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单元、转台装置及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9:4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单元、转台装置及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光伏生产技术的进步及相关领域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光伏行业已进入高效产品生产的时代。而作为国内主流的高效叠瓦组件所构成的叠瓦生产线目前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在相同的面积下,叠瓦生产线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片,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损耗,叠瓦生产技术无疑会对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及其相关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此,我国太阳能光伏等相关企业应积极推进叠瓦生产线的技术研发与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3.现有技术中,利用现有转台技术运输电池片的过程中,在焊带电池运输到吸附平台后,由于电池片在背面存在焊带,电池片与吸附平台之间不能够完全贴合,电池片在负压的吸附效果作用下,会发生无法吸附或电池片隐裂的现象。
4.因此,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电池片无法被稳定吸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单元、转台装置及移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片无法被稳定吸附的技术问题;达到在运输过程中电池片被稳定吸附的技术效果。
6.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单元,作用于一带焊带的电池片,焊带相对于电池片凸起,所述吸附单元包括:吸附板;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设置于所述吸附板上,所述吸附孔用于吸附电池片;以及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和所述吸附孔位于吸附板的同一端面上,且所述避让槽相对于吸附孔内凹设置;所述避让槽用于容置电池片的焊带,使得带焊带的电池片和所述吸附板贴合。
7.作为优选,所述吸附单元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吸附板;并通过所述安装座使得吸附单元与外界固定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吸附板的下方,所述安装座从下向上承托并固定所述吸附板。
9.一种转台装置,包括: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前述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吸附单元;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吸附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使得所述吸附组件上的吸附单元转动。
10.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连接或承托所述吸附组件;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自转。
11.作为优选,所述吸附单元有多个,所述吸附单元周向阵列分布于所述转盘上,使得所述转盘具有若干旋转工位。
12.作为优选,所述转动件的中心设置有一自转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贯通;其
中,所述吸附单元上的吸附孔为一通孔,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一外部气源,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直接或间接的和所述吸附孔连通,通过转动轴使得吸附单元上的吸附孔具备负压。
13.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的轴向上还连接设置有转接件,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转接件连接外部气源,所述转动组件通过所述转接件连接外部电源。
14.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组件具体为一马达,且所述转动轴为马达的中心轴。
15.一种移动装置,包括: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前述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吸附单元;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吸附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组件使得所述吸附组件上的吸附单元直线或曲线运动。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本技术中对吸附板进行针对性改进,具体为在吸附板上增设内凹的避让槽;通过避让槽来容置电池片上外凸的焊带,使得吸附板可带焊带的电池片之间平整贴合,大幅度缩短吸附孔和电池片之间的间距;在负压的作用下,保证吸附板上的吸附孔可以直接吸附作用于电池片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片无法被稳定吸附的技术问题;达到在运输过程中电池片被稳定吸附的技术效果。
18.2、本技术中吸附板上设置有固定座,以便于吸附单元固定在一可运动的物体上,达到带动电池片运动的目的;其中,固定座位于吸附板的下方,从下向上承托并连接吸附。这样设计的优点:一是利用固定座抬高吸附板的位置,使得吸附板四周空间宽阔,便于吸附板的上端面外露,为电池片在吸附板上的取放动作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二是利用固定座在吸附板的下方构建一个架空空间,架空空间内可以放置一些零部件,如将一开多的气管组件。
19.3、本技术中利用吸附组件构建出转台装置和移动装置,转台装置可带着电池片转动,移动装置可带着电池片移动,满足实际生产中对电池片运动轨迹的需求。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台装置的气源问题依靠中心自转的转动轴来传输;转台装置的电源问题依靠导电滑环来解决。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转台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转台装置的转动组件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转台装置的俯视图。
23.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组件的吸附孔排布示意图。
24.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组件的吸附单元示意图。
25.图6是图2中x的放大图。
26.图7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组件的吸附单元爆炸图。
27.图8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组件的吸附板侧视图。
28.附图标记:100、转盘;200、吸附组件;201、吸附单元;202、吸附孔;203、避让槽;204、吸附板;205、安装座;300、转动组件;401、转动轴;402、转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单元,通过对吸附板进行针对性改进,具体为在吸附板上增设内凹的避让槽;通过避让槽来容置电池片上外凸的焊带,使得吸附板可带焊带的电池片之间平整贴合,大幅度缩短吸附孔和电池片之间的间距;在负压的作用下,保证吸附板上的吸附孔可以直接吸附作用于电池片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片无法被稳定吸附的技术问题;达到在运输过程中电池片被稳定吸附的技术效果。
3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3.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吸附单元,吸附单元201包括吸附板204和安装座205;吸附板204设置于安装座205上,并通过安装座205使得吸附单元设置于转盘100上。
34.如图4、5所示,吸附板204面积大于或等于电池片面积,在吸附板204上开设有若干吸附孔202,吸附孔202可均匀分布、或以一定形状排列,例如,本实施例中吸附孔202呈里外两圈椭圆形排列;在吸附板204上开设有若干避让槽203,避让槽203为相对于吸附板204内凹的槽体,避让槽203数量有多条且互相平行,在电池片被吸附时,电池片上的焊带与避让槽203相配合,焊带可容纳于避让槽203中,使得吸附板204与电池片能够紧密贴合。
35.安装座205用于固定吸附板204,安装座205通过螺栓连接于安装座205上,安装座205通过螺栓或焊接的形式固定在转盘100上。吸附孔202向下经过安装座205、转盘100形成气道,每个吸附板204上的吸附孔202的气道汇聚成气路,每个气路在转盘 100内部汇聚并形成腔体。
36.每个吸附单元201还包括一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控制每个吸附单元201的气道开闭,电磁阀设置于转盘100下方,通过电磁阀控制气道开启则吸附单元201的吸附孔202中形成负压,能够将电池片吸附住,控制气道关闭则吸附单元201的吸附孔202中破除真空,电池片被释放。
37.其中,可以省略安装座205,可将吸附板204直接固定安装在转盘100上,当然,甚至可以省略吸附板204,可将吸附孔202、避让槽203对应的开设于转盘100上,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
38.一种用于吸附电池片的转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吸附组件200和转动组件300。
39.转动组件300包括转盘100和转动件,转动件固定连接在转盘100上,并用于驱动转盘100自转,转盘100用于固定吸附组件200,本实施例中,转盘100呈圆形设置,垂直且经过转盘100圆心的直线定义为转轴,转盘100可绕转轴自转。
40.如图2所示,转动件用于驱动转盘100可绕转轴自转,本实施例中,转动件具体采用的是dd马达,dd马达固定连接在转盘100下表面,且转盘100的转轴位于dd马达的轴向上,在dd马达驱动下,转盘100实现绕转轴转动且旋转位置能够准确定位,其中, dd马达是指力矩直驱电机。
41.如图3、7、8所示,吸附组件200包括吸附单元201,吸附单元201设置在转盘100 上,吸附单元201用于吸附带焊带的电池片,通过吸附单元201使得转动组件可带动电池片进行转动。
42.吸附单元201设置有多个,呈周向阵列的排布形式排布在转盘100上,数量可以为 2-6个或者更多,在转动件的驱动下,吸附单元201随转盘100转动,使得转盘100具有若干旋转工位,旋转工位数量与吸附单元201数量一致。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吸附单元201数量为4个,每个吸附单元201包括吸附板204和安装座205;吸附板204设置于安装座205上,并通过安装座205使得吸附单元设置于转盘100上。
43.如图6所示,在转盘100下方的转轴位置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01,转动轴401呈中空,由于本实施例中转动件采用的是dd马达,dd马达轴向中空,转动轴401可穿过 dd马达到达dd马达下方,转动轴401一端与腔体连通,另一端通过转接件402连接有外部气源,相同的,dd马达通过转接件402连接有外部电源,转盘100在转动时,通过转接件402使得转动轴401和转接件402共同旋转并抽气以和传输电信号,极大地改善了气路和电气走线的布局,避免机构在旋转过程中气路、电气线路缠绕在一起,其中,转接件402可以采用导电滑环。
4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装置,用于直线运输电池片,包括吸附组件200和移动组件,其中吸附组件200结构与上文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板,移动板和移动件,移动板用于固定吸附组件200,移动件固定在移动板上,并用于驱动移动板直线或曲线移动,移动件可以采用传送带驱动的形式或无杆气缸驱动的形式,使得移动板实现直线运动;也可采取曲线导轨驱动的形式,使得移动板实现曲线运动。
45.工作原理/步骤:
46.外部气源通过转动轴401向腔体内抽气,使得腔体、吸附孔202中形成负压;电池片上的焊带和吸附板204上的避让槽对应,在电池片放置于吸附板204上后,电池片的焊带被容纳在避让槽203中,使得电池片被紧密的吸附在吸附板204上;在转动组件或移动组件的作用下,吸附组件发生运动,带着吸附单元上的电池片改变所处位置(工位)。
47.工位切换过程:
48.1、电池片经过前端工艺(激光划片),由传输段传递至印刷机,机械手精确放置电池片到吸附单元201a(如图3所示)上,控制系统在接收到信号后,吸附单元201a 中吸附孔202内形成负压使得第一张电池片被吸附;
49.2、dd马达在接收到信号后驱动转盘100顺时针旋转90度,吸附单元201b中吸附孔202内形成负压使得第二张电池片被吸附,此时第一张电池片在吸附单元201a上完成印刷工序;
50.3、dd马达驱动转盘100再次顺时针旋转90度,吸附单元201c中吸附孔202内形成负压使得第三张电池片被吸,此时第二张电池片在吸附单元201b上完成印刷工序,同时吸附单元201a真空破除并释放第一张电池片,同时用机械手将第一张电池片放置到下一工位;
51.4、dd马达继续驱动转盘100顺时针旋转90度,吸附单元201d中吸附孔202内形成负压使得第四张电池片被吸附,此时第三张电池片在吸附单元201c上完成印刷工序,同时吸附单元201b真空破除并释放第二张电池片,同时用机械手将第二张电池片放置到下一工位;
52.5、dd马达继续驱动转盘100顺时针旋转90度,吸附单元201a中吸附孔202内形成负压使得第五张电池片被吸附,此时第四张电池片吸附单元201d在完成印刷工序,同时吸附单元201c真空破除并释放第三张电池片,同时用机械手将第三张电池片放置到下一工位;
53.四工位转台装置依次循环执行上述的动作。
54.技术效果:
55.1、本技术中对吸附板进行针对性改进,具体为在吸附板上增设内凹的避让槽;通过避让槽来容置电池片上外凸的焊带,使得吸附板可带焊带的电池片之间平整贴合,大幅度缩短吸附孔和电池片之间的间距;在负压的作用下,保证吸附板上的吸附孔可以直接吸附作用于电池片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片无法被稳定吸附的技术问题;达到在运输过程中电池片被稳定吸附的技术效果。
56.2、本技术中吸附板上设置有固定座,以便于吸附单元固定在一可运动的物体上,达到带动电池片运动的目的;其中,固定座位于吸附板的下方,从下向上承托并连接吸附。这样设计的优点:一是利用固定座抬高吸附板的位置,使得吸附板四周空间宽阔,便于吸附板的上端面外露,为电池片在吸附板上的取放动作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二是利用固定座在吸附板的下方构建一个架空空间,架空空间内可以放置一些零部件,如将一开多的气管组件。
57.3、本技术中利用吸附组件构建出转台装置和移动装置,转台装置可带着电池片转动,移动装置可带着电池片移动,满足实际生产中对电池片运动轨迹的需求。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台装置的气源问题依靠中心自转的转动轴来传输;转台装置的电源问题依靠导电滑环来解决。
58.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5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