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0:07: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tft的制造方式是在衬底上沉积各种不同的薄膜,如半导体层、介电层和金属电极层。在制造过程中会发生因断线或短路等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开关动作的缺陷,导致与发生缺陷的tft连接的发光元件成为无法施加电压的缺陷像素,从而造成oled显示面板的可靠性下降。
3.针对缺陷像素,常规的修补方法是采用激光将短路区域的杂质清除,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修复风险,例如可能会损伤周边的显示区域,造成永久暗点,且修复时间较长,制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可以减少后续修复时间,降低修复风险。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位于衬底上的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和与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电容,驱动晶体管与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其中,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二开关晶体管和第一开关晶体管均用于控制驱动晶体管的开启和关闭。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子像素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呈阵列排布,显示面板还包括沿列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和沿行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线,每个子像素的第二开关晶体管和第一开关晶体管均与同一条数据线电连接,每个子像素的第二开关晶体管和第一开关晶体管均与同一条扫描线电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行方向上,每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像素电路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交错布置;扫描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扫描线和第二子扫描线,在行方向上,每个像素电路的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子扫描线电连接,每个像素电路的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子扫描线电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扫描线包括沿行方向依次分布的多个方形波状导线,每个方形波状导线与对应的像素电路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子扫描线为连接方形波状导线的开口的直线状导线;方形波状导线包括沿行方向交错分布且相互连接的横线和纵线,横线沿行方向延伸,纵线沿列方向延伸,第二子扫描线与横线平行设置。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像素电路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交错布置;像素电路具有第一布线区和第二布线区,驱动晶体管、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电容位于第一布线区,第二开关晶体管位
于第二布线区,发光元件与对应的第一布线区和第二布线区位于同一列,且第二布线区位于第一布线区与发光元件之间;扫描线包括沿行方向依次分布的多个方形波状导线,方形波状导线包括沿行方向交错分布且相互连接的横线和纵线,横线沿行方向延伸,纵线沿列方向延伸,横线位于每个像素电路对应的第一布线区与第二布线区之间,纵线位于相邻的两列子像素之间。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扫描线的纵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子像素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对齐布置,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第二布线区在列方向上相互错开布置。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子像素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错位布置,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第二布线区在行方向上对齐布置。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子像素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对齐布置,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第二布线区和发光元件在列方向上错位布置。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像素电路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多个子像素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对齐布置。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在现有像素电路中额外增加一个开关晶体管,当像素电路中的任一开关晶体管损坏时,可以通过另一开关晶体管控制发光元件,二者互为备份,而不必采用激光将损坏区域的杂质清除,减少后续修复时间,降低修复风险。
附图说明
16.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大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17.图1示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图;
19.图3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0.图4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1.图5示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2.图6示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3.图7示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8示出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衬底;2、驱动阵列层;21、第一金属层;22、第二金属层;23、平坦化层;d、数据线;g、扫描线;c、像素电路;c1、第一布线区;c2、第二布线区;cst、电容;td、驱动晶体管;t1、第一开关晶体管;t2、第二开关晶体管;
27.3、发光功能层;4、像素限定层;41、像素开口;px、子像素;30|、发光元件;31、阳极;32、阴极;33、发光结构;
28.x、行方向;y、列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30.第一实施例
31.图1示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图。
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和位于衬底1上的多个子像素px,每个子像素px包括发光元件30和与发光元件30电连接的像素电路c,像素电路c包括驱动晶体管td、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电容cst,驱动晶体管td与发光元件30的阳极31电连接。其中,像素电路c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t2,第二开关晶体管t2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1均用于控制驱动晶体管td的开启和关闭。
33.可选地,驱动晶体管td、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2均为薄膜晶体管tft。另外,术语“像素电路”指驱动子像素发光的电路结构,该像素电路可以为2t1c电路、7t1c电路、7t2c电路、或9t1c电路中的任一种。其中,“2t1c电路”指像素电路包括2个薄膜晶体管和1个电容,其它“7t1c电路”、“7t2c电路”、“9t1c电路”等依此类推。
34.可选地,发光元件3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oled为电流器件,电流不可稳定存储,电容cst可以暂时储存电压,驱动晶体管td用于将储存的电压转换为电流,第一开关晶体管t1用于控制驱动晶体管td的开启和关闭。本技术实施例中,像素电路c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t2,第二开关晶体管t2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1均用于控制驱动晶体管td的开启和关闭。在显示过程中,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2在扫描线g的控制下,将数据线d输入的信号提供至与驱动晶体管td对应的发光元件30。
35.具体来说,显示面板还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多条数据线d和多条扫描线g,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栅极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栅极均与同一条扫描线g电连接,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源极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源极均与同一条数据线d电连接,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漏极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均与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连接。
36.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在2t1c电路、7t1c电路、7t2c电路和9t1c电路中的任一者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个开关晶体管,当现有像素电路c中的任一开关晶体管损坏时,可以通过额外增加的开关晶体管继续控制发光元件30,或者,当额外增加的开关晶体管损坏时,现有像素电路c中的任一开关晶体管可以继续控制发光元件30,二者互为备份。
37.由于tft在制造过程中会发生因断线或短路等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开关动作的缺
陷,导致与发生缺陷的tft连接的发光元件成为无法施加电压的缺陷像素,从而造成oled显示面板的可靠性下降。针对缺陷像素,常规的修补方法是采用激光先熔断数据线,将短路区域的杂质清除,再将tft的源极或者漏极连接到固定电位上等一系列修复动作。这种修复方法可能会损伤周边的显示区域,造成永久暗点,且修复时间较长,制程较为繁琐。
38.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现有像素电路c中额外增加一个开关晶体管,当像素电路c中任一开关晶体管损坏时,可以通过另一开关晶体管控制子像素px,二者互为备份,而不必采用激光将损坏区域的器件清除,减少后续修复时间,降低修复风险。
39.为了便于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以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为例,即在2t1c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开关晶体管为例进行描述。其中2t1c电路包括一个驱动晶体管td、一个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一个电容cst,增加的薄膜晶体管为第二开关晶体管t2。
40.图3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41.如图3所示,多个子像素px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呈阵列排布,显示面板还包括沿列方向y延伸的多条数据线d和沿行方向x延伸的多条扫描线g,每个像素电路c的第二开关晶体管t2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1均与同一条数据线d电连接,每个像素电路c的第二开关晶体管t2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1均与同一条扫描线g电连接。如此设置,可以简化电路结构,便于走线,节省像素电路c的占用空间,在不影响原有电路设计的前提下提供备份tft,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42.在一个示例中,显示面板为底发射型显示面板,即发光元件30的阳极31为透明金属电极,发光元件30的阴极32为反射金属电极,像素开口率较低,通常用于大尺寸的显示装置,例如电视机等。
43.如图2中所示,箭头指示的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即发光元件30发射的光线由阴极32指向阳极31。可选地,阳极31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等透光导电材料制成。可选地,阴极32采用铝、银等不透明金属制成。
44.另外,底发射型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c一般为2t1c电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底发射型显示面板在2t1c电路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个开关晶体管,当现有像素电路c中的任一开关晶体管损坏时,可以通过额外增加的开关晶体管继续控制发光元件30,或者,当额外增加的开关晶体管损坏时,现有像素电路c中的任一开关晶体管可以继续控制发光元件30,二者互为备份。
45.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每个子像素px的发光元件30与像素电路c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多个子像素px的发光元件30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交错布置。可选地,发光元件30的形状为矩形。
46.进一步地,扫描线g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扫描线g1和第二子扫描线g2,在行方向x上,每个像素电路c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一子扫描线g1电连接,每个像素电路c的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二子扫描线g2电连接。
47.也就是说,第一开关晶体管t1控制第一子扫描线g1,第二开关晶体管t2控制第二子扫描线g2,第一子扫描线g1和第二子扫描线g2电连接,以形成一条扫描线。第一子扫描线g1和第二子扫描线g2也可以为互为备份,其中任一者损坏,可以通过另一者继续与第一开关晶体管t1或者第二开关晶体管t2电连接。
48.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子扫描线g1包括沿行方向x依次分布的多个方形波状导线,每个方形波状导线与对应的像素电路c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子扫描线g2为连接方形波状导线的开口的直线状导线。
49.方形波状导线包括沿行方向x交错分布且依次连接的横线和纵线,横线沿行方向x延伸,纵线沿列方向y延伸,第二子扫描线g2与横线平行设置。
50.在行方向x上,由于子像素px的发光元件30与相邻子像素px的像素电路c交错设置,第一子扫描线g1和第二子扫描线g2组成沿行方向x相互串联的多个矩形框,且相邻的两个矩形框呈斜对角对称设置。如此设置,可以节省扫描线g的布线空间,从而为发光元件30预留更多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线g的纵线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d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扫描线g的占用空间,从而为发光元件30预留更多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52.另外,如图2所示,oled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形成于衬底1上的驱动阵列层2及发光功能层3。发光功能层3包括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元件30,驱动阵列层2包括与多个发光元件30一一对应的多个像素电路c以及相互交叉的数据线d和扫描线g。
53.发光功能层3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具有不同颜色的至少三个发光元件30。图3示出了显示面板的一个像素单元的俯视图,多条数据线d沿第一方向x延伸,像素单元包括四个发光元件30,分别为红色发光元件r、绿色发光元件g、蓝色发光元件b和白色发光元件w,每个发光元件30与对应的一个像素电路c电连接,每个像素电路c包括驱动晶体管td、第一开关晶体管t1、第二开关晶体管t2和电容cst。
54.另外,同一列中同种颜色的发光元件30对应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1、第二开关晶体管t2共用同一条数据线d。在显示面板上,物理位置上处于同一列且同种颜色的发光元件30在被驱动发光时,实际通过同一数据线接收数据信号,从而更容易兼容现有的驱动芯片,无需对驱动芯片进行较大的变动。
55.需要说明的是,像素单元为最小重复单元,也可以包括三个发光元件30,例如红色发光元件r、绿色发光元件g和蓝色发光元件b。每个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发光元件30,不再赘述。
56.第二实施例
57.图4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58.如图4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像素电路c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2与扫描线的连接方式不同。
59.具体来说,显示面板为底发射型显示面板,像素电路c具有第一布线区c1和第二布线区c2,驱动晶体管td、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电容cst位于第一布线区c1,第二开关晶体管t2位于第二布线区c2,发光元件30的形状为矩形,发光元件30与对应的第一布线区c1和第二布线区c2位于同一列,且第二布线区c2位于第一布线区c1与发光元件30之间。
60.多个子像素px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对齐布置,在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子像素px的第二布线区c2在列方向y上相互错开布置。
61.扫描线g包括沿行方向x交错分布且相互连接的横线和纵线,横线沿行方向x延伸,
纵线沿列方向y延伸,横线位于每个像素电路c对应的第一布线区c1与第二布线区c2之间,纵线位于相邻的两列子像素px之间。
62.也就是说,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2分别与同一条扫描线g电连接,从而可以减少扫描线g的占用空间,提升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63.进一步地,扫描线g的纵线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d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扫描线g的占用空间,从而为发光元件30预留更多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64.第三实施例
65.图5示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66.如图5所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像素电路的排布方式不同。
67.具体来说,显示面板为底发射型显示面板。像素电路c具有第一布线区c1和第二布线区c2,驱动晶体管td、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电容cst位于第一布线区c1,第二开关晶体管t2位于第二布线区c2,发光元件30的形状为矩形,发光元件30与对应的第一布线区c1和第二布线区c2位于同一列,且第二布线区c2位于第一布线区c1与发光元件30之间。
68.多个子像素px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错位布置,在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子像素px的第二布线区c2在行方向x上对齐布置。如此设置,可以减小使多个像素电路c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从而为发光元件30预留更多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69.进一步地,扫描线g包括沿行方向依次分布的多个方形波状导线,方形波状导线包括沿行方向x交错分布且相互连接的横线和纵线,横线沿行方向x延伸,纵线沿列方向y延伸,横线位于每个像素电路c对应的第一布线区c1与第二布线区c2之间,纵线位于相邻的两列子像素px之间。
70.也就是说,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2分别与同一条扫描线g电连接,从而可以减少扫描线g的占用空间,提升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71.进一步地,扫描线g的纵线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d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扫描线g的占用空间,从而为发光元件30预留更多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72.第四实施例
73.图6示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74.如图6所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发光元件30的形状不同,相应地,像素电路的排布方式不同。
75.具体来说,显示面板为底发射型显示面板。像素电路c具有第一布线区c1和第二布线区c2,驱动晶体管td、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电容cst位于第一布线区c1,第二开关晶体管t2位于第二布线区c2,发光元件30与对应的第一布线区c1和第二布线区c2位于同一列,且第二布线区c2位于第一布线区c1与发光元件30之间。
76.多个子像素px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对齐布置,在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子像素px的第二布线区c2和发光元件30在列方向y上错位布置。
77.也就是说,发光元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矩形部和凸部,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发光
元件30的凸部在列方向y上错位布置,每个发光元件30与对应的第二布线区c2互补为矩形,使得在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子像素px的第二布线区c2和发光元件30在列方向y上错位布置。
78.由于第一布线区c1设置有驱动晶体管td、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电容cst,第二布线区c2仅设置有第二开关晶体管t2,第二布线区c2的布线面积小于第一布线区c1的布线面积,从而使发光元件30的凸部与第二布线区c2互补为矩形,增大了发光元件30的面积,在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79.进一步地,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尺寸。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开关晶体管t1作为像素电路c的主要tft,第二开关晶体管t2作为像素电路c的辅助tft,尺寸较大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1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以控制驱动晶体管td的开启和关闭,提高像素电路c的可靠性。而尺寸较小的第二开关晶体管t2仅在第一开关晶体管t1出现故障后激活使用,起到辅助控制驱动晶体管td的开启和关闭的作用。
80.由于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尺寸较小,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布线区c2的布线面积,进而增大发光元件30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同时,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81.进一步地,扫描线g的纵线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d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扫描线g的占用空间,从而为发光元件30预留更多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82.第五实施例
83.图7示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84.如图7和图8所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为顶发射显示面板。
85.具体来说,子像素px的阳极31为反射金属电极,子像素px的阴极32为透明金属电极,子像素px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电路c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叠。如图7中所示,箭头指示的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即子像素px发射的光线由阳极31指向阴极32。
86.显示面板为顶发射显示面板时,在保持设计尺寸不变情况下,像素开口率较高,通常用于小尺寸的显示装置,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87.另外,顶发射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一般可以为2t1c电路、7t1c电路、7t2c电路和9t1c电路中的任一种。其中,“2t1c电路”指像素电路包括2个薄膜晶体管和1个电容,其它“7t1c电路”、“7t2c电路”、“9t1c电路”等依此类推。
8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发射显示面板,可以在2t1c电路、7t1c电路、7t2c电路、或9t1c电路中的任一者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个开关晶体管,当现有像素电路c中的任一开关晶体管损坏时,可以通过额外增加的开关晶体管继续控制发光元件30,或者,当额外增加的开关晶体管损坏时,现有像素电路c中的任一开关晶体管可以继续控制发光元件30,二者互为备份。
89.另外,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每个子像素px的发光元件30与像素电路c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合,多个子像素px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对齐布置。
90.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也可以是其它类似于oled显示面板的能
以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am)方式驱动的自发光显示面板,不再赘述。
91.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技术中的“在
……
上”、“在
……
以上”和“在
……
之上”,以使得“在
……
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以上”或者“在
……
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92.文中使用的术语“衬底”是指在其上添加后续材料层的材料。衬底本身可以被图案化。添加到衬底顶上的材料可以被图案化,或者可以保持不被图案化。此外,衬底可以包括宽范围内的一系列材料,例如,硅、锗、砷化镓、磷化铟等。替代地,衬底可以由非导电材料(例如,玻璃、塑料或者蓝宝石晶圆等)制成。
93.文中使用的术语“层”可以指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区域的材料部分。层可以在整个的下层结构或上覆结构之上延伸,或者可以具有比下层或上覆结构的范围小的范围。此外,层可以是匀质或者非匀质的连续结构的一个区域,其厚度小于该连续结构的厚度。例如,层可以位于所述连续结构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或者所述顶表面和底表面处的任何成对的横向平面之间。层可以横向延伸、垂直延伸和/或沿锥形表面延伸。驱动阵列层可以是层,可以在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和/或可以具有位于其上、其以上和/或其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层。层可以包括多个层。例如,互连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体和接触层(在其内形成触点、互连线和/或过孔)以及一个或多个电介质层。
9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