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及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8: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衣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及干衣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干衣机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人们在享受干衣机的同时也日益追求干衣机能效要求。目前现有的干衣机通常在盖板和底座之间仅采用较多的螺钉进行固定,不仅在降低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而且螺钉连接的盖板的密封性能较差,也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盖板与底座之间密封效果较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罩设在底座上的盖板,所述底座包括底板、设置底板上的风道外壳、竖直设置在底板一侧的安装板、密封筋位,所述盖板包括风道上盖、风道端盖、围绕在风道上盖和风道端盖周围的密封凹槽。
5.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外壳包括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第三侧壁部、第四侧壁部,在风道外壳的内部形成矩形凹槽弧形凹槽相连通的空腔。
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从底座1的安装板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形成的进风口、设置在第一侧壁部的侧面上通气口、位于第一侧壁部的顶端且围绕着通气口的上端凸缘。
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筋位围绕贴合在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第三侧壁部、第四侧壁部和上端凸缘的上端面。
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在第三侧壁部两端所在的上端面的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盖板两端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分别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相匹配。
9.进一步的,所述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还包括均匀设置在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第三侧壁部、第四侧壁部和上端凸缘的上端面设置多个安装孔和设置在盖板四周的且与安装孔对应的螺钉孔。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及干衣机在底座与盖板的连接部位采用了密封筋位,在盖板上设置有与密封筋位对应的密封凹槽,提高了底座和盖板的气密性,减小了不必要的热能转换损失,进一步简化了盖板的拆装工艺,提高了装配速度。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盖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6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18.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
19.底座组件100;
20.底座1,底板11,风道外壳12,第一侧壁部121,第二侧壁部122,第三侧壁部123,第一端部1231,第四侧壁部124,安装板13,进风口14、通气口15,上端凸缘16,密封筋位17,第一定位凸起181,第二定位凸起182,安装孔183;
21.盖板2,风道上盖21,风道端盖22,弧形凸部23,第二端部24,密封凹槽25,第一定位孔261,第二定位孔262,螺钉孔263;
22.风道30,出风口3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底座组件100,包括底座1、罩设在底座1上的盖板2,并将底座1和盖板2相互扣合在一起,以可拆卸的方式互相连接,省略了多个零部件的互相装配,提高了密闭性。
25.如图2所示,底座1包括位于底座1底部的底板11、设置底板11上的风道外壳12、竖直设置在底板11一侧的安装板13、设置在安装板13的上端面的进风口14、通气口15、上端凸缘16、密封筋位17、第一定位凸起181、第二定位凸起182、安装孔183。所述风道外壳12包括第一侧壁部121、第二侧壁部122、第三侧壁部123、第四侧壁部124,在风道外壳12的内部形成矩形凹槽弧形凹槽相连通的空腔。所述安装板13设置在风道外壳12的第一侧壁部131的外侧。所述进风口14是从底座1的安装板13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形成的开口,安装板13的另一端留有设置风扇的开口,通气口15为矩形开口,设置在第一侧壁部121的侧面上,与进风口14相连通,适于从进风口11到通气口15到风道壳12内部的空腔形成连续的通道。所述上端凸缘16位于第一侧壁部121的顶端且围绕着通气口15。所述密封筋位17设置在第一侧壁部121、第二侧壁部122、第三侧壁部123、第四侧壁部1424和上端凸缘16的上端面且靠近空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81和第二定位凸起182分别设置在第三侧壁部123的两端所在的上端面上,所述安装孔183为多个,分别均匀围绕在第一侧壁部121、第二侧壁部122、第三侧壁部123、第四侧壁部124和上端凸缘16的上端面设置。
26.如图3所示,盖板2包括风道上盖21、风道端盖22、在风道端盖22的一端顶部的弧形凸部23、在风道端盖22的一端形成的第二端部24、密封凹槽25、第一定位孔261、第二定位孔
262、螺钉孔263。所述风道上盖21盖设在风道外壳12内形成的矩形凹槽所在的四周,风道端盖22盖设在风道外壳12内形成的弧形凹槽所在的四周。风道上盖21,风道端盖22和风道外壳12扣合成密闭的空腔从而形成完整的风道30。所述密封凹槽25围绕在风道上盖21和风道端盖22周围。所述第一定位孔261和第二定位孔262分别设置在风道端盖22的两侧,与第一定位凸起181和第二定位凸起182相对应,所述螺钉孔263为多个,分别均匀设置在风道上盖21和风道端盖22四周,与安装孔183对应。
27.具体的,所述第一端部1231和第二端部24上下配合连接,形成圆形出风口31,出风口31与风道30相连通。
28.具体的,所述底座1上的第一定位凸起191和第二定位凸起182的位置与盖板2上的第一定位孔261和第二定位孔262相对应,通过第一定位孔261和第二定位孔262与第一定位凸起181和第二定位凸起182的相互卡接,起到固定盖板2与底座1的相对位置的作用,为盖板2与底座1的连接带来便利,能够将盖板2准确且稳定地固定在底座1上,防止因盖板2与底座1错动而影响盖板2与底座1之间的装配,简化了装配工序,而且定位结构简单,对接准确且方便。
29.具体的,如图4、图5、图6所示,密封筋位17为矩形长条,贴合围绕在第一侧壁部121、第二侧壁部122、第三侧壁部123、第四侧壁部124和上端凸缘16的上端面,所述设置在底座1上的密封筋位17与设置在盖板2朝向底座1的一面设有的密封凹槽25相匹配,密封凹槽25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底座1上的密封筋位17重合,使得盖板2与底座1通过密封筋位17和密封凹槽25互相扣接配合,弥补了盖板2与底座1之间的安装间隙,防止因盖板2与底座1之间贴合不严造成一定的风流泄露,大大提高了盖板2与底座1之间的密封性能。
30.具体的,底座1四周的安装孔183与盖板2四周的螺钉孔263采用多个螺钉进行紧固,将盖板2的四周固定在底座1上,进一步减小了盖板2与底座1之间的安装间隙,防止气流从盖板2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中泄露,进一步增加了风道的密闭性,减小了不必要的热能转换损失,使得盖板2与底座1之间连接更加的紧密。
31.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组件100包括底座1和罩设在底座1上的盖板2,风道上盖21,风道端盖22和风道外壳12扣合成密闭的空腔从而形成完整的风道30,风道30的一端与进风口14和通气口15连通,另一端与出风口31连通,保证风流能够进入和流出。盖板2在安装过程中,首先使安装盖板2上的第一定位孔261和第二定位孔262分别与底座1上的第一定位凸起181和第二定位凸起182对应配合,实现安装前的定位;在此过程中,保证底座1上的密封筋位17扣接在盖板2上的密封凹槽25中,最后采用多个螺钉将安装孔183和螺钉孔263进行紧固,使得盖板2的紧密固定在底座1上。通过底座1和盖板2的相互扣合,不仅加强了底座1和盖板2的气密性,减小了不必要的热能转换损失,而且进一步简化了盖板的拆装工艺,提高了装配速度。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35.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