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06 18:10: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折叠屏在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折叠屏的显示设备的已经实现360
°
折叠的功能,这种能够360
°
折叠的显示设备,通常利用在折叠屏下贴附图形化钢片的方式实现“柔中带刚”,保持显示设备的转轴区域具有良好钢性的同时,使转轴区域还能具备拉伸性能;或者,在转轴区域采用“伸缩自如”的新型液态硅胶材料,以确保其拉伸性。
3.但是,诸如前文所述的针对提升转轴区域拉伸性能的设计方案,对折叠屏的弯折形态难以有效保证,折叠屏的弯折顶点基本为固定的同一位置,这就导致了在将折叠屏正反弯折时,易发生折叠屏的结构脱落的问题。此外,折叠屏在正反弯折时,折叠半径的差异较大,也会折损折叠屏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
5.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装置,应用于折叠屏,所述折叠屏包括第一屏、第二屏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屏和所述第二屏的可弯折部,所述折叠装置包括:
6.支撑座;
7.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屏和所述第二屏折叠或展开,以使所述可弯折部弯折或展开;
8.拉伸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屏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屏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用于在所述可弯折部弯折时,使所述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一屏运动,或者使所述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朝向所述第二屏运动,且用于在所述可弯折部展开时,使所述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朝向所述第一屏运动,或者使所述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二屏运动。
9.第二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折叠装置。
10.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能够通过拉伸组件控制传动组件相对第一屏和第二屏移动,实现传动组件的自移动补偿功能,使得折叠装置在内折或外折时能够错开因折叠在可弯折部产生的弯折顶点,从而降低可弯折部的弧顶出现裂纹导致可弯折部的结构出现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处于展平状态的一种正视图;
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处于展平状态的一种侧视图;
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的可弯折部正弯时的一种侧视图;
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的可弯折部反弯时的一种侧视图;
1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的可弯折部展开时的一种侧视图;
1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的可弯折部展开时的另一种侧视图;
1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处于展平状态时的另一种侧视图;
19.图8是图7中e处的放大图;
20.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处于展平状态时的另一种侧视图;
2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处于展平状态时的另一种侧视图;
22.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处于展平状态时的另一种侧视图;
23.图12是图11中f处的放大图;
24.图13是图12中g处的放大图;
25.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一种背面透视图;
26.图15是图14中h-h处剖面图;
27.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屏处于展平状态时的另一种侧视图;
28.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中弯折机构弯折时的局部放大图;
29.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中连接构件的示意图;
30.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正视图。
31.附图标记:
32.100-折叠屏;101-第一屏;102-第二屏;103-可弯折部;104-滑块;
33.200-折叠装置;
34.210-支撑座;211-第一齿条;212-第二齿条;213-第一卡台;214-第二卡台;215-拐角部;216-配对齿轮机构;
35.220-传动组件;221-第一支撑件;222-第二支撑件;223-第一齿轮;224-第二齿轮;225-伸缩杆;226-第一限位槽;227-第二限位槽;228-齿轮凹槽机构;229-滑槽;240-弯折机构;241-连接构件;242-转轴;243-转动面;244-镶嵌机构;245-轴孔;
36.230-拉伸组件;231-第一吸附组件;232-第二吸附组件;233-第一吸附件;234-第二吸附件;
37.300-显示设备;
38.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0.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42.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3.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方向及位置等,但这些方向及位置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方向及位置等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方向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方向,类似地,第二方向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方向。
44.现如今,随着折叠屏技术的日新月异,折叠屏的可弯折角度已经拓展到360
°
,但新技术会带来新的技术问题,即在折叠屏多次折叠后,折叠屏的弯折顶点基本固定在同一位置,无论将折叠屏向哪个方向弯折,弯折顶点都很容易出现裂纹导致弯折顶点的结构脱落的问题。造成以上技术问题的原因是,折叠屏在弯折时,正弯(即以显示面朝外弯折)的弯折半径与反弯(即以显示面朝内弯折)的弯折半径差异较大,当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的两块显示屏需要对齐,那么就需要折叠屏的弯折部来补偿两块显示屏对折时产生的距离差,在补偿过程中弯折部自身发生形变,就容易因多次弯折而产生裂纹,导致弯折部的结构出现脱落的风险。因此,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应用于折叠屏,折叠屏在正弯或反弯时,通过承载或者容纳折叠屏的支撑结构进行移动补偿,且可以在折叠屏的弯折过程中同时进行移动补偿,能够避免将两块显示屏对折之后使用弯折部进行补偿而造成弯折部出现裂纹的问题。
45.参见图1和图2,折叠屏100包括第一屏101、第二屏102以及连接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的可弯折部103,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既可以是不可弯折的刚性屏幕,也可以是可弯折的柔性屏幕,可弯折部103具有柔性且可以在折叠屏100展开时显示画面,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的刚度大于可弯折部103的刚度。折叠装置200包括支撑座210、传动组件220和拉伸组件230。其中,支撑座210可以是设置在与可弯折部103较长边平行的延伸方向的两侧的分立支撑台,可弯折部103在弯折时不会被支撑台所影响;支撑座210也可以是将可弯折部103容纳在内的保护壳,保护壳的内径至少大于可弯折部103在正弯和反弯时的最大距离,使得可弯折部103在弯折时能够得到保护壳的保护不受损伤;本实施例以支撑座210为分立支撑台为例进行说明。传动组件220是在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与支撑座210之间进行移动补偿的结构,其形状、尺寸均没有限制,只要能够在折叠屏100正弯或反弯时提供移动补偿
即可;传动组件220可以是可延展具有柔性的一体式结构,能够依次承载第一屏101、可弯折部103和第二屏102,且可相对于第一屏101、可弯折部103和第二屏102运动;传动组件220也可以是具有刚度的分离式结构,其中一部分承载第一屏101,另一部分承载第二屏102,与可弯折部103之间可以没有连接关系,传动组件220分离的两部分结构可分别相对于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作相对运动;本实施例以传动组件220为分离式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拉伸组件230是驱动传动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运动的结构,其形状、尺寸均没有限制,只要能够驱动传动组件220运动进行移动补偿即可;拉伸组件230可以是连接在传动组件220与第一屏101之间和传动组件220与第二屏102之间的接触式结构,通过结构件(例如液压杆、弹簧等)实现传动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的运动;拉伸组件230也可以是分别设置在传动组件220、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上的分离式结构,通过无接触的方式在传动组件220与第一屏101之间和传动组件220与第二屏102之间产生作用力,实现传动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的运动;本实施例以拉伸组件230为分离式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4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传动组件220设置于支撑座210上,用于带动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折叠或展开,以使可弯折部103弯折或展开。拉伸组件230设置于第一屏101与传动组件220之间以及第二屏102与传动组件220之间,用于在可弯折部103弯折时,使传动组件220可以相对于第一屏101作相对运动,或者可以相对于第二屏102做相对运动。传动组件220与第一屏101之间、传动组件220与第二屏102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沿第一屏101、可弯折部103和第二屏102的排布方向进行的线性运动,传动组件220沿排布方向上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之间相距一定距离用来作为相对运动的行程来实现传动组件220的移动补偿。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220在进行线性运动时,还能够沿与排布方向互成角度的其他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进行运动。本实施例对传动组件220的运动方向并不作限定,传动组件220的相对运动只沿排布方向相对于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进行线性运动相对于其他实施方式来说更能保证折叠屏100弯折过程的结构稳定性。采用图1和图2示出的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在折叠屏1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折叠屏100与传动组件220的弯折半径有差异会导致在折叠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屏101的端部和第二屏102的端部之间有弯折长度变化量而无法对齐,故通过传动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屏101、传动组件220相对于第二屏102的相对运动可以对产生的弯折长度变化量进行移动补偿。如图3所示,在可弯折部103正弯时传动组件220移动补偿第二屏102一侧,使传动组件220相对于支撑座210朝向第二屏102运动,可弯折部103的弯折顶点在a点;如图4所示,在可弯折部103反弯时传动组件220移动补偿第一屏101一侧,使传动组件220相对于支撑座210远离第一屏101运动,可弯折部103的弯折顶点在b点;如图5所示,在可弯折部103沿与正弯相反的方向展开时,使传动组件220相对于支撑座210远离第二屏102运动,可弯折部103的弯折顶点在c点;如图6所示,在可弯折部103沿与反弯相反的方向展开时,使传动组件220相对于支撑座210朝向第一屏101运动,可弯折部103的弯折顶点在d点。从图3至图6可知,可弯折部103在正弯、反弯和反向展开时,可弯折部103的弯折顶点a点、b点、c点和d点是错开的,这就保证了对折叠屏100进行多次弯折或展开后,不会因为可弯折部103的弯折顶点位于同一位置因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纹,也就避免了可弯折部103出现结构脱落的问题。由此实现可弯折部103正弯和反弯时,可弯折部103的弯折顶点的位置错
开互相不重合,降低了可弯折部103出现裂纹导致结构脱落的风险。
47.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拉伸组件230包括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第一吸附组件231设置于第一屏101和传动组件220之间,第二吸附组件232设置于第二屏102和传动组件220之间。具体来说,传动组件220与第一屏101之间通过第一吸附组件231产生的作用力实现传动组件220的相对运动,传动组件220与第二屏102之间通过第二吸附组件232产生的作用力实现传动组件220的相对运动。当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同时处于吸附状态或分离状态时,可弯折部103弯折,折叠屏100处于折叠状态;其中,传动组件220沿排布方向朝第二屏102移动,可弯折部103正弯,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沿相反方向转动合拢,直至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同时处于吸附状态,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呈0
°
;传动组件220沿排布方向远离第一屏101运动,可弯折部103反弯,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沿相反方向转动合拢,直至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同时处于分离状态,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呈360
°
(此处0
°
和360
°
均表示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中有两个表面位置相对)。当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不同时处于吸附状态或分离状态时,可弯折部103展开,折叠屏100处于展平状态;其中,当第一吸附组件231处于吸附状态时,传动组件220沿排布方向远离第二屏102运动,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沿相反方向转动分开,直至第二吸附组件232处于分离状态,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之间呈180
°
;当第二吸附组件232处于吸附状态时,传动组件220沿排布方向远离第一屏101运动,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沿相反方向转动分开,直至第一吸附组件231处于分离状态,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之间呈180
°
。通过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能够对施加给传动组件220的作用力进行控制,使得作用力能够均匀施加,且在传动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进行相对运动时作用力保持不变。根据不同的折叠屏100,施加给传动组件220的作用力也可以不同。根据折叠屏100不同的使用场景,在传动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进行相对运动时,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施加给传动组件220的作用力也可以是变化的,既可以逐渐变大也可以逐渐变小,还可以变大变小交替变换。
48.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均包括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均可以独自产生作用力,也可以共同配合产生作用力,作用力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可以是带有磁性的组件,例如永磁块和电磁铁的组合。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可以是带有阻尼功能的伸缩组件,例如液压伸缩杆和电控元件的组合。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分别设置有第一吸附件233,传动组件220上对应第一吸附件233设置第二吸附件234,通过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的作用力,驱动传动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运动。当第一吸附组件231或第二吸附组件232处于吸附状态时,第一吸附件233与第二吸附件234吸附,此时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紧贴在一起,折叠屏100处于折叠状态;当第一吸附组件231或第二吸附组件232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吸附件233与第二吸附件234分离,此时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互相不接触,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从脱离至相距最大距离的过程均为分离过程,当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分离至两者无法再继续拉开互相之间的距离时为分离至最大距离,此时即为第一吸附组件231或第二
吸附组件232处于分离状态。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中的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的组合可以是同一种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种结构,例如第一吸附组件231采用带有磁性的组件,第二吸附组件232采用带有阻尼功能的伸缩组件,或者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均采用带有磁性的组件。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第一吸附组件231和第二吸附组件232均采用带有磁性的组件,其中第一吸附件233为贴设在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中沿排布方向远离可弯折部103的端部的永磁块,第二吸附件234为沿排布方向正对第一吸附件233设置在传动组件220上的可吸装置,永磁块具有磁性,可吸装置可以产生磁场,通过改变可吸装置产生的磁场方向来改变对永磁块的作用力,当可变装置对永磁块的作用力为吸引力时,传动组件220向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运动,当可变装置对永磁块的作用力为排斥力时,传动组件220远离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运动。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在第一吸附组件231的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大于在第二吸附组件232的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使得折叠屏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折叠屏100能够被固定在传动组件220的左侧,可以确保在可弯折部103正弯时传动组件220会对第二屏102进行移动补偿,在可弯折部103反弯时传动组件220会对第二屏102进行移动补偿。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吸附组件231的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小于在第二吸附组件232的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即在折叠屏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折叠屏100能够被固定在传动组件220的右侧。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吸附组件231的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与在第二吸附组件232的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相等,在折叠屏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折叠屏100可以被固定在传动组件220的任意一侧或者两侧之间的任意位置。
49.参见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当折叠屏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两个第一吸附件233之间具有第一距离d1,两个第二吸附件234之间具有第二距离d2;在可弯折部103弯折时,传动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的相对运动具有运动行程;第二距离d2与第一距离d1之差为运动行程,该运动行程就是传动组件220在进行移动补偿时所补偿的弯折长度变化量,使得折叠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可弯折部103的形状为半圆形。图9所示的是第一距离d1小于第二距离d2的情况,此时两个第一吸附件233位于两个第二吸附件234之间,折叠屏100在排布方向上被包围在传送组件内侧。图10所示的是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的情况,此时两个第二吸附件234位于两个第一吸附件233之间,传动组件220在排布方向上被包围在折叠屏100内侧。为方便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文其他部分以图9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图9中,第一吸附件233设置在折叠屏100沿排布方向的端部,第一距离d1为折叠屏100的展平长度,第二吸附件234设置在传动组件220沿排布方向的端部,第二距离d2为传动组件220的展平长度。
50.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传动组件220通过齿轮齿条配合带动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折叠或展平。采用齿轮齿条配合的传动方式,提高了传动精度,能够精准控制可弯折部103的弯折半径,避免可弯折部103的弯折半径超出折叠拼的材质限定的极限弯折半径。采用齿轮齿条配合的传动方式,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可靠性强,可以实现对折叠屏100展开角度的精确调节,满足用户对折叠屏100不同折叠角度的要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1.参见图11,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传动组件220包括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以及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支撑座210上设置第一齿条211和第二齿条212;第一屏101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21上,第一齿轮223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21上并与第一齿条211啮合,以在支撑座210上移动;第二屏102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件222上,第二齿轮224设置于第二支撑件222上并与第二齿条212啮合,以在支撑座210上移动;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相向移动时,能够弯折可弯折部103,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背向移动时,能够展开可弯折部103。其中,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为两个独立部件,相互之间不存在互相连接的结构件,且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为支撑板结构,第一支撑件221设置在第一屏101的非显示面,第二支撑件222设置在第二屏102的非显示面。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导向机构将第一支撑件221与第一屏101和/或第二支撑件222与第二屏102连接起来,使得第一支撑件221与第一屏101的相对运动始终处在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一屏101的接触面所在的平面,第二支撑件222与第二屏102的相对运动始终处于第二支撑件222与第二屏102的接触面所在的平面。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一屏101之间、第二支撑件222和第二屏102之间可以贴合在一起,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例如0.1毫米)。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的直径相等,第一齿条211和第二齿条212位于同一平面内。通过控制第一齿轮223在第一齿条211上的移动距离,以及第二齿轮224在第二齿条212上的移动距离,可以精准控制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的转动角度,从而精确控制可弯折部103的弯折半径,避免可弯折部103的弯折半径超过折叠屏100的材质限定的极限弯折半径。
52.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第一支撑件221具有第一限位槽226,第一屏101远离可弯折部103的一端伸入第一限位槽226,第二支撑件222具有第二限位槽227,第二屏102远离可弯折部103的一端伸入第二限位槽227,拉伸组件230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槽226和第二限位槽227中,其中第一吸附组件231位于第一限位槽226,第二吸附组件232位于第二限位槽227,第一吸附件233分别固定在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远离可弯折部103的端部且伸入第一限位槽226和第二限位槽227中,第二吸附件234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槽226和第二限位槽227中并固定在彼此远离的侧壁上。在可弯折部103弯折时,第一支撑件221相对于第一屏101或者第二支撑件222相对于第二屏102作相对运动,第一屏101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21的相对运动使得第一吸附件233能够在第一限位槽226沿排布方向的两端之间移动,第二屏102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22的相对运动使得第一吸附件233能够在第二限位槽227沿排布方向的两端之间移动。当可弯折部103正弯时,第二屏102远离可弯折部103的一端自第二限位槽227靠近支撑座210的一端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22移动至第二限位槽227远离支撑座210的一端;当可弯折部103反弯时,第一屏101远离可弯折部103的一端自第一限位槽226远离支撑座210的一端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21移动至第一限位槽226靠近支撑座210的一端;在可弯折部103沿与正弯相反的方向展开时,第二屏102远离可弯折部103的一端自第二限位槽227远离支撑座210的一端相对于传动组件220移动至第二限位槽227靠近支撑座210的一端;在可弯折部103沿与反弯相反的方向展开时,第一屏101远离可弯折部103的一端自第一限位槽226靠近支撑座210的一端相对于传动组件220移动至第一限位槽226远离支撑座210的一端。第一吸附件233在第一限位槽226和第二限位槽227中的移动通过第二吸附件234来驱动,用户可以通过电控方式操纵第二吸附件234对第一吸附件233产生作用力,或者可以通过手动方式直接弯折或展开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或同时弯折或展开第一屏101和
第二屏102来完成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的吸附或分离,又或者第二吸附件234本身就具有对第一吸附件233的作用力,用户只需轻触、轻推或轻拉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或同时触、轻推或轻拉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即可使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互相吸附或分离,方便了用户折叠或展开折叠屏100的操作,且在折叠屏100折叠或展开时,用户操作的介入更少,能够避免因用户的误操作、蛮力操作而对折叠屏100的折叠或展开功能产生损害导致折叠屏100的使用寿命变短的后果。
53.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第一限位槽226的两端之间的槽宽与第二限位槽227的两端之间的槽宽相同,第一屏101在第一限位槽226中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21的移动以及第二屏102在第二限位槽227中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22的移动具有相同的运动行程,运动行程为槽宽。槽宽与第一屏101或第二屏102在折叠或展开时的弯折长度变化量有关,槽宽的大小至少不小于弯折长度变化量,以使折叠屏100在折叠或展开时,第一限位槽226或第二限位槽227中有足够的距离供第一支撑件221或第二支撑件222进行移动补偿。而将槽宽的大小设置成与弯折长度变化量相等,能够在第一支撑件221对第一屏101进行移动补偿或者在第二支撑件222对第二屏102进行移动补偿时,运动行程正好等于槽宽的大小,能够通过第一限位槽226的两端对第一屏101提供限位,防止第一屏101处于位置不固定状态导致折叠屏100在使用时,第一屏101与第一支撑件221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或者通过第二限位槽227的两端对第二屏102提供限位,防止第二屏102处于位置不固定状态导致折叠屏100在使用时,第二屏102与第二支撑件222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54.参见图12,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支撑座210具有第一卡台213和第二卡台214,第一卡台213分别设于第一齿条211的一端以及第二齿条212的一端,第二卡台214分别设于第一齿条21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齿条212的另一端;第一齿条211和第二齿条212上分别具有拐角部215,拐角部215位于第一卡台213和第二卡台214之间;当可弯折部103弯折时,第一齿轮223沿第一齿条211、以及第二齿轮224沿第二齿条212从拐角部215向第一卡台213或第二卡台214作相向移动;当可弯折部103展开时,第一齿轮223沿第一齿条211、以及第二齿轮224沿第二齿条212从第一卡台213或第二卡台214向拐角部215作背向移动。在折叠屏1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第一齿轮223在第一卡台213和第二卡台214之间移动,当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位于第一卡台213时,折叠屏100处于折叠状态,可弯折部103正弯,当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位于第二卡台214时,折叠屏100处于折叠状态,可弯折部103反弯,当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位于拐角部215时,折叠屏100处于展平状态,当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从拐角部215向第一卡台213相向移动时,可弯折部103正弯,当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从拐角部215向第二卡台214相向移动时,可弯折部103反弯,当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从第一卡台213或第二卡台214向拐角部215相背移动时,可弯折部103展开。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均通过伸缩杆225连接在支撑座210上,第一齿轮223与伸缩杆225、第二齿轮224与伸缩杆225以及伸缩杆225与支撑座210通过转轴242连接,通过伸缩杆225的伸缩驱动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通过自转在第一齿条211或第二齿条212上移动,与此同时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随着伸缩杆225绕转轴242转动。当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位于拐角部215时,伸缩杆225的长度为最长,当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位于第一卡台213或第二卡台214时,伸缩杆225的长度为最短。通过设置第一卡台213和第二卡台214,使得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能够在折叠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能够被限位,
通过设置拐角部215且将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位于拐角部215时伸缩杆225的长度设置为最长,使得折叠屏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伸缩杆225作用在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上的力与拐角部215作用在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上的力的方向相反,使得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能够被定位在拐角部215,从而保持折叠屏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不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通过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的相向移动控制可弯折部103的正弯,通过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的相背移动控制可弯折部103的反弯,通过伸缩杆225的伸缩以及可阻尼的功能实现折叠屏100在360
°
范围内的弯折。参见图13,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上具有齿轮凹槽机构228,拐角部215具有配对齿轮机构216,齿轮凹槽机构228的齿间距缩小,且齿轮凹槽机构228中最边缘的齿与其他齿之间的齿间距增大,配对齿轮机构216的齿间距缩小,且配对齿轮机构216中最边缘的齿与第一齿条211及第二齿条212的齿之间的齿间距增大,通过齿轮凹槽机构228和配对齿轮机构216之间各个齿的完全啮合,能够将折叠屏100维持在展平状态,对折叠屏100起到限位作用,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24不会因为第一吸附件233和第二吸附件234之间的作用力而脱离拐角部215导致折叠屏100离开展平状态。
55.参见图14,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上设有滑槽229,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上设有滑块104,滑块104嵌合在滑槽229中并可沿滑槽229运动。其中,滑槽229沿排布方向延伸。滑块104的形状与滑槽229的形状相匹配,滑块104与滑槽229之间的接触可以是光滑接触也可以是阻尼接触,滑块104在排布方向上的长度不能大于滑槽229的长度。在可弯折部103正弯时,第二支撑件222通过滑块104在滑槽229中相对于第二屏102朝可弯折部103滑动。在可弯折部103反弯时,第一支撑件221通过滑块104在滑槽229中相对于第一屏101远离可弯折部103滑动。在可弯折部103沿与正弯相反的方向展开时,第二支撑件222通过滑块104在滑槽229中相对于第二屏102远离可弯折部103滑动。在可弯折部103沿与反弯相反的方向展开时,第一支撑件221通过滑块104在滑槽229中相对于第一屏101朝可弯折部103滑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滑槽229与第一限位槽226、滑槽229与第二限位槽227均可连通。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滑槽229与第一限位槽226之间、滑槽229与第二限位槽227之间互不连通。通过滑块104和滑槽229的设置,将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的运动限制在排布方向上的线性运动,避免在折叠屏100折叠或展开时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沿其他方向运动。
56.参见图15,图15中仅以第一屏101的h-h处剖面图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屏102中对应位置的结构与第一屏101相同,可以从图15推知。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滑块104凸出滑槽229与第一屏101及第二屏102连接,使第一屏101与第一支撑件221之间、及第二屏102与第二支撑件222之间形成间隔。在折叠屏100折叠或展开时,能够减少第一支撑件221与第一屏101之间、第二支撑件222与第二屏102之间的摩擦,避免损坏第一屏101和第二屏102,延长折叠屏100的使用寿命。
57.参见图16和图17,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200中,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之间通过弯折机构240连接,弯折机构240包括多个连接构件241,多个连接构件241依次连接在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之间,连接构件241与第一支撑件221之间、连接构件241与第二支撑件222之间以及连接构件241之间分别通过转轴242连接。可弯折部103位于弯折机构240的一侧,当可弯折部103正弯时,弯折机构240的弯折带动可弯折部103弯折并
将可弯折部103包裹在内;当可弯折部103反弯时,弯折机构240的弯折带动可弯折部103弯折并被可弯折部103包裹在内。在可弯折部103弯折或展开时,第一支撑件221相对于连接构件241绕转轴242转动,并带动连接构件241相对于相邻的连接构件241绕转轴242转动,或者第二支撑件222相对于连接构件241绕转轴242转动,并带动连接构件241相对于相邻的连接构件241绕转轴242转动,或者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同时相对于连接构件241绕转轴242转动,并带动连接构件241相对于相邻的连接构件241绕转轴242转动;然后,顺次连接的多个连接构件241中,前一个连接构件241的绕转轴242转动会带动后一个连接构件241绕转轴242转动,以此类推,就能通过驱动第一支撑件221或第二支撑件222或同时驱动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将弯折机构240弯折或展开进而实现可弯折部103的弯折或展开。参见图18,连接构件241的两个转动面243上设置镶嵌机构244,镶嵌机构244具有供转轴242插入固定的轴孔245,各个轴孔245大小相同,转轴242通过串接相邻两个连接构件241的镶嵌机构244的轴孔245将相邻两个连接构件241串接在一起,连接构件241的两个转动面243在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朝相邻的连接构件241凸出的等腰三角形,每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腰长相等,镶嵌机构244位于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当前一个连接构件241绕转轴242转动时,该前一个连接构件241中其中一个转动面243靠近后一个连接构件241中与之相对的转动面243,并在两个转动面243互相接触后带动后一个连接构件241绕转轴242转动,由于每个连接构件241的转动面243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故当可弯折部103弯折时,能够保证每个连接构件241的弯折角度及大小相同,转动面243与转动面243重叠形成固定角度,弯折机构240形成半圆弯折状态,实现可弯折部103的正弯和反弯,且弯折机构240的弯折形态和弯折半径完全一致,使得弯折机构240的弯折形态良好,也就能够保证可弯折部103的弯折形态良好。
58.参见图19,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300,包括前文描述的折叠装置200。该显示设备3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
59.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能够通过拉伸组件控制传动组件相对第一屏和第二屏移动,实现传动组件的自移动补偿功能,使得折叠装置在内折或外折时能够错开因折叠在可弯折部产生的弯折顶点,从而降低可弯折部的弧顶出现裂纹导致可弯折部的结构出现脱落的风险。
6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