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5:38: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


背景技术:

2.电力网中所采用的电抗器,实质上是一个无导磁材料的空心线圈,它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为垂直、水平和品字形三种装配形式,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会产生数值很大的短路电流,如果不加以限制,要保持电气设备的动态稳定和热稳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为了满足某些断路器遮断容量的要求,常在出线断路器处串联电抗器,增大短路阻抗,限制短路电流,在发生短路时,电抗器上的电阻压降较大,所以也起到了维持母线电压水平的作用,使母线上的电压波动较小,保证了非故障线路上的用户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3.电抗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如果不对电抗器进行绝缘处理,那么人们在电抗器的周围进行工作时,很有可能导致触电现象的发生,而如果人们为了安全而断电,则会对整个地区带来不便,严重的影响了该地区的正常发展,而进行绝缘处理之后,不利于后期的检修维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包括上铁轭、下铁轭和三个竖直并排设置的电抗器,其中上铁轭和下铁轭均水平放置,所述电抗器从左向右依次为a相电抗器、b相电抗器和c相电抗器,且三个电抗器结构相同,三个电抗器设置在上铁轭和下铁轭之间,电抗器包括铜柱、内绝缘套筒、线圈、上外绝缘套筒、下外绝缘套筒和连接绝缘套筒,所述铜柱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铁轭和下铁轭固定连接,铜柱上套接有内绝缘套筒,内绝缘套筒外侧套设有线圈,且线圈外侧套设有上外绝缘套筒、下外绝缘套筒和连接绝缘套筒,上外绝缘套筒上端与上铁轭下侧面接触,下外绝缘套筒下端与下铁轭上侧面接触,且上外绝缘套筒下端与连接绝缘套筒上端螺纹配合套接,下外绝缘套筒上端与连接绝缘套筒下端螺纹配合套接。
6.所述上外绝缘套筒和下外绝缘套筒均由左半弧形结构右和右半弧形结构拼接而成,且上外绝缘套筒和下外绝缘套筒的左半弧形结构侧边缘设置有限位凸起,上外绝缘套筒和下外绝缘套筒的右半弧形结构侧边缘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凸起卡接在对应的限位凹槽内,避免上外绝缘套筒和下外绝缘套筒均由左右两个半弧形结构错位。
7.优选的,所述连接绝缘套筒上下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8.优选的,所述连接绝缘套筒内侧中部设置有限位环,且下外绝缘套筒上端与限位环接触时,连接套筒上端到上铁轭下侧面的距离大于上外绝缘套筒的长度。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利用内绝缘套筒、上外绝缘套筒、下外绝缘套筒和连接绝缘套筒进行防护,防止电流泄露;在需要对电抗器进行维护时,将上外绝缘套筒和
下外绝缘套筒取下,使线圈露出,方便对线圈进行监修维护。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电抗器内部结构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抗器截面图。
13.图中标号:1上铁轭;2下铁轭;3铜柱;4内绝缘套筒;5线圈; 6上外绝缘套筒;7下外绝缘套筒;8连接绝缘套筒;801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5.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包括上铁轭1、下铁轭2和三个竖直并排设置的电抗器,其中上铁轭1和下铁轭2均水平放置,所述电抗器从左向右依次为a相电抗器、b相电抗器和c相电抗器,且三个电抗器结构相同,三个电抗器设置在上铁轭1和下铁轭2之间,电抗器包括铜柱3、内绝缘套筒4、线圈5、上外绝缘套筒6、下外绝缘套筒7和连接绝缘套筒8,所述铜柱3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铁轭1和下铁轭2固定连接,铜柱3上套接有内绝缘套筒4,内绝缘套筒4外侧套设有线圈5,且线圈5外侧套设有上外绝缘套筒6、下外绝缘套筒7和连接绝缘套筒8,上外绝缘套筒6上端与上铁轭1 下侧面接触,下外绝缘套筒7下端与下铁轭2上侧面接触,且上外绝缘套筒6下端与连接绝缘套筒8上端螺纹配合套接,下外绝缘套筒7 上端与连接绝缘套筒8下端螺纹配合套接。
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外绝缘套筒6和下外绝缘套筒7均为由左右两个半弧形结构拼接而成的圆筒结构,且上外绝缘套筒6和下外绝缘套筒7的左半弧形结构侧边缘设置有限位凸起,上外绝缘套筒6和下外绝缘套筒7的右半弧形结构侧边缘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凸起卡接在对应的限位凹槽内,避免上外绝缘套筒6和下外绝缘套筒7均由左右两个半弧形结构错位。
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绝缘套筒8上下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使连接绝缘套筒8转动时,上外绝缘套筒6和下外绝缘套筒7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绝缘套筒8内侧中部设置有限位环801,且下外绝缘套筒7上端与限位环801接触时,连接套筒8上端到上铁轭1下侧面的距离大于上外绝缘套筒6的长度,便于将上外绝缘套筒 6和下外绝缘套筒7取下。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利用内绝缘套筒4、上外绝缘套筒6、下外绝缘套筒7和连接绝缘套筒8进行防护,防止电流泄露,在需要对电抗器进行维护时,相对上外绝缘套筒6和下外绝缘套筒7 转动连接套筒8,使上外绝缘套筒6和下外绝缘套筒7向相互靠近,直到上外绝缘套筒6上端与上铁轭1分离,下外绝缘套筒7下端有下铁轭2分离,之后,手持下外绝缘套筒7和连接绝缘套筒8,转动上外绝缘套筒7,直到上外绝缘套筒6与连接绝缘套筒8分离,将上外绝缘套筒6取下,手持连接绝缘套筒8,转动下外绝缘套筒7,将下外绝缘套筒7取下,使线圈5露出,方便对线圈5进行监修维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包括上铁轭和下铁轭,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铁轭和所述下铁轭均水平放置,所述电抗器从左向右依次为a相电抗器、b相电抗器和c相电抗器,且三个电抗器结构相同,三个电抗器均设置在上铁轭和下铁轭之间,电抗器包括铜柱、内绝缘套筒、线圈、上外绝缘套筒、下外绝缘套筒和连接绝缘套筒,所述铜柱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铁轭和下铁轭固定连接,铜柱上套接有内绝缘套筒,内绝缘套筒外侧套设有线圈,且线圈外侧套设有上外绝缘套筒、下外绝缘套筒和连接绝缘套筒,上外绝缘套筒上端与上铁轭下侧面接触,下外绝缘套筒下端与下铁轭上侧面接触,且上外绝缘套筒下端与连接绝缘套筒上端螺纹配合套接,下外绝缘套筒上端与连接绝缘套筒下端螺纹配合套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绝缘套筒和所述下外绝缘套筒均由左半弧形结构和右半弧形结构拼接而成,且上外绝缘套筒和下外绝缘套筒的左半弧形结构侧边缘设置有限位凸起,右半弧形结构侧边缘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凸起卡接在对应的限位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绝缘套筒上下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绝缘套筒内侧中部设置有限位环,且下外绝缘套筒上端与限位环接触时,连接套筒上端到上铁轭下侧面的距离大于上外绝缘套筒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高效节能电抗器,包括上铁轭、下铁轭和电抗器,其中上铁轭和下铁轭均水平放置,电抗器设置在上铁轭和下铁轭之间,电抗器包括铜柱、内绝缘套筒、线圈、上外绝缘套筒、下外绝缘套筒和连接绝缘套筒,上绝缘套筒和下绝缘套筒均由左右两个半弧形结构拼接而成的圆筒结构,利用内绝缘套筒、上外绝缘套筒、下外绝缘套筒和连接绝缘套筒进行防护,防止电流泄露;在需要对电抗器进行维护时,将上绝缘套筒和下绝缘套筒取下,使线圈露出,方便对线圈进行监修维护。方便对线圈进行监修维护。方便对线圈进行监修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 潘红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赫茨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4/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