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固定定时功能的防干烧灶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7:42: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厨房电器,具体为一种具有固定定时功能的防干烧灶具。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智能烹饪的兴起,灶具行业防干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现有的防干烧灶具基本上都是采用技术成熟的温度传感器接触感应技术,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燃气灶对锅内食物进行加热,锅内食物的温度通过锅具反映在锅底,与锅底紧密接触的温度传感器检测锅底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时反馈给主控器,主控器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当锅底温度超出设定的正常使用温度时,主控器判断锅具出现干烧过热现象,给灶具燃气阀动作信号,关闭燃气通路,实现防干烧保护的功能。进一步的,因为可以随时监测锅底温度,可以提示用户在对应温度点进行相应的烹饪步骤,实现智能烹饪的目的。为了实现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及保证探头测试的精准度,基本上温度传感器都安装在燃烧器的正中间,但目前的防干烧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3.(1)为了满足国内大火爆炒,小火熬汤的烹饪习惯,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气式防干烧灶具分内环火和外环火,大气式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火焰会随空气流动、燃气变化而产生晃动,晃动的火焰尤其内环火焰对温度传感器容易造成干扰,导致温度传感器测量锅底温度误差加大,从而产生误动作;
4.(2)由于现有防干烧技术及产品结构局限性影响,市面上流通的大气式防干烧灶具,基本上只有单边具有防干烧功能。带防干烧功能一侧燃烧器,对导热系数较低的锅具如陶瓷锅、砂锅是不适用的;不带防干烧功能一侧的燃烧器,当使用导热系数较低的锅具如陶瓷锅、砂锅时,时常发生因用户离开忘记关火导致干烧乃至火灾的情况;基于当前国内烹饪习惯需求,这类导热系数低的锅具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这也是导致目前用户对防干烧灶具认可度不高的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固定定时功能的防干烧灶具,其可以有效解决防干烧灶具在适用导热系数较低的锅具时,具有固定定时防干烧保护的现实目的。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具有固定定时功能的防干烧灶具,包括:主控制器、左点火探针、右点火探针、左电磁阀、右电磁阀、左燃烧器、右燃烧器、左燃气阀、右燃气阀、温度探头及定时模块,其中,
8.所述温度探头,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以监测所述左燃烧器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制器;
9.所述主控制器内设置有独立的固定定时电路,以控制与温度探头相反的右燃烧器的工作时间。
10.进一步地,所述左电磁阀和右电磁阀,分别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启动/关闭左燃烧器及右燃烧器;
11.所述左点火探针和右点火探针,分别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用于点火及检测火焰强度;
12.所述主控制器,还通过开关分别连接左燃气阀和右燃气阀,以分别控制左燃烧器和右燃烧器工作。
13.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制器包括: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固定定时电路、cpu芯片以及开关,其中,所述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为独立的两个,分别连接所述左点火探针和右点火探针,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为独立的两个,分别连接所述左电磁阀和右电磁阀,所述温度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温度探头,所述的开关为两个,分别连接左燃气阀和右燃气阀,所述左燃气阀和右燃气阀分别连接所述左燃烧器和右燃烧器。
14.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探头设在所述左燃烧器的中间位置且与燃烧器上面的锅底相接触。
15.进一步地,所述左电磁阀和所述右电磁阀公用同一个电磁阀。
16.进一步地,所述cpu芯片还连接有报警器。
17.进一步地,当公用一个电磁阀时,该电磁阀为自吸式电磁阀,设置在燃气公共通道上。
18.进一步地,设定所述固定定时电路的工作时间为30-120分钟。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固定定时功能的防干烧灶具,既可以适用于带导热系数高的燃烧器具,如铁锅,亦可适用于导热系数低的锅具如陶瓷锅和砂锅,当使用导热系数较低的锅具时,通过主控制器设置固定定时电路,以达到固定定时的目的,当使用导热系统高的锅具时,则通过设置的防干烧温度检测,实现温度过高自动断开电磁阀,起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防干烧灶具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的一个电路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温度控制电路的一个电路示意图。
23.图中,1:主控器;1-1/1-6:点火驱动及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1-2/1-5:电磁阀驱动电路;1-3:温度监控电路;1-4:固定定时电路;1-7/1-8:开关
24.2-1:左燃烧器;2-2:右燃烧器;3-1:左燃气阀;3-2右燃气阀;4-1:左点火探针;4-2:右点火探针;5-1:左电磁阀;5-2:右电磁阀;6:温度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
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固定定时功能的防干烧灶具,包括:主控制器、左点火探针、右点火探针、左电磁阀、右电磁阀、左燃气阀、右燃气阀、左燃烧器、右燃烧器、温度探头,其中,所述主控制器包括: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固定定时电路、cpu芯片以及开关,上述的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固定定时电路、cpu芯片集成在同一块pcb电路板上,其中,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固定定时电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通用的电路来实现,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的一个示意图,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的温度控制电路的一个电路示意图。
28.具体来说,左电磁阀和右电磁阀,分别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电磁阀用于打开与燃气管的燃气供气或切断燃气通路,进而启动或关闭左燃烧器和右燃烧器,当用户旋转电磁阀,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驱动阀门的开启,cpu芯片在检测到电磁阀启动后,开始打火;电磁阀驱动电路为独立的两个,分别连接左电磁阀和右电磁阀。其中,左电磁阀和所述右电磁阀可以为同一个电磁阀,当为一个电磁阀时,属于自吸式电磁阀,设置在燃气公共通道上。
29.左点火探针和右点火探针,分别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点火驱动及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用于点火及检测火焰强度,当电磁阀开启后,点火探针检测火焰的启动强度,探针具有一探头,探测信号为模拟量,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则并将其转换为开关量信号,检测是否存在火焰,比如输出信号1为存在火焰或者点火强度达标,输出信号0为不存在火焰或者点火强度不达标,然后将结果输出给cpu芯片,cpu芯片根据结果进一步控制是否开启连接红外线燃烧器的开关开启;点火驱动及火焰检测电路为独立的两个,分别连接所述左点火探针和右点火探针。
30.主控制器的cpu芯片,通过两个开关分别连接左燃烧器和右燃烧器,以控制对应的红外线燃烧器工作。
31.温度探头,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温度控制电路,以监测其中一侧的燃烧器的温度数据,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左边,监测左燃烧器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制器,温度探头可以采用热敏电阻;当左边的燃气灶启动后,温度探头即检测锅底的温度数据,通过温度监控电路实时将温度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发送给cpu芯片,cpu芯片实现预设有最大温度阈值,当即将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时,则启动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当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时,则自动断开对应的电磁阀,起到防干烧功能,减小火灾风险。其中,温度探头,设在所述左燃烧器的中间位置且与燃烧器上面的锅底相接触。
32.为了实现定时防干烧功能,在主控制内设置有固定定时电路,以控制另一侧的红外线燃烧器的工作时间,本实施例中用于右燃烧器的控制,当定时后,cpu芯片存储定时时间,并倒计时,计时结束后即给对应的电磁阀发送断开的指令,固定定时电路可以采用现有
技术中通用的555定时电路。右侧燃烧器为不带防干烧功能一侧的燃烧器,当使用导热系数较低的锅具如陶瓷锅、砂锅时,时常发生因用户离开忘记关火导致干烧乃至火灾的情况,设置定时模块,则直接进行定时,不用担心温度过高导致的主控制器自动断开电磁阀的情况发生。设置定时器,方便对导热系数较低的锅具通过固定定时防干烧保护,固定定时时间可以设置为30-120分钟。
33.其中,对定时的操作不限于普通的按钮或旋钮式等机械定时模式,比如可以采用人机交互模式的触摸屏,可触摸显示屏亦可显示当前的温度数据,便于消费者了解,此外,当出现操作故障时,显示屏上亦显示故障区域,方便使用者了解故障区域或了解操作错误。
34.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固定定时功能的防干烧灶具,在左、右燃气灶分别设置有各自独立的温度控制电路和固定定时电路,既可适用于带防干烧功能的燃烧器,亦可适用于不带防干烧功能、导热系数低的锅具。
3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