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梯上梁的制作方法

2022-04-06 18:43: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梯上梁。


背景技术:

2.随着曳引式乘客电梯技术的发展,市场对电梯产品的性能、运载能力、安全性、安装便利性等的需求日益提高,电梯的结构和布置方案越发多样化,其中整个电梯的绳轮布置方案与绳轮梁结构变化的二者结合也是随着产品提升要求和国家电梯标准变化而逐渐改变,使其拥有更强的适应性。国家电梯新标准gb/t7588.1-2020对电梯轿厢顶部的安全空间有了新的要求具体参见gb/t7588.1-5.2.5.7。电梯轿架的绳轮梁,是用来支撑整个轿厢轿架的重量和起到钢丝绳的导向功能的重要部件,其与驱动主机、钢丝绳结合可以设计成多种多样的绳轮布置方案。
3.目前市面上传统后对重电梯的上梁结构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存在轿顶避险空间不足的问题。绳轮与绳轮梁的结构布置方案也影响到在新标准要求下的轿顶避险空间是否能得到满足。有些特殊上梁结构的电梯,在以往老标准环境下,在其设计考量中凸显了自身某些优势,如曳引力较强,但对于新标准要求下的轿顶避险空间却得不到满足,使得这些结构的上梁在未来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中的电梯上梁结构可使钢丝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在单绕的情况下得到最大化且保持恒定,且不受轿厢尺寸变化的影响,从而保证强曳引能力较强且不超过标准要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电梯上梁,包括:
6.主梁和副梁,所述主梁沿轿厢的宽度方向连接在轿厢的顶端,所述副梁布置在主梁的上端,主梁与副梁呈现十字交叉布置,
7.其中,所述主梁包括主梁体,主梁体为开口向上的条形槽体,且槽体的两个侧边相背向外侧进行一次直角弯折后再向下进行第二次直角弯折,
8.副梁包括副梁体,副梁体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折弯钢板,任一折弯钢板是采用条形钢板向同一面进行一次直角弯折后再相对进行第二次直角弯折形成的;
9.两套返绳轮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副梁的两端。
10.可选地,在所述主梁体的两个侧边之间的槽内多处连接有主梁内筋,在槽外也分别连接有多个主梁外筋,直角弯折处将主梁外筋罩在其中。
11.可选地,副梁还包括副梁内筋、副梁外筋、副梁补强板,两个折弯钢板的折弯一面都朝向外侧,在两个折弯钢板之间的多处连接有副梁内筋,在折弯处设置有多个副梁外筋,且直角弯折处将副梁外筋罩在其中,副梁补强板设置在与主梁连接部位。
12.可选地,用于与副梁连接部位连接有l形的主梁补强板,l形的主梁补强板的两个直角边搭靠在侧边的一次直角弯折处。
13.可选地,还包括多套悬吊连接件,任一套悬吊连接件包含焊板螺栓和下垫板,焊板螺栓由带孔螺栓与钢板焊接组合,在螺栓的螺杆端具有用于穿入开口销的孔,在螺栓的螺帽端焊接有上垫板,下垫板安装于主梁一次弯折与二次弯折形成的折弯槽内,焊板螺栓安装于副梁的一次弯折与二次弯折形成的折弯槽内,以及副梁内筋之间,焊板螺栓的螺杆端穿过主梁并通过螺母紧固,将副梁与主梁连接。
14.可选地,任一套返绳轮组件都包含返绳轮、轮轴、轴卡板、侧板、挡绳轴,两个侧板平行间隔设置,轮轴的两端穿入侧板,其穿出侧板的端部用轴卡板固定,返绳轮安装在轮轴上,挡绳轴设置在返绳轮的外周,且位于钢丝绳在返绳轮上的切入点和切出点周边。
15.可选地,任一套返绳轮组件还包括固定螺栓,用于将返绳轮组件安装在副梁上,两组返绳轮组件的固定螺栓位于各自侧板的下部且相互远离的角部。
16.可选地,还包括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从固定的一端经对重轮底部向上缠绕并经曳引轮顶部向下缠绕后绕过两个返绳轮组件底部后向上连接至固定的另一端。
17.可选地,所述主梁的一端上方空间作为避险空间。
18.可选地,在侧板上设置有沿径向的条形滑槽,挡绳轴两端连接的螺栓穿入到条形滑槽内。
19.本发明的绳轮布置方案和电梯上梁结构是基于小机房电梯的主流对重位置(即后对重布置)的,可以满足几乎所有规格轿厢深度范围和满足绝大多数大轿厢宽度范围,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将站人平台设置于主梁上方的任一侧,副梁的宽度尽量做窄,因此站人平台的上方空间可以作为避险空间,可适应较大的轿厢宽度范围,且该处避险空间的摆放因主梁的自身高度和空间高度的降低不会使建筑物的顶层高度过高,也易于人员翻越,维保便利,便于维保人员快速避险。新标准要求轿顶避险空间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而本发明可将站人平台设置于主梁两侧各一个,这样可以同时获得两个避险空间,更大程度保障人员安全。
21.(2)本发明所述绳轮布置方案,在轿厢深度尺寸变化时,副梁的长度随之变化,使两个返绳轮组件的间距也随之变化,进而使钢丝绳在返绳轮组件的出绳点与在曳引轮的出绳点始终保持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因此该布置钢丝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始终保持180
°
恒定,根据曳引力计算,180
°
包角值非常易于实现电梯在运行中的各种工况下有足够且适当的曳引力,从而避免钢丝绳打滑或轿厢的反向卷起。
22.(3)钢丝绳张力的合力可以保证梁体强度和连接处的局部结构强度,同时受力模型更加稳定。
23.(4)机房无需导向轮,副梁的长度可以随轿厢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使返绳轮组件出绳点与曳引轮出绳点始终保持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因此机房无需使用导向轮来调整吊心距离。机房结构简洁,安装部件减少。副梁的现场吊装、位置摆放与调整定位方便,主梁与副梁连接、副梁与返绳轮组件的连接安装便利。
24.(5)本发明所述绳轮布置方案为单绕,不会造成主机和驱动承重部件成本的增加,且较强的曳引能力可以实现包括本发明十字梁的轿厢轿架和对重在内的总体系统重量的适当减轻。钢丝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大小与系统重量大小是影响曳引力强弱的两个重要因素,本发明包角保持180
°
恒定,此值为单绕电梯的最大包角值,因此可以在保证曳引力足够的前提下为系统重量的减轻提供一定的空间,从而节省制造成本。
25.(6)本发明所述绳轮布置方案,返绳轮组件完全位于主梁的上方,可以避免在轿厢深度过浅时返绳轮组件与主梁的干涉,因此本发明可以适应市面上几乎所有轿厢深度尺寸规格。
附图说明
26.通过结合下面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27.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上梁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上梁的侧视图;
29.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上梁的另一侧视图;
30.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梁的立体示意图;
31.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梁的侧视图;
32.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副梁的俯视的立体示意图;
33.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副梁的仰视的立体示意图;
34.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副梁的侧视图;
35.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悬吊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36.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返绳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37.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返绳轮组件的侧视图;
38.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上梁悬吊示意图;
39.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返绳轮组件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41.本发明的电梯上梁如图1至3所示,包括主梁4、副梁5、返绳轮组件6、悬吊连接件7和站人平台8,其中,所述副梁5布置在主梁4的上端,主梁4与副梁5呈现十字交叉布置,所述主梁沿轿厢的宽度方向布置,使得副梁5沿轿厢的深度方向布置。其中,如图4、5所示,所述主梁4包括主梁体9,主梁体9为开口向上的条形槽体,且槽体的两个侧边相背向外侧进行一次直角弯折后再向下进行第二次直角弯折,形成类似于倒立的“几”字型的结构。在两个侧边之间的槽内多处焊接有主梁内筋12,主梁内筋12的两端与两个侧边连接。在槽外也分别焊接有多个主梁外筋11,直角弯折处将主梁外筋11罩在其中,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其连接在主梁体9上,与直角弯折处的焊接进一步增强了主梁体9的强度。
42.用于与副梁5连接部位焊接有l形的主梁补强板10,保证受拉力时整体强度稳固不变形。l形的主梁补强板10的两个直角边搭靠在侧边的一次直角弯折处。
43.如图6至8所示,副梁5包括副梁体13、副梁内筋14、副梁外筋15、副梁补强板16,其副梁体13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折弯钢板,任一折弯钢板是采用条形钢板向同一面进行一次直角弯折后再相对进行第二次直角弯折形成的类似于“c”形的折弯钢板。两个折弯钢
板的折弯一面都朝向外侧,在两个折弯钢板之间的多处焊接有副梁内筋14,在折弯处设置有多个副梁外筋15,且直角弯折处将副梁外筋15罩在其中,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其连接在副梁体13上,与直角弯折处的焊接进一步增强了副梁体13的强度。
44.与主梁4连接部位焊接有副梁补强板16,保证连接处受拉力时的梁体强度稳固,不产生变形。
45.如图2、图9所示,悬吊连接件7有四套且完全相同,任一套悬吊连接件7包含焊板螺栓24和下垫板23。焊板螺栓24由带孔螺栓与钢板焊接组合,具体的,在螺栓的螺杆端具有用于穿入开口销241的孔,在螺栓的螺帽端焊接有上垫板242。下垫板23安装于主梁4一次弯折与二次弯折形成的折弯槽内,焊板螺栓24安装于副梁5的一次弯折与二次弯折形成的折弯槽内,焊板螺栓24的螺杆端穿过主梁4,焊板螺栓24的上垫板242在锁紧时会卡在副梁体13的两次弯折形成的折弯槽与副梁外筋15之间,以及副梁内筋14之间,用以防止副梁转动,然后用扳手旋紧螺母即可将副梁5与主梁4连接稳固,下方穿入开口销241防脱。悬吊连接件7的焊板螺栓24和下垫板23有增强连接处材料厚度和分散受力面积的作用,使结构强度进一步加强。
46.上述返绳轮组件6有两套且完全相同,如图10、11所示,任一套都包含返绳轮17、轮轴18、轴卡板19、侧板20、挡绳轴21、固定螺栓22。两个侧板20平行间隔设置,轮轴18的两端穿入侧板20,其穿出侧板20的端部用轴卡板19固定。返绳轮17安装在轮轴18上,挡绳轴21设置在返绳轮17的外周,具体的,挡绳轴21位于钢丝绳2在返绳轮17上的切入点和切出点附近,在侧板20上设置有沿径向的条形滑槽,挡绳轴21的两端螺栓穿入到条形滑槽内,通过滑动可以调整其与钢丝绳2距离以防止钢丝绳2在运行过程中意外跳槽。
47.固定螺栓22用于将返绳轮组件6安装在副梁上,两组返绳轮组件6的固定螺栓位于各自侧板20的下部且相互远离的角部。安装时,两组安装方式相同,将返绳轮组件6放入副梁5的一端中,使侧板20与副梁体13的内侧贴合,并预紧,调整两个返绳轮17平行度与各自垂直度后紧固固定螺栓22即可。
48.使用该电梯上梁进行悬吊轿厢,使钢丝绳2从对重轮30向上到曳引轮1,再向下通过轿厢上的置于副梁上的两个返绳轮组件6完成绕绳布置。由于固定螺栓22的位置的特殊布置固定在返绳轮组件6的外侧左下角或右下角,使返绳轮组件6在电梯实际使用中所受的钢丝绳2的张力f1和张力f2的合力f3的作用线与水平面呈45
°
夹角,正好通过多个固定螺栓22的固定范围的中心,使侧板20不受弯矩,实际受力模型更合理,承力更稳定。
49.并且此绕绳方案,在轿厢的深度尺寸变化时,副梁5的长度也可以随之变化,使两个返绳轮组件6的间距也随之变化,进而使钢丝绳2在返绳轮组件6的出绳点与在曳引轮1的出绳点始终保持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因此该布置钢丝绳2在曳引轮1上的包角始终保持180
°
恒定,根据曳引力计算,180
°
包角值非常易于实现电梯在运行中的各种工况下有足够且适当的曳引力,从而避免钢丝绳打滑或轿厢的反向卷起。
50.进一步地,由于主梁4的自身高度和空间高度不需要配合返绳轮组件6来完成悬吊,主梁4的自身高度和空间高度可以尽可能的降低,而通过副梁5的高度来配合返绳轮组件6来完成悬吊,并且副梁5的自身宽度可以尽量做窄,由此可以将站人平台8设置于主梁4上方的任一侧,其上方空间可以作为避险空间,也可同时设置两个站人平台8于主梁4上方的两侧,同时获得两个避险空间,且避险空间的高度不会使建筑物的顶层高度过高。
51.进一步地,当轿厢深度缩小时,副梁5的长度和两个返绳轮组件6的间距随之缩小,而如图2、3所示,返绳轮组件6完全位于主梁4的上方,因此返绳轮组件6不会与主梁4相撞,其极限尺寸可以适应市面上几乎所有轿厢深度尺寸规格。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