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路切换开关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9:11: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路切换开关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网络通信的信息量以及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宽带视频、多媒体业务以及其他基于ip的实时业务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增长。由于上述新兴业务所占用的网络带宽资源较多,高速宽带网络已经成为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领域。相较于传统的电信号传输网络,光纤由于具有巨大的带宽,良好的信息负载能力以及较为安全的加密能力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但在众多的网络实现方案中,采用光电混合的网络方案由于受限于电学器件的工作上限速率,尤其在交换/路由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光纤网络中形成带宽瓶颈,一般通过插头插进光路切换开关内,使蓄电池通过插头对其进行供电。
3.而传统的切换开关在不使用时,蓄电池在切换开关内还是会形成电流通路,进而导致蓄电池的电量流失,同时插头在插进切换开关内时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4.(一)实用新型目的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路切换开关供电装置,该装置能够使切换开关在不工作时,使蓄电池在切换开关内形成短路,避免蓄电池的电流流失,提高供电装置的使用时长,同时能够避免工作人员触电,提高安全性,使用方便。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路切换开关供电装置,包括底座、插头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框体,所述底座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框体内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第一腔体内还设置有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和蓄电池之间还设置有与腔体滑移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腔体内滑移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连接组件之间通过连接杆铰接,所述框体上还开设有插孔,当所述插头通过所述插孔进入第二腔体内时,所述升降组件控制连接组件与蓄电池电接触,以使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蓄电池之间实现电连接,同时控制开关组件内实现电连通,所述框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插头固定的固定组件。
8.进一步而言: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箱以及多个接触块,多个所述接触块分别设置于开关箱内的两侧,一侧所述接触块与一侧的蓄电池正极电连接,另一侧所述接触块与另一侧的蓄电池负极电连接。
9.进一步而言: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板、活动杆、导电块以及插座,所述插座设置于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与第二腔体的两侧内壁滑移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升降杆连接,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开关箱内,所述导电块位于开关箱内与活动杆连接,所述升降板朝向第一腔体运动时,控制所述导电块与多个接触块接触。
10.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头、移动板以及多个第一弹力件,所述连接头设置于移动板朝向蓄电池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板和移动板铰接,所述升降板朝向第一腔体运动时,控制所述连接头与蓄电池接触,所述第一弹力件介于一侧移动板和蓄电池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移动板和蓄电池连接。
11.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三腔体、固定头以及多个第二弹力件,所述第三腔体设置于框体内,所述第三腔体与插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所述固定头的一端位于第三腔体内,另一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第三腔体外,所述第二弹力件位于第三腔体内分别与固定头和第三腔体的内壁连接。
12.进一步而言:所述插头包括引脚,所述引脚的外圈开设有凹槽,当引脚通过插孔进入第二腔体内时,所述固定头在第二弹力件的作用下运动至凹槽内。
13.进一步而言:所述插座上还设置有供引脚插设的插槽。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该装置通过安装开关组件、升降组件、连接组件、连接杆以及蓄电池等结构,其中当引脚通过插孔插入进框体内的插座内时,能够控制蓄电池和插座之间形成电流通路,而当引脚脱离插座时,能够使蓄电池与插座之间形成电流短路,进而实现对蓄电池电流的保护。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切换开关在不工作时,使蓄电池在切换开关内形成短路,避免蓄电池的电流流失,提高供电装置的使用时长,同时能够避免工作人员触电,提高安全性,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远离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底座;11、第一腔体;2、框体;21、第二腔体;3、开关组件;31、开关箱;32、接触块;4、升降组件;41、升降板;42、活动杆;43、导电块;44、插座;5、连接组件;51、连接头;52、移动板;53、第一弹力件; 6、连接杆;7、固定组件;71、第三腔体;72、固定头;73、第二弹力件;8、插头;81、引脚;82、凹槽;9、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1.通过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路切换开关供电装置,包括底座1、插头8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框体2,底座1内形成有第一腔体11,框体2内形成有第二腔体21,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21之间连通,第一腔体 11的两侧均设置有蓄电池9,第一腔体11内还设置有与蓄电池9电性连接的开关组件3,开关组件3和蓄电池9之间还设置有与腔体滑移连接的连接组件5,第二腔体21内滑移连接有升降组件4,升降组件4与连接组件5之间通过连接杆6铰接,框体2上还开设有插孔,当插头8通过插孔进入第二腔体21内时,升降组件4
控制连接组件5与蓄电池9电接触,以使升降组件4与蓄电池9之间实现电连接,同时控制开关组件3内实现电连通,框体2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插头8固定的固定组件7。
22.通过图1、图2和图3所示,插头8包括引脚81,引脚81的外圈开设有凹槽82,当引脚81通过插孔进入第二腔体21内时,固定头72在第二弹力件73 的作用下运动至凹槽82内,插座44上还设置有供引脚81插设的插槽,固定组件7包括第三腔体71、固定头72以及多个第二弹力件73,第三腔体71设置于框体2内,第三腔体71与插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固定头72的一端位于第三腔体71内,另一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第三腔体71外,第二弹力件73位于第三腔体71内分别与固定头72和第三腔体71的内壁连接,第二弹力件73采用弹簧;
23.在使用切换开关时,首先将插头8的引脚81通过框体2上的插孔插进框体2内,在引脚81进入插孔内时,引脚81能够对固定头72进行挤压,使固定头 72向第三腔体71内运动,当引脚81运动至底部时,固定头72又会在第二弹力件73的作用下运动至引脚81的凹槽82内,通过固定头72对凹槽82进行限位,进而控制引脚81的固定。
24.通过图1和图2所示,开关组件3包括开关箱31以及多个接触块32,多个接触块32分别设置于开关箱31内的两侧,一侧接触块32与一侧的蓄电池9正极电连接,另一侧接触块32与另一侧的蓄电池9负极电连接,升降组件4包括升降板41、活动杆42、导电块43以及插座44,插座44设置于升降板41上,升降板41与第二腔体21的两侧内壁滑移连接,活动杆42的一端与升降杆连接,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开关箱31内,导电块43位于开关箱31内与活动杆42连接,升降板41朝向第一腔体11运动时,控制导电块43与多个接触块32接触;
25.在引脚81通过插孔向第一腔体11内插进时,引脚81的底端能够进入到插座44的插槽中,进而对升降板41进行挤压,使升降板41向第一腔体11处运动,当升降板41运动时,升降板41能够带动活动杆42向开关箱31内运动,进而控制开关箱31内的导电块43进行运动,当导电块43运动至与接触块32 相接触时,能够使蓄电池9的一侧负极与另一个蓄电池9的正极接通。
26.通过图1和图2所示,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头51、移动板52以及多个第一弹力件53,连接头51设置于移动板52朝向蓄电池9的一侧,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板41和移动板52铰接,升降板41朝向第一腔体11运动时,控制连接头51与蓄电池9接触,第一弹力件53介于一侧移动板52和蓄电池9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移动板52和蓄电池9连接,第一弹力件53采用弹簧;
27.在升降板41向第一腔体11方向运动时,升降板41还能够带动连接杆6进行运动,连接杆6运动又能够带动移动板52进行运动,控制移动板52向蓄电池9方向进行运动,当移动板52向蓄电池9处移动时能够带动连接头51与蓄电池9的电极进行接触,当连接头51与蓄电池9接触时,这时蓄电池9、接触块32、导电块43以及插座44之间形成电流通路,对引脚81进行供电,而当引脚81拔出插孔时,第一弹力件53的弹性势能又能够使移动板52带动连接头51 与蓄电池9脱离,同时通过连接杆6控制升降板41向远离第一腔体11的方向进行运动,进一步的控制接触块32与导电块43之间脱离,最终使蓄电池9与插座44之间形成短路,避免蓄电池9内的电量流失。
28.工作原理:当引脚81通过插孔插入进框体2内的插座44内时,能够通过连接杆6控制连接头51与蓄电池9之间电连接,同时控制导电块43与接触块 32之间实现电连接,进一步的使蓄电池9和插座44之间形成电流通路,而当引脚81脱离插座44时,在第一弹力件53的
弹性势能作用下,移动板52又能够带动连接头51与蓄电池9脱离,同时通过连接杆6控制升降板41运动,进一步的控制导电块43与接触块32之间分离,使蓄电池9与插座44之间形成电流短路,进而实现对蓄电池9电流的保护。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