动,当支撑座12与车轮相抵时,用户可转动螺栓,从而将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紧固,进而将支撑座12固定,提高支撑座12的承载力,避免工作时发生晃动情况。
30.所述保护层13顶部开设有螺槽17,所述保护层13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挤压块7和第二挤压块9相邻面为相互吻合的斜面18。
31.如图3-4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保护层13上开设有螺槽17,螺槽17会增大与车轮间的摩擦力,避免车轮在运动时发生打滑现象,保护层13由橡胶材料制成,从而起到减震、消音作用,第一挤压块7和第二挤压块9相邻面均开设有斜面18,通过斜面18对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施加上升或下拉的力,保证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正常运行。
3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3.参照说明书附图1-5,丝杆11通过轴承可带动第二挤压块9前后运动,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间距,使本轨道可适应匹配不同大小的车轮,弹簧16对支撑座12施加向上的拉力,使支撑座12可与车轮底部相贴,当支撑座12与车轮相抵时,用户可转动螺栓,从而将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紧固,进而将支撑座12固定;
34.参照说明书附图3-4,保护层13上开设有螺槽17,螺槽17会增大与车轮间的摩擦力,保护层13由橡胶材料制成,从而起到减震、消音作用,第一挤压块7和第二挤压块9相邻面均开设有斜面18,通过斜面18对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施加上升或下拉的力。
35.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6.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7.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